尊敬的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我县决定拍摄仓颉影片,这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事好事。仓颉文化是我县的特色文化和优势文化,是国家的瑰宝文化,是世界级的稀缺文化。仓颉文化的宣传对高品质提升我县文化软实力,促进县域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近日,我有幸看到县文旅局关于《仓颉动画影片制作方案》,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汉字故里人,作为仓颉文化爱好者、学习者和研究者,思考良久,为了此项工作有领导力、组织力、推动力、统筹力和落实力,保障影片高质量、有档次、上水平,特将我个人关于《方案》的一些不成熟意见、建议向领导作以反映和汇报。
一、《方案》存在的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
(一)动画影片《仓颉传说》制作方案之一:
1、“相传”表述不严谨、不准确,没有反映历史。在【项目概述】之“项目内容”中:“相传史官仓颉随始祖轩辕黄帝巡视天下来到洛南……”,其中“相传”抹*了仓颉造字的许多货真价实的史*载,表述不严谨、不准确,没有反映历史,容易给观众和后人造成误解和错觉。
为此,我建议此处可改成“据有关历史记载(史载、史记)”,而不是“相传”,尽可能给观众,给时代,给后世留下可考、可查的历史资料和真实可信的历史。
譬如,一些权威史书:《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一也。”
《河图玉版》记载:“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
《策海•大书》记载:“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外记》记载:“颉有圣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水,灵龟负图出于水中,仓帝受之,遂究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之灵,指掌而创文字,造为六书。书成龙藏鬼哭,以有文字恐人书之故也。天为雨粟雨金,以其浅天地之秘也。”
《创建三圣母前后殿暨重修大佛殿碑》记载:“且夫,天地初开,而阳虚之山峙于洛水之西北,元扈之峯供于洛水之东南,而苍帝授书观兽蹄鸟迹而作字即在是焉。”“自汉以来,广建庵观寺院,故阳虚、元扈之间有竹林古刹一座。”等等。
2、“凤衔图”画蛇添足,矛盾百出。在【项目概述】之“项目内容”中:“项目内容:相传史官仓颉随始祖轩辕黄帝巡视天下来到洛南,遇凤衔图,灵龟授书,于是根据河中龟纹,日月水鸟兽形等图案,探查天地万物变化之启发,而创造出二十八字,为中国汉字文化根源的发展延续继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一,“凤衔图”和仓颉造字没有关系。
“凤衔图”出自:《春秋运斗枢》(汉代)载:“黄帝与大司马容光观,凤凰衔图置黄帝前;黄帝得龙图,中有玺章,文曰:天皇符玺。”
《黄帝录》载:“黄帝坐于元扈之阁,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史官仓颉等百二十人临之,凤衔图至帝前,黄玉为匣,署曰:‘黄帝诏司命集帝行录’”。
很明确,“凤衔图”与仓颉造字没有丝毫关系,这里显然画蛇添足。
其二,如若凤衔图与仓颉造字有关系,则和灵龟负书发生矛盾。但其和灵龟负书文化地位,历史地位均不在同一个频道和档次上;况且对灵龟负书(洛书)、河图洛书、世界魔方是一种贬损,对仓颉造字没有锦上添花,而是佛头着粪。
其三,“图”空虚化,无法认识和把握。“凤衔图”之“图”到底是什么,是人造物,还是自然物?没有任何说明。如果是人造物,那怎么让凤去衔呢?如果是自然物,那是什么呢?图上画的是什么?没有任何说明;凤从哪儿衔来?没有任何说明,使之“图”空虚化,缺乏人们发挥创造力而去想象的条件,等等。
后世史书没有跟进,再没有传承记载,说明它不能像灵龟负书那样有生命力,说明她自身存在问题和缺陷。
其四,“图”和“书”没有关系。“凤衔图”和“灵龟负书”是两个历史件事,虽然皆发生在玄扈山,但二者的发生没有关系,内容逻辑上也没有关系。
其五,如果“凤衔图”和仓颉造字有关系,则与《河图玉版》(汉代)仓颉造字记载相矛盾。《河图玉版》开启了仓颉文化天地论的先河,尊其精神后有很多记载和传承,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可撼动。所以今人如果人为地把“凤衔图”和仓颉造字扯上关系,就易造成事实不清,逻辑混乱的情况,从而有损于仓颉文化,有碍于仓颉在洛南造字的确立和权威。
3、仓颉与魔鬼大战没有史据也没必要。在【项目概述】之“项目内容”中:“仓颉为造二十八字开拓新纪元而与妖魔鬼怪展开的一场大战”,这既没有史据也没有必要。
其一、魔鬼大战离题走偏。影片表现的应是仓颉怎样克服重重困难,锲而不舍,发挥聪明才智,完成造字的一个过程,反映仓颉的创新精神、牺牲精神和聪明才智,从而揭示仓颉造字、仓颉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客观规律,鼓励后人,建设文化自信,唱响洛南仓颉文化名片,而不是什么魔鬼大战。
其二,魔鬼大战无稽之谈。《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很明确,即仓颉创造出文字之后,才有“天雨粟,鬼夜哭”。或者说,仓颉成功造字后,世间发生了这件奇异的事情。
《淮南子》又记载:“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嚎哭。”很明确,仓颉创造出文字以后,不仅感动上苍赐予人间很多粟米,即粟米雨;而且由于魔鬼从此无处躲藏而吓得在夜里哭泣。
所以说“仓颉为了造字和魔鬼发生大战”一是时空上发生错位,二是毫无根据,三是对其意曲解。
即便是“传说”也要有史据,而不能和史书有关记载发生矛盾,不能根据我们的需要而现在去制造“传说”,这样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后世的不负责,更是对仓颉文化的亵渎。
4、内容空泛,没有具体文化元素。在【项目概述】之“项目内容”中:“影片内容产品本身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积极的文化资源,继承发扬了中国汉字文化的根源和溯源地 (洛南)……”。这里的“根源”没有以仓颉造字相关史据为中心的历史演绎、形成脉络和追源线索地根源,这里的“溯源地(洛南)”没有以仓颉洛南造字说之“九说”为体系构成元素的“溯源地(洛南)”,等等。
5、目标一般和低端。在【项目目标】中,“项目目标”过于一般、守旧和传统,没有打开思路,没有格局和境界,没有创新和发展;没有系统和完整,时空和古今一体的仓颉文化的学习、传承、研究和发展;没有呈现仓颉文化的历史脉络、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6、提法不准确。在【剧情大纲】中:“五千年前,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这样的说法有待推敲:
其一,黄河文化、黄河文明,河洛文明、河洛文化,以及河洛地区是中华民族(华夏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发源地,这是学界的一种共识和普遍提法。所以很少或者没有“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说法。虽黄帝诞生于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但只能说“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而不能说“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其二,黄土高原与仓颉造字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这里改成“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最早发祥地”是可以考虑的。黄帝和仓颉,或者黄帝,或者仓颉从河洛地区出发,沿洛河而上,到达洛河上游,到达洛南。如若因黄帝的存在,黄土高原和仓颉造字而有关系,那也扯得太远。
其三,如果要继续用这句话,“中华文明”改成“中华民族”比较认同。
7、黄土高原是华夏民族诞生地根本站不住脚。在【剧情大纲】中:“五千年前,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炎黄部落在这里兴起,黄帝联合各部击败东夷蚩尤,大一统的华夏族诞生。”这样说法似乎在说“黄土高原”是“华夏族”(华夏民族)的诞生地,如若是这样,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其一,“黄帝联合各部击败东夷蚩尤”这讲的是距今大约4600年有名的涿鹿之战。但其发生地根本不在黄土高原(一说在今北京的西南、河北北部地域,一说在今的洛阳盆地)。
其二,大统一的华夏民族诞生之前,由于发生了著名的阪泉之战(在涿鹿之战之后),黄帝活捉炎帝,从而才获得了华夏民族空前的统一。但这里在陈述的历史和讲述大统一的形成,阪泉之战却成了“空缺”。
其三,在历史、在学界普遍的提法、说法是:河洛地区是华夏民族的诞生地、发源地。
8、“大一统”与仓颉造字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在【剧情大纲】中:“五千年前,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炎黄部落在这里兴起,黄帝联合各部击败东夷蚩尤,大一统的华夏族诞生。”此与仓颉造字没有多大关系,故显得有点多余,或者叙述过长。仓颉造字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结绳记事”和“刻木记事”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条件和需要而产生的。
9、站位太低,视野太小。在【剧情大纲】中:“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动人心魄的战争和祭祀,黄帝巡视天下, 感到用结绳和符号的方法记录大事,远远满足不了为后世记录丰功伟绩的要求……”如若这是古人、或者传统的认识,那么我们现在继续延用,那说明我们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认识水平还没有提高,格局太小,境界太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仓颉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应当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上去认识,仓颉造字是偶然而必然的历史选择,或历史存在。这样才有高站位、大视野,才能给仓颉文化的研究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10、“口衔黄匣”和仓颉造字之关系,不但没有史据,而且与灵龟负书相矛盾。在【剧情大纲】中:“黄帝在洛南境内体察民情,盘桓日久,来到洛南保安玄扈山上时,忽然有一只凤凰飞至帝前,口衔黄匣,凌空授予轩辕黄帝,内有黄帝巡视行迹录, 日月山水鸟兽形象图案,黄帝深受启发,遂命他的史官侯刚颉 (仓颉本复姓侯刚,名颉) 来创造一种新的记事记物的符号。”
与“2、‘凤衔图’画蛇添足,矛盾百出”类同。
我们不能自乱阵脚,自我处于混乱状态,给他人预留狡辩、攻击的缺口,自我残*我们的特色文化和优势文化。
11、石室一事既没历史记载,也不符合逻辑。在【剧情大纲】中:“洛水之滨,阳虚山顶的石室之内……”既然是山顶,石室难以成立。况且没有遗址,也没有史载(权威的、首创的史*载),更是和玄扈山造字相矛盾。
符合逻辑的是仓颉在阳虚山设观天台,观察宇宙和自然,为造字热身。发现灵龟后,仓颉从北岸阳虚山下来,涉水过河到达南岸,经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之后,在玄扈山上设造字台,首创28字。
12、“洛水”概念宽泛,不具体。在【剧情大纲】中:“一 日,忽见灵龟负书,在洛水浮现,丹甲青文,宛若字迹,仓颉受到启示,灵感迸发,于是创造了二十八个字符。”“洛水”概念宽泛,不具体。为了使仓颉造字故事真实、生动和具体,应改成:忽见灵龟负书,在元扈洛汭之水浮现等。
(二)旅游驻场动画影片《仓颉传说》制作方案二
存在有(一)的类同问题。
另外,【项目概述】之“影片特点”中:“……通过讲述炎黄崛起、仓颉造字、制礼作乐的基础,最终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摇篮的故事,注重洛南浩瀚人文历史传奇与洛南实地景观结合的细节描述,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代入感。”这里的“炎黄崛起”的历史不在洛南,年代在仓颉造字之前;“制礼作乐”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形成独立文化体系,远在仓颉造字年代之后。所以二者非但与仓颉造字毫无关联,而且这样写削弱和淡化了仓颉造字的故事。
(三)电影《洛水仓颉》制作方案三
存在有(一)的类同问题。
另外:
1、“电影《落水仓颉》制作方案三”中,“落”是错别字,应改成“洛”。
2、阳虚山与玄扈山方位颠倒。【故事梗概】中:“经历了无数艰险之后,洛水之南,阳虚山下,侯刚的部族终于找到了定居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图案也随着年久月深,难以辨识,多年前的绳结,逐渐被人们遗忘和误解,他开始留意探寻新的记事方式。”
据《创建三圣母前后殿暨重修大佛殿碑》记载“且夫,天地初开,而阳虚之山峙于洛水之西北,元扈之峯供于洛水之东南,而仓帝授书观兽蹄鸟迹而作字即在是焉。自汉以来,广建庵观寺院,故阳虚元扈之间有竹林古刹一座。刹中多是石相,不知始自何代,其由来远矣。”所以《方案》中阳虚山、玄扈山发生常识性地理方位颠倒的错误。
以上共15类疑似问题仅供领导和有关机关、部门参考。
综上,从《方案》总体表现来看,重影片制作的形式,轻仓颉文化的内容;从《方案》整体反映来看,文学艺术色彩浓厚,仓颉文化苍白无力;从仓颉文化来看,还停留在一般、表象和人云亦云的大众层面,没有跟上时代创新、发展和研究高端。
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是,可能指导思想上是以文学艺术为主,以仓颉文化为辅的原因;二是,可能对仓颉文化的学习和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全面了解、认识和感受仓颉文化研究成果和发展水平,所以《方案》在内容上走上平庸、一般化的老路。
为此,就《方案》我提一点意见和建议,仅供领导参考:
(一)“定义性、价值性、必然性、背景性、科学性、历史性、地方性、现代性、未来性、资料性”等“十性”的建议:
一是定义性。我们在拍摄仓颉影片,宣传、弘扬仓颉文化,提升我县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我们作为汉字故里的仓颉人,应该给时代、给后世、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即什么是仓颉文化?但影片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我在省仓颉文化年会、白水、洛南仓颉小镇有关会议、座谈和论坛上,以及我写的《仓颉文化浅谈》等文中,已明确的回答:仓颉文化就是以仓颉、仓颉造字为载体,以“两根”(人根、文根)“两智”(造字智慧、哲学智慧)为中心而展开的中国文化。
二是价值性。仓颉文化的价值性在于仓颉造字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在于仓颉造字方法所揭示科学性和规律性,以及28字的所揭示仓颉思想;在于仓颉的创造精神和牺牲精神对后人的启迪和鼓励,但影片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这些,我在《论仓颉造字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和作用》(获开封仓颉论文征文奖)、《论仓颉造字之道》(获开封仓颉论文征文奖)、《<仓颉书>与人类思想》《关于仓颉文化的学习探讨和研究》等文已经论述。
三是必然性。必然性,即是说仓颉造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看似偶然,实是必然。在人类记事文明、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在仓颉造字以前,人类发明了以结绳疙瘩的大小来区分事情大小的“结绳记事”,和以刻木的长短来辨别事情轻重的“刻木记事”。但随着社会发展条件的日趋成熟,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日趋紧迫,人类造字就成为一种必然。
在这种背景下,惊天动地的仓颉造字便发生了。为了表明这种必然性,古人富有智慧的精准选择了灵龟及其龟纹,作为自然之力和生命之力的形象大使,启迪仓颉,产生灵感。
所以仓颉造字,不但是一个革命式的创新和一个跨越式的进步,而且其中隐含了仓颉文化必然性的历史逻辑和社会逻辑。
四是背景性。我们说仓颉故事、讲仓颉文化,那么仓颉是什么年代的人物,仓颉造字在人类300万年~500万年的历史文化中处于什么位置,在5000年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处于什么位置?他的年代背景是什么?人类社会处于大升级、大跨越、大转折的背景特征方面,影片应该交代清楚。这对我们认识仓颉、学习和理解仓颉文化很有意义。但影片没有交代。
仓颉的年代是人类从安全阶段向物质阶段过渡、原始时期向文明时期过渡的年代,是人类创建了自己的安全王国—人类社会,为物质文明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的年代;同时也是包括仓颉造字在内的其它诸多的新生事物诞生,以及人类所需要的发明创造条件的年代,这个年代有诸多背景特征。
这些,我在《关于仓颉文化的学习探讨和研究》等文已经论述。
五是科学性。任何事物的发明创造都内涵科学性,仓颉造字的科学性即是道法自然、字法自然;先天性地践行了“书画同源”理论,古老地验证了“六书”的“造字”规律。这些影片熟视无睹。
这方面,我在《论仓颉的造字之道》等文中已有论述。
六是历史性。影片不仅是对仓颉文化的宣传和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科学资料呈现国人,留给后人。所以影片不但要客观、科学和严谨地反映仓颉造字、仓颉文化的历史脉络、发展过程和追源线索,而且对仓颉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水平更应加以反映和表现,突出我们仓颉文化的优势地位,以及我们对仓颉文化的领导力和推动力,提升我们文化软实力。使人们对仓颉文化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历史概念,为认识、学习和传承仓颉文化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这些,我在《关于仓颉文化的“七个定位”》,以及仓颉文化的“古三论”和“新三论”等已经清晰地论述。
仓颉文化的发展历史,可划分为“两期六段”(两个时期、六个阶段),即古代时期和现代时期,自然论、人间论、天地论、译字论、解意论、哲学论等“六论”的六个历史阶段
七是地方性。地方性即仓颉造字的地域性。仓颉造字到底在哪里,众说纷纭,没有共识和统一。其根源在于没有有说服力的史据链条,以及与地理自然相融合的现代元素,但影片在这一方面无所作为。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国人的问题,我们本着尊重历史,为后人负责的态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仓颉洛南造字说”的“九说”完整体系。
这些,我在《高山不倒仓颉不老》《关于仓颉文化的“七个定位”》等文字里已做论述,用有力的史据和独特的自然元素,以无懈可击、无可辩驳的完整体系,捍卫了仓颉造字在洛南的史实。
八是现代性。现代性主要指的是仓颉文化研究发展在现代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也就是仓颉文化“新三论”的研究发展。即:公元992年王著编撰的《淳化秘阁法帖》、公元1754年陕西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的《仓圣鸟迹书碑》、公元1821年陕西洛南知县王森文民间征得《阳虚鸟迹》石碑和美国博物馆的玉器《仓颉书》(一张玉器版摹刻着《仓颉书》,现藏于美国福瑞尔(FREER SACKLER)博物馆,没有标注年代出处等相关信息)等文物基础上,仓颉文化现代研究发展所呈现出的现代译字论(简称“译字论”)、现代解意论(简称“解意论”)和现代哲学论(简称“哲学论”)的现代新三论(简称“新三论”)。
影片应该补上这方面的内容。这些,我在诸多文章里已有论述。
九是未来性。未来性就是指仓颉文化的未来发展和建设展示,主要谈我们一些设想。譬如:由政府支持的专业性的“仓颉文化讲义(大纲)”的诞生;在保安洛水两岸,以阳虚之山和玄扈之峰打造的“世界洛南仓颉文化生态园”或者“世界洛南仓颉文化大观园”,将文化和生态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高地等。
十是资料性:资料性是说影片不仅具有宣传、学习仓颉文化的功能,更战略性具有仓颉文化资料的功能,全面、客观地展现仓颉文化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水平,为后人考证仓颉、仓颉造字和仓颉文化提供详实、可靠和高质量的资料,为仓颉文化发展做出应有的历史贡献。
(二)影片剧情大纲的建议
剧情大纲是影片一个基础工作,决定着影片的成败。仓颉影片剧情大纲应该有古代版和现代版两种版本。
A版:古代版剧情大纲。
古代版剧情大纲有三个逐次展开的次版本,它们分别是河图版、策海版和外记版。其中河图版是第一版本,是仓颉“故事”“传说”“小说”和“剧情”等的根基与遵循,不符合此史*载的,或者与此记载相矛盾的都是错误的,都必须加以纠正或坚决否定,以维护仓颉文化沿着正确方向的发展和研究。
01、河图版:“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河图玉版》)
02、策海版:“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策海•大书》)
03、外记版:“颉有圣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水,灵龟负图出于水中,仓帝受之,遂究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之灵,指掌而创文字,造为六书。书成龙藏鬼哭,以有文字恐人书之故也。天为雨粟雨金,以其浅天地之秘也。”(《外记》)
B版:现代版剧情大纲。
现代版剧情大纲在古代版剧情大纲上展开,分为七节:
第1节、“仓颉为帝,南巡狩”。在400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实现第一次大统一后,曾是一小部落首领而称帝,后又加入黄帝联盟而成为黄帝史官的仓颉,受黄帝委派南巡,携带家眷和一队人马从洛河下游的河洛地区出发,沿洛河而上,到洛河上游的洛南县保安镇寻找传说中的阳虚山和玄扈山,完成黄帝交给的造字任务。
一路上,仓颉看到河洛地区的繁华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以及田野繁忙生产的景象。仓颉代表黄帝慰问,指导生产。向西而行进入秦岭山区,森林茂密,动物、野兽*扰袭击,道路崎岖惊险,仓颉鼓励大家牢记使命,勇敢前行,安抚百姓,播种文明,慷慨解囊,施救百姓,释明来意,披星戴月,风雨兼程,风尘仆仆……,就这样数个月以后,仓颉一行来到洛河上游洛南县保安镇北岸某地。
【旁白:据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撰写的五卷本《中国》一*载:在700到1000个百万年之前,北方的劳亚大陆和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在伟大的“碰撞”中,东西长达1600公里的秦岭山脉横空出世了。在此同时,秦岭东部的草链岭和洛水也随之问世。
据《山海经》记载:“讙举之山,洛水出焉,……洛水又东至阳虚山,合玄扈之水。”“洛水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是也。又曰:自鹿蹏之山以至玄扈之山,凡九山。玄扈亦山名也,而通与欢举为九山之次焉。”“此二山者,洛间也。是知玄扈之水,出于玄扈之山,盖山水兼受其目矣。其水迳于阳虚之下。”
“阳虚之山,临于玄扈之水,是为洛汭也。”
“第九山”“讙举山”(按:古称的还有冢岭山、遭举山)就是今天的草链岭,玄扈山和阳虚山皆是草链岭的支脉;“洛水”即今天的洛河。
独白:反映原始安全文化(巢居文化)、火文化(包括食文化)、石器文化(武器和工具文化)、认知革命,以及人类和动物、猛兽的分离,人类有了自己的安全王国,人类开始了内部生存斗争;以及原始社会经历的原始群、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等。
此节表现秦岭和洛河的自然风光;表现仓颉鸿鹄之志,无畏艰难险阻,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第2节、“登阳虚之山”。仓颉在保安镇洛河北岸某地,发现了传说中的阳虚之山,往返渡步,细加确认,择径而去。
阳虚之山森林繁茂,参天大树遮天蔽日。仓颉一行小心探路,避开虫蛇、荆棘、悬崖峭壁,寻径而登,终于来到阳虚顶部,确一位置,安营扎寨,搭建观天台。
为了造字,为了观察宇宙,观察山河大地,仓颉夜不成寐,食之无味,苦思冥想,发长不剪,胡须不修,脸颊消瘦。表情严肃,目光坚毅,对夫人和随行人员发话,不造出文字,不回“河洛”。
为此,仓颉夜以继日,不分严寒酷暑,不分春夏秋冬,不分昼夜;不避雷鸣闪电,不避秋风和雪雨,在观天台观察天地间的一切。仓颉时而一人,时而叫来夫人,时而叫来随行,时而找来当地百姓,寻求造字的方法……,就这样数年过去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仓颉忘我的造字精神感动了天地,突然一天,仓颉在观天台看到河对岸玄扈洛汭之水中,慢慢浮出一只巨大的万年神龟,金丹光芒,辉煌四方,眏照天空,射向阳虚山,射向仓颉。
灵龟先是抬头向着阳虚山,和仓颉目光相对,像是吐云纳气,又像是给仓颉说话;后又龟背浮出水面,头伸的长长的,再次直立抬起,双目大睁,嘴唇长时间张开,微微慢动,发出一种悠扬奇异的声音,好像在呼唤仓颉……
【旁白:介绍阳虚之山的历史和自然风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难事只怕肯登攀。
灵龟出现,文字之门,妙而又妙。看是偶然,实则必然。以灵龟为载体代表自然的力量和历史的选择,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人类文明和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
独白(仓颉):反映和表现中华民族融合统一的形成,即众多部落、部落联盟到三大集团(东夷集团、华夏集团即炎黄集团、蚩尤集团即苗蛮集团),到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和仓颉部落融合华夏民族的过程,以及仓颉崇拜伏羲、黄帝等人,暗发毒誓要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宏大抱负。
此节反映和表现仓颉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精神;牢记使命,不成功则成仁的牺牲精神。】
第3节、“临于玄扈、洛汭之水”。仓颉一行,从阳虚山下来,到了洛河岸边,看着河对岸的东南元扈之峯,看着宽阔清澈的水面,看着鱼儿和浪花,看着脚下的河岸、河滩和河草,在随行人员左右保护下涉水过河,庄重、稳步前行。
在河间,仓颉翘望自西而来的涛涛洛水,和滥觞之地的草链岭;遥望河水东去而一望无际,直至想到河水流到河洛地区,流进黄河。
仓颉一行来到南岸之后,仓颉站在玄扈之山麓,接收天地赐予之灵感,超然走出人间,进入神界。似人非人,似神非神,是仓颉又非仓颉。
仓颉细细观察巍峨挺拔的玄扈之峰,细细观察从神秘的山谷、山峡流出的玄扈之水,细细观察自然、净洁和神奇的玄扈洛汭之形状,细细观察清澈、深渊和静谧的玄扈洛汭之水,细细观察玄扈洛汭之砂石,此时仓颉发现了神龟的脚印……
仓颉在一系列观察活动中,伴随着时快时慢、时大时小的脚步,时而表情严肃,时而激动兴奋,时而面带微笑,时而神光异彩……
【旁白:仓颉代表人才,和天才、地才融为一体。
此节反映仓颉进入神界,站在天地之间,顶天立地,表现出人和自然、宇宙一体的境界,揭示出人类发展造字的一种必然。】
第4节、“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颉走到灵龟脚印处,顺着灵龟脚印看向灵龟,弓身净手沐面。然后退出元扈洛汭之水,退到洛汭砂石滩上,在一片碧绿的滩草中,面向灵龟虔诚地跪拜,再后跪着移步灵龟。
水淹仓颉腹部,巨大的灵龟瞬间神奇的变小,仓颉双手请起,仓颉和灵龟四目相对,通过心灵的窗口,生命的电波、信息、数据在相互的碰撞、融合。
过了一会儿,仓颉点头、左右摆头,灵龟点头、左右摆首,仓颉和灵龟深层次不断地再交流、再沟通,灵龟两次左右摆头,指向丹甲,仓颉得到某种暗示和指引……
然后,灵龟双目微闭,头部缩回,仓颉目光转向丹甲。
在灵龟丹甲上,一会出现一条龟纹线、两条龟纹线,接着多了起来,而且纹路、线条奇特,直线的、拐弯的、弧形的,然后相互交叉、组合,好像世间各种各样存在事物的形象,隐约宛若后来的图画和仓颉文字……;一会出现一个、两个白圈黑点,接着白圈黑点多了起来,不规则的列队排列,隐约宛若后来的洛书图案。
无论龟纹线条,白圈黑点,自始至终一会蓝色,一会绿色,在丹甲上微光渐放。
仓颉就这样,如获至宝,如饥似渴,神情专注的看着上天传达的信息、数据,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这时灵龟额头缓缓地伸了出来,轻轻地触碰了一下仓颉垂吊的长胡须,仓颉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一切藏入心中,将灵龟慢慢的放回水中,目送灵龟潜入深水,直至不能看见,仓颉站起退后,在草滩上三拜灵龟,然后向玄扈之山脚飞快地跑去……
【旁白:灵龟负书玄而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她和一切古文明、古文化一样,代表我们先人的一种智慧,她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本身就是对我们一种启迪和提示。
独白(仓颉):原来记事造字是这样的……
此节反映和表现仓颉在神界接收上天赐予的创造文字的一种密码和灵感。】
第5节、“以授帝”。仓颉来到玄扈之山脚,找到一条登山之路,奋不顾身,急不可待,归心(上山)似箭地向玄扈之峰爬去。
到达峰顶,选择一块平台,在随行人员协助下,拔除小草,仓颉随即在地上划(画)了起来,把灵龟代表上天赐予的“符号”,把感悟、启迪的灵感标记了下来,令人看守加以保护。
然后差人搭建营地,修筑造字台,日夜琢磨记录在地上“灵感”,日夜观察,“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策海•大书》);“苍帝授书观兽蹄鸟迹而作字”(《创建三圣母前后殿暨重修大佛殿碑》),仓颉经过对天上的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等等的观察和思考,把它们的形状和特征记录下来,数月后,在来年的春天,仓颉造出28字。
仓颉满目热泪,面向东方,面向河洛地区……
【独白(仓颉):反映和表现仓颉为什么要造字。
旁白:在远古“结绳记事”和“刻木记事”基础上,仓颉开辟了造字记事的新天地,从此中国有了汉字,诞生了仓颉文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跨入快车道。
“仓颉洛南造字说”之“九说”。
此节反映和表现仓颉的聪明才智和创新创造精神】
第6节、“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出28字的当日,天地间发生了奇异的事情,太阳隐藏了起来,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只不过这雨和以往雨完全的不一样,没有一点雨水,全部是粟米。粟米像雨点一样稠密,从天上连续不断的“下”到人间,直到天黑,满山满地满村都是粟米,百姓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男女老少人人皆盛满器具,存入家室,确保日后不愁吃,不怕旱涝,不怕饥饿。
后人为了纪念白天发生的这件事,将其称作“天雨粟”。
然而晚间,鬼声不断,到处哭嚎,他们显露原形,无处逃遁隐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跪地向人们求饶,不要惩罚他们,他们发誓今后改邪归正,不再祸害百姓,不再作威作福。
后人为了纪念晚间发生的这件事,将其称作“鬼夜哭”。
【旁白:仓颉造字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和作用。
仓颉造字获得成功,后人为了纪念仓颉,把仓颉造字的最后几日,即那年春季的4月19日--21日定为谷雨节,华夏民族也有了一个“谷雨节”,洛南县每年在谷雨节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仓颉;同时,也为百姓期盼播谷降雨,每年谷物丰收】
第7节、“阳虚、元扈之间有竹林古刹一座”。在仓颉文化光芒照耀下,几千年来,坐落着阳虚玄扈的保安镇成了文化圣地。在很早以前,在这里修建了竹林寺院(竹林古刹),在乾隆十五年重修,烧香拜佛,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在拜佛时也在跪拜仓圣,纪念仓圣。
【旁白:仓颉文化和佛教文化相得益彰,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如今竹林古刹已成为“仓颉洛南造字说”“九说”之一。
反映和表现仓颉文化研究成果,即“古三论”和“新三论”。】
仓促而成,纯属个人之见,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此致
县政协文史专员 县史志办地情专员:郑金民
2023年3月6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