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书法大师柳公权,在他的《砚论》中赞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
青州红丝砚受到历代帝王与书法大家的高度评价与珍爱。清代乾隆皇帝收藏着一方青州“旧坑红丝石”雕制的“鹦鹉砚”,其砚背篆刻手书题铭:“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镂肝吐出一丝丝。”
乾隆宠臣纪昀,字晓岚,诗书画全才,人称其为风流才子。纪氏酷爱青州红丝砚,多年寻觅而未得。他知道乾隆珍藏一方,曾恳请一观,乾隆却舍不得示人。归舍后,他愤书道:荣逾青铁颂,品胜红丝腻。
由此足见,青州红丝砚的历史地位不菲。红丝砚是文房瑰宝,其价值犹逾珠玉。珠玉有价,只要有钱,尽可收购之;红丝砚无价,即使有币,亦难寻觅。
红丝砚,由红丝石雕刻加工而成。红丝石,产于青州城西黑山“红丝石洞”穴中。
红丝石,不仅是上好的制砚石,而且还是一种灵石。据红学专家冯蜂鸣考证,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那块命根子“通灵宝玉”,就是一块红丝石原石。
传曰,红丝石乃是由黑龙太子的肝胆以及美丽太子妃的香躯幻化而成的。
黑山,又名黑龙山,位于青州城西,王家辇村南侧。关于黑龙山的来历,以及红丝石的发现、制作与收藏,有一系列凄美而动人的故事,待瘦叟慢慢道来。
今朝千里平畴,
他日汪洋一片。
游龙潜藏崡洞,
浪花漫卷山巅。
待到大潮到来时,
波涛汹涌,
浊浪滔天,
千山万峰俱不见。
此歌,是对沧桑巨变的具体描绘。可是,一般人不会相信。不信也没啥,等你听完这段故事以后,定然会确信无疑的。
第一回 尧王东巡观沧海 独登九顶空兴叹
有语曰:“三山六水一分田,鸡刨狗蹬似蛋丸。” 这一谚语,用来形容地球上水的面积极大,耕地的面积狭小。随着地壳的变动、气候的变化,地球上的水面积愈来愈小,而今不止是“一分田”了。青州城西北侧,距城十里处,有一座山。四千余年前,它名曰九顶莲花山,坐落于东海的西海岸。那时,海水漫至山的大半腰,惊涛拍岸,发出“哗啦——轰隆”的巨响,数里之外亦能听得到。那海浪撞击岩岸溅起的浪花,在阳光映照下,反射出五彩光辉,一直落到莲花山顶的平台上,似蒙蒙细雨自空而降。当年海水之阔,漫无边际,连而今青州城南的驼山、云门山、劈山,以至于城西的峱山、稷山等,俱坐落于浩浩汤汤的汪洋中,唯露山峰于海面,形成一座座山岛。这些山岛上,草木连茵,兔走狐鸣,十分地荒凉。倘若有暇,你不妨攀攀云门山,转转劈山峰,在它们的半山腰岩缝中,定然能寻得海蚌之类的残壳,那便是明证。 四海龙王,是奉玉帝之命管理海洋的四个神仙。他们弟兄四个,东海龙王敖广为大,其次是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与西海龙王敖闰。四海龙王各有诸多子孙,统帅无数虾兵蟹将,帮助他们管理海洋与河流中的生灵,并在人间司风管雨。这一片水域,属于东海龙王敖广的第九子饕餮的领地。饕餮喜着一身皂衣,黑面红髯,深得东海龙君喜爱,人称其为黑龙太子。因而,这一片水域,又被人们唤作黑龙湾。 而今的云门山顶端,穿越云门洞,向西一拐,陡峭的壁崖下有一洞口,人称云窟。这云窟到底有多深、多大,无人知晓。传说古时李清曾下云窟会神仙,因修仙不诚被仙人逐出洞府,成为一代名医。其实,那不是云窟,是九子饕餮腾空升天布雨的西天门。每当接到玉皇布雨圣旨,龙九子饕餮便摆驾离开龙宫,率领雷公、闪婆们,穿越龙洞,自这西天门腾空而起,升天鸣雷作闪,行云布雨。东海龙王有时奉召升天或离宫巡视,也常从此西天门携云裹雾而出,凡目只见云雾升,不见真龙显,故称其为云窟。 上推四千年,中国属于奴隶制社会,最大的部落联盟叫华夏,故中国亦称作华夏国。当时的部落首领名尧,他便是中国传说中最早的国君,与舜、禹合称三圣君。九顶莲花山,便是尧王国域的最东领域。其所统领域,俗称东夷。尧王身高体壮,性憨笃,善骑射,有万夫不挡之勇。他有一张硬弓,三、五十人亦拉它不开。他何以有如此臂力?因为他并非常人,而是天神被贬下凡。 尧原为天宫神将,是护卫王母娘行宫瑶池的战神。玉帝有个女儿叫碧霞,貌美如花,嫦娥一见亦自愧弗如。她与帝后王母同居一宫,常年深居,少见异性。尧神护宫,间或与碧霞相遇。二人俱已青春,于是互生爱慕之心,交往亦频繁起来。玉帝闻其事,龙颜不悦,怒将尧贬至下界。 碧霞公主情专,趁玉帝与王母对弈时,扯着玉帝的袍袖哭泣相求:“父皇,女儿愿同往下界,网鱼狩猎,与尧共甘苦。”。 “放肆!岂有此理。”玉帝闻言大怒。王母频频摇首,向玉帝使眼色。玉帝甚爱其女,终于退让,对霞女温言劝道,“让其下界苦修,若能有济世救民大功,复回天庭,升迁重用。至时,准尔婚姻可也。” 碧霞无奈,只得含泪屈从。 尧被贬下界后,无怨无悔,凭他的憨厚、骁勇,深得部落民众爱戴,随被推举为首领,尊称其为尧王。尧王爱民如子,以公益为己任,被民众尊称为贤君。他性豪爽,好游猎,常孤身独骑巡山狩猎,借机体察国事、民情。有一日,他巡猎来至莲花山颠,独立山颠平台之上,望洋兴叹曰: 浩浩乎海深水阔,绵绵兮情长意多。
问美人兮而今何在?常孤独兮谁人伴我?
第二回 碧霞临凡酬知己 黑龙醉借一箭地
且不说尧王临海自叹,再述那羁留天宫的碧霞。尧神被贬下界后,碧霞曾请旨同往凡间,与尧并肩济世苦修,怎奈玉帝舍不得爱女,执意不允。不过,他亦对女儿的请求作了让步:准予碧霞下界临泰山,居山顶俯瞰尧王凡域的景貌。同时,还准碧霞东临云门山,登高观海,以抒胸襟。 这一日碧霞独坐瑶池,总难禁心烦意乱,便禀明玉帝,下界一游。玉帝自然照准,命她早去早归。碧霞在泰山小住,觉得索然无趣,便驾云来至云门山。她头挽穿云髻,面似桃花艳,宫装霞披,彩带飞舞,佩环叮咚,玉立于云门山颠,翘首四顾。说来也巧,此刻恰值尧王立于九顶莲花山颠兴叹。于是,碧霞身居云门山顶,遥应曰: 茫茫乎天高云淡,凄凄兮意深情绵。
何多问兮近在咫尺,惊回首兮隔水可见。 莲花山与云门山相距数里之遥,隔一片狭窄的海峡相望,碧霞的吟诵犹如在耳。尧王回首南望时,碧霞已驾云飞来,霎时落在他的身旁,临风而立,双目含情,向他微微一笑。这一笑,令尧王百节暖透,喜满心怀。他彬彬一礼,笑曰:“公主驾临,有劳矣。” 碧霞一拂,敬回一礼:“几日未见,何至如此生分也。” 碧霞与尧神,二人情深,却是心交,自始至今并无越礼之举。此次下界,与尧王不期而遇,庆幸之余,亦怕招落闲话。她熟知,天神中有千里眼、顺风耳,她在凡间的一行一动,是瞒不过玉帝的。为保自洁,她灵机一动,决计请黑龙太子饕餮作陪,以达多聚多欢的目的。 碧霞公主玉立于莲花山顶,口中唸唸有辞,而后微启樱唇,曰:“九龙君何在?请来一晤若何?” 碧霞公主语音刚落,海水“呼啦啦”向两边翻滚,中间亮出一条宽广神道,斜插而下,直达海底。神道彼端,富丽堂皇的龙宫隐约可见。倾刻间,九龙君饕餮率领龟总管驾云而至。九龙君饕餮,貌丑心慈,体爱辖区黎民,令这方地域一向风调雨顺。此黑龙性格豪放豁达,却又豪食好饮。他向碧霞深深一礼,问曰:“公主有招,不知有何示下小龙也?” 碧霞微笑说:“我欲宴请尧王,特请地主作陪,不知赏脸否。” “哈哈哈,幸哉,幸哉!岂有不愿奉召之理?天宫佳酿,小龙期盼久矣。”九龙君是个酒鬼,闻听有酒,立时乐得足蹈起来。 这莲花顶上虽然有一个天然平台,龙王嫌其过于狭窄,摆设不开宴桌,便向龟总管使了一个眼色。龟总管心领神会,笑嘻嘻地对众人言道:“来来来,还是让老臣来吧。我的背上,更宽敞矣。” 于是,龟总管向地上一伏,立即化作一块巨大的龟板,背负着众人饮酒作乐。 目见此状,碧霞公主颔颔首,微微一笑,招天宫仙姬送来了丰盛的佳酿美肴。于是,主宾三人,便在龟板上欢饮起来。 天宫佳肴美酿,自与凡间、水下不同,酒菜尚未入口,其香已令人馋涎欲滴。九龙君本就好酒,遇到如此佳酿,自是连连称颂:“好酒,好酒,真真好酒也!” 三杯酒下肚,九龙君早已忘了礼数,只顾自己狂饮起来,连身旁的天宫玉女也丢到了脑后。不多久,他已酩酊大醉。此刻,他仍连饮不辍,边饮边摇身晃躯,啧啧颂扬曰:“佳酿唯有天庭有,地上凡间何处寻?” 尧王是下凡神将,自不会过于失礼。不过,今日之酒,也难免带几分愁肠。他,也有几分醉意了。尧王虽有醉意,却并非真醉,而是想借醉向九龙君讨要土地。他故作醉态,摇晃着身躯,来到九龙君面前,拍着他的肩头,说:“龙兄,你水域辽阔,要、要那么大,干、干啥?我的领域狭小,尽多山岭,缺少沃原,百姓的日子,苦也。你,让让、让——如何!” 此刻的龙君,早已九成醉,听了尧王的话,哈哈一笑,将胸脯一拍,故作大度,语不成句地说:“好,好,为民造福,何乐而不为也。让,让,让尔,一箭……之地,何妨?尔,射……吧!” 尧王闻言大喜,回首向碧霞丢个眼色,碧霞含笑点头。他仍作醉态,举起弓,搭上箭,用尽平生气力,“嗖”的一声,将那支利箭射出去。那支箭,破空向东飞去,掠过水面,发出“嗡嗡”的响声。尧王虽则神力,论实力也就是射个十里八里,对开拓沃原、造福子民没有多大效益。龙王的海域辽阔,损失这么一点水域,对他也没有多大威胁。因而,龙王并不将此举放在心上,仍在那儿自饮自乐,嘻嘻而笑:“射吧,射……吧,呵呵呵,没……没……啥!” 果然,那箭射出只有十余里地,已经出现强弓末势,渐渐向水面落去。此刻,碧霞偷偷从头上拔下一支银簪,将手一挥,发出去。那银簪是神物,飞行之速,较之那飞箭,何止快百倍。当那支箭将及水面时,银簪立化为白鹤,一口衔住那支落箭,展翅向东飞去,飞去…… 龙君正自暗笑尧王力弱,猛见飞鹤衔箭,吓得他打了一个寒战,酒全醒了,口里惊呼:“鹤,鹤,鹤!” 不管龙王怎样惊呼,碧霞与尧王总是故作不闻,只在心内偷笑。那只飞鹤衔着箭一味飞去,不知飞越几百里,方将箭一丢,复化为银簪,飞回碧霞公主的头上。 九龙君此刻,已经垂头丧气。当着瑶池玉女的面,他不好反悔,丧气地说:“罢,罢!天意,天意也!” 九龙君来到莲花顶巨石前沿,向大海一指,厉喝一声:“众水族听令,退潮!” 龙王的喝声一出,那汹涌澎湃的海水,“哗,哗,哗”地向后退去,肥沃的平原大地,即刻展现在波浪的后面。这海水一退几百里,直达威海的成山头方止。你如果是有心人,不妨到成山头看一看,那成山头的壁崖上,仍留有被落箭刺得深深的一个山洞,人们称那儿为落箭崖…… 海水退却,群山显露。驼山,那么壮伟;云门山,那么秀丽;劈山,那么挺拔;玲珑山,那么玲珑。海水尽退,沃野无垠,给部落带来富强,给子民带来希望。 这即为:玉帝天上不作合,碧霞凡间酬知己。
龙君贪杯自酿祸,一语丧却一箭地。
第三回 虾妾舍身殉龙君 黑龙化石守故渊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述罢尧王借地的本章,再表黑龙化石守故渊的逸事。 待海水退去之后,九龙君饕餮所管辖的黑龙湾已不复存在,他向尧王与碧霞公主深施一礼,凄苦地说:“大王,此乃天意,小龙不可违。我的辖区,现已化为你的治域。我生为此方海域住持,死亦当为此方守护。今而后,当常守于此矣。” 趴伏在莲花山顶上的龟总管,闻听主人此言后,亦长叹一声,挥泪言道:“既如此,老臣亦不回东海,且留于此地,与太子长相守也。” 龟总管的话音刚落,龟躯立时化为一块龟板石,千秋万代永留于莲花山巅。不信,且到尧王山顶一观。 “罢罢,老卿家,吾九龙子是职责所在,汝行何苦尔?”语罢,九龙君饕餮显出原形,跃入山涧,昂着龙头,拖着长长的尾巴,沿着峡谷溪流向西蜿蜒游去,渐渐消失在远方。 尧王与碧霞公主,被九龙子与龟总管的壮举所感动,双双跪拜于龟板石上。尧王满目含泪,哽咽言道:“龙兄好走,尔等仗义为民,功高无量,东夷人会千秋牢记的。” 此刻,东风渐劲,乌云陡生,红日失彩。风送哀语,十分悲切,从东海边传来:“夫君等吾,妾身来也!” 刹那间,人随声到。尧王张目望去,见一仙女飘落于莲花山下的沟壑涧。 来者身着赤红褂,腰裹杏黄裙,足踏紫绣鞋,端庄秀丽,面含悲情,双目含泪。此女子,便是九龙子的王妃娇嫣。 东海龙宫的护卫军分为龟、鱼、虾、蟹四部,每部都设统兵大将军。虾部的统兵将军名鼎威,是龙虾族长。鼎将军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娇朵,二女儿娇蕾,三姑娘娇嫣。这三个女儿,个个出落得机灵貌美。论人品,三女娇嫣犹在两个姐姐之上。 娇嫣的大姐与二姐早已出嫁,其夫君都是将军的儿子。娇嫣人美心高,天真活泼,一般将军的儿子,不在她的心目中,故而迟迟未嫁,待字闺中。 一年夏季,傍晚,太阳余晖普照汪洋,辽阔水域呈现一片五彩世界。三虾女娇嫣一时高兴,远离龙宫,现出原形,在大海里畅游嬉戏。她一边曼舞,一边轻歌: 天蓝蓝,海蓝蓝,天海一色难分辨。
虾戏浪花入月宫,兔砍馨桂进龙殿。
天上海中乐共鸣,同奏凯歌庆丰年。
但愿人间常安泰,不令农夫遭饥寒。 小虾女舞姿婆娑,歌声甜美,吸引来众多水族观众,鱼鳖虾蟹,观者如堵,周围不时爆发出阵阵赞美声。其时,九龙子饕餮巡视黑龙湾归来,也被娇嫣的优美舞姿吸引住,显现原形,夹在观赏歌舞的水族群里,不住地为她助阵叫好。 虎头鲨,性情凶猛,嗜*成性,肆虐汪洋,连鱼部统领管辖也不肯服从,常常受到龙王与龙太子们的责斥与惩罚。正当水族们兴高采烈地欣赏三虾女歌舞表演时,一头虎头鲨闯到,张着大口,向着三虾女扑来,吓得水族观众轰然四散。三虾女张皇失措,不知向哪里躲藏为好。正当危急时刻,九龙太子体躯暴长,化作一条巨龙。他张开大口,将三虾女吸入口中,保护起来。随即,劲尾一扫,将那凶恶的虎头鲨一击毙命,一股污血泛到汪洋水面。待事态平静后,九龙君将口一张,令三虾女游出龙口。三虾女向九太子点点头,摆摆尾,好似说:“谢谢龙哥相救。” 那九龙太子并不以此居功,随恢复小龙体态,摇摇尾巴,好似回答说:“何谢之有,小龙职分尔。” 九龙子摆摆龙尾,算是与三虾女打招呼。随即,畅快地向龙宫方向游去。三虾女心事重重,跟在他的后面紧追不舍,想看他住在何处宫舍。 九龙君游至九太子宫殿前,将身一摇,化作一个黑面魁梧汉子。随即,在宫门当值的蟹将军向内宫传呼道:“接驾,九太子回宫!” 直到此刻,三虾女方知,救她的原来是九龙太子。三虾女心下暗喜,摇身化作女儿装,上着赤红褂,腰裹杏黄裙,足踏紫绣鞋,深施一礼,含情默默地说:“奴家这厢有礼,谢九太子救命隆恩。” 闻听此语,九太子愕然。急转身看时,一位妙龄小仙女立在他的面前,羞羞答答,楚楚动人。于是,太子讶然道:“请平身。敢问仙子名出何家?” “王子,休夸奴家。我乃虾部统领三女娇嫣是也。”娇嫣娇羞地低下头。 “啊啊,原来是虾将军千金。失敬矣。”九龙子惊喜地说。 这,便是九龙太子与虾将军三女儿娇嫣初识的经过。 九龙太子妃新故,正室床空,尚未合适的人选扶正。九龙子看中了娇嫣的俊秀活泼,三姑娘瞄上了龙太子见义勇为的本色,二人一见钟情,可谓天作之合。不久,九太子便将三姑娘明媒娶进太子府。那大媒,便是龟总管。 三虾女进太子府后,夫妻举案齐眉,恩爱有加,如胶似漆,的确是绝配。这三虾女万万没有料到,灾难这么快就降临到她的头上。娇嫣得到黑龙湾化平畴、九龙子守枯渊不肯归的禀报后,便匆匆赶来寻会夫君,准备与太子相守殉情。 “贤妃,守疆护民,系我王职责。此事与汝无关,何来作此无谓牺牲也。”山峡深处,传来九龙子的回声。 “夫君此言差矣。汝既能为民捐躯,吾何不可为夫献身?此为同理也,何必相拒?”娇嫣非常倔强,一点也不留商量的余地。 “知吾者,爱妃也。”九龙太子感慨地说,“既来之,则安之,何忍令尔独自空返?” “谢夫君。”于是,三姑娘摇身一抖,恢复原身,化为一只小龙虾,纵身跃入山溪,朔源向上游游去,刹那消失得无影无踪。 得知爱妃到来,九龙子停止向上游游动,趴伏在山溪里等待爱妾来会。不一会,娇嫣从下游逆流游来,与他在山溪涧会齐。夫妇相拥,虽悲无泪,欲哭反笑。一会,娇嫣紧随太子身后,缓缓朔源西游。 这一条山谷极长,距离莲花山约有四十里之遥。他们游到一处山谷,两山夹屿。这两座山,当年还没有名号,北山后人称作峱山,南山后人命名为芝麻山。此刻,小虾女已经力尽,再也浮游不动,渐渐落在了太子的大后方。于是,九龙太子转回身躯,复游回来。他将爱妃娇嫣揽进宽阔的怀里,令其免遭风吹雨淋之苦。 玉皇大帝,安详地在天宫凌霄宝殿里端坐着,各路神仙分列于殿下两班。对于黑龙子的行举,他已了如指掌,面向群仙感叹道:“壮哉,九龙子此举!” 于是,玉皇大帝将袍袖一挥,喝道:“爱卿,如尔所愿矣!” 殿下群神山呼回道:“我皇圣明!” 山风劲吹,乌云漫卷。电闪雷鸣,暴雨骤降。九龙子与虾妾的体躯,渐高渐大。最终,他们化为一座东西横亘山丘,阻断了山溪的来路。那龙尾,甩在溪西;那龙头,面向正东。龙头高昂,俯视他那已经化作平畴的黑龙湾领地;龙口微张,龙涎滴下,化作溪流,蜿蜒东泻,顺势而下,潺潺有声。人们将这股流水叫作洋溪,或称其为龙涎。此溪向东流入洰水(今称弥河),而后北泻,汇流入海。 周围的山,或白或黄,唯独这座山的石岩是黑色的,因而后人称他为黑山。因为这座山是九龙太子幻化而成,所以后人也叫他黑龙山。 朋友,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咱们青州地,一定要到黑山一游,观赏一下这黑龙山的景观。 九龙太子,生生死死,造福一方,深得后人景仰。昔日青州万年桥南头的高台上,建有一座黑龙宫。那座黑龙宫,便是青州人瞻仰、祭祀九龙太子的庙宇。青州的黑龙宫,有别于天下的龙王庙,黑龙殿的后面,还有一座殿堂,其名曰“龙母殿”,殿中正位端坐身着红褂黄裙的黑龙娘娘。 这个九龙太子呐: 恪尽职守托山岳,为民不惜携妾亡。
肝胆化石成瑰宝,可遇难求非黄粱。
第四回 龙妃托梦将军府 羲之梦获黑龙砚
人生易老天难老,寒暑易节数千年。
黑龙山腹隐瑰宝,墨客欲求夜无眠。 文人自为清高,其实只是统治者手里的一件工具。当打江山需要时,将他们捧到天上,什么“军师”、“参谋”的,叫得很亲切。一旦大功告成、江山在握、无需他们多管“闲事”时,便将他们踏在足下,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有苦无处诉,有状无处告。 文人的至爱是什么?是纸、笔、墨、砚文房四宝。此四宝中,当以砚为首。为此,砚文化已经成为文化长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室。竞文斗砚,是文人们的至高乐趣。 黑龙化山岳,长眠守故渊,经几许风吹雨打,历多少朝更代变。久而久之,九龙太子的肝胆与九龙太子妃的香躯,化作红丝石。这种红丝石,属微晶质灰岩,颗粒均匀,石质致密细腻,硬度适中,有的赤红如鸡血,有的红黄相参,或底黄丝红,或底红丝黄。更有甚者,紫底而黑丝。这些红丝石,是上佳的制砚材料。 至今谜团未解,这种红丝石,不知何朝何代被何文人高士发现,制作成砚台,被文人视为瑰宝,藏一方而感身价倍增。 宋朝人苏易简,曾作“文房四谱”。其谱“言四寳,以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唯砚而已”。谱中“载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一,斧柯山第二,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 由此足见,青州的红丝石誉满华夏,名扬外域,成为文人墨客争藏的瑰宝,梦寐中亦思一得之。 东晋的王羲之(约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人。 王羲之出身于东晋权倾一时的豪门。他的祖父王正,是尚书郎;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参与建立东晋王朝;伯父王导,更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因此,他一出仕便春风得意,作了秘书郎。其后便一路顺风,步步高攀,一跃为庾亮参军,再迁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是中国东晋书法大家,向有“书圣”之称。 禹贡分九州,青州为其一。古之青州,地域辽阔,今之临沂,亦属其隶属。王羲之,作为青州人,深知青州红丝砚的价值,久已倾心求取,终无一得,心中经常怅然不愉。 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家,字因人贵的比比皆是,人因字显的却微乎其微。至于最终人因字更贵,那是另一回事。倘若不信,你不妨查查看,出身于布衣的书法家有几个。 当王羲之为宁远将军时,书法已经崭露头角,却尚不能称为泰斗。 穆帝永和初,盛夏,午后。庭院中有一株大槐树,浓荫匝地,凉爽宜人,王羲之躺在竹藤躺椅上闭目养神。近几日公务繁忙,十分疲惫,不一会他便安然睡去。朦胧间,似乎听到摇佩叮咚,响声愈来愈近,愈来愈清晰。继而,一股莫名的清香扑来,令他精神一振。随即,有女子声向他请安道:“将军安泰,小奴这厢有礼。” 王羲之愕然,睁目看时,一位端庄美妇,俨然仙女,正在躬身给他施礼。此女子身着赤红褂,腰裹杏黄裙,足踏紫绣鞋,口似含丹,面如桃花,手里捧的不知是何物件。 王羲之虽然是高官,却不失礼仪。他随即起身,端坐,抱拳回敬道:“仙子免礼,不知尔为何府圣眷,来我府邸有何见教。” “大人容禀。吾乃九太子妃,居于青州府黑龙山黑龙洞府是也。九太子仰慕大人书法根固,又酷爱红丝砚,特着妾身前来敬献一方,以慰大人求砚之炽情。”九龙妃伶牙俐齿,娓娓道来。 “啊啊,红丝砚!”王羲之惊喜若狂,一跃而起,“待吾观来。” 九龙妃左手托砚,右手揭开覆盖在砚台上的黄色绸缎,一方宝砚立即呈现在王羲之的面前。这方砚台,长不盈尺,呈蚕豆型,外沿微弓,犹似龙脊;左首高昂,略呈黑色,恰似龙头;砚盘凹下,红底而黄丝,熠熠生辉,犹如一湾波涛。 “啊,妙,真乃瑰宝也!”王羲之藏砚不少,识货,惊喜地问,“此砚何名?” “黑龙守渊砚。”九龙妃回道。 “黑龙守渊砚。”王羲之不明其理,深究问道,“响亮名号。请教,此名号何来?” “不便多述,久后自知。”太子妃回道。 “啊,神似!待吾仔细观来。”既然如此,王羲之不便多问。他伸出双手,捧过石砚,举到目前,张目正欲仔细欣赏。不曾料到,他的双手一抖,“啪嗒”一声,石砚失手落地,摔了个粉碎。 “哎呀!”王羲之惊叫一声,吓了一身冷汗,从梦中惊醒…… 这个王羲之呐: 子因父贵显朝廷,扶摇直上仕途通。
仙女送来黑龙砚,美梦醒时一场空。
第五回 右军夜探红丝洞 宝砚化龙去不归
红丝宝砚不在手,夜不成眠愁悠悠。
畅游墨海负盛名,不获瑰宝岂肯休。 自从梦获“黑龙守渊砚”后,王羲之终日闷闷不乐,决心亲赴青州,寻觅一方宝砚。 同年初秋,望日。 午饭前,王羲之携一童二仆抵达青州治所广固城,宿于刺史驿所。当年的广固城,位于洋溪北岸,北阳河东侧。 进午餐时,吴刺史陪饮。羲之此来是客,寒暄道:“逸少冒昧,特来叨扰年兄。” 刺史与王羲之是同榜进士,为人乖巧,很会看别人的眼目说话:“岂敢,岂敢。在下虽痴长几齿,何及尔之前程?将军莅临,令吾府衙蓬荜增辉,来日多有仰仗处矣。” 闲言少叙,且转正题。酒过三巡,王羲之道明来意,问道:“年谊为此方父母,当知黑龙山黑龙洞府所在也。” 吴刺史略一沉思,回道:“黑龙山确有,不曾闻山上有黑龙洞府,只有一个开采红丝石的红丝洞。” 王羲之闻后微微一笑,道:“看来这黑山的红丝洞,亦即黑龙洞府。餐后,吾将赴彼登山采石。” 刺史闻言一惊:“不可。黑龙山距城四十里之遥,待赶到山下,将及向晚,如何采得红丝石?” “年兄勿阻,吾意已决,刻不容缓。”此刻,王羲之已知当日梦境是神人点化,言而由衷地说,“秉烛探洞,心诚神自知矣。” 将军的官职,尚不及刺史。然而,王羲之背景了得,刺史岂敢怠慢,只有诺诺从命,多派兵勇相从。 黑龙山,虽然名响天外,却是地处偏僻荒凉之地,到那里并无官道相通,只能车马简行。 午后,刺史陪王羲之乘车,其余人骑马,一行十人离开府邸,向黑龙山进发。府邸距黑龙山四十余里,当他们赶到山下的王家辇村时,已是日傍西山,炊烟袅袅。 王家辇村,在黑龙山北麓山根下。依据村名,可推知村落由来。 西周末叶,天下大乱,周天子政令不行,出现了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争霸局面,齐国曾一度为七雄之首。齐国定都于临淄,稷山、峱山、牛山与黑山一带,是国君的天然游猎场。这黑山下,当年设有王驾车辇留守驿舍,有房舍数口,专供齐王登黑山行猎时停放车辇,以及备办饮食、过宿居住之用。驿舍管理人,初始有殷、商二姓,其后陆续有杂姓人家前来定居,随发展成为一个村落。“王家辇村”,当为“王驾辇村”,后人不明事理,讹传至今而已。 王羲之一行到达前,王家辇村村主商保泰已经得到刺史府尹的通报,饭食早已准备停当。众人入村,匆匆饮食后,略作休息,天已落黑,开始登山。 商村主喊来六个村夫,都是本村的采石能手,为首者是神锤王五。他们既作向导,又是登山护理,到采石洞后充任石匠,任凭王羲之调遣。 一行十六人组成采石队,起程登山。时值月圆日,天高云淡,明月高悬,随身带的灯笼与火把都派不上用场。山道虽然崎岖,却是清晰可辨。王羲之兴致极高,不容人搀扶,健步跟在向导之后。吴刺史紧随,唯恐羲之有失。众人默默登山,心事却各自不同。王羲之仗着有仙人指点,认为此行必然有得;吴刺史口中虽然不说,暗思这个羲之太也莽撞,即使白日来采石也未必有获,何况夜里来瞎闯;神锤王五却暗自耻笑:这些官老爷被官酒灌糊涂了,简直是来咱们山里耍酒疯…… 山路狭窄,有的地段仅能容一人侧身越过。沿途有何景致,两位官爷不问,其他人谁懒得去讲? 翻越黑龙台,穿过玉皇阁,沿山腰荒径东行,不一会便来至高昂的龙头崖下。岂料,一大堆石渣阻住去路,再难前行,也不知石渣后是何去处。 “吴年兄,红丝洞在何处?”王羲之忧虑地问。 “就在你的面前,这堆石渣的后面。”吴刺史尚未回复,神锤王五抢先作了回答。 王羲之精神一振,率先向石渣堆上爬去。这堆石渣,显然是最近有人采红丝石从洞里倒蹬出来的,石渣松散,常常下滑,立足不稳。王将军随行的卫士唯恐主人有失,慌忙赶上去搀扶。 当王羲之登上石渣堆顶时,刺史也来到了他的身边,扬手指着山的顶峰对他说:“上面是黑龙首,面对东方,俯视旷野。立在山顶眺望,广固城历历在目。据星象家说,这座广固城,是黑龙吐出的龙珠,一方兴旺发达的宝地。” “不错,我们青州府圣人代出,的确是一方宝地。”王羲之深有同感,附和道。 “你看,下面就是红丝石洞口,不知已经开采多少年了。”刺史指着下方说。 王羲之俯首看去,随行人已经在洞口掌起灯笼火把,如同白昼。洞口扁圆,仅能容一个人弯腰屈身出入。他万万没有想到,蜚声中外的红丝石,竟然出自这么简陋的石洞中。 “啊啊,真乃草窝隐凤凰,山溪潜蛟龙也。”王羲之赞叹道。 说完,他急于去探洞,一脚未踏稳,摔了一跤,扑在一块牛头大的干沟石上。这块干沟石呈土黄色,无角无棱无形,是采石人遗弃的废石。 王羲之跌倒,刺史吓出一身冷汗,慌忙与卫士们将他搀起来。 “哈哈哈,得一块巨宝矣!”这一跤跌得不轻,为了缓和气氛,王羲之故意开玩笑说。 王羲之弓着身钻进红丝洞,在灯笼火把的照耀下举目四顾,洞内十分狭小,高不足五尺,宽至多一丈,洞深七八尺。洞内还有一洞,内洞口瓮口般大,洞内黑咕隆咚,不知其深浅。 查看四壁,洞壁的当腰处有一圈不足两尺宽的土黄色石层,那神锤王五告诉他:“官爷,这是矿石层,红丝石就夹在这层矿苗里,不知道开垦多少矿渣才能采出一块成器的的毛石来呢。” 在这样的石层上用铁錾子开采红丝矿石,犹如雏鸡子啄骨头,费力大而成效小,没有三五日难得开出一块石头来。至于到内洞开采,需要爬行进洞,蹲坐錾石,更是吃力得很。至此,王羲之方明白红丝石砚为何那么珍贵了,不只是因为它的石质好,更重要的是矿石稀缺,开采难度大。 看到此处,王羲之从头凉到脚后跟,不再存在采红丝石的任何幻想。于是,他冷冷地下令说:“走!回府。” 同来的人还没有明白王羲之的意思,他已车转身,向洞外葱葱走去。他失意地攀援洞外堆积如山的石渣,脚下又是一滑,“噗通”一下,摔倒在石渣上。不曾料到,他的前额又恰恰碰在那块干沟石上,鲜血汨汨涌出,滴滴渗入干沟石中。 众人呼啦啦围上来,正想援手护理王羲之时,怪事出现了:那块渗入王羲之鲜血的干沟石,像石灰块浇上一瓢冷水,丝丝有声,渐渐分解,石粉簌簌落下。不一会,一块黄不溜秋的石头裸露了出来。 “哎呀!毛石!”王五惊呼。 这王五是当地开采红丝石的行家,识货。红丝石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型原块,一类是供加工型板块。这的确是一块可遇不可求的、千载难逢的天然红丝毛石块。 “是你,就是你。”王羲之犹如从梦中醒来,将那块毛石紧紧地抱在怀里,如癫似狂地哭起来。 难怪王羲之这么动情,这块毛石,长不足一尺,宽不过八寸,左首高而右首低,外沿高而内沿洼,的确是那块“黑龙守渊砚”的雏形石。 “爹,这块毛石是咱们开采的。他不能……”一个半大小子扯着王五的衣襟,哭眼抹泪地说。 “孩子,莫哭。”王老五抚摸着儿子的脑袋说,“命里不担不强求。这石头,不该是咱家的。” 待王羲之情绪平静下来之后,他向在场的人们讲述了九龙妃献宝砚的梦境,众人听后无不唏嘘。 闲言少叙,归程琐事略过。 王羲之夜探红丝洞,给王五留下丰富的赏赐。捧红丝毛石归来后,他拒绝聘请能工巧匠,自己夜以继日地依据梦境所见精心雕刻。 绘龙描凤,都是最后点睛,雕刻龙形器皿亦同理。“黑龙守渊砚”已经雕刻成,与他梦中见的一般无二,只待点睛竣工。王羲之左手按龙头,右手持刻刀,聚精会神,准备点睛。不知为何,他的持刀右手一抖,刀尖刺在按着龙头的食指上。一股鲜血涌出,滴落在龙目上,立即化作两颗溜圆的红色目珠。那目珠犹似活的,滴溜溜转动着。 “啊啊……”王羲之惊异地“啊啊”两声,再也说不出话来。 一方奇异的“黑龙守渊砚”,终于雕制成功了。 砚成,王羲之在砚背吟咏题铭。铭曰: 红丝宝砚誉满载,苦思无得独徘徊。
九龙神妃传佳话,灵石洞天慰我怀。 王羲之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习字,官至宁远将军时,其书法已小有所成,蜚声已盛。然而,距离举国书法家景仰的高度尚远。自他夜探红丝洞、巧取守渊砚后,其书法似有神助,日新月异,长足猛进。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笔会,各有诗作奉献,辑为《兰亭集》。王羲之应众友人推举,为其书撰写序文。序文撰成,手稿题款《兰亭集序》。序文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描绘与会者的欢乐情怀,亦抒发了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凄凉感慨。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从文学角度看,文句优美,情感旷达、闲逸,是一篇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看,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被誉为法帖之冠,被历代名家悉心钻研,奉为楷模,成就了他“书圣”的美誉。 穷居闹市无人识,富隐深山有人知。王羲之晚年隐居于剡县金庭,求字者络绎,门庭若市。有一天深夜,邻居突然失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浓烟滚滚,火龙乱窜,火舌已经舔到四邻八舍的茅草房顶。一场无法回避的灾难,即将来临。 此刻,王羲之正在伏案写字,耳不他闻,目不他视,聚精而会神。忽然间,他面前的守故渊宝砚一声长吟,化作一束金光窜出窗外。随即,外面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浇灭了这场天火,确保了四邻八舍的安宁。 失火的这天夜里,王羲之的邻居们看到,有一条黑龙从王家腾空而起,随即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熄灭了大火。于是,人们齐刷刷跪倒在雨水里,口里不停地念叨:“谢谢龙王爷!谢谢龙王爷!” 从此之后,王羲之的“黑龙守故渊”宝砚一去不返,唯有一个紫檀空砚匣与他相伴。 王羲之走失了“黑龙守故渊”宝砚后,并没有像常人想象的那么悲伤。然而,他却常常手捧空砚匣作歌: 缘分不到勿强求,缘分尽际留无益。
今朝宝砚弃尘埃,他日复现应有时。
第六回 浩发瘦叟探矿穴 红丝瑰宝又逢春
人寰瑰宝红丝砚,乾坤灵石出天然。
命中有时宝自来,命里无时莫贪婪。 此吟,有感于王羲之夜探红丝洞获取宝石而得。 青州红丝砚,凭借它“坚而不脆,硬而不滑,细腻如玉,与墨相亲,发墨护毫,墨色相凝如漆,置于匣中数日墨汁不干”与“冬不结冰,夏不招蚊蝇”的诸多特色,兴于晋,盛于唐,被誉为天下第一砚。 青州红丝石,藏量稀缺,开采艰难,红丝砚属于砚类珍品,被收藏家视为命根子,“唐后主惜砚胜于惜国”、“崇祯帝舍命不舍砚”之说,并非荒谬。因为此砚过于珍贵,不少珍品随砚主墓葬,再也难见天日。 青州“红丝石老坑”的红丝石,至宋朝末叶已经枯竭。因此,流传至今的红丝石精品砚犹如凤毛麟角,十分罕见。故而,它的声望犹似日薄西山,逐渐淡出。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赏石热潮蓬勃兴起,人们对红丝石亦苦苦寻觅。近年,在黑龙山阳坡;邵庄镇的小辛庄、和庄、老山、刁庄、南山子;王府镇的贾庄、黄家店、刘家庄、温南峪、石皋、大黑山、井塘,以及普通镇的高薛、阎家庄、范家林;庙子镇的九公台、杨家庵;王坟镇的乖场、东西乘庄、苏峪、吴家庄等地,以及向南延伸至临朐的傅家峪、老崖崮、粟沟、石湾崖、宫家坡、三阳山、赤良峪、王家河、井头、旮旯等西南山区,都发现了藏量丰富、石质润美的红丝石新矿脉,故使青州红丝砚又逢新春,研究、开采、制作红丝砚的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青州红丝石获得著名奇石鉴赏家侯康己、鲁砚泰斗姜书璞等专家的高度评价。2010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授牌暨新闻发布会”,山东青州市被授予“中国红丝砚之乡”。这是青州人的骄傲,这是青州人的自豪。 为了更好地开拓红丝石研究、开发事业,青州市红丝石爱好者成立了“青州红丝石协会”。该协会不弃我年迈,邀我为协会顾问,诚托我撰写《青州红丝石史话》。为了搜集素材,我不服年迈,于辛卯年榴月初三日,在协会副会长朱廷光、甥男程志军与摄影师郭延伟的陪同下,登临黑龙山,考察红丝石洞,以了夙愿。 鸣笛不响,车轮飞转,橘黄色商务车载着我们奔驰在通往猱(峱)山工业园的柏油路上。这条公路开通不久,路侧却已企业棋布,楼舍林立,成为青州市经济发展的新窗口。 车至猱(峱)山,未曾久停,一闪而过。 猱山,并不高大,群山环绕,独立于一块小盆地上,别具一种风貌。别小看这座峱山,它《诗经》中有载,是想当年齐桓公收良材宁戚的地方,被人们尊为“礼贤下士”的象征。 而今的猱(峱)山,光秃秃的,被采石人削去半个山头,葱茏秀丽的旧貌已经荡然无存。可惜! 驱车南下,寻捷径翻越一条山沟,来至王家辇村。王家辇村坐落黑龙山下,街道宽阔,房舍齐整,是一个近三百户人家的村落,已非当年王羲之夜探红丝洞时歇脚的穷小村。 站在村十字路口向南张望,黑龙山的确似一条卧龙,头东尾西,横亘在我们的面前。那神似的龙头高昂着,好似在为我们的到来长吟欢呼。 我本是一介平凡传奇墨客,被车上的几个年轻人吹捧得神乎其神。闻我来访,村两委领导王兆智、王万亮与廷光的战友王佃民,早已久候于十字路口。 寒暄数语,王兆智、王万亮与王佃民同登商务车,陪我们去攀登黑龙山,考察红丝石洞。 车行不久,来至黑山风景区,高大宏伟的风景区山门屹立在我们的面前。透过门洞,可见苍松滴翠,山花烂漫。
青州黑龙山山门
黑山风景区,佛道并举,佛像石刻颇多,始于唐而盛于明清。此山,是一座尚未开发的原始秀丽景区,山路未修,景观天然。跨越山门,山径蜿蜒,步步登高,随山势递上。山势越来越陡峭,道路也越来越难走,不少地段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似这样的山路,当年王羲之竟然夜探红丝石洞,足见他求石心切的情怀。
青州黑老母洞院
年轻人前呼后拥,将我夹在中间,我俨然成了当年登山的王右军。我呢,自感足下稳健,无需他们照顾。支书王兆智小我一旬多,感慨地说:“刘老老当益壮,爬起山来比我这山里人还轻松呐,难得。” 这老王哪里会知道,我也是一个山里娃。我是喝沂蒙山的山泉水长大的,少年时代爬过的山,比他多得多呢。 行进间,玉皇阁挡道,唯有一阁门可通。跨进阁门,浓荫如盖,香烟缭绕,清风习习,凉爽宜人,令人顿入超凡脱俗、除愁忘忧之境界。这里,便是驰名遐迩、有求必应的老母洞院。院内文昌阁坐南面北,贴山壁立。此处右侧原本是悬崖峭壁,悬崖根部有一个天然洞穴。左侧临壑,深不见底。 据传,王家辇村有一个石匠,外号王石头。王石头家境贫寒,父亲早年病故,与寡母相依为命。他的母亲患病多年,近来病情加重,奄奄一息。有人说黑龙山阴坡石洞上方有一棵灵芝草,病人服后能救死续命。于是,他冒着危险,攀上洞穴上的悬崖,寻找那棵灵芝草。 当时,已近中午时分,石头又饥又渴,头昏心慌,足下一滑,从悬崖上跌落下去,即将粉身碎骨。值此危急时刻,一个身着白衣的人从石洞里缓步迈出,挥出长长的衣袖,将即将跌落崖下的石头卷了上来。 王石头吓得三魂丢了两魂半。朦胧中,他觉得救他的那人在他的手里塞进一粒药丸,而后闪身消失在壁崖根的石洞里。 石头醒来,匆匆赶回家。他闯进堂屋,扑到母亲的床上。母亲面色蜡黄,闭着眼,已经停止了呼吸。石头只想到救母亲,哪里料到母亲已经咽了气。他一边大声呼喊,一边将白衣人给他的那粒药丸塞在母亲的口里:“娘,娘呐,药来了!” 此刻,石头娘的灵魂已经出窍。那灵魂飘呀,飘呀,飘向不知名处。不久,她的灵魂飘落在黄泉路上。 黄泉路上,盛开着一种花。这种花,只有花,没有叶,人们称它为彼岸花。花与叶,生生两不相见,它们是相念相惜永相失。 黄泉路的尽头,横卧着一条大河。河里恶浪滚滚,烟遮雾罩,啸声惊人,阻住了去路。 这一条河,名叫忘川河。河上架着一座桥,那座桥叫奈何桥。奈何桥分为三层,上层红,中层玄黄,最下层乃是黑色的。据说,生时行善事的人走上层桥,善恶兼半的人走中层桥,尽行恶事的人则走下层桥。那些走下层桥的人,尽是一些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那些贪官恶吏们,也在这个类型里。 奈何桥的尽头,有一个土台子,名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亭子叫孟婆亭,孟婆亭旁守候着一个叫孟婆的女人。这孟婆给每个经过的路人递上一碗孟婆汤。孟婆汤一入腹,喝汤的人便会忘记一切尘事。 透过桥上迷雾,隐约可见远方有一座都城。这座都城,也是楼阁亭台,恢弘壮丽,并不亚于人世间的都城。 至此,石头娘已经明白,她已经来到了奈河桥边。一旦过了奈河,便入阴司境地,要想再见自己的儿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石头娘舍不得儿子,频频回头顾盼,不肯举步上桥。正在此时,他听到了儿子的喊声:“娘,娘呐,药来了!” 随后,她感到一粒丸药被塞入口中,不由自主地“哎呀”一声,将那粒药丸咽了下去。 石头娘醒了,她是被那个白衣人救活的…… 此白衣人,就是观音菩萨的第三十六化身,名曰白衣大士。于是,人们在此处依山修建了文昌阁。文昌阁底层洞中,供奉着白衣大士,故此院称为老母洞院。 老母洞院的守院王长老将我们视为上宾,见我们到来,慌忙煮山泉,沏香茗,热情地款待我们。在此宛若仙境之处饮茶,的确别有一番风味。 茶罢,步出玉皇阁后门,复踏征程。山愈陡,路愈险,路右侧石壁根部凹陷,时而出现裸露的被人开采过的红丝石矿苗痕迹。 行走间,目前陡亮,右首悬崖壁立,上雕“南无阿弥陀佛”六个红光闪闪的巨字;左侧面临深渊,俯视不见谷底。 再走几步,正当我想问距离红丝洞还有多远时,主任王万亮对我说:“刘老,你看,那就是红丝石洞口。” 顺着万亮手指的方向望去,前方壁崖下的确有一个石洞口。可惜,洞口展现得并不完整,一块巨大的石块遮拦视线,将洞口挡住大半,令人难见洞口全貌。 此刻,我已经忘记了爬山的艰辛,三步并作两步,匆匆赶到那块巨石的面前,对在场的朋友们讲:“当年王羲之夜探红丝石洞,捧走了那块神奇的红丝石毛石。他们一行十余人刚到山下,忽然听到从红丝石洞口方向传来一声巨响,震得山摇地动。第二天起早,有人发现,红丝石洞口被一块巨大的山石挡住,严丝合缝,连一只山兔也休想钻进去。 红丝石洞被封闭数百载,直到宋朝才又兴盛起来。唐询,字彦猷,钱塘(今杭州)人。在其出任青州知府期间,亲自率人启开黑山红丝洞的封洞石,组织开采和制作了一大批红丝砚。他将这些珍贵红丝砚,慷慨地赠予上司与友人,使青州红丝砚的誉名达到了历史的新高潮。” “啊,真神奇!我也曾听老人们述说过,却没有刘老讲得这么具体生动呐。”王兆智颇通黑龙山的传说轶闻,乐呵呵地说。兆智的话,既是对我趣谈的赞美,也是对这一传说的印证。随后,兆智约我们在红丝石洞口合影留念。 这个红丝石洞,便是赏石家们提到的“红丝石老坑”。“老坑”洞口,由三块巨石品字形垛成,约一米见方。上面那块巨石上沿,篆刻着“红丝石洞”四个巨大的红字。大字之下,尚有模糊不清的不同朝代题款。 照完合影,我转身入洞,兆智与廷光、志军等人随身跟进。红丝石洞内空间本就不大,目下涌进这么多人,显得愈加狭窄了。据我估计,洞高一米多,洞深约三四米,洞宽约五六米。洞壁拦腰处有一条土黄色石层,那便是红丝石藏脉。人言不虚,红丝石的确稀缺而难于开采。
作者与兆智、廷光、志军合影
主洞的西南角上,有一个狭小的内洞口。我执意亲身探测内洞,体验采石人的艰辛生活,不顾兆智等人的劝阻,躬身爬进内洞。好在甥男志军有准备,为我从身后打来手电光。内洞里湿漉漉,脏兮兮,霉臭味刺鼻。当我爬进十来米后,前方洞口被石块封死,不知内洞到底还有多深。在这样狭窄的内洞里开采红丝石,其艰难的程度,寻常人是难以想象得到的。用红丝石雕刻的红丝砚被视如瑰宝,值得…… 躬身出洞后,登临那块而今犹在的封洞石,面对万丈深渊,耳听滚滚松涛,我激情澎湃,感慨万端: 黑龙为黎民献身的精神,是庸吏们的楷模!
采石人打造瑰宝的艰辛,值得赏石家钦佩!
身为红丝砚之乡的子民,我们应感到自豪! 探查红丝洞归来,我激情澎湃,夜不成眠,击节作歌曰: 黑龙守渊传佳话,古州大地闻龙吟,
沧桑巨变今非昔,红丝宝砚又逢春。
余韵 红丝瑰宝甲天下 展望前景更辉煌
商潮澎湃壮中华,千舟争发竞鳌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皱了中华经济的一潭死水,百业俱兴,欣欣向荣。昔日被斥之为资产阶级情调的赏石文化,而今一跃为精神修养的最高境界。青州红丝砚在历史上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而今红丝石走俏,形似偶然而实在必然之中。 2010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授牌暨新闻发布会”,山东青州市被授予“中国红丝砚之乡”之后,青州市委、市政府对红丝砚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出台了《青州红丝砚开采经营管理办法》,加强资源保护,在富丽堂皇的“大明衡王府”中华门内建立了“红丝石砚文化园”,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实行规范化经营管理。青州红丝石砚经营业户犹似雨后春笋,迅速发展,现已达40余家。朱廷光的“东夷宝石园”与程志军的“鑫琪精品斋”,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青州红丝砚,在沉寂了数百年后又重振雄风,蜚声再起,吸引得举国赏石家汇聚于青州,争相前来淘宝,真真是“红丝瑰宝甲天下,展望前景更辉煌”。 辛卯年荷月初三日上午,青州红丝石协会副会长朱廷光、甥男程志军、摄影师郭延伟与王家辇村领导王兆智、王万亮陪同我登临黑龙山、考察了“红丝石洞”。下午,廷光的战友王佃民在邵庄设宴款待,为我们接风洗尘。饮宴间,杯举酒干,畅谈近几年红丝石观赏业腾飞的新景象。 当日下午,参观了志军与廷光等收藏的红丝石珍品,令我大饱眼福,惊叹不已。 参观归来,余兴未艾,挥毫笔耕。奋笔数昼夜,终成此作,以嗜红丝砚爱好者。 (鑫琪精品斋、东夷宝石园约刊)
鑫琪精品斋主程志军,青州市大关营村人。 春风劲,寒江开,商潮澎湃滚滚来。农家新一代,不再土里埋。闯江湖,运转弃华盖。货发三江,利达五岳,营运火红人青睐。 开拓无止境,奋斗春常在。健步更上一层楼,启设鑫琪斋。赏石行业显身手,人生旅途添新彩。精品荟萃,琳琅满目,不请客自来。 鑫琪斋主程志军,赏石之境界,收藏之精巧,却令行家刮目相看。
青州市大明衡王城内 手机:18663692998 13573615767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