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和蒋介石
《沁园春·雪》是*的诗词作品,大气磅礴,脍炙人口,堪称为千古绝唱。
在*重庆谈判返回延安之后,重庆的《新民报》西方夜谭栏目率先将其刊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和者甚众。
这首创作于1936年的《沁园春·雪》为什么在近10年后才公开发表,其背后又有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经发表,引起轰动1945年,蒋介石连发三电,力邀*到重庆参加谈判。这是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谈判,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蒋介石的连发三电看似真挚的邀请下,实则蕴含着巨大的阴谋。好在最终有惊无险,*顺利返回了延安。
图 | *和蒋介石
在重庆谈判期间,*除了参加密集的谈判和宴会外,还去看望了之前的一些老朋友,其中就包括柳亚子。
*和柳亚子的革命友谊可追溯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出现了很大的分化,蒋介石公开分化革命阵营,意图削弱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和柳亚子等人对于此种行为是坚决反对的。
那时*和柳亚子就成为了朋友,和蒋介石针锋相对。就这样,从此*和柳亚子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柳亚子是中国国民党元老,爱国诗人。他忠诚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他不仅是*忠实和信任的朋友,更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图 | *与柳亚子
至于和*的相识,柳亚子多年在文章中提到:
余识润之,在1926年5月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会议席上,时润之方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也·······
在重庆谈判时,分离多年的*与柳亚子也终于团聚。本来刚开始柳亚子对*来重庆还是充满着悲观的。
但*来重庆还是给柳亚子带来了无限的兴奋。在柳亚子的心目中,*就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在*的身上,柳亚子看到了共产主义那高明的前景。加上*也喜爱诗词书法,因此柳亚子与*之间的交往也就有了更多的情感渴望。
图 | 柳亚子
在1945年9月初,柳亚子前去拜访*。当他听到*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及中国共产党在战后重建美好家园的一片赤诚的主张之后,就瞬间被感动了。
他认为*是抱着大仁、大志、大勇三者的信念而来的。单凭*那伟大的人格,就觉得世界上没有不能感化的人,没有不能解决的事情。
而柳亚子也是非常信任*的,有*在,中国就不会存在不能解决的问题。
与*的相见,也让柳亚子一改往日有些悲观的情绪。回到家中,与*的交谈还是让柳亚子兴奋不已,写下了著名的《七律·赠毛润之老友》: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在这首诗中,柳亚子歌颂了*亲临龙潭虎穴的弥天大勇,也流露出对和平建国的期盼,内战一定会被阻止的幻想。而柳亚子的这首诗也被发表在《新华日报》上。
此后在重庆的时光中,*就在繁重的谈判之余,与柳亚子纵论古今,探讨时局政治,唱和诗词。
图 | 《沁园春·雪》手稿
期间,*曾赠给柳亚子自己手书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而*当年为什么会把这首《沁园春·雪》送给柳亚子呢?
在柳亚子自己那本由*亲自题写的《沁园春·雪》纪念册上写的“附记”中写道:
一九四五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之感。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阙。
图 | *
除此之外,*写这首词给柳亚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教育、帮助和提醒以柳亚子为代表的广大党外人士,要他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真实面目,深刻认识到蒋介石的大资本家法西斯的本质,对反动派是不能抱有一切幻想的。
当然,喜欢诗词的*将自己所写词送给好友也是非常普遍的。
后来,在*写给柳亚子的信中,也有提到:
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而柳亚子收到*的《沁园春·雪》自然是欣喜不已,诗兴大发,和诗一首: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 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图 | 柳亚子
柳亚子在写出这首和诗之后,便亲自认真抄写下*的词和自己的和词,送给《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
经过协商,《新华日报》于1945年11月11日刊发了柳亚子的和词。柳词发表后,引起了各方人士的极大重视。人们也在柳词中,得知了*有首咏雪之作,于是大家都想要读到原词,因此,就有一些手抄本开始在私人之间流传。
此时,重庆的《新民报》“西方夜谭”的编辑是吴祖光先生,他先是从别处抄到了*《沁园春·雪》的原稿。
他认为*的这首词是一篇大气磅礴之作,何况自己编写的民营报纸,于是1945年11月*的这首咏雪大作发表了。
图 | 吴祖光
就在《新民报》发表了*的词不久,而《大公报》也转载了*的咏雪词和柳亚子的和词,更是引发了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强烈反响,立即在重庆山城掀起了很大的震动。
雪景壮丽,诗兴大发《沁园春·雪》因为是在重庆发表的缘故,很多人都认为是*在重庆所作。其实这首词是*于1936年年初在陕北的一个叫袁家沟的小村庄所作。
1936年年初,*率领红军东征,来到了清涧县。接着,红军入驻袁家沟。在这里,出生于南方的*度过了他在陕北的第一个冬天,而那段时间也下了一场百年都少见的大雪。
面对着那美丽震撼的北国风光,*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
图 | *
从内容就可以看出*那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气势。这首词是咏雪,而所咏的雪,不仅是北国那美丽的雪景,更是关于中国革命的一场雪。
从1931年开始,中央苏区就开始遭遇蒋介石的围剿。*等人带领红军进行了多次反围剿斗争,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传播了革命思想,扩大了革命队伍。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革命遭到了巨大的损失,红军也被迫了走上了长征之路。
期间,*率领红军爬雪山、过雪山,克服了生死考验,历经磨难,来到了陕北,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也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剿。
就在这个令人充满壮志的时刻,*又看到了百年罕见的大雪,心中的那个激情及欢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这场雪是有气魄和神态的,又融入了*那伟大的气魄,因此我们在《沁园春·雪》所看到的雪,就有一定的特色和性格。
虽然如今红军如今的形势还是比较危险的,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攻还要随时应对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围剿。
图 | *
但*的心态是乐观,面对大雪纷飞的北国风光,*始终对中国革命的前途保持乐观,他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
*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充满着希望,相信革命必胜,因此山河始终壮美,而豪情依旧。
这种乐观,伴随了*的一生。正是因为*有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会在长征胜利后,有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
图 | *
除此之外,内战即将结束了,而全面抗战也会即将到来,而中国革命的新形势也会到来。
即便遭遇了大革命的失败,遭遇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即使许多革命战友将鲜血洒在了革命土地上,但中国革命依旧是有希望的,而江山也会永远多娇。
对于革命的道路该如何前进,*也在这首词中,给出了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但就是这首在1936年写成的作品,为何在将近10年后才得以面世呢?
主要还是因为从1936年初到1945年年底将近10年的时间里,没有人知道*写过这个作品,而*也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
直到1945年到重庆,*将自己亲手所书的《沁园春·雪》送给柳亚子。而《沁园春·雪》一经发表,便让政治气氛十分紧张的山城添了风雅之气。
图 | *
除了《新民报》和《大公报》外,其他各大报刊也纷纷刊登,重庆的文化界也形成了一股《沁园春·雪》热。而《沁园春·雪》也做到了在当时的文化界独领风*。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文人们出于自己的兴趣,也许是出于对*所写《沁园春·雪》的倾倒,继柳亚子之后,关于 《沁园春·雪》的和词也层出不穷,一时在重庆的各大报纸排班刊载,热闹非常。
重庆很多文艺界的名人都认为*的这首佳作,不仅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水平高,而且气势磅礴,字里行间也洋溢着豪情壮志。
于是,出现了赞誉不绝,和者不断的现象,也让死气沉沉的重庆文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而国统区的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对*的认识也更加多了,之前他们只认为*是草莽英雄,而这首佳作的面世,自然让这种谣言不攻自破。
当那些知识分子纷纷被*的诗词所倾倒,纷纷为提笔唱和之时,这种文人间的对话已经流露出知识分子的政治倾向。
图 | *
这种心理上的倾向性,也为他们在日后接受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文化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的《沁园春·雪》算是真正的独领风*了。
虽然普通百姓没办法理解*用艺术语言所表达的那种深刻的思想,但就是仅仅凭借着中国人特有的传统心理,他们也会对*肃然起敬。他们会认为:*真不愧是个有文化的人。
而中国前途命运的较量不仅取决于国共两党的政治力量对比、军事力量对比等,但最终还是取决于人心所向。
人民群众也会通过人去进行了解和选择,因而,《沁园春·雪》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两党领袖个人魅力的较量。
气吞山河,盖世精品就在《沁园春·雪》发表后,引出一番风雅的同时,也交织着非常严峻的政治斗争。
据说,《沁园春·雪》引发轰动后,蒋介石也从报纸上读到了这首词。尽管他不会填词,但也凭着直觉,品味到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好词,于是他找来了陈布雷。
图 | 陈布雷
蒋介石大为不安,问陈布雷:“你看*的词如何?”
陈布雷回答:“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接着蒋介石便有些恼火地说:“我看他*是想倒退。你要赶紧组织一批文人,写文章批判他,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来重庆,不是为和谈,而是为了称帝而来。”
于是,国民党一大批御用文人对蒋介石的意思都心领神会,竟然不自量力出来聒噪,企图与*比高。
他们打起了“反对复古,反对封建”的旗帜,声称要与*进行辩论。
根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部署,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开始对*的《沁园春·雪》进行了围剿。
图| 蒋介石
一方面,国民党当局先是对主管新闻方面的官员进行大加训斥,甚至是发表了*词的《新民报》都遇到了一些麻烦。
另一方面,国民党当局又安排了一些比较出色的文人写《沁园春·雪》的和词。
其中的一首和词,是这样的:
抗战军兴,受命立功,拥蠢东飘。当徘徊歧道,中夜惘惘;悚心怵目,举世狂潮。寇患方深,阋墙难再,回首中原烽火高。却倒戈,看*人掠地,自炫夭娇。
山河美丽多娇,笑草莽英雄亦折腰。想翼王投笔,本矜才藻;押司题壁,夙擅风*。惜误旁门,终虚正果,勒马悬岩着意雕。时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图 | 蒋介石
据相关资料统计,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1月,国民党的《和平副刊》总共刊出20篇左右的文章和词。
这些蒋介石的御用文人在词中颠倒黑白,歪曲历史,吹捧蒋介石,诋毁*,并表现出满怀的衰败情绪,甚至有人污蔑*亲手所书的《沁园春·雪》是柳亚子代笔。
接着,国民党控制的报刊连续发表了很多和词和文章,进行大肆围剿、
对于国民党当局和反动文人的无耻行径,重庆的进步文化人士,立即进行了反击。
图 | *和郭沫若
在郭沫若的带动下,许多进步人士都加入其中,在重庆展开了一场以《沁园春·雪》以唱和词的形势的激烈斗争。
甚至远在华东战场的陈毅元帅在得知重庆以《沁园春·雪》唱和形势展开的斗争情形后,也在征战戎马中,连续写了三首《沁园春》,来捍卫*,痛斥那些国民党反动文人的无耻行径。
图 | 陈毅
而对于《沁园春·雪》在登出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十分关注的。后来,*在写给柳亚子的信中,提到:总之是感谢你,相期为国努力。
对于*当年送给柳亚子《沁园春·雪》的手迹,柳亚子也是精心保存的,直到革命胜利后,才拿出来······
期间,国民党也安排了一大批文人出手写《沁园春》,希望能在意境、气势和文字上超过*,但所征求的作品都是没有新意或是没有底气的,就谈不上能与*的《沁园春·雪》相应和了。
图 | *和人民在一起
后来他们又重金雇佣了很多高手出手,但还是没有能拿出手的作品。至于为什么拿不出来呢?蒋介石或许至死也不会明白:
在重庆谈判期间,柳亚子就问过*:“润之啊!你诗中的风流人物是谁啊?是你自己吗?”
*笑道:“风流人物是人民啊!”
*的《沁园春·雪》之所以大气磅礴,无法超越,那是因为*有着造福人民的大志啊·······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