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祝梅
01 不一样的发展底色
新余杭区诞生前,余杭过往二十年的发展曾被形容为“滚雪球”效应。
撤县立区之时,余杭经济结构以乡镇工业和农业为主,新世纪初,两个前瞻性谋划奠定了余杭区加速成长的基本骨架。
其一,是余杭区与阿里巴巴签约建设淘宝城;其二,则是在城西挂牌成立创新基地,承接浙江大学的人才溢出效应。
这两个大手笔,让余杭区的产业格局在近20年间发生了巨变:
2001年,余杭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4∶53.6∶34.0;到2020年,这个结构比例是1.7:22.2:76.1。
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奠定了余杭区不一样的发展气质。2018年,余杭区GDP总量成为浙江第一,其中第三产业的GDP贡献值接近八成。余杭区拿下的这个第一,是浙江三产数据最强的第一。
拿下第一,并不意味着余杭区就没有进步空间了。早在2015年,余杭区就曾提出过对标深圳南山区的目标。
南山之于深圳,正如余杭之于杭州,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区。不同的是,南山区还是全国百强区的卫冕冠军。
余杭区和南山区的“距离”有多远?
在国家工信部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中国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研究》中,南山区位列百强区之首,余杭区位列全国第十二位;
《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里,南山区依然是冠军,余杭区则前进五个身位,位列全国第七。
但对标南山的意义不止于此。
40年前,坐落在深圳湾畔的南山区还只是一片荒山、稻田和滩涂。到1990年南山区成立,当年GDP仅为78.64亿元。2020年,南山区的GDP总值已超6500亿元,是余杭区的两倍多。
围绕创新二字,不断迭代更新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南山经济的高强度韧性。
如何立足自身的区域发展基础和承载能力,在经济实力之上叠加创新能力,南山区的发展经验,对年轻朝气的余杭区无疑有着启发意义。
02 未来发展的必答题
新余杭区的气质,还需要再沉淀。
余杭区经济主管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曾告诉涌金君,依托阿里等平台经济企业,余杭区曾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占据龙头地位。但余杭区一直在思考的是:怎么抓住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唱主角的未来20年。
这是一个如何从“互联网 ”变成“ 互联网”的发展问题,也是余杭区如何打造创新增量,通过后续发展持续领先的问题。
△阿里巴巴达摩院
近年来,菜鸟总部、阿里巴巴达摩院总部等项目相继落户余杭区,vivo全球AI总部、OPPO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选在未来科技城,快手、字节跳动、哔哩哔哩也均于近期传出在未来科技城入驻或拿地的消息。
涌金君梳理后注意到,投用后的vivo杭州新研发中心将把重点放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重点研究方向为语意理解、计算机视觉感知、智能交互设计以及垂直类应用大数据建模等;紧随其后的OPPO同样也看中了未来科技城的产业结构优势和人才集聚效应。
除了人工智能产业,杭州也是直播电商生态链中头部直播电商主播和MCN 机构的涌入之地,余杭区的新经济优势,也有望转为新经济生态。
△ vivo全球AI总部效果图
去年10月,哔哩哔哩电竞浙江总部入驻未来科技城,将进一步深耕本土电竞产业;今年3月,刚登陆港股的快手在未来科技城租下了整栋楼、设立杭州研发中心。
而早在2019年牵手未来科技城,布局了中小客户直营中心、杭州创作空间等业务的字节跳动,也在今年3月传出了拿地设立杭州研发中心的消息。
从2011年起步时不到一千家企业,到现在的超三万五千家注册企业,未来科技城十年间的成长,是余杭区跃升的缩影。
另一个有趣的数据是:这十年里,未来科技城汇聚的创新创业者的平均年龄,已从起初的42岁降至如今的32岁。——10岁之差里的创新活力,也将是这一区块未来增长的强劲动力。
有网友评价:以未来科技城为代表的新余杭,完全就是典型的省会城市、超级都市的产业生态和人口结构。
但要成为杭州的“南山”,余杭区需要培育更强的创新能级和更大的吸引力。
从产业层面来看,新余杭区尚未涌现出现象级的创新,“硬”产业还不够多。区划调整前的余杭区曾成功培育老板电器、春风动力、阿里迅犀等省级“未来工厂”,但什么样的产业才与新余杭区发展结构相匹配,成了一道新课题。
从去年开始,余杭区就在梳理自己的产业目录。怎样培育区内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独角兽等高质量发展企业,怎样依托未来科技城、城西科创大走廊等资源布局产业数字化生态?
余杭区的当务之急,是定位自己的百亿、千亿、万亿级产业。
比较明确的一点是,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一定是新余杭区的发展方向之一。
今年3月底,菜鸟宣布菜鸟智谷产业园落地杭州未来科技城,这个产业园将直接建在未来的菜鸟总部旁边,重点布局智慧物流、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
未来科技城相关领导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此举将极大推动未来科技城“数字 ”产业快速发展,助力其加快构建“软硬兼备”的产业体系。
面向未来,余杭区已布下了诸多关键性节点:
2017年7月,余杭区建设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重点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业态,打造高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2018年4月,中国(杭州)区块链产业园在未来科技城启动;
2019年初,余杭率先建设国内首个5G全覆盖、提供完整5G产研条件的中国(杭州)5G创新园;
2019年11月,占地89亩的超重力大科学装置项目在未来科技城开工建设,这是浙江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与贵州“天眼”、上海光源、合肥“人造太阳”等大科学装置同一量级。
浙江省2020年新设的四个省级实验室中,更有三个都位于余杭(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
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以及举全省之力擘画的科创高地蓝图,无一不在加持新余杭区的产业生态。
03 精心落子的发展棋盘
打造产业生态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区域发展必须在有限的土地空间里加速自身的新陈代谢。
比如,深圳南山区就在“科技创新 总部经济”双轮驱动战略下,将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向重大创新载体、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等三大方向进行布局。
新近的媒体报道显示,目前南山区上市企业总数已达18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12家。
拥有超过4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是“十二五”末期的两倍,创新载体数量占深圳全市比重超过50%,集聚了3家省实验室、9个诺奖实验室。
△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效果图
近几年,南山区政府还着力打造大企业总部基地——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
所谓“超级”有三层含义:
第一,超级的城市形象。超级总部基地定位为深圳作为一个世界城市的未来城市功能中心;
第二,超级经济形象。入驻这里的都是世界500强或者是中国500强能级的企业,所以它代表了经济有所高度的经济形态;
第三,超级成长性——非常有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尽管距离这样的发展目标尚有距离,余杭区的有机单元也在加紧调整结构布局。
比如,背靠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两大创新载体,余杭区中泰街道把产业定位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
街道内仅1500亩的工业用地围绕“全域创新策源地”的概念重新规划打造,老牌工业园区开始为未来实验室高新项目的落地腾挪空间。
有人跟涌金君坦言:向存量要效益,比在一张白纸上画图难多了。就像面前摆着一个棋盘,怎么落子才最妙,步步都需精心。
坐拥城西科创大走廊主体,企业创新能否成为新余杭区区域创新的支撑性动能,既考验一方政府放水养鱼的眼光、耐心以及恒心,更是政企关系是否持续、稳定、健康的试金石。
换个视角来看,区域发展除了产业结构问题,更要关注人的问题。
从人才净流入数据来看,杭州近几年的指标遥遥领先,不少都是新经济人才。其中西湖区、滨江区和余杭区都是颇具吸引力的。
但创新基因肆意生长的城西,离同一座城市里的西湖美景、人文配套尚有距离。在区域发展要素虹吸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生活要素资源的配套,都左右着新杭州人能否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深耕。
在杭州的“西优”发展决策下,一座打破行政区划的云城如今正拔地而起。
按照规划,以杭州西站枢纽为核心,云城将建在一张交错纵横的主干路网上,集聚多种复合功能,打造未来城市。
除了周边云集的高等院校、科创企业、科研机构、特色小镇及居住区,云城在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公共服务资源也都实现高起点规划。
有网友感慨:云城就是未来的“宇宙中心”。
而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的云城,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余杭区。这也将是余杭面向“十四五”持续纵深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拿到“第一”从不是终极目标,但从很多“第一”背后,我们能找到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新余杭区在取长补短的同时,更要持续修炼一种境界: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