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去香格里拉时,在松赞林寺门口看到朝拜的信徒口诵六字真言,三步一磕头。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随后移至胸前、掌心朝下,而后膝盖着地、全身匍匐五体投地,额头轻叩地面,再后以手划地为记号,起身后又继续从记号处开始,周而复始。这是藏传佛教中的礼佛仪式"磕长头"。
图注:电影《冈仁波齐》中信徒们在前往冈仁波齐朝圣的路上】©zi.media
于我而言,除了震撼于朝圣者的执着与虔诚之外,更多的则是好奇与疑惑。作为一个瑜伽习练者,看到"磕长头"这套完整的礼佛仪式时,脑海里闪现的是平日课堂中我们一遍遍重复拜日式的模样——从山式站立到手臂上举,从加强背部前屈伸展式到新月式,从八肢式到下犬式……动作外形上的相似、精神理念上的相合,加之都发源于印度,两者似乎有着许多的相似相通之处。
众所周知,拜日式(Surya Namaskar)在我们如今的瑜伽习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虽然习练的版本略有不同,但无论跟随哪位老师,练习哪个流派,拜日式似乎都是如今瑜伽习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图注:2016年国际瑜伽日,印度发布"拜日式邮票系列"】©istampgallery.com
让人出乎意料的却是,这套如今被看作是瑜伽习练之核心的体式序列,似乎无法在我们所熟识的古典瑜伽文献中找到确切踪迹——无论是《帕坦伽的瑜伽经》及其相关权威评注,还是后来的哈达瑜伽经典如《哈达瑜伽之光》等,都不曾提及我们称之为"拜日式"的这个动态序列。
拜日序列与"磕长头"仪式的相似仅仅只是巧合,还是在本质上存在什么共同的渊源?这个风靡全球的体式序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起源和故事?它究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仪式,还是一个近现代创造的身体练习?又是从何时起,它开始被广泛融合于瑜伽练习而后变得流行起来?
各种疑问,一股脑儿抖了出来。出于好奇,还是决定深入探究一下。神奇的是,当你真正走进这个领域,那些过去以为确定无疑的事情其实并不一定那么"证据确凿",而当然,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其实,当我们一点点揭开那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时,也正是探索的乐趣所在。
关于拜日式的神话既然从古典瑜伽文本中难以找到"拜日式"的相关记载,那么其它领域的文献呢?其实早在公元前400年,在印度文化传统中占据中心地位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就赋予了"拜日式"神奇的力量。
· 致敬太阳的告别之礼
神猴哈努曼(Hanuman)在母亲安闍那(Anjana)的建议下拜太阳为师,最初太阳因为自己行程固定且无法停下为由拒绝了哈努曼。
但哈努曼意志坚定,一跃到天上,虔心追随太阳。太阳非常欣赏哈努曼学习的诚意和毅力,于是一边在天际移动,一边给他讲解经文。而为了始终面朝老师,哈努曼只能倒着走路【注:在印度文化中,学生不应当背对老师,那是一种粗鲁的做法】。因而有人说,哈努曼向后退的移动轨迹就是拜日式的起源。
在古代吠陀传统中,学业完成后,学生会向老师提供一份报酬,这份报酬被称作guru dakshina,即告别费。学生应当满足老师所要求的任何一样事物,那么在哈努曼学成离去时,太阳对哈努曼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图注:哈努曼表演拜日式】©youtube.com
事实上,太阳拒绝了任何形式的费用回报,他说:"看到学生虔诚学习已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
"好吧,那么我只能向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问候!"哈努曼答道。于是他就表演了一整套体式向太阳表示敬意,这套体式后来就被称之为拜日式(Surya Namaskar),也有说法是哈努曼常常通过这套体式呼唤太阳老师的出现。
· 扫除罪恶的祈祷之诗
《罗摩衍那》中还讲到了关于拜日式的另一种形式。
罗摩(Rama)因与魔王罗波那(Ravena)久战无果,身心俱疲,在即将进行对决之前,圣哲阿加斯蒂亚(Agastya)出现了,教授罗摩一个战胜一切敌人的奥秘——每天重复唱诵一次Aditya Hridayam(赞美太阳的颂歌),向太阳表示敬意。这最终帮助罗摩消除了罗波那的防御,让他成功击败了魔王。
在这里,Surya Namaskar指的是通过唱诵颂歌Aditya Hridayam的方式向太阳致敬。
拜日式与朝拜礼的渊源?如《罗摩衍那》神话中所体现的,拜日式(Surya Namaskar)在传统典籍中的意象并不完全是我们今日所见的动态体式序列,它可能涉及一定的动作,但也与唱诵颂歌(mantra)相关。
· 颂歌形式的拜日式
拜日式的梵文为"surya namaskar",surya是太阳,而namaskara则可以看作是一种深层的致敬或问候。因而,surya namaskar也可译作是"太阳致敬式",顾名思义,拜日式是向太阳朝拜的仪式。
"朝拜太阳"在印度历史中一直是项重要的活动。回溯古典吠陀时期,当时的人们已开始将太阳作为神圣象征敬拜。成文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的《梨俱吠陀》(Rig Veda)中已有对太阳崇拜的相关描述,这部印度最古老的神圣典籍首次介绍了Namaskara,将其作为一种在日出和日落时进行的仪式,包含动作和颂歌。
从吠陀时期开始,向太阳行朝拜礼就已成为印度许多人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朝拜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通过唱颂、有的是默诵跪拜,有的则是配合曼陀罗唱诵和动作一起进行。
或许正因为对于太阳的朝拜由来已久,许多习练者也就理所当然地将今日的拜日式等同于那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仪式。事实上,原始的拜日式并非是我们今日所见的体式序列,更多的是进行一些神圣的祷告和颂歌的唱诵,这源于比古典瑜伽还要早几千年的吠陀传统。
据克里希那玛查亚晚期弟子A.G. Mohan的儿子、吠陀与瑜伽学者Ganesh Mohan所说:"在吠陀传统中,人们会在日出时唱诵吠陀颂歌,这个完整的练习包括132段,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而在每段唱颂后,习练者都需要做一个完整的朝拜,面向太阳,让身体完全沉向大地,以表达对太阳的臣服。"
在过去的印度,通过颂歌的方式朝拜太阳是更为普遍的。如前所述,许多人会唱诵赞美太阳的颂歌,向太阳祈祷,这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向太阳致敬的颂歌就是Gayatri Mantra,它也被视作是吠陀中最神圣的诗篇——"永恒的大地、空气、天堂,那荣耀、灿烂的太阳,愿我们凝视那光的璀璨,愿太阳激发我们的的思想。"即便如今,许多瑜伽习练者在练习动态的拜日体式序列时,也依旧会唱诵这首颂歌。
如此看来,传统的"拜日式"与如今风靡于世的"拜日式"似乎并非同一回事。
· 相似的朝拜仪式
而瑜伽哲学的研究学者Eric Shaw发现,其实朝拜在印度始终遵循着熟悉的外在形式。他指出,事实上,在神圣的山麓,人们可以看到出家人遵循绕行的朝圣模式,也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转山"模式与千年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将岩石扔了几步,然后有节奏地跪下,匍匐前进,并在跋涉数英里后绕峰站立。这个练习也称作"dandavat parikrama",即"像直棍(dandavat)一样绕行(parikrama),因为人们每次在朝拜的时候,总会五体投地,身体就像一根棍子一样向下倒。
这种绕山朝拜的方式在藏传佛教传统中十分常见,巧合的是,朝拜圣地冈仁波齐峰——湿婆神(Shiva)的起源地,也正是将动态拜日体式序列带到现代世界的"现代瑜伽之父"——克里希那玛查亚遇见他老师的地方。这些朝拜仪式都有一个通用的名称,那就是"namaskars"。
若是从词源上考量,在密宗文本里提到的所有朝拜姿势的一个通用术语就是"danda","danda"的字面意思是"棍棒"或"直线",代指身体8个可以弯曲折叠的部位。哈佛宗教、梵语研究学者Tompkins认为,在过去1000多年里,拜日体式练习的首选表述应为"dandavat",也就是包含"danda"的姿势。
【Mujumdar在其印度体育文化百科全书中列出的"dand"相关体式】©indiafacts.or
根据跟随克里希那玛查亚学习33年的长期学生——Srivatsa Ramaswami的说法,其实克里希那玛查亚当初教授拜日序列时,就是将其称为"danda-samarpanam"。因而,动态的拜日序列可以说是一个包含12个"danda"体式的朝拜仪式。
按照这个逻辑,如今我们熟知的拜日体式序列似乎就成了一种对于"danda"姿势的重新编排,用英国剑桥大学瑜伽研究学者Mark Singleton的话说,今日的拜日式应该是"一个身体导向的现代文化对于古老太阳朝拜习俗的演绎"。
那么,我们会觉得练习拜日式和信徒们"磕长头"的朝拜仪式存在一定相似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 密教仪式与拜日式
虽然大多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瑜伽体式包括动态拜日体式序列是克里希那玛查亚等人受20世纪西方体操的启发后发展而来,但Christopher Tompkins在对60多份横跨千年、未曾公开发表的拜日式(suryanamaskara)文献资料的研究基础上发现,这套基本动作序列可能根植于一个远早于当代身体瑜伽的时期。
【图注:以拜日序列为基础的历代文献年表】©indiafacts.org
Tompkins的新研究表明,在早期的密宗经文中可以找到今日动态拜日序列的证据。据他所说,早在公元100年,原始密教帕舒帕特(Pasupat)的教徒们受神圣舞蹈传统启发,将连续的姿势加以组合形成每日练习,Tompkins认为这一信息经由密宗经文评注传递给了现代瑜伽之父克里希那玛查亚。
在密宗传统中,每日的太阳朝拜仪式是为了帮助人们处理各类世俗事务,强化身体头脑和心灵,密宗将拜日式整合到了一个由住家人共同完成的一个更大规模的每日仪式当中,即泛密宗仪式(pradashinavidhi)。
©indiafacts.org
这是一个绕行的仪式,虔诚的信徒围绕着为仪式所设的曼陀罗完成几组身体的"朝拜",这个绕行的关键在于,当习练者到达罗盘的方向指示点上时,需要完成一套"朝拜"仪式,通常是一个包含12个部分的体式序列,每个体式都有相应的种子咒语——"HRĀM、HRĪM、HRŪM、HRAIM、HRAUM与HRAH.'",也被称之为"太阳咒语"。整套仪式除了包括身体的运动,还需要通过呼吸引领体式,种子咒语的唱诵也需要贯穿仪式各个阶段。
听来,这似乎已经有一点今日动态拜日体式序列的雏形了。
现代拜日式虽说朝拜太阳的仪式历史悠久,但形成如今我们所练习的动态体式序列,而后融入瑜伽体系并被广泛推崇似乎是最近一个世纪才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拜日式和瑜伽同属一个知识或训练体系的情况并不明显。
当然,沿袭已久的太阳崇拜礼俗或许为现代拜日式播下了种子。然而,它究竟是如何演变成我们今日练习的模样,又为何能够在印度、欧美乃至全世界流行起来呢?
· Aundh王公——《通往健康的十位法》(Ten Point Way To Health)
1920年代,当时还在英国统治下的一个印度小邦国Aundh(现属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王公Sri Bhawanrao Pant Pratinidhi出版小册子《通往健康的十位法》(Ten Point Way To Health),详细讲解和强调拜日序列的效益,敦促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应参加这种练习从而强健体魄和促进精神的健康。随后,又在Aundh学校内引入固定的拜日序列,将其列为学校的必修课,还组织了大型的拜日序列表演。
Aundh王公Sri Bhawanrao Pant Pratinidhi
《通往健康的十位法》(Ten Point Way To Health)
其实,早在1898年还是Aundh政府部长的时候,他就已要求在整个Aundh邦国推广教授拜日式。1929年,他又组织以英语出版了《为了健康、效率与长寿的拜日式》,这才开始了拜日式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而从以下这段描述中,就可以明显看出当时Aundh王公对于拜日式的推崇程度:"是否有一种普世性的训练,能够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适合孩子、女人和男人练习,无需任何费用,还可以在短时间、无训练装备的情况下随时随地进行?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拜日式。"
【《通往健康的十位法》中所描述的10个体式】©wellcomecollection.org
但应该说明的是,这套练习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强体魄,当然宣传小册上也并没有将其称之为瑜伽。换句话说,从出版的《通往健康的十位法》宣传册看来,这套包含十个步骤的序列更像是一组健身操,或者说像我们在健身房里看到的波比跳。
若是稍往回追溯,我们便可知道,其实Aundh王公所推广的这套练习,是基于17世纪Samarth Ramdas 教授给军队的一套身体训练序列,所以说,从本质上而言,这个练习依旧与瑜伽没有太大关联。
那么,拜日式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融入瑜伽体系,又是如何流行开来的呢?
· 克里希那玛查亚——《瑜伽之蜜》(Yoga Makaranda)
几乎在Aundh王公推行拜日序列的同一时期,现代瑜伽之父克里希那玛查亚也开始在印度迈索尔瑜伽学院(Yogasala)教授包含拜日序列的瑜伽体式。
美国瑜伽杂志(Yoga Journal)专栏作者,专注于梵文与瑜伽哲学研究的Richard Rosen在探讨关于拜日式起源的分歧时指出,目前能够肯定的最早描述拜日式的瑜伽文献应是由"现代瑜伽之父"克里希那玛查亚所撰写的《瑜伽之蜜》(Yoga Makaranda)。
但值得一提的是,Srivatsa Ramaswami谈到克里希那玛查亚的教学时明确表明,他更看重的是拜日式中唱诵的部分,而对于这个连续的动态拜日体式序列,他并不特别重视。"他有教过那些体式,但是之后就没有再强调要练习,也并没有把它作为我们日常练习的一部分,我们过去只做唱诵的部分,"Ramaswami补充道,"'Danda-samarpanam'应该是代指拜日体式序列最常用的说法,若是谈到Surya Namaskar, 更多的是指颂歌。"
对于那些单纯将它作为一种"运动练习"的做法,克里希那玛查亚甚至有些反感,这也是当初在迈索尔王宫教学的时候,他拒绝教授"拜日式课程"的原因,因为他认为这会丢失其精神内涵。【当时,迈索尔王宫开设瑜伽课程的同时还另外开设了一门拜日式课程,可能是受邻国Aundh推广拜日序列的影响。据一些学者推断,阿斯汤加瑜伽流派的创始人帕塔比·乔伊斯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参加过这个课程,并在后来将它们融入到克里希那玛查亚所教的瑜伽练习当中,才形成我们今日熟悉的拜日A、B序列?】。
但确实,克里希那玛查亚在《瑜伽之蜜》一书中也呈现了拜日式,然而他只是展示了构成拜日序列的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所包括的体式与Aundh王公所推广的序列十分相似,但克里希那玛查亚并不强调体式的动态连续性,他将它们作为独立体式进行讲解,对于呼吸、屏息如何与每个动作相联都做了明确的解说。在这个版本中,每个体式都要停留较长的时间(与我们现在常见的一个呼吸一个动作的拜日式练习有所不同)。
【《瑜伽之蜜》(Yoga Makaranda)中克里希那玛查亚的拜日序列演示图】
而后,克里希那玛查亚将拜日体式序列传授他的学生,包括B.K.S. 艾扬格(艾扬格瑜伽创始人)、帕塔比·乔伊斯(阿斯汤加瑜伽创始人)、T.K.V. 德斯科查(原维尼瑜伽创始人),还有英德拉·戴维(瑜伽第一夫人)、Srivatsa Ramaswami、A.G.Mohan等,而他们在吸收了克里希那玛查亚教学的基础上,又加以发展、创新或改造,将瑜伽传播到世界各地。至此,拜日式开始成为现代体式习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至于如今最广为人知的阿斯汤加拜日A与拜日B序列,据说是根据克里希那玛查亚的教学衍生而来,但在克里希那玛查亚的作品中,并没有对这两个版本拜日式的明确表述。关于它们的首次记载应该是在帕塔比·乔伊斯所撰的《瑜伽玛拉》(Yoga Mala)一书中。
从1980年代开始,一些具有创新改革意识的老师,则再次掀起了对帕塔比·乔伊斯所教授的拜日序列的新一轮革命——vinyasa的现代化运动。
更多讨论· 拜日式的序列是固定的吗?
虽然叨叨了这么久,我们也无法给出拜日式的确切起源。但无论拜日式到底有多久的历史,也不管它最初形式如何,可以知道的是,它在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的变体,Janita Stenhouse在《太阳瑜伽:拜日式之书》(SunYoga:TheBook of Surya Namaskar)中,就展示了二十多种拜日式的变体。
印度有句俗语说,"练习拜日式的方法就和太阳下的瑜伽士一样多!",足以说明拜日式的练习不仅要因人而异,还需要因时因境而异。
即便是Aundh王公那套推行全国的体式练习,也是经过了多重调整与修改。甚至仅在其广泛宣传的30年间,就已做出多次改编,在《通向健康的十位法》一书中明确谈到"我们给出了练习拜日式的古老原则与Aundh国王的练习方法。他练习拜日式长达55年,我们也会遵循同样的方法,但在经过近30年的个人练习和检验后,我们已基于现代科学,将这个练习进行了发展和改编。"
而克里希那玛查亚呢,更是创新与融合的集大成者。在20世纪的公案:不说笑,你练的瑜伽真有可能是体操!一文中,我们已明确阐明了作为现代瑜伽之父的他,是如何将瑜伽重新解释、改造、创新,从而适应当时人们需求以及社会潮流发展的,是如何将来自不同源头的练习融合于瑜伽的火炉,"经印度化后纳入瑜伽体系"的。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回顾,在此不再赘述。
既然我们已经破除了关于"传统瑜伽体式神圣不可改变"的观念,那么在一定的情况下,重新改写拜日式的脚本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随着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动觉学等新学科的发展和融入,与拜日式中一些体式相关的伤害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节奏过快、没有配合呼吸或是重复次数过多都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阿汤拜日序列中的四柱支撑还因造成大量肩膀损伤的案例,被冠以"肩膀粉碎机"的称号。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要否定拜日式的益处,它所能带来的生理功效和精神效益都是数之不尽的,也是许多其它身体训练无法比拟的,但应如何调整、变换和改造以适合不同人的练习也是我们在练习中需要去考虑的。
20世纪的现代瑜伽运动先行者们已为我们做出了极佳的榜样,他们引领了拜日式在新时代的改革与复兴,那么轮到我们时,又怎能允许自己僵化不前,甚至还冠冕堂皇地用"坚守传承"为自己作掩护呢?
· 练习拜日式就是信教了吗?
再回到文章探讨的出发点,确实,从外表上看来,动态拜日序列的练习与佛教、印度教等宗教中的朝拜仪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那么,练习拜日式是否就在一定意义上等同于信教呢?作为非信教者或是有着其它信仰的人是否就不能练习了呢?
其实,Bhawanrao Pant王公在Aundh推行拜日式时,也曾对这个问题做出相关解释:"那些认为拜日式是一种宗教仪式而反对拜日式的人,我们在这里想强调一下,拜日式只是披着宗教仪式的外衣而已。对印度教徒而言,沐浴和深呼吸也是宗教义务,但这并不会导致非印度教的人回避它们。" 因而,他认为我们应该要在事物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内涵及因本身具有益处而被列入日常教义之间作出明确区分,因为后者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具有宗教性。
而瑜伽士萨古鲁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相信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地球上的每个生物,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都需要太阳的能量来维持生命,而古老的印度圣贤和智者基于太阳朝拜仪式和瑜伽,创造了一种练习,这一练习能够吸收并引导太阳的能量,从而给身体带来生理和心理层面的最大效益,也将有助于提升生活的质量。那么,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练习者是什么宗教坚持哪种信仰就不重要了,因为我们身体的运作机制是相似的。"
若是仅仅因为"宗教"这一外在标签,而后就否定甚至将其污名化,这不仅会让我们错失认识它实质,享受其益处的机会,也会让我们的思想变得僵化和教条,而这些不正是在瑜伽练习中的我们所极力避免的吗?
写在最后而当然,了解拜日式发展的来龙去脉,探究内隐于体式的蕴意,也会有助于我们在练习中,更加深入地感受它所带来的精神层面的力量。
确实,它是一个高度身体化的练习,它能够赋予我们肌肉力量、灵活性,甚至是健康苗条的身体,这也是它能够在如今这个身体文化导向的时代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极具精神意义的训练,它能够让我们始终对天地万物心怀敬意保,持谦卑;而又在太阳能量的滋养中,扩展身体的觉知,强化内在的能量,从而更加充满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Namaste.
【参考资料】
1. Pratinidhi, Shrimant Balasahib Pand. "The Ten-point Wayto Health". Dent, 1938.
2. Stec, Krzysztof. "Dynamic Suryanamaskar: Sun Salutations". Litent,2014.
3. Rosen, Richard. "Here Comes the Sun". Yoga Journal 176 (2003).
4. Jois, Sri K. Pattabhi."YogaMala: The seminal treatise and guide from the living master of Ashtanga Yoga". North Point Press, 2010.
5. Tompkins, Christopher. "Sūrya Namaskāra- Ancient Practice or ModernInvention?",2016
6. Shaw, Eric. "The Meaning & History Behind the Sun Salutation" ElephantJournal.2016
7. Newell, Zo. "The Ancient Origins of Surya Namaskar". Yoga InterNational
8. Srivatsa Ramaswami. "Huge variety of Krishnamacharya"
9. Aarts, Olav. "The origin of the Sun Salutation".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