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秋意丨12岁少年的咏秋之作,太有才了!

谁知秋意丨12岁少年的咏秋之作,太有才了!

首页动作格斗悲鸣狂想曲更新时间:2024-05-11

题记

天高云淡,凉风轻拂。不知不觉间秋意渐浓,风景也被重新点染,一时间萧瑟、肃穆起来。

宋玉言“悲哉,秋之为气也”,开诗人悲秋叹秋之始;王勃话“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晚霞与水鸟中流连忘返;苏轼题“最是橙黄橘绿时”,满目是幸福的光景;海子要“只身打马过草原”,于秋天的光景中自在路过。

秋天意味收获、象征成熟,稻麦成熟,瓜果飘香。秋天,更需积蓄能量,为来年留下种子和希望。

向您推荐一首初中生的咏秋之作,绝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情感细腻,清新隽永,读后耳目一新。

谁知秋意

作者:翼玄(12岁)

人们是总喜欢赞美秋的。大地上遍布的麦浪在风中摇摆着,那是农民丰收的季节。然而当你走出那繁华喧嚣之后,恐怕感受到的,却是别样的萧索。

秋是萧索的。当你经历过夏的盛情,面对秋时恐怕会不知所措。一立秋,天气便凉起来了。那秋蝉的鸣声是最好的写照:没有了夏天的狂想曲,留下的是只属于秋的落寞与悲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秋实在不是送别的好时候。伴随着凛冽的秋风送别故友,望着那身影渐行渐远,浮上心头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强颜欢笑的背后,是难忍的不舍与悲情。排排大雁由北向南,更是为秋天增了一抹离别之情。

“秋风扫落叶”,在心怀文思的人眼前,秋更是无情的。这无情不是那一类“无晴却有晴”,而是充斥着整个秋天的主旋律。风并不很凉,但如海浪一般澎湃;向着“礁石”——大树冲去,带走的是最后的绿色,留下的是犹如死寂的枯黄。任它曾经迷倒多少文人*客,终究还是要落下的。

古人喜欢在秋季扫墓,不无道理。登上孤山,远眺着降落的夕阳,虔诚的站在墓碑前面。也不知这墓碑上的事迹是给谁镌刻的?是那些亲人?还是交情多年的老友?恐怕不过是求个安心罢了。触景生情,不由得将那惆怅噎满腔。任你生前显贵炳贺,死后终究在那个小盒子里。当年少时风华正茂的你凌云壮志,以后回想时却变成了“诳语”,也只能自嘲一番了。

古人们是敬畏死的,“生死有命”。然而曹操这位一代枭雄的人,在深秋中却向天地致意:“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纵然面对天时的人力犹如摧枯拉朽,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因此而顺天而行,对于英雄来说更是如此。

待到了秋夜,气氛更是烘托出来。在诗词大家的脑海里,那一轮圆月显然是很好的话题。在秋季的中间,正是中秋时节。昔时人们想来在这时候,也是要团聚一方的。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成了此情此景的绝唱。

秋的天空是一尘不染的,显得明洁而干净,也就自然而然的让人觉得高远起来。李白是说天有九重的,至于那“飞流直下”的“银河”,便是无数颗耀眼的星辰。而偶能看见的流星,也成了人们心里的美丽寄托。

“人比黄花瘦”,易安居士在九月初九重阳节的空闺中自嘲道。李清照一生凄凉,自晚年更是孤苦。年轻时的风华,早已被尘埃蒙上。而想来逢晚秋之时,更是李清照的断肠之处了吧。

刘禹锡的名字为多数人所知,他的诗句风格可谓是独具一格。当人们在悲叹秋的遭遇之时,他却引出了豪情壮志:“我言秋日胜春朝”,同是一景,但每个人心中的情怀不一样,看到的也自然便不一样了。对于那些胸怀壮志的人来说,秋是最好的背景板,唯有秋天才配得上他们。

“长风万里送秋雁”,在诗仙的面前,秋天更是浪漫的。生活中有的烦闷,是可以略过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百般不如意,却也可以逃过。

人是无法对秋再抒情的了,谁知秋呢?

作者

翼玄,本名杨元灏,男,2006年9月出生,北京市第八中学素7B班学生。曾在《新京报》、《新华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少年报》等媒体发表数篇散文习作。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编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