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近期, 蓟州区接连发生几起“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期间,被犯罪分子以发红包、转账返利等手段实施诈骗”案件。受骗未成年人均是在通过手机登录微信、QQ等社交工具时,添加陌生人(骗子)为好友,被陌生人以“转账可多倍返利或幸运中奖”等方式诈骗。
今天,就来剖析
最最最简单粗暴的骗术
请各位引以为戒
案件特点:
此类骗局,犯罪分子大多瞄准未成年人下手,一方面是因为未成年人在家期间经常会使用家长手机,因此很容易给骗子下手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缺少必要的防范常识,很容易听信他人言语,被步步诱导落入圈套。
骗术第一步:群发虚假信息
通过微信群、朋友圈、QQ群、QQ空间以及抖音等渠道发布高额返现的虚假信息。
骗术第二步:加好友
添加受害者QQ或微信,要求转账。
骗术第三步:发虚假信息
引诱受害者上钩,然后以虚假成功返利截图为诱饵吸引受害者。
骗术第四步:找借口
若受害者索要返利,则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进行推脱。
骗术第五步:删除或拉黑
得手或者骗局被识破将对方删除或拉黑。
警方提示
青少年的防骗教育十分重要:
1、要让孩子们潜意识中警惕任何网络上的陌生人,对网上所有主动接近的人打一个问号,心里嘀咕一下这人是不是要骗你,慢慢形成风险意识。
2、树立孩子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教育孩子只有努力劳动才有回报,付出才会收获的正确意念,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3、家长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告诉孩子要提高防骗意识,不要盲目扫描二维码,以防恶意软件和木马病毒被强行安装,不要盲目点击不知来源的网站链接,更不要随意扫码转账。
来源:平安蓟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