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县龙头镇:从“工业重镇”到“鱼米之乡”的蝶变

长宁县龙头镇:从“工业重镇”到“鱼米之乡”的蝶变

首页动作格斗龙头镇更新时间:2024-04-11

龙头镇位于长宁县南部,一直以来都是长宁县的“工业重镇”,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龙头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十年磨剑,实现了从“工业重镇”到“鱼米之乡”的蝶变。

龙华村以前是龙头镇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一个村,因为有煤厂,而且叙高公路从村里穿境而过,老百姓日子过得很红火。但随着国家政策调整,煤厂关闭,龙华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龙头镇龙华村时任村干部兰书明 : 以前的产业就是几个煤厂,剩余劳动力都在煤厂干活,煤厂关闭以后外出打工的人就很多,因为村里面没有其它的项目发展,现在村上发展这个项目是比较可以的。

兰书明口中的发展项目叫“渔旅融合项目”,是龙华村立足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种业现代园区建设和氡温泉资源开发机遇,确定的一个特色水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项目,通过“党建 村集体 公司 农户”模式,建设高标准养殖鱼塘,发展以鸭嘴鲟、岩原鲤、胭脂鱼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当初挖煤的的龙华村人,如今在自己的土地上挖起了鱼塘。

与龙华村不同,林业资源丰富的龙头村则发展起了竹产业,与之前发展工业企业不同,现在的龙头村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公司、食用菌开发专业合作社。

龙头镇龙头村党支部*彭涛 :目前,我们村主要发展了苦竹、黄竹、楠竹,也实现了林菌复合套种,通过竹产业的发展,村集体收入每年有10多万元,解决了200多名村民的就业务工问题,老百姓的年均纯收入也增加了2000多元以上。

转变显而易见,转变也来之不易。在如何利用“绿水青山”带动经济发展,创造“金山银山”的问题上,龙头镇党委政府也经过了从迷茫探索到笃定不移的过程,结合县委提出的把长宁县建设“国际竹生态文旅康养目的地”战略定位,龙头镇确立了自己的发展定位。

龙头镇党委*罗钦美:过去龙头镇的产业主要是工业企业和资源开采型企业,能耗高,污染也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十年来,龙头镇就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实际,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决定在水资源上做好文章,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此,镇党委确定了“氡泉水镇 渔乐龙头”发展的定位,目的就是牢固树立、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践出真知,事实证明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是可以做到的。常年在外打工的张小平听说老家建设了高标准农田,毅然回到家乡,扛起锄头,在地里创造财富。

龙头镇武宁寨村村民张小平:我现在地里面正在种植土豆、大萝卜、包包菜、(之前)是种水稻、养稻花鱼,有望今年纯收入50000多元,应该没有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龙头镇正是从细微处着手,脚踏实地,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2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6.02亿元,是五年前的2.58倍,各项财政收入达到2387.6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9080元。

龙头镇党委* 罗钦美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我们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带领全镇人民勠力同心,不断提升龙头镇发展效能: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在建成高标准农田7100亩、水产养殖面积千余亩同时,加快推进氡温泉开发项目。二是产业结构提质升级,淘汰旧动能,培育新主体,把水产养殖、粮食生产、竹产业等环境友好产业培育成为龙头发展的新支柱。三是打造形成品牌效应,擦亮主体产业的金字招牌。龙头水产在周边地区享有一定知名度,已经具备进一步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的坚实基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