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模糊化,形象陌生化,领略《大话西游》“解构式手法”的魅力

叙事模糊化,形象陌生化,领略《大话西游》“解构式手法”的魅力

首页动作格斗命运解构式更新时间:2024-05-07
导语:从“意义”上解构

花开生两面,一面是缘,一面是孽。

它在给你讲故事,嬉皮笑脸着给你讲,初听之下放声大笑,回味过来,却已泪眼婆娑。

有人说:当你真正看懂了《大话西游》,你就真的懂了爱情。

——《大话西游》豆瓣影评

周星驰的代表作《大话西游》,是一部老到不能再老的片子了,故事内容无需赘言,讲述的是至尊宝与紫霞仙子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各位也都烂熟于心了。虽然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大话西游》因为题材过于超前的缘故,并没能卖出多少票房,但现在看来,它却是经典之中的经典。

近些年来,对于《大话西游》的分析评价多如牛毛,人们认为周星驰所饰演的至尊宝,表现出孙悟空"人性"的一面,而对于至尊宝是否戴上金箍的内心挣扎,也有人做了详细的分析。一部《大话西游》,给予了学者们多方面的研究角度,但很少有人真正的从“意义”上解构了这部经典。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海报

一、叙事链条的模糊化,线性时间的多维化,《大话西游》中“时间意义”的解构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是一篇完整的记叙文所必备的六个要素,也是讲好一个故事不可缺少的内容。而电影的拍摄,说到底便是将故事内容进行了可视化,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故而,一部完整的电影,必然是绕不开这六要素的,在电影的叙事过程之中,"时间"这一要素贯穿始终,是重中之重。

在中国传统的电影拍摄中,多采用"线性时间"的叙事方式。所谓线性时间结构叙事,顾名思义,指的是影片之中的时间就像线条一般,是连贯且单一的,这样的时间线最为简单,也可以使观影者清晰明了的理解影片中时间进度的发展,深受观众的喜爱。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海报

而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中,则彻底的颠覆了这种原有的叙事方式,在《大话西游》之中,因为有"月光宝盒"的存在,便有了所谓的"穿越",有了至尊宝一次次穿越回过去阻止白晶晶,而后回到五百年前,遇到了紫霞的情节。因此,影片之中的时间线并非是单一的,而是混乱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时间链条存在。

影片通过"穿越"这一方式,将原有的单一的时间线重复化,进而形成了多个不同的空间。同一件事在不同空间中有着不同的结果,使得观影者不能再通过时间来预测故事的走向,是对传统电影叙事的颠覆与革新。

至尊宝

这种将看似没有关联的事情,通过时间线的反复串联而连接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使得观影者不明所以的电影,便是"无厘头"电影。单一的线性时间叙事,是传统电影的代表,

早已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了一种固有的认知,而无厘头电影的出现,则是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思想,在意义上对传统电影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解构。

二、具象体的陌生化处理,对传统人物形象的创造性重塑

所谓"具象体",指的便是有具体形象的物体,可以是人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某个没有生命但却真实存在的物体。而所谓将"具象体"进行"陌生化"处理,便是将一个众人耳熟能详的事物,进行彻底的重塑,打破其在人们脑海之中原有的形象。

比如《大话西游》中由周星驰所饰演的至尊宝——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至尊宝与白晶晶

俄国的作家什克洛夫斯基曾提出了"感知自动化"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事物被人多次感知之后,人们便会习以为常,形成固定的观念,即感知的自动化。而所谓的"陌生化"处理,就是要打破人们已然形成的自动化的感知,给予观影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吸引观众。

在吴承恩所撰写的《西游记》一书中,孙悟空是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而降生的一只石猴,他神通广大,会七十二般变化,他嫉恶如仇,眼里容不下任何邪魔歪道,且他不受七情六欲所困扰,这样的一只"神猴"的形象,在世世代代的流传之中,早已深入人心。

而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中,孙悟空一开始便是以转世之身至尊宝——一个人的身份出现的,并非是一只猴子。而与《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相比,至尊宝没有任何的功夫在身,还沦落到了做山贼的地步。原著之中孙悟空不仅女色,没有情欲,而在《大话西游》之中,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却是影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人物塑造,无疑是把"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陌生化处理。

紫霞仙子

《大话西游》之中至尊宝有着许多的经典台词,也成了情人口中被说烂了的情话。如果说这些情话是出自《西游记》中的斗战胜佛,想必各位定然会感到怪异,但是这些情话自至尊宝的口中说出,则显得合情合理。那是因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佛性"的,而《大话西游》给予了孙悟空"人性"的一面。

打破人们原有的认知,形成强烈的反差以刺激观影者,这便是无厘头电影的独特之处。

《大话西游》中由"人性"的方面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孙悟空的形象,与原著中孙悟空"佛性"的一面合为一体,非但没有毁掉名著,反而使得"孙悟空"这一形象多元化,变得更为鲜活具体,这正是《大话西游》可以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经典的眨眼表情

三、备受争议的电影,《大话西游》所产生的影响

自《大话西游》上映至今,几十年的光景过去了,对于这部影片是好是坏,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影片刚刚上映之时,因为无厘头的电影风格以及对经典形象的解构重塑,一时间没能被观众所接受,票房惨淡,被评为"十大烂片"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理解了影片中所采用的手法,《大话西游》又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

不过不管专家如何评价,喜欢它的观影者始终把它奉为惊世之作,不喜欢它的人也依旧将它贬低的一文不值。究其根源,并非是人们能否接受"具象体陌生化"这一手法的原因,而是人们对无厘头电影看法的缘故。无厘头电影中制造笑点的反差式手法,以及荒诞无稽的剧情,始终不被所有观众所接受。

走投无路只得戴上金箍的至尊宝

《大话西游》这部电影,以经典名著《西游记》为原本,以《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为主角,可以迅速的拉进与观影者之间的距离,而影片对于主要角色的再塑造,使得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颠覆了观影者的认知,与原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制造出许多意料之外的笑点。

而作为整部电影的楔子,"月光宝盒"这一宝物的出现,又打乱了原本单一的线性叙事,使得整部电影的时间线复杂而混乱,不同的时间线形成不同的平行空间,进而又造成了诸多的因果关系,令人难以理解影片的逻辑顺序。

观看完整部影片,你会发现《大话西游》虽然主要描写了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故事,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你可以说至尊宝与紫霞的爱情是电影的主题,也可以说至尊宝由逃避到背负责任的成长变化是电影的主题。

不同的观众有着不同的视角,进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得电影内涵达到最大化,这便是解构式手法的魅力所在。《大话西游》的问世,促生了众多解构主义电影的出现,是对传统影坛的一次革新。

影片末尾——最终走上取经之路的孙悟空

结语:将现实融入影片,《大话西游》对现实生活的反应

一部影片之所以能够被奉为经典,群主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大话西游》亦是如此。至尊宝原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山贼,但是他遇到了白晶晶,坠入到了爱河之中。而后在救白晶晶的过程之中他又遇到了紫霞,原本对爱情的憧憬,便化作了三角关系中的苦恼,像极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

至尊宝始终不愿承认自己就是孙悟空,不愿戴上金箍,实则是对观音菩萨的反抗,对自己命运的反抗,紫霞仙子不愿意做佛前的一根灯芯,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也是对命运的反抗,可最后紫霞死了,至尊宝为了救紫霞,也不得不戴上金箍,承认了自己孙悟空的身份。

这何不像极了你我?

每个人都有年少热血的梦,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而绝大多数的人,最终还是被“教条规则”磨平了棱角,与世界和解。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在《大话西游》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它才能成为经典之中的经典。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