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搏击俱乐部》上映于1999年,根据恰克·帕拉尼克的原著小说《Fight Club》改编,讲述了主人翁杰克严重失眠分裂出第二人格,夜间组织搏击俱乐部发泄压抑并发动反社会活动的故事。影片获得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剪辑提名,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社会问题片的代表作之一”, “一部现实主义艺术和哲学的启示录”。
影片导演、大卫·芬奇,被誉为“天才导演”,他导演的作品《纸牌屋》豆瓣评分9.2,《危险之旅》豆瓣评分高达9.5分。他善用冷静的眼光打量人性,解剖个体面临的精神困境,在黑色恐惧的风暴中重审人类最初的善意。
《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典型的代表作品,影片以人格分裂的杰克为主角,反映更大范围边缘人群的困境。在杰克的挣扎反叛中,有人性最初的善意,在社会互助团体中,有人类整体的善意,在杰克战胜内心的冲突、回归人类最初善意的结局中,有导演对人性本善的真诚期许。
本篇文章从天才导演“二元冲突构建”,“内心失衡背后的原因”“如何协调内心冲突,重建自我”三个方面来解读。
01 天才导演大卫·芬奇的“二元冲突构建”1. 天才导演大卫.芬奇出生于1962年的电影导演大卫.芬奇,于1992年执导了第一步影片《异型3》,之后平均一年半推出一部作品,至今已经有十余部电影推出。从早期的《七宗罪》 《搏击俱乐部》到最近的《消失的爱人》《僵尸世界大战2》,
一路走来,大卫作品的深度也随着他的人生阅历的丰富而愈发深刻。从单纯表现人性的黑色、暴力、血腥的一面到多维度的人性呈现,大卫历经了许多的努力才确立起他如今的电影风格。
虽然8岁就开始执起摄像机,但是早年都是拍MV和广告,并不属于电影导演科班出生。早起拍摄的《异形》,招致诸多批评,被认为是血腥恶心的B级片。这些批评声,让他对电影心灰意冷,重回MV届。
1995年,经历了四年创伤修复,大卫.芬奇重回电影,拍出《七宗罪》,也标志着大卫.芬奇电影艺术风格的正式确立。在这部电影中,大卫.芬奇灵活运用MV 剪辑的华丽与自身制造悬疑的天赋,在嵌合大量宗教元素的背景下,剖析了根植于人类本性的原罪。延续这一风格,大卫拍摄了《搏击俱乐部》,尽管场面依旧血腥,但是人物性格逐渐立体,这也是将大卫带上奥斯卡荧屏的第一步作品。在这部影片中,他运用多重二元影像元素,构建出“二元冲突”的立体人物。
2. “二元对比”构建立体画面当下越来越多的导演倾向于拍摄大场面,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制造“奇观”,但大卫.芬奇对内景却有着执着的偏爱。他善于拍摄室内空间,用只有两个或者三个人物的对话,完成信息的交代,构建丰富而立体人物。
从人物活动的场景来开,遵守规则的杰克,住在高端小区,生活环境整洁有序,家居摆设细致而讲究,代表着社会文明的一面。对立的一面是反社会的泰勒,住在废墟的空间,水龙头锈迹斑斑,洗脸盆布满陈年污渍,代表着社会颓废的一面。
从人物着装看,杰克西装革履,黑白冷色调,着装严肃呆板,代表循规蹈矩压抑的一面。泰勒朋克风,自由放荡不羁,红色着装,代表暴力、血腥、野蛮的另一面。
从活动的时间来看,杰克在白天出现,过文明人的生活,而泰勒只在晚上出现,野蛮疯狂地任意生长。
这一切场景的设计,都为凸显二元冲突的人格而服务,从丰富的场景对比,体现丰富而立体的人物个性。
3. “二元冲突”,构建立体人物大卫.芬奇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觉得人都是很变态的,我坚持这个观点,这就是我导演生涯的根基。”
在《搏击俱乐部》 中,杰克受失眠症的困扰,分裂出第二个人格泰勒,是典型的神经症人格代表。杰克温文儒雅,在钢筋混凝土的办公室中,日复一日地做着白领工作。面对上司的苛责,忍气吞声,面对自己的失眠症,积极寻求医生。而泰勒,暴力、反动,住在废墟一般的阁楼,活跃在夜间的城市之中,动不动就打一架,疏解内心的压抑。偷女人抽脂的脂肪,做肥皂,卖回给女人,幽默调侃,挑战一切社会规则。
两重人格形成强烈的对比,也构建出一个人内心冲突的两面性。咋一看,如此离奇的人物时间,似乎离观众很远,但细看人物的精神困境,你会发现,一切都离观众很近。杰克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也是不少都市人也都面临的症结,失眠症、癌症、抑郁都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疾病。
在每天重复的日常中,感到生活的无意义,用无休止的购物*,填补精神的空虚。在某些极端的时刻,控制不住内心的负面情绪,与领导或同事杠上。这些时刻或者事件,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都不难发现。
场景加人物构建,将普通人可能面临的内心冲突,以稍显夸张的手法凸显。
那是什么导致这些内心失衡,出现精神困境呢?导演也给出了答案。
02 内心失衡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困境纵观大卫的作品,从《异型》到《消失的爱人》,无不透露西方自19世纪以来对人性的深度思考和关怀。《搏击俱乐部》人物内心的失衡反映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困境。
1.缺乏激情的日常,烦闷凸显罗素在《幸福之路》一书中提到,烦闷的本质之一,是现实环境与让人想入非非的更愉快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反差,它的另一本质是人的技能没有被完全占用。烦闷的对立面不是愉快,而是兴奋。
在杰克的幻想中,每天吃过晚饭,收拾停当,妻儿一起围坐,度过一段快乐的家庭时光。
现实中,他是一个从小被父亲抛弃的孩子,三十几岁,虽然身体上早已成年,心理上却仍是懦弱的婴儿。
幻想中,他英勇无比,充满男子气概,自由的随性。
现实中,一切都是循规蹈矩的生活,坐在三寸办公桌前,应付客户的聒噪,面对上司的指责,忍气吞声。
生活的烦闷无处纾解,内心的躁动无处发泄,连入睡都成了一项挑战,最终患上抑郁症,精神分裂。
影片在揭露杰克内心冲突的同时,也反应出社会部分人群面临的普遍现象,重复的工作中缺乏激情,无聊的日子里许多孤独的夜晚,以及城市生活中深受失眠症的困扰。
2. 面对精神的空虚,诉诸物欲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了衣食,整日劳作,身体疲劳。现在的生活物质丰富,精神却没有了落脚处,漂泊的灵魂俱显疲劳。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每天都是行色匆匆,早上没来得及看一眼窗外,已经坐进了车里,赶去上班的路上。
走过的旅途,大都是疲惫而陌生的面孔,神情呆滞,睡颜朦胧,疲惫不堪。
对一切自然事物,都没有感知的时间,渐渐地感知能力丢失了,对一切外物都显得麻木,倒一碟黑色的酱料到嘴里,竟察觉不到是何滋味。
正如,黑泽明的《生之欲》 , 男主患上胃癌,自我拷问时,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日复一日的烦闷生活中,自己已经丢失了。
《搏击俱乐部》中,面对精神的空虚,杰克陷入无限的购物*之中。他每天最大地快乐是看宣传单,购买具有“阴阳”图案的物品,连坐在坐厕上时,都在不停地看报纸,选取购物。想着这一幕,好像今天的我们,在入厕时,还不停地刷着手机,生怕错过这个缤纷的世界。
杰克的房间从一开始地空无一物,慢慢地填满,但是物质的丰富,并没有解决他精神上的匮乏,也无法摆脱严重的失眠症。
3. 物欲填不满时,人出现异化人的异化这一概念是马克思提出来的,他是指在现代分工社会当中,每个人就像社会的螺丝钉,只从事单调重复的部分工作,人没有了打造产品的乐趣,人变得像机器,失去了工作的快乐。工作劳动原本是人类的原始动力,分工社会中,工作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惩罚,人们感觉不到快乐。
《当呼吸化为空气》一书中,保罗·卡拉尼什医生,指出看病被分为各种程序,比如手术医生只负责做手术,后续的发展都不再跟进,医生感觉不到与病人的连接,看病变成单纯的一种流程。
《搏击俱乐部》中,精神分裂后的杰克,建立搏击会,一开始,他们只是聚在地下俱乐部,相互搏击殴打,用自我伤害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压抑,调节自己的情绪。
后来,搏击会慢慢地扩大,参加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他们可能是餐厅服务员,也可能是大厦保安,也可能是公职人员,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
人异化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吸毒伤害自己,有的伤害他人,有人尝试伤害整个社会,就像最后杰克诈掉代表社会文明的大厦。
03如何协调内心的冲突,重建自我1. 认识内心的冲突,学习自我沟通心理学家武志红说道:一个人只要有了被人拒绝或轻视的感觉,无论表面上多么状态如常,但其内心,或者说是真自我,必然是充满愤怒、攻击性和破坏欲的,我将这叫作“黑色生命力”。黑色生命力不能被灭掉,其实也灭不掉,它应该被我们看见、理解和接纳。所谓看见,就是自我觉知,以及在关系中被回应。
影片中杰克的另一面是泰勒,泰勒一步一步从自我伤害,到谋划大型反社会计划。杰克作为整个影片的旁白叙述者,一直都是不知道泰勒是另一面的自已,不知道泰勒就是自己的潜意识。后来,在马拉的证实下,他才看到自己反社会的另一面,并决定要重新回归人类最初的善意。
如何认识自己内心的冲突?
武志红老师说,世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你看到A面一定有-A面,比如老好人,一定有被压抑的情绪。
A:给自己写信。找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给自己写信,为自己压抑的情绪找到出口。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人的生命不能向外延展,就会向内坍塌。
B: 冥想,闭上眼睛,想象房间里有两把舒适的椅子,一把椅子上坐着负面的你,一把椅子上坐着积极的你,两面的自己相互对话,用更多的心思去看见负面的情绪,安慰负面的情绪。
事实上,影片中,杰克也是在意识到自己另外一面之后,开始与另一面对话,最后控制住自己的另一面,回归自我。
2. 与TA建立关系,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罗素说:“一个人感兴趣的事越多,快乐的机会就越多,需要被拯救的机会就越少,因为如果他失去一样东西,他能转向另一件东西”。
走出封锁的内心,在更广阔的关系中,重建自我。这个TA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又或者是其他任何生活的小细节。重点是把向内的注意力,转向外部,审视生活的情趣。
比如,找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大胆地谈一场恋爱,与投缘的朋友、尊敬的老师、榜样般的哥哥姐姐互动。
福尔摩斯中有个场景,他在街上捡起一顶帽子,审视一会儿之后,说道,帽子的主人因为酗酒而落败,妻子不再像平常那样爱她。想象一下,一个对稀松平常之事都如此感兴趣的人,自然不会觉得生活单调无聊。
再想想两台绞肉的机器,一台机器始终对肉饶有兴趣,并做出无数香肠。而另一台机器,一直觉得肉与它没有关系,于是停止生产香肠,研究内部构造,结果越研究越觉得自己空虚和愚蠢。在这些情境中,有生活情趣的人,比没有情趣的人过得更快乐,所以培养自己对世界的兴趣,建立自己与TA的关系,让自己在面临某一方面精神危机时,可以从开启另一扇窗,疏解自己的冲突情绪。
3. 建立“爱”的连接,在“爱”中获得的救赎分析杰克分裂性格的原因,一部分是来自童年的情感忽视,他从小被父母抛弃,一直到30几岁都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
情感忽视是关乎存在感的创伤,被情感忽视会造成,“被拒绝感”,“被无视感”“不对等感”“绝望感”和“自我评价挣扎感”等五种典型感受。
长期被情感忽视会带来三点影响:1.觉得自己不够好,并逼自己去讨好别人以换取注意;2. 会带来“自我忽视”;3.不熟悉自己的情绪。
杰克就是长期被情感忽视的人,因为未被“爱”过,所以不懂得爱别人,也不懂得爱自己,对自己的情绪都浑然不觉。
后来,在互助会中,他遇到鲍勃,一个患有睾丸癌的病人,长期注射激素身体出现女性的形态。在鲍勃的拥抱中,杰克第一次哭了出来,每次哭泣之后,失眠症也得到短暂的缓和。
再后来,杰克严重精神分裂,走向反社会的方向。马拉出现在他生命力,马拉爱上了他,在马拉的帮助下,他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分裂。在与马拉的关系中,他再次得到了爱,也懂得了爱,最后,走出分裂人格,回归人类“爱”的本性。
写在最后:影片中的暴力源自于人性的迷失,物欲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影片揭示了20世纪末美国社会问题,反映了都市白领的生存状态和自我价值的迷失。主人公杰克“是被历史遗忘的代,没有目的,没有地位,没有世界大战,有的只是心灵之战,恐慌的只是自己的生活”。
导演借助暴力影像来展现暴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 失去秩序的暴力必将社会带向毁灭的深渊。以此引起人们反思,警示人们暴力解决不了困境,爱才是唯一的救赎。
《搏击俱乐部》是一部黑暗与光明并存的影片,导演运用暴力影像揭示社会问题,也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让我们依旧看到人性的光辉。在片尾,精神分裂的杰克最终找寻到了真爱与自我,完成了自我救赎。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