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刷屏游戏《赛博朋克2077》使得在年轻人之间,没有什么话题比聊"赛博朋克"更加火热了。
有人可能纳闷,"赛博朋克"这个读起来稍显拗口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科幻作家们征用了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的cybernetics(控制论)中的cyber和朋克文化中的punk,组合成cyberpunk(赛博朋克),创造出一种对未来"低端生活与高科技结合"的生活想象——智能、数字化,又充满控制、需要被反叛。
在《赛博朋克2077》游戏中,有三个最突出的未来世界图景:"义体"、"超脑"、"控制"。这些概念展现出了未来人类会面临的自我认同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
人之所以为人游戏中的2077年,义体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他和纹身一样,人类可以用义体把身体进行改造,把对应的机械加入到身体中,强化身体,变成一台行走的战斗机器。
在5G时代下,可穿戴式装备将会得到广泛普及,人与各种设备的结合使人联想到美国著名科学技术哲学家唐娜·哈拉维在《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一书中提到的"赛博格"(Cyborgs)概念。
在她看来,赛博格是一种由有机体和机器组成的混合型生物。
我首先想到一个忒修斯之船的问题,也叫忒修斯悖论:假定某物体的构成要素被置换后,但它依旧是原来的物体吗?
忒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是个非常古老的思想实验。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
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忒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在普鲁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曾经讨论过相似的问题。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讨论过该问题。有些哲学家认为是同一物体,有些哲学家认为不是。
将船换成人,问题一样:人还是那个人吗?
人类主宰自己命运的愿望由来已久。克隆术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古代,盘古捏泥人造人、女娲用黄土造人、藏族猕猴变人,交织着人类自我追问与实践。
早在古希腊时期,刻在戴尔菲阿波罗神庙墙上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也说明了人类对人之所以为人的追问。
被誉为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说的是人造人的故事:一个叫"弗兰肯斯坦"的生物学家,出没于藏尸间,用不同尸体的不同部位,拼凑成一个"人"。
故事预示着一个可怕的技术前景,人造人颠覆了人类从自然选择至今的"人"的定义,带来了身份困境与生存悖论。
在《赛博格宣言》(A Cyborg Manifesto)中,哈拉维给出了一种答案:不再局限于人们惯有的思维方式,而是把赛博格描述为一个打破并跨越物种边界的综合体,它突破了人类与生物、人类与机器、自然与非自然以及空间中的界限。哈拉维的用意之一就是重新定义人类,树立新的人类身份,在新身份的基础之上对其他领域的身份格局重新洗牌,从而争取不同的权利,影响原本的生存秩序。
可我还是想回到那个问题:
当你换掉手,你可以说还是原来的你。
你可以说,人身上的细胞不是有细胞更新的吗,我不还是我啊。
可是细胞分裂和原细胞是有关联的,脱胎于原细胞,与一个完全没关系的义体安在你身上意义完全不同,况且人脑神经细胞一般是不更新的,如果连你的大脑都换掉了,记忆性格意识都换掉了,你还是你吗?
克隆技术,克隆的只是遗传基因,可不包括记忆、性格、意识。
你可以说,我的大脑不换就行了,只要意识之火不灭,身体是什么身体,甚至有没有身体都不是最重要的。
那么,我们继续......
前两年,根据日本的赛博朋克巅峰作品改编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讲述了人被"义体化"改造后,徘徊在"人"与"非人"间的困惑。
如果说,人是灵肉结合体,那完全被机械替换身体后还是原来那个"我"吗?
如果说,人只是自我意识,身体是什么或者有没有身体都无关紧要。
那如果个人意识可以上传到网络呢?如果这种技术出现,还有什么能限制"我"跳脱躯体的束缚,彻底融入网络,从而实现生命的完全虚拟化?(这种技术虽遥远但不是天方夜谭)
同样是意识,人的意识和人工智能的意识,大家都没躯体,在同一个虚拟网络中,如何区别二者?
这已经涉及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超梦的启示: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夜之城。
喧嚣的街道上。
混混们满嘴脏话。
而超梦贩子,站在街角吆喝:
"我这有最牛逼、最劲爆、绝对亮瞎你眼的好货"。
所谓超梦,是赛博朋克2077世界中一种虚拟现实系统,利用植入在人体内的设备记录一段包含影像、声音、感觉、空间信息等在内的片段,经过剪辑加工制作成可体验的内容。
至少在影像层面,我们非常接近实用阶段。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发的论文,荷兰科学家在猴子大脑中植入电极,成功使猴子恢复基本视力。荷兰研究团队表示,希望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为人类制造出类似的设备。
要想实现超梦,除了视觉、听觉,还需要转换触觉、嗅觉、味觉的设备。提供触觉的手套已经在实验室中做出原型了,但气味发生器和味道发生器研究进度偏慢,从生物科技的角度来说,人类对嗅觉和味觉的研究还非常浅。
"超梦"技术的发展进度正坚定地往前推进,而超梦的最高境界,可以在《黑客帝国》三部曲中找到答案,这部电影,我个人认为,也是目前赛博朋克领域的巅峰之作。
没看过的朋友(我相信很少),墙裂推荐看一看。我就不剧透剧情了。
有人说,黑客帝国实际上在探讨一个类似于庄周梦蝶一样的永恒哲学话题:
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可能,担心未来我们的感官被虚拟化想得有点遥远;那么,现在,此时此刻,我们的所有感受是真是假呢?
既然感官的虚拟化,仅凭我们两百多年的科技发展都已经摸到了点边,那我如何确定,我的周边环境,乃至《心经》(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不是虚拟的呢?
难怪释迦摩尼振臂高呼,要五蕴皆空呢,难道都是假的?
你可能会嗤笑:"玩游戏玩到怀疑人生,你也是没谁了"。
别笑得太早,劝你耗子尾汁。
推荐你看一本书,中文名很隐晦,叫《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他的英文书名就要直接得多:《Why Buddhism is True?》(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希望你看完还能笑得出来。
你可能觉得,不管怎样,这些想法太遥远摸不着边界,那么下面这个是我们很大可能会面临的巨大困境。
控制论的恐怖方程式赛博朋克的世界里,路上行人神情麻木。
颓废、阴冷,笼罩着整个城市。
淡淡的绝望,充斥世间。
人人宛若僵尸,仿佛失去了灵魂。
而这绝望,来源于"控制"二字。
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在《人有人的用处》(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一书中,阐述了一种未来计算方法,并称之为"控制论"。
维纳意识到,终有一天,当计算机完全融入人类事务时,我们只能把人类和计算机分别理解为同一个系统中的不同部分。这点现在看来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当时是一个跨越性的伟大预见。
他的书非常恐怖,用一个方程式总结:
图灵摩尔定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 僵尸启示录
通过各种社会实验,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约翰·B. 华生(John B. Watson)和B. F. 斯金纳(B. F. Skinner)这样的心理学家表示,可以利用受控反馈来改变行为。
巴甫洛夫,就是在狗吃东西时摇铃的那个人,他证明了只用铃铛就能让狗流口水。
华生,就是那个残忍吓唬"小艾伯特"小朋友的怪蜀黍。当动物出现在婴儿周围时,他就会吓唬这个婴儿,他证明了可以让人类永远害怕动物。
斯金纳,则设计了一个实验盒子,在实验室中各种玩弄、调戏一只可怜的小白鼠。
在斯金纳盒子里,人会有一种掌控一切的错觉,但实际上他被盒子控制着,或是被盒子背后的人控制着。
就拿上代美国总统大选举例,剑桥分析公司曾经向特朗普团队出售其公司的数据分析服务。他们利用心理测量技术,在脸书等社交网络平台,通过识别目标人群,细化性格分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人群投放不同的广告信息,最终达到影响选票的目的。
在5G时代,这些问题不是被克服而是将被放大。
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写道:控制过去就是控制未来。
在赛博朋克的预想中,控制数据就是控制未来。在不可遏制的技术面前,信息服从于权力和资本垄断的秩序,高高在上者或是付费观看者,按照金钱、等级被授予各种相应级别的信息。
最终,世界渐渐成为一座巨大的动物庄园,看起来开放、平等,实则蕴含着等级、暴力。
维纳推测,计算机可能强大到以更有效、更难探测、更加恐怖的方式运行更完美的斯金纳盒子。仔细解读斯金纳,你就会明显地认识到,只要有足够好的传感器、足够好的算法和足够好的感官反馈,就可以在清醒的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斯金纳盒子安置在他们附近。
赛博朋克的"赛博"就是cybernetics(控制论),朋克代表一种反抗精神,所以赛博朋克的直接字面意思,其实就是反抗技术控制。
被称为"赛博朋克宣言"的《赛博朋克的赛博自由:改变现实的银幕》这本书中,蒂莫西·拉里提出,要防止出现对信息进行垄断的巨头,认为现代社会应该给个人获得成功和得到政治力量创造更多的机会。
普通屁民,能阻止自己被信息控制,阻止那个阴暗灰冷的赛博朋克预言吗?
真名实姓、技术奇点与机器自我意识与被巨头垄断信息的未来比起来,更恐怖的是被机器意识所控制。
赛博朋克概念,是借由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的流行而广为流传的。
小说描写了电脑控制的跨国企业集团和高科技文化构成的未来世界,使读者体验到了超现实的感觉。
因为这本小说名气太大,甚至有很多科幻迷误以为《神经漫游者》就是赛博朋克的鼻祖。其实在他之前,还有一部小说更可称为真正的鼻祖——弗诺·文奇(Vernor Vinge)1981年写就的《真名实姓》。
弗诺·文奇,硬科幻作家,数学家,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他一生作品不多,但只要出手必是精品。获得科幻大奖的概率极高。
在弗诺·文奇的这部1981年的小说中,提到了很多今天大热的概念:全球网络化、大数据、VR、人工智能、计算机进化算法、神经网络、机器自我意识。
许多人甚至把"技术奇点"的概念算到了弗诺·文奇头上。
其实今天通常所说的技术奇点,应该是古德于1965年提出的,它指的是人类制造出计算能力与人类匹敌的计算机后,该计算机将开始从各个方面大规模的超越人类,直把人类远远的甩到后面。他声称这将是人类制造的最后一种发明。其原理是:一旦计算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程序,使自己更强,将产生能力的爆炸式提升。因为经修改内核后更强的计算机,将有更大的能量和更强力的算法,继续改变自己的程序进行自我升级。这个过程可以一直循环继续下去,至少可以进行n多轮。人类要想提高自己的整体智商,非常难,即使通过基因手段,还要等新人类长大后,再进行下一轮生物改造。这种升级换代的速度显然比不上计算机。
这里的机器自我意识,可要比人工智能高级得多。今天,我们已经迎来了人工智能的爆发奇点,这场技术革命,尚且还是人类能够把握、能够预测的革命。
但在未来,人工智能的下一场奇点爆发将是机器自我意识的觉醒,那场革命将是我们人类面临的第一次无法把握的革命。
在赛博朋克2077的游戏世界畅游的同时,我们理应重新审视科技的两面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事实上人们对新技术的态度,从来都是矛盾的:既向往新技术可能带来的美好生活,又充满迷茫和恐惧。历史上几乎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引发这样的矛盾心理。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了一条小铁路,当时蒸汽火车被许多人认为是怪物,"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于是小铁路被拆除了。
1876年,英国人又在上海吴淞到江湾修建了一条铁路,但被认为会破坏风水影响国运,这条铁路最终还是和宣武门外的小铁路一样被无情拆除。
在人类科技树一路攀登的同时,甚至涌现出很多反科技斗士。
早在19世纪前叶的英国,就有一大批工人誓与机器抗争到底。
之后最著名的就是希尔多·卡辛斯基,一个16岁读哈佛的神童,一个曾经的伯克利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他还有另外的隐藏身份,17年间的连环爆炸案主谋,恐怖份子。
卡辛斯基以邮寄炸弹的方式威胁联邦调查局,除非报纸肯发表他长达35000字的反科技宣言,否则他不会停止恐怖活动。最终,他的宣言《工业社会及其未来》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以手册的形式分发给民众。
在《工业社会及其未来》中,卡辛斯基断言,工业化时代的人类,如果不是直接被高智能化的机器控制,就是被机器背后的少数精英所控制。
大火美剧《西部世界》,就设想了一个由高仿真机器人组成的满足人类各种*的游乐园。然而,随着机器人自主意识的出现,人类遭到反*。
游戏《赛博朋克2077》里的世界,未必就只是一个科幻式的未来。
从赛博化到硅基化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的是自然选择。
我们人类对生命的定义也同样囿于"自然"二字,人造的东西,只能算是个东西。
然而,当这个东西产生了思维,你还能说他只是个东西吗?
计算机的智能,其物质基础是芯片。而芯片的成分是硅。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计算机有了人类般的意识,"他"/"她"也就升格成为了硅基生命。
技术奇点的大门一旦打开,平衡也就打破了。
天平,将加速向硅基生命端倾斜。
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基于硅晶片和电子运动的新物种,一旦获得了生存竞争的优势,那么大自然就会选择这个新物种,淘汰旧物种。
到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玩游戏的时候,你我不妨想想。
我想,淘汰的整个过程可以是突发式的,比如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世界大战;也可以是渐进式的,人体器官逐步地机器化,这种变化已经在发生了,高科技假肢、人工心脏、微型机器人、神经芯片,其实就是碳基生命在朝硅基生命的渐进式演变。
可能用不了多少年,一个人可以除了大脑,其他所有的器官全部都机器化,到那时,我们其实进入了进化第一阶段——姑且称之为"赛博化"或"义体化"。
而进化的第二阶段——完全"硅基化",要等到技术实现意识上传并数据化才行。到那时,连人类的大脑也完全以硅基的形式存在。
这其实是我们唯一可选择的生存策略:
如果打不过他,那就加入他吧。
其实如果从一个外星文明的眼中看,那时的我们依然代表地球文明。
碳基人类的灭绝,在身为碳基生物的我们看来,是可悲的世界末日,但从一个更高的文明进化的层次上来看,情况并非如此:
如果有一天我们已经不再是如今的血肉之躯,成为了比现在高级无数倍的赛博机器人之后,人类这个种族就真正延续下来了。(如果太阳吞噬地球之前,我们还没逃离太阳系的能力,你就当我没说。)
硅基人类将不仅在地球上取得生存优势,在宇宙中同样取得了生存优势。
从此,太空的恶劣环境不再是阻碍,探索宇宙的进程也将大大加速。
凯文·凯利在《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里把科技比作一种生命体,它与人类是一种共生关系,二者在交互影响中不断演进,最终实现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的融合,创造出全新的文明。这看似天马行空的狂想,其实也不失其现实性。
你可能觉得以上都是天方夜谭。
我只想说:如果你能回到百万年前,在树上与你的猴子伙伴插科打诨或者吹牛放屁的时候,用猴语向他描述智能手机的奇妙,他也会觉得你这是天方夜谭。
将来,"人类"这个词的定义也许会改变,不过其实这也没什么。
因为那时候,交流、沟通只需要信号形式的脑电波。
语言早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更别提汉字和定义了。
更何况。
只有活下来的文明,才能定义自身;而无以为继的文明,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本文福利: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一本。想要的读者可私信我“赠书”两字。
参考资料:
1.[美]唐娜·哈拉维.类人猿、赛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2.[美]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英]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M].江苏: 译林出版社,2016.
4.汪诘.迷途的苍穹:科幻世界漫游指南[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
5.[美]杰伦·拉尼尔.虚拟现实:万象的新开端[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6.[美]弗诺·文奇.真名实姓:弗诺·文奇的科幻世界与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