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却部部经典的哲学系导演,拍出诗意镜头下的生命真谛

低产却部部经典的哲学系导演,拍出诗意镜头下的生命真谛

首页动作格斗失落史诗更新时间:2024-07-29

上个月,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凭传记电影《塔米·菲的眼睛》喜获本届奥斯卡影后

电影中,劳模姐的出色妆造加上富有层次感的演技,将富有争议的塔米·菲真挚的情感和起伏跌宕的人生故事生动还原出来。

电影《塔米·菲的眼睛》改编自同名纪录片,讲述塔米·菲(杰西卡·查斯坦 饰)和吉姆·贝克(安德鲁·加菲尔德 饰)这对夫妇作为电视福音布道家的大起大落

而劳模姐在另一部奥斯卡提名电影中,同样贡献了出色的演技。

戛纳金棕榈获奖电影《生命之树》中,杰西卡·查斯坦与布拉德·皮特饰演一对夫妻。电影中,劳模姐的形象与塔米·菲截然不同,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脆弱的妻子与母亲的形象。

而这部电影也获得了各大报刊的高度评价:

英国《卫报》毫不吝惜对电影的溢美之词:“对爱与失落史诗般的反思”和“疯狂而壮丽的电影”;

美国《纽约时报》也给予电影高度的评价:“这部电影的纯粹美感几乎是压倒性的。”

《芝加哥太阳时报》甚至评价该电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

▲《生命之树》凤凰卫视电影台6月9日播出

电影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西部,讲述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的故事。

一个严厉粗暴的父亲,与一个温柔体贴的母亲,还有他们的三个儿子。

影片的视角从三兄弟中的长子——成年杰克(西恩·潘 饰)回忆童年的往事切入,以11岁杰克的视角串起成长的轨迹

从呱呱坠地、学会爬行、走路、跑步,到逐渐长大,杰克开始意识到父亲教育的严苛与专制

从对父亲的称呼被要求应该称“父亲”而不是“爸爸”,小小的餐桌上被要求“不准说话”,开门关门要降低噪声,到被父亲的私自决定就要被迫离开家去寄宿学校上学……

杰克的思想与情感在被父亲的一次次压制与割据中撕裂与成长……

▲少年杰克(亨特·麦奎肯 饰)

电影乍一看是讲述一个家庭的日常琐事与孩子的成长,实际上却是杰克从不同的角度在重构童年,与父母的关系及整个家庭,并以小见大地融入了对生活生命,以及信仰的理解与思辨。

也正因为加入了这样的内容,让这部一开始被标签为家庭剧情片的电影极具争议。

当年电影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时,评价就出现了两极分化:喜欢的人能够深刻体会影片所传达的核心主旨,认为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精美史诗;讨厌的人会说不知所云、矫揉造作、故弄玄虚。

如今在豆瓣上,也正因为争议不断,造成整体评分不高,仅维持在7.1分。

其实,在解构了电影的内容与核心之后,《生命之树》更像是一部充满哲思的文艺片。

静下心来品味这部电影,可以感受到电影中所呈现的家庭关系的微妙,也可以感受到人类之于浩瀚宇宙的渺小,会被生命生生不息所感动。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导演泰伦斯·马力克。泰伦斯·马力克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系,继而在牛津大学深造哲学,对存在主义哲学研究颇深。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后来,他开始学习电影拍摄,他的导演处女作《不毛之地》(又名《穷山恶水》),被媒体评价为“是继《公民凯恩》以来美国导演最伟大的处女作。”

而他的第二部电影《天堂之日》就获得了戛纳金棕榈最佳导演奖

▲电影《天堂之日》剧照(1978)

马力克却是一个极其低产的导演,《生命之树》是他入行50年来拍摄的第五部电影,该片于2011年上映。

可能因为马力克对于哲学的研究,其电影的个人风格十分鲜明:淡化故事情节、追求人物精神内核、关注生命的意义与真谛。

这些特点使得马力克的电影看起来常常是意识流的,也极具深刻的哲学思想

▲《生命之树》剧照

《生命之树》的开篇便用了这段充满哲思的独白:

“扪心自问,生命之路有两条,一条是顺从天性,随心而为,或着高雅风度,严于律己

你要选择属于自己的路。要有风度就无法事事顺心,受到轻视、遗忘、厌恶时要坦然处之,受到侮辱和中伤时要学会接受;

天性则需要顺从,需要取悦,天性悦万物,万物顺天性,方能创其独特之道,痛苦可以信手拈来,不论周遭世界多么灿烂,又或者爱正在天地间微笑徜徉。

他们教育我们崇尚举止高雅的人。结局都很美好,无论发生何事,我都会向你敞开心房。”

紧接着便交代了发生于家庭中的一桩痛彻心扉的意外:弟弟意外身亡,令整个家庭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中。

随后电影就植入一段长达15分钟的宇宙生命起源,恢弘的画面与雄浑的配乐,令人震撼:

从宇宙演变,再到岩浆喷发,地球的形态变化,到恐龙时代;从细胞、毛细血管,再到人类生命的孕育……这段恢弘的生命演化史,给整部电影的基调蒙上了一层哲思的色彩。

▲《生命之树》剧照

父亲是严厉的,他代表着大自然中残酷野性的生命法则。他是生命之路的后者,高度风雅,严于律己的人。

但他也受到世俗的无尽困扰,功利、竞争、占有、暴力充斥于心。他教育自己的孩子:“只有伟大的人才值得爱戴,弱肉强食,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去达成目标。”

但这套生存法则对尚未成年的儿子来说并不奏效,反而使自己成为孩子眼中令人敬而远之、甚至偏执专制的父亲。在他面前,孩子们只能压抑自己的天性,收起童年该有的开怀大笑,变得战战兢兢。

叛逆的少年甚至产生过邪恶的念头,祈求上帝把父亲带走。

电影中,布拉德·皮特将一个严父的偏执、神经质却又充满父爱演绎得恰到好处。

母亲是温柔的,她代表着人类社会中的善意、仁爱、真诚、温存。她代表生命之路的前者,是个顺从天性的人。

她教育孩子:“唯有爱才能获得幸福。除非你去爱,否则你的一生将浮光掠影。爱你身边每一个人,保持好奇怀有盼望。”

当父亲去出差,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孩子,日常凝固的家庭氛围瞬间融化成暖阳。在慈爱的母亲面前,孩子们自由放纵,他们在乡野间肆意追逐奔跑,情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

杰西卡·查斯坦通过眼部的微表情、眼神等面部张力,将一个内心隐忍而坚强、慈爱而善良的母亲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是手握小金人的实力派演员。

父亲和母亲的思想行为深深地影响了儿子杰克,成年后的他在回溯自己的成长轨迹时发出这样的内心独白:“爸妈,你们令我内心挣扎,永远都是……”

尽管成长的郁闷与挣扎一直伴随着杰克,但父亲教他的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也让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人。

然而,杰克却发现,伴随着成功而来的不是快乐,面对着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他陷入深深的迷茫,他想探索生命的意义在何方。

▲成年后的杰克

他想释放内心的情感。

在无尽的回忆中,他想起母亲慈善的容颜,回想起母亲教他们的要用爱去看待世间万物。他摸索着穿越了一道生命之门。

杰克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他跟着11岁杰克的脚步,走到了一片海边的沙滩上。

记忆的点滴铺洒在沙滩上,海浪轻柔地拍打岸边,杰克在人群中遇到了幼年时的弟弟,遇到了年轻时的父母。他们紧紧相拥……杰克与小时候的自己和解,也与父亲和解

这里导演使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回忆与自然万物穿插展现,让电影所要传达的哲思通过时空交替的特技镜头展现出来。

充满诗意的画面与深奥的生命哲学相互交融,让观众沉浸其中。

至此,父亲、母亲所代表的不同的生命之路并不矛盾,他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存在。两种生命形式交替影响着他们的下一代,塑造了杰克这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电影中的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意象。电影中有不少镜头都是仰拍苍天大树。从孩子小时候,父亲就开始教孩子们种植小树苗,种树、浇水的情节穿插于孩子们的成长中。

不仅在《生命之树》里,导演泰伦斯·马力克的其他几部影片中,如《天堂之日》《细细的红线》中,均有仰拍大树的镜头。

在这里,可以将树的生长理解成对时间流逝、个体生命成长的象征。生生不息的树,是大自然最恒远的生命形态,繁衍着世间万物。

《生命之树》整部电影都充满意识流的美感,每一个诗意的镜头,每个人物身上细微的表情与内心情感都可以有无数不同的解读。

不少电影讲述自然与生命,而这部电影没有BBC大自然纪录片的宏大,没有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严肃,它以一个平凡的家庭,以小见大地展示生命的神秘与伟大,更加细腻与温婉。

在影片最后的那片亦真亦幻的沙滩上,所有的美好终将遇见,生命的真谛就是让爱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

即将播出

《生命之树》 6月9日 21:15

文| Pairs

编辑| Skylar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