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刚老师的新剧《特工任务》首播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我看到通稿铺天盖地的在夸,这部《特工任务》是拍的如何好,收视是如何如何的爆表的时候,但评论区都在骂——
「本以为是烂剧,没想到真的是烂剧」
「今天看了半集,果断弃剧」
「嫌犯晕倒被抓住了,救护车送嫌犯去医院救治,但连手铐也不拷一下,这种水平?」
「故弄玄虚,又抓不住眼球」
毋庸置疑,这部打着“国安剧”的《特工任务》又是一部粉丝狂欢,但路人打问号的国剧。
连看《特工任务》三集后,让我不由得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某种时空扭曲的黑洞,
我真的大失所望。
在一部有韩庚和魏大勋,李一桐这样的流量演员参与的剧里,原本应该是锦上添花的。
结果他们不过是为了那狭窄题材的国安剧「添砖加瓦」。
对,我承认,创新是好的。
但要知道,有些尝试不过是把酒装在新瓶子里。你以为你在玩大的,把特工游戏和抓间谍相结合,但是,画面那么假,我差点以为我回到了90年代,玩那古老的雅达利游戏机。
那跑酷段落真的是,我的天啊,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证明特工需要有优秀的身体素质?选特工需要跑酷技巧吗?还是这只是为了展示魏大勋健硕的身材和运动能力?
这样毫无意义的“跑酷”只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从概念到执行都相当落伍的剧。
赵宝刚导演也似乎已经远离了群众和现实太久,以至于失去了对生活的敏感触觉。
纪实的拍摄风格搭配游戏设定,但简直像是穿着西装配凉鞋——完全没有一点品味。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这么高科技的游戏设定来作为筛选间谍的手段,还交代得那么粗糙,现实生活中抓间谍,那是一个严肃、复杂、多维度的工作,结果却用用烂了的游戏设定来搞,这不是新瓶装老酒,这简直是用破碎的瓶子装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污水。
某种程度上,它在观看上即像谍战剧版《头号玩家》,但特效又真的差到不能再差了。
我知道赵导已经很努力了,可在描述日常生活时,还是透出一种不合时宜的造作和浮夸。
赵导这几年的作品就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穿越时空回到乡下的都市人。
他可能以为自己对现实有着犀利的洞察,但在拍的实则更像是一个外乡人,在摸索着怎么用一把生涩的刀具去削一个已经变质的水果。
他对社会、对人物的刻画就像用旧刀子切豆腐,既不能深入,也不能精炼。
我明白,纸片人想通过特工游戏这一设定拓宽国安题材的受众,可成品还是看起来反而像是一个老掉牙的狗血大戏与一个低级游戏的奇怪结合体。
说它的特效水平差,那简直是对“差”字的亵渎。特效连“巴拉巴拉小魔仙”的水平都不如,至少后者在特效和服化道上有点童年记忆的糖衣。
我理解预算有限,但如果预算真的就那么点,为什么不把钱花在刻画人物关系和情感上,把钱花在真正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地方。
在这方面,赵导完全有经验和能力做得好。
但是赵宝刚老师选择一个简单粗暴、让人眼前一亮但却无法触动心灵的道路。他想靠华丽的包装和复杂的叙事结构去掩盖作品的本质空洞,结果反而让人觉得更加做作和浮夸。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作品,那就是“浪费”。它浪费了投资人的钱,浪费了观众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浪费了「国安剧」这个题材本应有的潜力和影响力。
我真的想知道编剧在想什么,将国安与游戏结合,尝试在市场上开辟新疆土。
但请,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要有点实质内容在里面。
这部剧,说白了,就是一出高级的「表演」,拼凑了一些热门元素,期望能吸引眼球。
如果一部电视剧连最基本的群众感情都抓不住,那电视剧,再怎么华丽,都只是一场空。
而且我真的很理不解,为什么赵宝刚老师要碰「国安剧」这个题材。国安剧本身就是一个地雷阵,一步不慎,就有可能滑进单纯的宣传,或者落入不断审查的魔咒里。
"国安剧"这个概念,在当下的我们的国剧生态里,其实是有着一种双刃剑的性质。
一方面,这是一个令人觉得肾上腺素飙升的题材。
各种暗*、反暗*,情报与反情报,政治阴谋与权力斗争,想不让人心跳加速都难。
一方面,它也是一个隐形的地雷区。
因为你要走在那条波诡云谲的线上,既要确保一定的大旗方向正确,也要保证戏剧张力。
它不同于其他任何类型,它在某种程度上背负着一种社会责任——教育和引导观众。
是的,教育和引导。不要误解这两个词,它们不是口号,而是这一类剧的核心功能之一。
我不是说国安剧不能娱乐或者艺术性不高,
而是指出它有着比一般题材更为复杂的社会语境和更为明确的信息传达任务。
国安剧的本质是它作为一种社会文本,向我们观众去展示一种更广泛的世界观。
从道德来看,国安剧经常强调正义、忠诚和牺牲,这背后更是一种对社会准则和规范的承认与强化。这种道德标准其实往往是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更广泛议题密切相关的。
从哲学层面来看,国安剧看似是现实主义的表达,但实际上,叙述结构、人物设定以及故事情节,都包含了对人性、权力、以及社会动态等方面深入而微妙的观察和判断。
这种哲学探索远不止是浅层次的“好与坏”的二分法,
而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的一种更为深刻的解构和重构。
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也能引导人们朝向一种更为复杂和全面的世界观,
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被过度简化或曲解的风险。
所以拍「国安剧」跟走钢丝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你既要确保故事引人入胜,还要注意不触碰敏感的政治神经。角色、情节、台词都像是一块踩点的石头,稍有不慎,整个故事就可能瓦解。
拍好了,你留名影史,
拍不好,你被骂到不敢呼吸。
为了保险许多导演披上了一层外套。
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我已经见识了越来越多标榜自己为“国安剧”的电视剧。然而,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国安剧”与真正意义上的国安剧有着天壤之别。
说白了,这些剧无非是穿着国安剧羊皮的狼,实际披着主义的外衣谈恋爱的剧集。
你以为你会看到卧底、间谍、反恐,结果却更像是观看了一出现代都市爱情剧,只不过场景换成了政府办公室或者某个军事基地。
而且呀,别提多少狗血淋头的情节了,简直就是将这个神圣的题材变成了一场闹剧。
在这些伪国安剧里,我看到的并不是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或者是颠覆性问题的认真探讨。而是一副浮夸的表演,目的只在于抓住观众的眼球,迎合他们对快餐式娱乐的需求。
你要知道,国安剧本身携带着教育和引导的使命,它应该透过具体的人物和情节,去触碰那些深藏在国家、社会乃至每个个体内部的复杂问题。但现在呢,这些戏剧化的、风格迥异的“国安剧”把一切都搞得乌烟瘴气,完全没有中心思想。
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国安官员”在办公室里与女朋友甜蜜互动,或是某个“间谍”在军事基地里突然开始念诗。这些看似与主题相关的情节,实则只是为了增加戏剧性而设置的。
导演和编剧可能觉得他们的作品非常“现代”和“潮流”,但我看到的却是一种对观众智商的侮辱,一种对主题的不敬。这些都是对原本庄重、严肃的题材的嘲讽。
它们既没有达到教育观众的目的,也没有展示出国安剧应有的深度和严肃性。
看似华丽,其实却只是一种廉价的模仿。
它们将本应深沉的剧情和复杂的人物关系,简化成一堆肤浅的情感泡沫,难怪,在今天我们的国剧观众对这种“国安剧”持有极大的反感。
——
所以,我不了解为什么赵导要选择国安剧。
而他的选择,是跟那前面那些将国安剧简单化、肤浅化的人走在了同一条道路上。
他拍出来的所谓“国安剧”,
依旧是那种剧情化、简单化、肤浅化的作品。
我们有没有好的国安剧呢?当然有了。讲战争年代的《潜伏》就是非常优秀的国安剧,
讲和平年代的《誓言无声》也是一部非常的优秀的国安剧。尤其今这个被各种五彩斑斓的视觉元素、雷人的剧情线和装模作样的“高艺术”搞得乌烟瘴气的剧场里。
这样一部剧简直就是清流。
它选择了60年代的北京作为背景,不需要刻意打扮,没有哗众取宠的华丽元素,甚至都没有为了逼格而故意制造的悬疑。但就是这样一部剧,让我感到了浓厚的诗意。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演员们节制而内敛的表演。没有人尖叫,没有人痛哭,却都用那眼含泪水而强作欢颜的眼神,让我体会到了何为真正的信仰。
人们经常说,情感要热烈才显得真挚。
但这部剧告诉我,真正深沉的情感,往往是不张扬的,它可能以一场父子间看似简单但实则复杂的争吵来表达,也可能是在装扮恋人的过程中突然流露出来的一丝真挚。
那么,这样一部剧,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在一个看似平淡但实则复杂的年代里,人们内心的信仰和情感,可能比任何华丽的表象和高端的设备都更加重要。
我真的很想说,如果现在的电视剧制作人能多一些这样的态度和精神,那么,或许我们就不会在每天的新闻和报道里,听到那么多关于“电视剧质量下滑”的抱怨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老了,看多了所谓的“高大上”剧集,反而觉得这样真实质朴的剧作更能触动我心底的某种情感。而像《特工任务》这样的剧,在我这里显然是不过关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