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城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县的石板最为有名,1939年,老舍先生作为北路慰问团成员,来到陕北慰劳抗战将士,在清涧县留下了下面的这段诗句:“街心铺着石板,屋顶覆着石板,石板的方便,使小城的气度齐整尊严。因利用石板,所以屋顶平宽,房在山腰,或在田畔,顶平门圆,却似石桥段段。”贺敬之亦有诗云:“谁不知道清涧出石板,大街铺的平展展”。顺治《清涧县志》载:清涧“东据黄河,西绕黑水,钟楼、官山前后耸峙,延安扼险之地,冈陵重叠,溪谷深阻,左可致河东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势,北可控沙漠之地,屹为麟延之冲。”清涧的地理形式跃然纸上。
清涧地图
北宋修筑青涧城,对于在整个对西夏战局中起了转折性的作用,种世衡、范仲淹利用唐代宽州城的有利地形修筑城寨,形成延州的羽翼,尝试了堡寨防御的的战略,并借助青涧城步步为营,采取堡寨推进,取得绥德、米脂,进而夺得吴堡、葭芦,防御了西夏的包围,对剪除西夏左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最用,同时也为北宋防御战线的形成起到了示范作用。
《宋史·种世衡传》载,康定元年(1040年),种世衡通判鄜州,“西边用兵,守备不足,世衡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隋代的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种世衡充分认识到青涧城的战略地位:固延安之势、致河东之粟、图银夏之旧,建议故宽州地修城。延州知州范仲淹将种世衡的意见向朝廷请命,颁诏筑城,赐名青涧,种世衡且战且城,并采用奖励士兵凿石开井,而得水井,尚能解决城中供水。种世衡还营田二千顷,吸引百姓耕种,发展农业经济;又募商贾给贷款,促进商业的繁荣。种世衡使新筑的青涧城不仅要在军事上站得住脚,而且在经济上使农业生产得以稳固,商业贸易得以繁荣,这样充实边塞,可谓目光远大。
北宋地图
还在青涧城结交部族酋长,深得部族信任;多布探子探得西夏情报。种世衡是继府州折氏后,又一熟悉山岭沟壑羊肠小径地形,熟悉敌情,被熟羌、蕃部奉为亲人的将领。
种世衡后调任环州知州,善抚养士卒,青涧及环人皆画像祠之。儿子种诂、种谔、种诊,皆有将材。关中号曰“三种”。种世衡孙子种朴、种师道、种师中,都为北宋名将,《宋史》有传,其孙种师道曾担任过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香港学者曾瑞龙著有《北宋种氏将门之形成》一书,对种氏将门做了深入的研究。
北宋禁军多来自内地,在黄土高原沟壑地带作战心存畏惧,面对宋军不适应在山峡小径作战的事实,种世衡防御西夏,不依靠禁军,招募蕃兵。种世衡募蕃兵,湼右手虎口为“忠勇”,解决戍边军队的兵源问题。所以有朝臣建议,推广以代禁军,自是,宋军在对西夏战争中,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防力量——蕃兵、蕃将。
种世衡和范仲淹在陕西任上,还推行曹玮于景德二年(1005年)在镇戎军时招募沿边“习障塞蹊隧,晓羌语,耐寒苦”之土著人户为弓箭手之法。寓兵于农,达到省费强兵安边的目的。弓箭手的主要作用是屯守、戍边和筹措军粮。陕西、河东沿边的弓箭手屯田卓有成效,为北宋沿边农垦经济发展起了作用。
种世衡修筑青涧城,这种采用堡寨防御在宋代对西夏的战争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整个宋夏战争起到了关键作用。修筑青涧城是北宋进取横山的第一步,是北宋堡寨防御成功的范例。青涧城的修筑及其防御系统的建立,形成了北宋防御西夏的右翼,与后来在环州筑细腰城、范仲淹筑大顺城、刘沪筑水洛城、李宪筑兰州城等,均是北宋打破西夏防御体系的重要环节。主城筑成以后,在周边修筑堡寨成为拱卫主城的卫星城,形成犄角,相互声援,建立防御线;在附近招募百姓营田以实军粮、招募商贾促进商业,充实边塞;在西夏军队到来时,使番汉百姓及牛羊入城,以避免掳掠;在当地招募蕃兵、蕃将组成新的国防力量,增强战斗能力;给田招募弓箭手寓兵于农,加强防御。所修筑的这些城、堡、寨,起到了护耕、实边、保民、屯田、防御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修筑堡寨建立防御线的防御称为“堡寨防御”,后来又组织战略进攻,推行“堡寨推进”。
2014年8月4日,笔者与张志扬考察了清涧古城。古城位于清涧县宽州镇(原秀延镇)东北500m老官庙村。坐落在清涧河东岸与东沟河交汇的山坡上,古城依东山而建,残存城墙东西375m,南北长310m。东墙制高点有阙台90m,高8m;北墙山城60m,高2—4m,与台地城墙相连180m;南墙存15m,高3m,中间被沟壑隔断,东山这段城墙为宋代墙体。东端二级阶地高出一级阶地40m,形成断崖,高阶地南部塌陷;二级阶地有东城墙100m,高达10m,东有护城壕,当为明清重筑,明代城墙沿二级阶地而下,到达一级阶地,形成簸箕状,南北长310m。东北门地理坐标:37°05′32.0″N, 110°06′57.6 ″E,梁海拔高937m。县城还有“种公将台”遗址。
青涧城西南距延州二百里,成为延州东北防御的一个臂膀,同时正处在通向河东的粮道上,可为进军无定河的前沿阵地。所谓“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成为西夏南下的屏障,在之后进军无定河的实战中,种谔依据青涧城夺取了绥州,依据绥州夺取米脂,又依据米脂筑永乐城,对西夏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种世衡在青涧城还利用反间计,使王嵩离间元昊,*野利刚浪凌和野利遇乞兄弟。范仲淹在种世衡墓志铭《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中记:“尝遣谍者入虏中,凡半岁,间而虏诛握兵用事者二三人,谍者还言其谋得行,会君已没,又天子方怀来,故其绩不显。”
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种世衡之子种谔,利用青涧城策反嵬名山部落,遂城绥州,成为鄜延之门户。北宋借助绥德开始谋划进筑横山,功虽不成,但在无定河谷地,宋军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北宋在无定河的争夺,进而争夺横山,皆始于种世衡修筑青涧城。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3年),青涧城升为县,元、明、清皆因之。青涧城今名清涧县。道光《清涧县志》曰:“明洪武间,改‘青’为‘清’”。当地人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五行缺水,故命全国各地能加‘水’的地名都加‘氵’,‘青涧’因以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名清涧县。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占领陕西,改清涧县为天波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