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纽约——伍迪艾伦的精神复归

重返纽约——伍迪艾伦的精神复归

首页角色扮演艾伦大陆更新时间:2024-06-03

作者:郭 梅

2月25日,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在中国内地公映,这也是导演伍迪•艾伦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大荧幕上。自1969年的《傻瓜入狱记》始,到巅峰时期的《安妮霍尔》《汉娜姐妹》,再到《里夫金的电影节》,艾伦的电影表现了最重要的哲学命题和观念,进而形成了极具典型性的美学与风格。尽管我们能清晰地梳理艾伦作品的同一性,却无法用某个类型来定义其作品的风格。淡黑色电影、家庭伦理剧、悬疑片、神经戏剧,类型的杂糅与拼贴让他的作品形式开放,也同样伴随着意义模糊。回溯艾伦的作品,不难发现《纽约的一个雨天》出现了一种轻快的变奏。

艾伦常通过镜头巡礼纽约的街景与风光。这一次,电影的主角变成了一位桀骜不驯的曼哈顿公子哥,由“甜茶”(提莫西·查拉梅)饰演的盖茨比在雨中的纽约街头漫无目的地游荡,诠释着导演对曼哈顿的执着迷恋。与另一位钟情着眼法国南部小城、巴黎郊外田园风光的导演埃里克·侯麦不同,艾伦迷恋都市感,即使都市往往是他作品中主人公揶揄的对象。在和罗杰·伊伯特的对谈中,艾伦坚称对离开曼哈顿心生恐惧,对他来说,最愿意得到的“乡村感”就是隔着窗户看看中央公园的景色。

“午夜三部曲”游历了时尚的巴黎、浪漫的罗马、热烈奔放的巴塞罗那,终于,艾伦在《纽约的一个雨天》中重回纽约,在曼妙的曼哈顿街头感受一对情侣的心意流转。从艾舍尔酒店俯瞰中央公园全景,晚餐后去卡莱尔酒吧体验老派纽约的感觉,盖茨比兴奋地计划好要和女友在曼哈顿度过一个理想周末,而女友艾什莉却因忙于采访好莱坞大导演乐此不疲地陷入一连串的麻烦,屡屡爽约。盖茨比的纽约一日,似乎一直在等待女友的焦虑中游荡。他参演朋友拍摄的电影、与前女友的妹妹去大都会博物馆看展、代替兄长打牌、参加母亲的晚宴,桩桩都看似勉力实则得心应手。反观艾什莉,满心期冀要拿个独家新闻顺带进入好莱坞社交圈,却麻烦不断尴尬收场。

《纽约的一个雨天》拥有清晰的浪漫爱情喜剧元素:明星阵容、浪漫都市、浮华晚宴、好莱坞片场。较之以往的反思喜剧,本片是艾伦创作序列中最轻快的一部。乍看上去,比起《里夫金的电影节》里不被人理解的电影史教授,《午夜巴黎》里与未婚妻一家决裂的小说家,盖茨比无需与他人对抗,就轻松拥有良好家世、高雅品味和超群智商,离开纽约不过是标榜自己的离经叛道。

艾伦通过精妙的镜头语言,反讽意味的剪辑方式及场面调度,最终令盖茨比重回纽约的选择令人信服。多处剪辑与镜头运动的灵韵意在唤起观众注意影片在说了什么与表现什么之间的差异。开场段落的核心是盖茨比与女友的对话,并对盖茨比的经历与性格作出解释。画外音告诉我们,盖茨比为了反抗纽约生活的虚伪与做作,来到亚德里学院,在这儿唯一令他满意的是女友艾什莉。伴随着画外音里对女友的描述,镜头摇过一片树丛,定格在了从画面纵深处雀跃着跑来的艾什莉,当她跑到静静站着的盖茨比身边,镜头再度开始运动。在接下来的运动镜头中,观众可以清晰地感知这对情侣志趣与品味的巨大差异,可以说,这组镜头率先揭开了两人分手的谜题。

谜底揭晓时刻,盖茨比和茜离开朋友片场后再度偶遇出租车上,高调的暖光映在两人脸上,对话里的讥讽和戏谑,暗含着感情的升温,暗流涌动,原本狭小的车内空间也因盖茨比与女友的通话得到延伸。电话的另一端是滂沱大雨中与好莱坞编剧(裘·德洛饰)困守车内的女友艾什莉,双线并行的蒙太奇在此刻交汇,单人近景放大了艾什莉的慌张,两人不同的境遇与选择已不言自明。

艾伦总是要让观众专注于对白的密集信息与隐藏彩蛋,却迫不及待地用镜头告诉你下一步的线索。在苏珊·桑塔格看来,“每一种艺术都会吸引一批迷恋者,因为人们从一开始就确信电影不同于任何一门其他艺术,它具有典型的现代性”。恰恰是伍迪·艾伦,在精妙的视听语言与场面调度中将现代城市空间投射为型塑人物性格的容器。在《纽约的一个雨天》里,他用看似不经修剪的大段对话,写实的场面调度,微妙含蓄却准确的色彩运用,令复杂微妙的情绪兜兜转转,最后轻轻落下,一个令人莞尔的结局足以让观众满足地起身迈入纷扰的现实。

(作者郭梅系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文艺与文化传播方向博士研究生)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