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十年|李振波:生的希望,源于那次赴往未知的伞降

汶川十年|李振波:生的希望,源于那次赴往未知的伞降

首页角色扮演碧空勇士伝更新时间:2024-07-29

来源:国防在线客户端 作者:赵松岩

生的希望,源于那次赴往未知的伞降

——记汶川地震“空降十五勇士第一跳”李振波

■国防在线客户端记者 赵松岩

李振波在指挥新机和进行新装备试验。

连续一周,58岁的李振波以每天逼近4万的步数占领着好友们微信运动榜的第一名。“我白天都泡在训练场,带部队空降空投训练。”太忙了!”是他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一千多花里,只有一朵在云端开放,一万种伞里,只有一朵在碧空翱翔……”盛放的空中伞花是李振波的微信头像,在熟悉他的人看来,这些符号完全贴合一位老伞兵的人物设定。作为空降空投专家和曾经的全军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把心血全部倾注到了空降空投事业中。他曾跳过空降兵的所有伞型和机型,攻破了空降训练和空降特种装备、空降空投技术上的一道道难关;他曾是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伞降教员;也曾作为总指挥亲自指挥过2005年和2007年我军两次涉外大型演习的空降空投。

虽进行过无数次特种环境下的跳伞、当过无数次空降尖兵,但这位入伍四十年的老兵,却将那一次向死而生的经历深深印在了心里。今年5月14日,距离那次让他终生难忘的跳伞,已经整整过去了十年。

“空降兵不怕死,怕的是无谓送死”

许多时候,历史与今天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进入五月,日历再次翻到5月12日,这个哀痛的时间节点让回忆倏忽闪进每一位国人的脑海里。

十年了。

十年前的5月12日,巴蜀之地山崩地裂、山河呜咽、久雨不停,中华大地处处哀思如潮。那个五月似乎从未放晴,但却有人用着向死而生的勇气赴往灾区,扫去了很多人生命的阴霾。

地震发生后,3小时,5小时,10小时……震中汶川、茂县等地与外地失去联系,几十万群众生死不明。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中央军委果断决定,启用空降兵部队。

5月13日凌晨,李振波得到作战值班室的急召。他在心里隐隐有了猜想。在上级宣布命令后,猜测果然变成了现实,这次空降汶川,他将负责此次跳伞的技术保障任务。

难!拿到地图后,李振波吸了口凉气。高山、峡谷、河流,这些空降兵所不希望遇到的降落点此次全部集聚到了灾区,更让人绝望的是,地震后,震中地区已遭到毁灭性破坏,许多未知的危险还在时刻等待着空降队员们去面对。这将不会是一次普通的演习或训练,而是中国空降兵在高原复杂地区,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进行的首次抗震救灾行动。当时,他们已做好了出现三分之一伤亡的准备。

10年前的李振波。

十年之后的现在,李振波依然清楚记得第一次飞抵灾区上空时,无法空降的焦急和无奈。

5月13日早,李振波和战友们飞赴灾区。雨从未停,在8000米高空,飞机仿佛钻进了湿漉漉的棉絮,团团水雾从飞机外掠过。高空零下十几度,浓积云积雨云随处可见,飞机的雨刮器已不能工作。李振波明白,在这样的天气下,机身结冰的可能性骤增,不要说是跳伞,就连飞机的安全飞行都受到了极大威胁,如果高度继续下降,飞机解体的危险随时有可能发生。

想到灾区里绝望又焦急的百姓,没有一个人愿意终止任务。飞行员继续冒险飞行、空降兵开始做跳伞准备,所有人都在寻找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呼吸急促,耳朵不适,第一个要跳伞的于亚宾准备迎接舱门打开后的寒风。然而,机身此时已经结冰,舱门“咯吱咯吱”响了两声,并没有打开。

负责指挥的李振波在机舱里前前后后走来走去,最终由飞行人员请示地面指挥员后决定返航。

半小时后,队员们以最不希望的方式返回到了成都机场,无奈、焦急、遗憾……还没有到达灾区,未完成任务的压力堵在了每个跳伞员的心上。

“我们的任务是侦察、了解、报告灾情,是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关心传递给灾区人民,我们是去救人的,绝不能做无谓的牺牲,这样对救灾没有丝毫帮助。”尽管情况紧急,李振波的心里也深深明白,自己必须要冷静。

一片混沌里,最先出现的身影就是你

10年前,“空降十五勇士”像雄鹰般扑向疮痍大地。

回到成都机场时,已是地震发生二十余小时后,地面部队早已开始向灾区挺进。

李振波向上级申请换用翼伞来应对持续的恶劣天气,并着手选拔一只跳伞小分队。翼伞是一种适合小分队执行特殊任务的伞具,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空降兵训练有规定,只有使用圆伞跳伞达到一定次数,才能开始使用翼伞。

而李振波的要求不止于此,他向上级请缨亲自担任指挥员带领大家跳伞。

“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危险。在这紧急关头,在灾区最需要人民子弟兵的时候,我作为一名空降兵,责无旁贷,希望深入灾区一线,实施救灾行动,为此,我向军党委请战,担负先遣小分队队长,有能力、有决心带领小分队使用高空翼伞,空降深入地震核心地区,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救灾任务,誓死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以上这段文字,是李振波在跳伞前写下的请战书,这位来自于黄继光生前部队的老兵,在任何时候,从未退缩过、犹豫过。

终于,在5月14日11时,天气稍微好转,但小雨还未停下,运载着15名空降兵的飞机再次飞上了天空。

飞机到达茂县上空后,云层露出缝隙,战士们终于等到了跳伞指令。

“跳!跳!跳!”

没有一秒的犹豫,打头阵的李振波在空中扎了个猛子,如雄鹰一般扑向满是疮痍的震中“孤岛”。

在降落的14分钟里,他遭遇了跳伞生涯中第一次主伞未能打开的情况。他马上去拉备用伞,万幸的是,随着“砰”地一声,备用伞开了,他抓住了剩下50%的生的希望。

在伞降过程中,李振波和战友渐渐看见了灾区的样貌,丛林、山崖、河流,以及垮塌的断壁……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能再快一点降落到想要到达的地方。

终于,15名战士全部安全降落,当百姓看见他们时,不少人都哭着跑向他们。在持续了46个小时的混沌后,最先出现的救援者,就是李振波和他的战友们。百姓抱住他们,颤抖地哭喊着:“我们终于有救了!谢谢你们!”

“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每一位军人都会义不容辞”,这位大校后来才明白,他们的纵然一跃,给了多少百姓以生的希望,这一跳,太值!

大写的人,构成了大写的国

图为10年前空降兵15勇士从震区归来后在机场的合影:从左往右、从后到前依次为——刘文辉、李玉山、王磊、赵海东、刘志保、雷志胜、殷远、赵四方、王君伟、任涛、李振波、于亚宾、郭龙帅、李亚军、向海波。

降落后,空降十五勇士变成了插入震中的一把尖刀,任务没有停止,他们就没停下奔波的脚步。

空降之后的7个昼夜,他们冒着多次余震,翻越了4座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查灾情,共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的信息依据。

他们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军人本色。为了携带更多的设备,15人出发时每人只随身穿了一套迷彩服,带了不足3天的干粮和饮水。从5月17日起,他们开始断粮,没有水喝,更没有药品,夜幕降临后,只能钻进降落伞里抵御川西高原的夜寒。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他们的迷彩服上写满了游客留下的电话号码,人们希望他们能用通讯设备代为报个平安,但是他们自己与家人通话却变成了一种奢侈。那时,李振波的女儿还在上大学,得知父亲要去抗震救灾后她担心得坐立不安,出发前,女儿向父亲提了一个要求:让李振波每天给她打个电话报平安,但是当时的李振波却由于肩负重任,女儿这个小小的心愿也未能满足。

在举国之力的援助下,当初的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李振波重访灾区。这一次,他看到重建的楼房、公路、花园,感慨万千。再回想起当初的那次经历,李振波只说了一句:“每一个战士到了那个关卡,都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十年很久,撕裂的伤口在慢慢结痂愈合,却也又不够久,毕竟没有谁能彻底忘得掉。空前的灾难和悲痛静静地躺在流淌着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选择记住灾难后的坚强与感动。而这些,就是千千万万位像“空降十五勇士”的人所给予的力量,就是挺立在灾难废墟之上,从未屈服过的国家脊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