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的历史中,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不多,能让后人记住名字的人更不多。对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多数人是陌生的,关于楚国的历史,很多人只记得“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但也仅仅局限于这个成语之中,对于楚庄王的所作作为,以及他带领楚国成为春秋霸主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多灾多难的楚庄王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年龄不足20岁的太子熊侣即位,而楚国的命运也从这一天开始改变。楚庄王的命很不好,在他刚上台的时候,楚国就爆发了一场政变,就连楚庄王也差点死去。
纵观历史,尤其是战争时期的君位交接之际总是多事之秋,楚庄王即位后,舒国叛乱。令尹子孔与太师潘崇率军平定舒国,把楚国内政交给了公子燮与斗克。在楚穆王时期,公子燮曾多次向楚穆王提出申请,想当楚国的令尹(宰相)。楚穆王一直都没有同意公子燮的请求,公子燮也因此耿耿于怀,在子孔与潘崇带兵出征后,国内大权就落在了公子燮手上,并且楚庄王又刚刚上台,根本没有根基,所以公子燮就打算趁此机会取代子孔成为令尹。
另一位掌权者斗克早年在援鄀之战中被秦国俘虏,后来秦国在殽山之战中被晋国打败,秦国就转向联合楚国共同对抗晋国。斗克也因此被释放回国,并撮合了秦楚两国政府签订了同盟条约。斗克自认为立了大功,应该得到封赏。但楚穆王认为他战败被俘,没有追究其责任已经是最大的功劳了,也就没有对斗克进行奖赏。所以斗克也是心有怨言。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斗克与公子燮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策划起叛乱,先是把楚庄王抓起来,然后又在郢都城内筑墙屯粮,准备要挟楚庄王来威胁子孔与太师潘崇。同时公子燮又派出*手,前往前线刺*令尹子孔,但兵营戒备森严,*手找不到机会下手,只得返回郢都。
子孔和潘崇得知郢都出事后,慌忙从前线撤军,直奔郢都。公子燮虽然在郢都做好了防御措施,但挟持君王导致了士兵和百姓都不愿意听命于他。于是公子燮就挟持楚庄王离开首都前往自己势力比较稳固的商密。楚庄王被武力挟持离开郢都,在前往商密的途中,路经庐邑,庐邑的官员戢梨和叔麇早就接到了子孔的密报,两人假装盛情款待公子燮,并为他举行宴会。公子燮不知其中有诈,在宴会进行到一半时,提前埋伏在两边的甲士突然*出,将叛乱分子一网打尽,公子燮被剁成肉泥。在戢梨和叔麇的护送下,楚庄王回到郢都。
楚庄王画像
这次政变对楚庄王本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回到郢城后他不理朝政,只知道花天酒地。楚国也因此陷入到了内忧外患的地步。首先就历代楚王北进的成果毁于一旦,楚穆王时期曾将势力扩张到郑国、宋国和陈国等中原国家,但在楚庄王即位不过一两年的时间,这些国家就先后背楚附晋。楚国好不容易到手的肥肉,又吐了出来。
最严重的是在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因为楚国奉行的是武力讨伐,所以在楚国疆域不断扩大的同时,吞并的国家数量也随之增多,这些旧国居民一直在密谋叛乱。同年,楚国爆发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原先被占领的地区纷纷叛乱对抗楚国。
首先叛乱的是南方丘陵地区的戎人,其次是庸国,叛乱的还有附近的蛮族人,统称为“群蛮”;紧接着是麇国,同麇国叛乱的还有百濮部落。一时间楚国的形势极为严峻,这是自从楚武王立国以来都未曾有过的危险局面。
蒍贾画像
从楚国人应对的策略就能看出此次叛乱对楚国的威胁有多大,楚国北部申、息两个军事重镇,北城门封闭。申、息是楚国进出中原的要道,楚国四面叛乱,军队疲于奔命。这两个军事重镇就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不许任何人出入,封闭了北往中原的通道。可惜的是当时的中原各国,包括晋国都没有明君,否则楚国能否坚持到战国都成问题。另外,楚国政府还打算将首都从郢迁往阪高。阪高位于现在的湖北当阳东北部,是一处险要的高地,楚庄王打算逃跑,但迁都的计划遭到蒍贾的强烈反对,他力排众议说:“迁都阪高没什么益处,我们能去的地方,敌人也可以去。蛮族本来就善于山地作战,对我军没有什么有利的。”
蒍贾提出了三点主张:
楚庄王采纳了蒍贾的主张,将主力调往楚庸边境。在麇国方向,出动了少量部队进行虚张声势。麇国军队本身就有畏楚心理,十五天后,麇军及百濮全部撤出了楚国境内。对楚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供。楚庄王下令,各地粮仓优先提供给军队使用,军官与士兵吃同样的食物。士兵挨饿时,军官也一样挨饿,这反而激起了楚军的士气。楚军的兵锋直抵楚庸边界,刚开战就吃了个小败仗。
庸国的地理位置
经常被楚国打的庸国发现自己打赢了楚军,全军上下洋溢着一片喜悦,然而这不过是楚军故意输的。为了达到欺骗的目的,楚军一口气输掉七场战斗。这样的结局无疑让手产生致命的误判,即经过严重内忧外患后的楚国兵团已经不堪一击了。过分乐观的情绪在庸国军队中蔓延,自信并非是失败的根源,自信过头才是最危险的。就在庸军开始傲慢的同时,楚国又找来了两支生力军,秦国与巴国。
很明显,楚国的目标不仅仅是消灭叛乱者,而是要把庸国从地图上抹去。正当庸国人自以为高枕无忧时,兵分两路的楚军,分别在子越与子贝的率领下从两个方向,对庸国的首都发动钳形攻势,参战的还有以强悍著称的秦国兵团与巴国兵团。
楚庄王同时对庸国的盟友百蛮发动进攻,百蛮军队根本抵挡不住装备精良的楚军,很快就放下武器投降,庸国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在楚、秦和巴三国联军的猛攻下,本就实力不济且自信过头的庸国很快就被灭亡。
这是关键的一战,庸国被消灭后,其余叛乱势力又归附楚国,危机终于没有酿成坏的结局。
一鸣惊人分析这次叛乱,楚庄王有很大的责任。上任三年以来,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楚庄王都表现的一塌糊涂。中原之地得而复失,国内出现饥荒,人祸多于天灾,附庸国纷纷叛乱。楚国人对这位君主也很担心,手下一帮大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其中有两位忠臣,一个叫“伍举”;一个叫“苏从”。两人进谏多次没有效果,楚庄王听烦了,就下令“胆敢进谏的,*无赦。”
伍举想到一个聪明的点子,有一天他去见楚庄王,对楚庄王说:“大王,臣有一个谜语,始终猜不透谜底,斗胆向大王请教。有一只鸟,待在高高的山上。三年的时间从来不飞,也不鸣叫。请问大王,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虽然昏庸但也聪明,知道这是在嘲讽自己。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楚庄王并没有生气,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楚庄王并没有生气,反倒故作豪言状回答道:“这可不是普通的鸟,三年不动,是为了坚定自己的意志;三年不飞不鸣,是为了丰满自己的羽翼。你听我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卡通画
然而思想可以顿悟,但要真落到实际行动上,还是很难的。吹完牛后的楚庄王,在勤政数天之后,又思念起原先的生活,几个月后,又回到天天享受的老路上去了。苏从看不下去了,为了楚国,他抱着必死之心向楚庄王直谏。苏从入见,开门见山便进谏。楚庄王厉声喝道:“你难道不晓得进谏者死吗。”苏从把心一横,不要命的说:“倘若微臣能牺牲生命,换得大王的勤政廉明,也死有所值了。”
楚庄王沉吟片刻,目视左右道:“来人,将酒席撤下。”又吩咐伺候在旁的美人们退下,让宫廷乐队离场。抱着必死决心的苏从,惊讶地发现楚庄王并没有降罪,他的进谏竟然奇迹般地产生作用了。
这是历史上非常令人吃惊的一幕,楚庄王经过苏从劝谏后,居然开始一次神奇的转变。从一个荒淫君主,走上乱世霸主之路。楚庄王能说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大话,这就说明其内心深处是有霸者雄心的。虽然雄心有时也抵挡不住享乐的诱惑,但苏从的当头棒喝,在关键点上打开了楚庄王的雄心壮志。
楚庄王一口气做了三件事:
楚庄王励精图治,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楚国就恢复到强盛时期。历代楚王的梦想,北进中原的战略计划再次启动,楚庄王要与晋国争夺霸主宝座,完成祖先的梦想。
楚庄王雕像
公元前608年,即楚庄王六年,郑国离开晋国阵营,归附楚国。郑国之所以投奔楚国,主要是因为晋国对郑国产生了戒备之心,并且对郑穆公不太尊重,还有就是晋国经常受贿,没有做到一个霸主应该有的公平。郑国的归附让楚庄王燃起了北进中原的*,他父亲曾把楚国的势力扩张到了宋国与陈国。如今他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并发扬光大。
问鼎中原郑国归附楚国之后,楚庄王以郑国为跳板,开始对陈、宋两国进行军事行动。宋、陈不敌,紧忙向晋国求援,晋国集结了宋、陈、卫、曹军共五国联军进攻郑国,在北林这个地方与楚军相遇。晋国此时早就没有霸主时期的强大,在楚军的猛烈进攻下,晋军大败。此战,楚庄王给中原霸主一个下马威。
北林战役后,楚国指使郑国对宋国发动进攻。宋国宰相华元亲自率军出马,为了鼓舞士气,华元还特地宰*了几只羊并把羊肉分给士兵们品尝。但华元却忘了身边的一个人,他的战车御者羊斟并没有分到羊肉。这就不得了了,在羊斟看来,这就是华元有意怠慢自己。
当宋军郑军摆好架式后,正准备开战时,御者羊斟忽然回头冲着华元说:“前天*羊是你做主,今天驾驶战车应该是我做主了。”说完他就驾车直奔郑军的阵地,就这样,宋军总司令轻而易举就成为郑国人的俘虏。
此战宋国大败,一共损失了四百六十辆战车,二百五十人被俘。面对宋国的失败以及原先小弟的公然挑衅,赵盾纠集晋、宋、卫、陈四个国家,联合讨伐郑国,而楚国也准备好了随时支援郑国的准备。然而此时的晋国,晋灵公与赵盾的矛盾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赵盾本来只是想威胁郑国,并不想与楚国决战,所以当楚国援军感到时,赵盾就率军撤退了。
在这场晋楚争霸中,楚军已经占据了先机。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军进攻位于伊川的一支蛮族部落,叫陆浑戎。根据《左传》的记载,陆浑戎原来居住在瓜州,公元前638年被秦国强制迁往洛阳,至于瓜州的位置,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在敦煌。 陆浑戎焉不敌楚军,楚军一路追击,一直追到洛水河畔,这时的楚军已经进入到周王室的领地。
陆浑戎的位置
楚庄王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着消灭陆浑戎的旗号,实际上是进窥周王室的领地。想当年楚国不过是周王室下封的一个小小诸侯国,如今风水轮流传,小诸侯国摇身一变成为南方霸主,而高高在上的王室则跌下神坛。
正当楚军在周王室面前耀武扬威的时候,楚国内部却出现了巨大的政治危机,楚国的令尹斗椒叛乱了。斗氏是楚国的望族,先祖是楚国君主若敖,所以又称为“若敖氏”。若敖是楚武王的祖父,在位时间二十七年,楚国史上著名的人物斗伯比就是若敖的庶子,斗伯比的长子斗谷于菟是私生子,刚出生就被扔到了云梦泽中。还好大难不死,被一只母老虎用虎乳喂养。由于当地人把虎称为“菟”,乳称为“谷”,就把这个小孩叫作“斗谷于菟”,意思就是说老虎的乳汁喂养大的。斗谷于菟是楚国著名的政治家,担任楚国令尹,被称为“子文”。子文有个弟弟,叫“子良”,担任楚国司马,此时叛乱的中心任务斗椒,就是子良的儿子。
斗椒画像
斗椒长大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当上了楚国司马。楚国的令尹是斗谷于菟的儿子子般,但斗椒这个人野心极大,他不甘地位在子般之下,就处心积虑要加害于子般。楚国的工正蒍贾,与斗椒联合陷害子般,导致子般被*。子般死后,斗椒如愿以偿当上了令尹,而蒍贾则当上司马。克蒍贾对自己这个位置还不满足,他还想取代斗椒成为楚国宰相,就这样两人的矛盾激化了。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九年),斗椒鼓动若敖氏族人发动兵变,将蒍贾抓起来并*死,并直接兴兵作乱,准备攻打楚庄王。对于斗椒的叛乱,楚庄王还是希望和解的,毕竟斗氏在楚国的势力相当庞大。楚庄王给斗椒传话,只要放下武器,过去的事情便不予追究。不过斗椒害怕这是楚庄王的圈套,就拒绝了楚庄王的和平解决方案。
楚庄王亲率大军,迎战斗椒,双方在皋浒展开决战。斗椒虽然勇猛过人,但两军实力悬殊,最终在战斗中被楚军*死,参与叛乱的若敖氏族人也全部被*。这次叛乱,对楚庄王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楚国的实力并没有得到削弱,而且借助这次叛乱,楚庄王还消灭了楚国的内在隐患。
孙叔敖雕像
斗椒死后,孙叔敖成为楚国令尹。孙叔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很多人也都知道“孙叔敖举于海”,他上台后对楚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规范了德、刑、政、典、礼六大方面的制度,同时大力发展农、工、商等经济,还对楚国的军事体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强调军队的纪律与制度。
楚国军队主要分为五大部分,中军为主力,同时也是指挥枢纽;右翼负责中军的右翼安全;左翼部队除了负责左翼安全外,还要筹集粮草;先锋负责观察敌军的动静;后军由精锐的部队组成,以保证在特殊的情况下掩护主力撤退。步兵与战车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比以前更强,军队中的各项具体的安排细分到了各级将领身上。所以在行军作战时就算主将阵亡,这些将领也都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人才选拔上,孙叔敖很聪明,既不得罪贵族又能招揽人才。他采取了一种新旧结合的原则,在安抚贵族的同时,又拓宽了人才的来源渠道。在对外用兵上,采取谨慎的原则,能打赢就打,没把握的就不打。对弱小的国家采取吞并政策,对动乱的国家采取打击政策。就这样,虽然楚国频繁的发动战争,但战争规模都在可控范围内,而且每战必胜。同时也使国内民众不反对战争,国内的政治和经济也没有因频繁的战争受到影响。
平定斗氏叛乱后,楚庄王再次把目光转向北面的郑国。郑国又开始了墙头草行为,背楚附晋,这对楚国来说是无法容忍的,一场围绕郑国而展开的大争夺开始了。
霸主之争可以说,楚国与晋国的争霸几乎都是围绕郑国开始的,郑国的地理位置北靠晋国,南靠楚国,只要两边打仗就一定会牵扯到郑国。从公元前606年到公元前603年,楚国连续四年对郑国发动战争。接连不断的打击把郑国最后实力耗光了,不得已之下,郑国再次与楚国签订协议又站到楚国一边。
郑国的地理位置
一年后,晋国召集中原五国在黑壤举行会议。郑国在受召之列,郑襄公不知道该怎么办,两边都得罪不起,索性就两边倒,楚国也听,晋国也听。
可是楚庄王不能接受郑国两边倒的政策,公元前600年,楚庄王再次进攻郑国,晋国这回出手了,郤缺率军驰援郑国,并与郑军联手,在柳棼这个地方挫败楚军。这一仗让郑国的老百姓很高兴,但郑襄公却很不高兴,毕竟楚强郑弱,郑国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郑襄公就干脆向楚国投降了。
就这样,郑襄公主动向楚庄王表示投降。郑国刚与楚国和解,晋国就带着宋、卫和曹等国*了过来。郑国只好与楚国决裂,又归附晋国。就这样,楚国来攻,郑国归附楚,归楚导致晋国进攻,晋国来攻,又归附晋,楚国又再次进攻。郑襄公想两头讨好,结果却两头得罪。
公元前597年初,楚庄王再次率军讨伐背叛的郑国。不过令楚庄王没有想到的是郑国此次抵抗异常顽强。郑襄公估计是想明白了一直投降也不是个办法,就打算抵抗到底,可刚坚持了7天,郑襄公就抵抗不住了。郑襄公无奈之下,又想投降,就请人占卜了一卦,结果显示投降不吉利。郑襄公这是打也打不过,投降还不成,于是就带着一大群人去太庙哭了起来,连带着守军也跟着哭了起来。
一时间,哭声弥漫整个城市。正所谓哀兵必胜,楚庄王下令楚军后撤,以免受到影响,郑国人趁着楚军暂时后退的时间,修补在战斗中毁坏的城墙,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郑国能否存活,关键在于晋国的救援,可是晋国人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晋国军队连影子都没有。在楚军的猛烈攻击下,郑国人坚持奋斗了三个月,最终被楚军破城。郑襄光着上身,牵着一只羊,出来迎接楚庄王。
郑襄公想着郑国的命运大概就到此为止了,楚国四处扩张,灭掉了不少国家。但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对楚庄王说:“我既得不到上天的福佑,又没有效忠您。以致您怀恨在心并兴师问罪,这都是我的过错。即便您把我俘虏到江南并放逐于海滨,我也没有怨言;如果您要把我国的土地赏赐给各诸侯国,我也无话可说。不过如果您还念及昔日两国的友情,延续郑国的社稷,我将全力侍奉您,您就把郑国当做楚国的一个县看待。如果这样的话,就是您天大的恩惠了,也是我的心愿。”
楚庄王的左右都劝他不要答应,但楚庄王说:“郑国国君能够屈居于人下,必然对民众也讲信用,我看郑国还不可以灭亡哩。”于是楚庄王命大军后撤三十里,以示对郑襄公的尊敬,然后与郑襄公签订城下之盟。为了防止郑国再次叛变,楚庄王要求郑襄公的弟弟前往楚国作为人质。
与楚国相比,晋国的反应速度可以说是如同蜗牛一般。楚军对郑国的进攻持续了数月之久,这么长的时间里,晋国仍然没有决定到底出不出兵。到了六月份,晋国在决定出兵援助郑国。这次晋军几乎是倾巢而出,这是在城濮之战后,又一场影响了春秋历史走向的大战役。
邲之战
晋楚此次战役,被称为“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这是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南北双雄楚国与晋国争霸中原的第二次较量。同时这场战役又不像以前,都说“春秋无义战”,然而此次战争双方却表现出了很好的礼节,给残酷的战争披上了一层温柔。
公元前597年六月,晋国终于决定支援郑国,并出动了主力部队直奔郑国,晋军此次出动了最精锐的部队,摆出与楚国决战的态势。
然而晋国部队刚到达黄河,还没等渡河就接到了郑国投降的消息。此时摆在晋国将领面前的问题是还渡不渡河,如果过,那么就要与楚国进行一次大会战;如果不过,就无功而返。
打不打这个问题,在晋军指挥体系中引起争议。反对进军的将领主要有中军司令荀林父和上军司令士会。荀林父是个老将,虽无帅才,但在军事行动上却能小心谨慎。他认为郑国已经投降,此时晋军前往救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不如等楚国退兵,再进攻郑国。
上军司令士会是个杰出的战略家,他判断此时的楚军是无懈可击,理由有以下几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士会认为此时的楚军不可与之争锋,晋国应该避免与楚国开战。不过中军副司令先縠却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先縠是将门之后,以勇猛著称,他对荀林父和士会的意见不以为然。他一怒之下,就回到兵营,率领自己的部队渡过黄河了。
荀林父画像
先縠的一意孤行,迫使晋军改变了计划。司马韩厥对荀林父说:“先縠一走,一定会打败仗的。您是三军总司令,本来就肩负着营救郑国的使命。现在虽然郑国投降,使命已经无法完成了。但先縠的军队要是战败,您就得负责任。我看不如渡河南下,如果与楚军作战失败,三军其他主帅和副帅都能分担些罪责,以免让总司令一人专罪。”
荀林父最后还是听了韩厥的意见。于是下令晋军全体南渡黄河,与先縠的军队会合。楚庄王原本打算在在打败郑国之后,就率军北进到黄河地区。却没想到晋军已经渡黄河南下,对于晋军,楚庄王并不畏惧,但他不想跟晋国交战,毕竟郑国已经投降,楚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了,没有必要耗费兵力与强大的晋军纠缠。
楚军高层也出现了主战与避战的两派,但最终同样是主战派压过了避战派。不过楚庄王既不想与晋国开战,又不想没面子。所以楚庄王就提出谈判,想要体面地退出战。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派一位少宰(楚国的官名,此人名字史书不详,下文用官名替代)前往晋军兵营提出谈判请求,荀林父指定上军司令士会为谈判代表。
少宰对士会说:“我们君王讨伐郑国,只是为了安定郑国,并不是要得罪晋国,我们希望与贵国和平相处。”士会听了之后,也顺水推舟的说:“我们此次前来,并不是要得罪楚国。只是想与郑国共同辅佐周王室,现在郑国不遵王命。国君特命令将军们率师南下,质问郑国,并非是对楚国而来。现在贵国君发话了,我们怎敢不听从呢?”
晋军三军将领
两人都说得假惺惺的,但是不想打仗却是是真的。眼看着战争就要停止了,意外却发生了。有几个楚国勇士为了展现自己的勇敢,公然对晋国人进行挑衅。这几个人使本来就要中止的战争,终于打起来了。这几个人是乐伯、许伯和摄叔。乐伯是战车指挥员;许伯是驾驶员;摄叔是右护卫,三个人驾驶一辆战车到晋营前耀武扬威。
许伯驾着车擅自离开楚营,飞奔向晋兵营。在晋兵营前,他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挥舞着楚国军旗。战车贴着晋军兵营的外栅栏飞跑,以展示其高超的驾驶技术。乐伯在一旁帮着许伯执缰绳,在晋军营垒前战车停了下来。乐伯跳下战车,做出一副不把晋国大军放在眼里的姿态。摄叔则冲进晋营大门,撂倒了一名士兵。把他的左耳割下来,同时又打昏另一个士兵,扛上战车。
这三名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晋军的示威。楚国的偷袭,在同样有着尚武传统的晋军看来,那就是奇耻大辱。于是晋军将领魏锜就提出前往楚军单挑的请求,不过荀林父没有答应。他又换个说法,前往与楚军谈判,这回得到上级的批准。
在魏锜还没回来的时候,晋国另一位勇士赵旃也提出去单挑,并效法魏锜,假装要去楚营谈判,居然又蒙混过关了。从这也能看出荀林父在领导上的确是有问题,屡次被部下要挟成功,造成了战也不坚决、和也不坚决的局面。
荀林父等了一个晚上,深怕魏锜与赵旃有所闪失。便集合大军,准备援助魏锜和赵旃,正是这次军事集结,使得单挑变成了群殴。楚将潘党发现晋国大军正在集结,急忙派人向孙叔敖汇报。而此时的楚庄王正带领左广军追击赵旃,孙叔敖担心楚庄王遇到晋军主力。于是他决心将楚军主力投入战斗,发布紧急动员令,并告诉将士:我军必须要主动出击,靠近敌人,而不是坐等敌人靠近我。兵书上说先发制人,可夺敌之心志。要主动出击,去接近敌人。”
一场原本要偃旗息鼓的战争就这样阴差阳错地爆发了,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邲之战。这一天,是公元前597年农历六月十四日。对于晋国人来说,这是一场准备不充分的战争,荀林父根本没有扩大战争的打算,他集结部队,只是为了接应魏锜和赵旃,并非真心要与楚国决战。从这点看,楚国是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孙叔敖已经下达战争动员令。而从双方军队的训练水平看,楚国人也更胜一筹。
决战在邲地展开。面对有备而来的楚军,晋国士兵都还没有热身就投入了战斗。不过,最令人吃惊的是,荀林父在生死关头竟然发布了一条命令:“先北渡黄河者有赏”。战斗刚刚开打,晋军统帅就发布了逃跑有赏的命令,这仗不打都知道必输了。
士会
在晋国三军中,只有上军司令士会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他把军队驻扎在敖山附近,依托山地险要地形布下了七处伏兵。在楚军大举进攻之时,只有士会的上军没有出现恐慌性的溃逃。
中军参谋赵婴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渡河的船只。当荀林父下达渡河命令时,中军将士争先恐后地向船只跑去。这时下军的将士就急了,主帅都下达了逃跑命令,可下军却没有准备好船只。下军士兵乱得像一锅粥,只要看见船只,就拼命用双手抓住船舷不放。而上船的士兵一看船舷被众多的手拉得开不动船只了,拔出刀就冲着船舷上的手就是一阵乱砍。
就在晋军后方开始大规模撤离时,楚军的攻势也随即展开,前线晋军一路溃逃。在这场战斗中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尚武精神。
晋军有一些战车在逃跑中陷入了洼地中,拉不出来。在后面追赶的楚军就告诉他们把战车前的横板卸下来,战车就可以前行了。晋国士兵按照楚军的提示去做,有些战车脱离了洼地。有些车因为陷得比较深,马走了几步又停下来。楚军士兵又在后面指导:“你们把军旗拔下来,绑在车前辕端的横木上。跟马匹一起拉,这样就可以完全把车子拉出来。”
古代战车示意图
晋军又按楚军的指导去做,果然把战车都拉出了洼地。楚军很有风度,在战场上帮助敌人指点逃跑之术,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恐怕都是少见的,同时也体现了春秋时期,点到为止的战争方式。
同时这件事也说明了楚军的确是训练有素,对于战场上任何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都有应对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楚庄王时楚军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晋军中军与下军因为争先恐后的逃跑,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局面。而上军因为士会事先有所防备,在楚军进攻时提前布置的的七处防御阵地发挥了作用,所以并未出现混乱的现象。不过上军所处的境地仍然十分的危险,楚庄王命令唐国出动军队与楚军联合作战。唐国是一个小国,不敢违背楚庄王的意志,带着四十辆战车部队,迎战晋国的上军。
士会是晋军中最有才能的一位将领,他认为保存实力是必要的。因为此时的中军与下军已经溃不成军。大部队已经开始向黄河北岸撤退,上军的侧翼得不到保护。其次,楚军在击溃中军与下军之后,一定会对上军形成合围之势。所以士会下令军队在阻击进犯之敌的同时,有条不紊且秩序井然地渡过黄河,撤离了战场。在中军与下军损失严重的同时,上军基本上完好无损。
楚军只用一天的时间,就赢得了空前的胜利。楚军将领潘党建议道:“应该把晋国士兵的尸体堆成一座高丘,在高丘上树一块战功牌。伟大的事迹将流传给子孙后代,让他们永远记得先祖的丰功伟绩。”
楚庄王听罢摇摇头说:“你不晓得,‘武’字是由‘止戈’二字构成的。当年周武王战胜商纣,就收起干戈。寻求有德之人来治理国家,所以他的武德受到了千秋万代的景仰。周武王的武德有七个方面,就是禁止残暴、消弥战争、保护国家、抚定百姓、序定功绩、安和人民和丰厚财富。现在寡人对晋用兵,没有以上任何一项美德。古代英明的君主,捕*不义之人,将他们的尸体堆成山丘,是为了惩戒邪恶。现在晋国无罪,晋国士兵不过是为国为君尽忠而战死沙场,怎么可以用他们的尸体堆成高丘呢?”
从楚庄王这些话中,就能看出其不同凡响的一面,也可能是当初在周王室面前耀武扬威时,王孙满说的话影响到了他。虽然他奉行霸权主义,但却流露出王道的思想。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也使他超越了同时代的任何一位君王,并且成为那个时代的主宰。
结语楚庄王上任之初,就遇到了斗克与公子燮的叛乱,被叛军劫持为人质。这也使他一度消沉,在最初几年里无所作为。但是他给国人以及后世树立了一个榜样,“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早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句名言,豪言壮语的背后是战胜自我的坚强。楚庄王七年又爆发斗椒的叛乱,这并没有阻止楚庄王开拓进取的步伐。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击败了最强劲的对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五霸的诸多版本中,楚庄王均在其中,这也是后人对他的肯定。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