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社会是群体构成的人类生活形态。社会形态经历了从部落到国家的飞跃式进化。从部落到国家既是人类群体的扩大,人数的增加,更是社交范围的扩展,从“熟悉”人的社会过渡到“陌生人”的社会。怎么协调陌生人构成的社会,解决社会矛盾冲突,是人类组织力的体现。更强的组织力消灭弱小的组织,达成组织的融合和同化,形成了目前简单的少数人类组织体。现代国家承接了远古的部落组织,进化到多元化的融合体,保持国家内部落的特色和维持各部落间的团结与合作,日益成为当今社会学的课题。
回顾从部落到国家的飞跃的关键时期,社会进入国家形态的时间标志在东方是周朝晚期的春秋战国,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在西方是埃及、两河文明的上帝,圣经的产生。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从社会学的演化看来,一个是以血亲派,一个是理念派。两种不同选择的组织方式,给国家形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其社会核心问题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族群内的融合交往。
从部落到国家,人社会圈的扩展,构造了不同样式的新模式。东西方都要群体扩大带了的“人际交往”规范,家族是国家的基础,但国家之下的社会内容是陌生人或为家族间的交往。中国两合文明是家族融合的考古例子,是血亲融合的初级社会形态,其是以血缘、情感为纽带构造的社会体系,伦理代表了理念的认同,标识了社会人不同的地位。西方国家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理念、价值为标准构造的社会,法律代表了理念的认同,标识了社会人不同地位。
2、 社会标识,地位、身份、阶级等等的来源。
社会标识的划分依据一定的格式,构建乐社会秩序。东方儒家为代表的血亲派——图腾崇拜进化到国家的姓氏——人的神格化。历朝历代,将开国君王奉为神,并祭祀祖先,追认神灵保佑。西方人的理念派——图腾崇拜进化到国家的宗教——神的人格化。神具有人的形体并至高无上,是所有人的精神与肉体上的赋予者,是绝对的主宰,人是神的奴仆。
3、 对异族的排斥和内部的团结
对异族的排斥,保护本族的存在是国家的存在的第一要求。而在其此处上,社会上的族别区分文化严重,人们基于不同的价值观或血亲结合,并产生意见不统一的矛盾。国家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维系本族人生活的基础上的,团结的民族主义是社会的文化背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东方的血亲囊括了不同的理念;上帝之子,信仰的选择,西方的宗教是超越血亲的理念。
4、管理者的地位和更迭。
由部落到国家,东方儒家为代表的血亲派将图腾崇拜进化到国家的姓氏,是人的神格化。历朝历代,开国君王被奉为神明,祭祀祖先,获得神灵的保佑和子嗣的绵延。西方人的理念派将图腾崇拜进化到宗教,是神的人格化。神具有人的形体并至高无上,赋予所有人以精神与肉体,是绝对的主宰,人是神的奴仆。
从研究社会学方面看,现代西方社会学从达尔文主义出发,以科学的细分为科目,但对宗教或儒家伦理对社会的影响对比不多,多数西方学者沉醉考察非洲原始部落,甚至以蚂蚁、猴子等动物族群作为人类社会的参照系,其失去了对于社会是建立在“文明化“的基础之上的区别和考察。从文明的进程看,当今世界存在三种类型的社会:1、原始部落的承袭;2、宗教为基础的单一价值观国家;3、氏族血亲为主体的多民族融合国家。
社会学的研究借鉴西方的方式、方法可以,但在基本上东西方社会存在根本的社会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从部落到国家的迈进进程的不同选择,其有历史和国情的特殊环境因素。构建新型的社会形态,如果仅仅套用西方理论概念,而不切实际的应对本国社会,就会给社会族群造成撕裂,给社会意识形态造成错乱。社会学根本上还是为族群服务的科学,承接传统历史,复兴文明是社会学的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