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粉: 从部落到社群

互粉: 从部落到社群

首页角色扮演部落进化更新时间:2024-05-11

多年以后,台湾导演魏德圣的作品《赛德克•巴莱》给我带来的视觉和心灵冲击都无法褪色。电影描述了台湾一群荒蛮部落的原住民,最终团结组织在一起抗日的故事。开始各部落彼此为生存而血腥*戮,当面对共同的强敌多年的压榨之后,部落又重新分化、联合,有组织计划地奋起反抗。完成了从部落到社群的转化

“互粉”之风在互联网各自媒体平台一直都很盛。从春节开始,在杜老师的号召下,互粉在今日头条几乎演变成了“互粉运动”。互粉之风刮到了现在很多人已经满员了。已经看到很多满员声明;还有人分享互粉在不同阶段的策略;还有人已经开始骂娘了;也有人已经开始质疑。今天早上在微头条里还看到一个朋友形容整个互粉圈都是你好,我好他也好。其实除此之外,你骂我,我怼他,也都是互粉的本来面目。就如同在现实生活中一样,相互欣赏的人会彼此关注,相互仇恨的人关注的程度可能会更高。在电影《赛德克•巴莱》里各部落之间,年轻一代彼此慕名就是从彼此*戮开始的。

大家在各自媒体平台互粉,其实目的都心照不宣:为了快速涨粉,为了快速达到各平台的要求。互粉其实本来就是社交良策,在现实生活中也很普遍。有一些行业翘楚,风云人物,当然可以依靠自己的人气招募粉丝。像昨天徐峥一进驻“今日”圈了几万人还说自己在裸奔。当然还有很多文人雅士,思想巨擘,可以慢慢依靠自己的功底来吸引粉丝。而更多的光头百姓呢,难道不能有更多的选择吗?进驻自媒体本身不就是为了分享思想,发掘闪光嘛。互粉,自粉都是公众社交。面对出现的僵尸粉,其实没什么好抱怨的,难倒我们没经历过曾经的至亲兄弟,现在杳无音信?看不惯删了就完了。

粉圈其实就是真实的社会,每个人抱有自己的目的而来。无论这个目的、愿望如何,最后都会在现实中去磨练和考验。没有互粉,就不会形成网上部落。部落是一群松散、彼此离合状态的人,在某一共同属性的状态下连接在一起。共同乘坐一条豪华游轮旅行的人,都喜欢开雷克萨斯的人,不喜欢自己煮菜喜欢叫滴滴或美团外卖的人(这两天最快乐的部落),这些人都属于各自的部落。由于位置因素或者共同爱好的因素连接在一起。对于任何平台来说,部落的壮大最为重要。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部落只是进入平台的开始。因为人们在有意无意之间,最后会寻找、进入属于自己的社群。

互动是部落进化最好的催化剂。点赞也好,回帖也好,互怼也好,哪怕只是静静地做一个游客,我们都在选择,都在通过彼此的行为相互认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生活在网上,彼此没有办法真正地面对面交流。行为才是大家彼此判断的依据。可以蜻蜓点水,可以蝶过花丛,可以四处采蜜,的确是种洒脱的人生。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专注垂直的行为才会促使部落向真正的社群转化,而这些人才构成了部落社交中的高频节点。他们当中最有影响力的人,最具奉献精神的人,最有目标导向的人会最终成为领袖,带领部落进化出真正的社群,就如同《赛德克•巴莱》里的莫那•鲁道、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和不久以后的杜子建。

部落是满足人们存在感的要求,社群满足人们归属感的追求。社群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不是社交,而是大家共同价值认同前提下有组织、有规划、有管理的行为追求。在1921年之前,中国知识分子,学生界有很多共产主义兴趣讨论小组,就不属于社群。如果当时的共产主义运动只停留在那个阶段,就不会有现代的新中国。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形成了一个有理想,有组织,有纪律,有行动的团体。这种团体才叫社群。不是所有部落成员最终都会进入所属社群,但社群一定是部落进化的方向。

以中国共产党举例说明是为了强调社群不是只有以赚钱为目的。太多的贴子是关于互粉怎么赚到钱?悟空问答如何盈利?社群如何收费?可是现代互联网对于我们这代人其实早已超越了工具的含义。社群的盈利模式也绝对不是简单的只有卖产品、收听课费和打广告。在我们的资讯和时间碎片化的时代,其实我们的社会部落结构也在碎片化。社群必将在未来的社会生活等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