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亚,一个披着“孤独”外衣的怪物

阿那亚,一个披着“孤独”外衣的怪物

首页角色扮演布兰妮工艺梦魇之家更新时间:2024-05-11

文/谭峰

清晨5点钟,躺在唯一一个被阿那亚官方认证的临海酒店,我梦到一些蒙面黑衣人兴匆匆地向前奔去。他们朝我的床头奔来,好像还拿着一些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的凶器或是匕首。

不到5分钟的时间,我被惊醒了。

是的,没错。我在一家一夜消费数千元的酒店,被阵阵从天而降的聒噪声响,生生地吵醒了。

原来我梦里的那些“黑衣人”并非子虚乌有,他们是一群从楼上下来准备拍摄日出照的游客们。那些会发出声响的凶器也非“做梦人”的凭空想象,而是准确地对应着一个个被举起的发出咔咔咔快门噪声的相机或手机。

本该带有旅行特质的轻盈欢快的脚步,在阿那亚被莫名其妙变幻为若干令人不寒而栗的沉重的脚步。“噔噔噔”响个没完没了的脚步声,成为我迎接阿那亚清晨最初的印记,它随着日出时间的临近,越发沉重,越发笨重,越发充满着愚蠢无知的*动。

游客们手机拍摄的嘈杂声以及高呼小叫的喧闹声,使选择在此度假游玩的“梦中人”不由地心生倦意,失望透顶。

一时间,海边观赏日出的酒店房间,成为了被众人任意踩踏的众矢之的。推开门便可一览日出东方奇观的庭院房型,也在瞬间沦陷为一个充斥着鼎沸人声的车马大店。说好的情怀,说好的浪漫,说好的孤独,一律地被虚弱的酒店隔音设备与疲软的酒店管理共谋成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人间悲剧。

阿那亚,这片被号称为“海边麦加”的文艺圣地,这个如夏花灿烂抑或若星河璀璨的甜美梦境,居然奇幻地沉沦为一个可怕的梦魇。

难道说,我眼前的这个被媒体口口声声宣传的“阿那亚”,是假的?

“阿那亚”一词源于梵语"阿兰若"(Aranya),原意为"寂静处、空闲处,躲避人间热闹处的修行处"。众所周知,最先进入到公众视线中的阿那亚,是前几年被媒体不停炒作的“孤独图书馆”。那个时候的阿那亚确实“孤独”,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片荒郊野岭,是谓无人问津之地。

最后房产商来了,商业资本进驻了,这片曾不被看好的土地一下子华丽地转身,进入到其历史的高光时刻。光有孤独图书馆或是孤独礼堂可不够,食堂、咖啡厅、高尔夫球、奢华酒店、灯光足球场、美术馆、音乐会、戏剧节等“概念设施”接踵而来(注:所谓概念设施,是指为了迎合某些群体的消费需求,一些打着被这些特定群体达成共识的口号的设施场所纷纷涌现、相互效仿,最终形成一种仪式感十足的形式主义美学的景观)。

夜晚阿那亚一角,不是安静,而是冷清

看似革故鼎新、开天辟地,实则旧瓶新酒、附赘悬疣。Anyway,商业和资本才顾不得那么多,蛋糕做大了,消费就得跟得上,相应的噱头和营销也是一刻也不能停歇。

所以,呈现在我面前的阿那亚,它首先并不是营销slogan所声张的“人生可以更美”的海边静谧之地,而是一个个令人不堪的具有某种形式美学的噱头序列。它们像似那个服务管理为零、隔音品质为负数的临海酒店——酒店就坐落在只有两层高、里面一无长物的阿那亚礼堂附近。

原本以孤独著称的阿那亚礼堂云集了众多的“拍照狂”们,喧闹的人声早已把这个以简约风为傲的礼堂排挤到深海最底端。很少有人会怀揣着纯粹的雅兴去打量这座脱俗的地标,很少有虔诚的预约访客会安宁地坐到礼堂二层的座位上,静心冥想,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阿那亚礼堂,早已成为了众生排遣无聊情绪的玩具。

步入礼堂,面朝大海的布局,成为它唯一可以吸引眼球的噱头。工作人员的第一句话不是满脸春风的“您好,欢迎来到阿那亚礼堂”或是“希望您能在这里找到一段美好的旅程”等与这一建筑相匹配的问候话语。他们只是面无表情、凝重肃穆地从嘴里迸挤出“这里不能拍照,小声说话”的警告声。

孤独图书馆外观

一个坐在礼堂里动弹不得的游客,神情尴尬且不自在,他小声地和其同伴脱口而出道,“我怎么感觉像是在‘上刑’”。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根本没有抵达什么文艺的“朝圣之地”,不过是误入一个被过度美化的、极其与艺术人生脱轨了的“人造景点”罢了。

礼堂不远处的海洋,跳跃出其优雅知性的线条,在阳光的倾注之下,展现出一幅惊为天人的画卷。可偏偏在这种绝美得像油画的境界中,一个号称拥有几百万粉丝的“卷发网红”疯狂地抢镜,偏执地手舞足蹈起来。她高高地扬起头,搔首弄姿、矫揉造作。一堆被雇佣而来的摄像机像似一个个X光片照射机那般,对着她小心谨慎地拍来拍去、拍去拍来,犹若准备要将这个气质平庸的凡夫俗子包装成布兰妮·斯皮尔斯或是玛丽莲·梦露,只可惜“平庸网红”的相貌和格调,只会让我想起来旧社会翠花家的丫鬟。

第一食堂一角

孤独图书馆也并不孤独。走进去一瞧,果然又是一个大大的面朝大海的落地窗。落地窗绝对是全场的焦点,它的风光完全盖过散落在图书馆角角落落的书籍本身。紧挨落地窗的沙发上布满了各行各界的“打卡人”,他们或把腿一摊,对着窗外阳光香沉地睡了起来;或是在工作人员时时发出“不能拍照”的BGM中,偷偷摸摸地趁机快速抓拍几张照片,以备些待会儿可以发布朋友圈的图片素材。

我环视一周发现,真正甘愿孤独面朝大海,闲适看书的人则是寥寥无几。看似优质的图书馆,其藏书更是让前来驻足、准备接受文艺熏陶的读书人汗颜。随便在文学书架上挑出一本西方文学史,定睛一看,居然是一本二手书,而且是一本类似于大专生普通读物的那种二手书。这让我对这个徒有虚名的图书馆,保留了几分应有的怀疑。

入夜,初夏凉飕飕的海风把人们都吹跑了,即便赶上了千载难逢的超级月亮,也鲜有人会选择“孤独地”地在海边停留,发发呆,思考思考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摩拳擦掌地步入了一个暖呼呼的、奏鸣着爵士或是摇滚乐的海边酒吧。

当时知道这家海边酒吧人气火爆,我早早地就预定好了酒吧的座位。原以为会吹着海风,岁月静好般地享受一下初夏海边之夜慵懒孤傲的酒吧气氛。谁曾想当我一推开大门,顿时傻眼了。

我眼前是黑压压的人头,鼻子里立马涌入了一股股刺鼻的烟草味。酒吧哪里有什么海风文艺气质,简直是一个被烟民们包围了的议事大厅。面对此时此景,我掉头就走,根本懒得再问问服务员我原本预定的位置在哪里——即便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了,但我的那个被千万股烟雾*扰的鼻子,会放过我吗?

早上的海边酒吧,反倒很“孤独”

融入到阿那亚的生活中,我才发现了这里有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种种差距。

第二食堂的外墙被一些英文谚语装饰得文艺范十足,但进去吃饭,服务员错把78元说成73元,最后又通过较为繁冗的流程,把那剩余的5块钱通过一个特有的手机程序(微信或支付宝在这里行不通)耗时耗力地补齐。

射箭场的设备专业,场地环境也非常雅致,但一些工作人员“重女轻男”的态度令人惊愕。他们对小姐姐是笑逐颜开,对男顾客则是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现场这种差别化的“服务品质”,直叫人发出阵阵无奈的冷笑。

自行车咖啡馆设计得确实很美,但其室外椅子上的尘土已积聚不堪,没有一个服务员会主动地上前打扫整理一番。

海边市集一角

阿那亚社区也不乏各种优质的文体设施,但夜光足球场平日都不开门,汗蒸房居然实行单双号男女访客“限行制度”——即双号对应女宾、单号对应男宾。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男士在5月26日到访阿那亚且预计在27号一早离开,他就没有“福分”享受泡澡的快慰了。

另外,健身房只对特定的两家酒店住客免费开放。其他住店客人即便是两家以外酒店的VIP身份,也要另行交费,方能有权正常使用健身房。传说中的乐队酒吧,没有乐队。主题沙龙,杯盘狼藉。被精心打造的“深夜食堂”,竟然是关门大吉。

阿那亚之海

虽说这些设施并不是游客的“必选项”,但这种咄咄奇诡、无可捉摸的规章制度以及其背后的区别待遇,更是令很多访客发出不得不尔的感喟——这是有关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区隔,有关自发和人为的界限。

阿那亚毕竟是打造出来的,它的文艺,没有灵魂。它的格调,充满铜臭。它的气质,装腔作势。它的文化,匮乏积淀。

到访阿那亚之前,我无意中看到了其创始人的访谈,他谈到未来想把阿那亚打造成为一个远离西方喧嚣都市那般的场域,这一场域不再是西方消费主义那般的狂躁妄为,而是中国传统人文民俗式的乡土回归。

可什么是乡土式的回归呢?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一语道破:“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

诡异的是,在阿那亚,这种被噱头化的“乡土回归”渐渐地被雄心勃勃的商业和资本所异化,反倒又“退化”为西方文化中的扩张与征服,异变成消费主义层面上的颠覆与毁灭。

其实,“乡土阿那亚”无论怎么建构,它都应该是互动的、长期的、“熟习的”。可我所感受到的,却是孤立的、短视的和陌生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似乎都可以消费孤独、玩弄孤独,却没几个人可以真正地品味孤独、享受孤独。

“孤独”有两种,一种是孤立的孤独,一种是互动的孤独。孤立的孤独,建立在以己之见刻意打造的基础之上,它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融和共塑。人们只有去接受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去忍受那些噱头十足的“概念”,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可能性。

而互动的孤独,它是有温度的,是给人以近距离的感觉。它不一定非要表现为如孤独图书馆外观那样的高傲冷峻,但它会让人感受到几分温馨。这种孤独使人感同身受,就像是站在荒凉冷落的阳关静静地看着夕阳,又或是躺在一片星河的郊外发着呆。互动的孤独之中有繁华、有欣慰、也有感动,它是完全可以愈合人们心灵伤口的良丹妙药,而远非只是一个拍照打卡或者是买房置业的噱头。

准备离开阿那亚的那天,狂风乱作。酒店前台小姐姐,笑脸十足地向我道别,让我惊喜地感受到丝丝暖意。但当我再转身随意一瞥之时,我看到一位同样住店的女顾客投给了这位小姐姐一个不耐烦的“白眼”。

酒店泳池

也许是因为服务人员对我太热情而忽视了这位女顾客,也或许是因为孤立而陌生的阿那亚,本来就不会为所有人心满意足。

管她的呢,毕竟阿那亚并非一无是处。这里始终还是留存着一片清澈安宁的大海,也能多多少少地满足当代旅人们的一些空虚的想象。

如果有一天我想再看看海,还会选择来到这里的。作为缺乏水资源的北京的“后花园”,阿那亚总能给人们以忙碌后的清净以及一种喧闹过后的清冷。只是,我不再会对这儿报以什么期望。

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纯净之地”,“诗和远方”不过是一个伪命题。我还是喜欢没有海的北京,也许它有时也是苍白的、孤独的,但它真实,它有趣,也更令人“熟习”。


视野 · 文艺 · 格调

随性畅快地记录生活、分享生活。如果你也热爱生活,请点关注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