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过法考

我要过法考

首页角色扮演变态切割版更新时间:2024-05-02

2023年11月30日零点,我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登录了司法部司法考试中心的网站。当我明白无误地确认了自己法考主观题得了108分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兴奋,更没有范进中举般的疯狂,反而有些遗憾,因为我估计的分应在120分左右。108分,正好压线过。无论如何,两年的努力有了回报。

一、已经年过半百,决定再挑战自己一次——初识法考

2021年的11月份,我卸任了局委的职务,到人大工作了。接触了几项工作,都是开展法律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的,也就是执法监督。检查别人,自己总该有些专业知识吧,最底线,也不能说外行话。决定在网上找些法律课,增加些法律素养,其实,主要是怕在正式场合出糗。正是这个念头,让我走进了法考的殿堂。

女儿帮我找了些点赞率高的法律课。后来才发现,这些课都是法考的辅导课。开始听的《民法典》,西北政法大学的张翔老师主讲。听了几节,也听出些门道。法律就像CT机一样,把日常行为切成片,然后一帧一帧地分析,找出规律,判断是非对错。中国政法大学的罗翔老师妙语连珠,把《刑法》讲的出神入化,引无数考生竞折腰。其实,他也是概括了各种犯罪行为,把各种常态、变态均切割成片,查成因、论短长。故意*人罪、盗窃罪、诈骗罪、绑架罪、强奸罪、拐卖妇女儿童罪......一个个平时令人憎恶的罪名,到罗老师这里都成了妙趣横生的案例。这些罪犯也在用自己的罪恶行为为我们阐释刑法概念。

法律的世界神圣而浩瀚,但并没有把一个门外汉拒之千里,反而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法律不是枯燥的条文,法律是人情世故;法律不是客观归罪,法律讲究主客观统一;法律不痛恨谁,也不强人所难,法律是理性的产物。当你一时冲动办了坏事,法律会很体贴地把你的行为转化为慢镜头,全程还原你当时的动机和行为,剥茧抽丝理出主观意图和客观危害,同样很体贴地在406个罪名中找出最合适的一款,再从司法解释中找出依据,量体裁衣确定你应负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偶然点击到了司法部法考公告,很惊喜地发现,我居然符合报考条件。“老人老办法”的规定明白无误地告诉我,2018年之前取得的法律本科文凭,包括自考、函授文凭,均可报名参加法考,对年龄、学位、学制没有限定。我在2004年已经取得了西北政法学院的法学本科文凭,当然,是函授的,至于含金量,不提也罢。一刹那闪出一个念头——参加法考?!已经年过半百,再挑战一下自己?!似乎有种不可遏制的*,驱使着我“聊发少年狂”。

法考,全称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司法部发放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是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律师、行政执法审核等职业的必备硬件。每年的报考人数大约60万——80万,通过率不超过13%。大批法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如果不通过这项考试,就业几乎寸步难行;大量的法检两院的工作人员,不通过这项考试,就升任不了员额,职业生涯就到了天花板。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一个年龄50 且法律专业知识几乎为零的“小白”,想通过法考,难度可想而知。

二、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艰辛备战

这次下定决心后,没有“明日复明日”,第二天,便到书店买回了法考用书,自此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法考历程。

决心代替不了知识的空白,信心不会自动转化为分数,接下来的路艰难异常。法考需要掌握20多部法律的要点,单是把这20多部法律读一遍,恐怕就成了阅读障碍症患者,况且还有浩如烟海的司法解释,指导案例。逐章听课、逐节训练、打牢基础、提升水平,这当然是理想的模式。但这一套下来,等于读了个四年本科。报班?省了吧,动辄大几万的学费让我也不得不考虑性价比。现在距2022年法考仅剩下9个月时间了,思来想去,决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听课、做题,直接上手做真题。

披挂战袍,接受孤独与寂寥;青灯孤影,深信天道能酬勤。一遍遍听课、一遍遍做题,无数次强制记忆知识点。法考的题目以新、奇、怪著称,每道题都有套路,指东打西,飘忽不定。通常一道题做了若干遍,仍不得要领。又做了若干遍,非但没有茅塞顿开,反而错上加错。

上午听课、下午做题,天天如此,直到把自己逼出强迫症。每天完成不了学习任务,便觉得虚度了光阴。好在我所在单位是一个法律监督部门,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便堂而皇之地沉浸在法律世界里。即便有人查岗,我也是在提升业务水平,总不能算作“假公济私”“不务正业”吧。

法考培训机构是完全商业化的,残酷的竞争淘汰了不少“庸师”,也让一批优秀老师脱颖而出。法理学的宋光明(绰号送礼物),法治思想的马峰,国际法皇后杨帆,民法的张翔、孟献贵,民诉法的戴鹏,刑法的罗翔、徐光华,刑诉法的左宁(绰号大舅)、向高甲、肖沛权,商法的刘安琪、郄鹏恩。这些老师都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深耕法考多年,讲课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每讲到一个知识点,都会把历年真题拿出来深刻剖析,讲得通透明白。我之所以不吝笔墨,是因为他们把我一个“小白”一步步引入法律的殿堂。

感谢厚大、众合、瑞达这些法考机构,虽说是商业机构,但极具公益心。他们把名师讲课发到B站,免费供听。从精讲到串讲,从公开课到内部课,没有丝毫的保留,真乃物欲横流之世风中的一股清流。

听课听得醍醐灌顶,法条翻得风生水起,做题似乎没有大的进展。训练了小半年,进入了一个怪圈,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做题像和一个大侠过招,感觉飘忽不定,无从下手。单是民法中一个最基本概念——民事行为能力的判断,几乎逢题必错。一次次与正确答案擦肩而过,一次次对自己产生怀疑,一次次想到放弃,还是孟献贵老师的名言坚定了我走下去的信念——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坐下来认真分析一番,觉得自己开始凭着朴素法律观做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按照知识点做题的方法又没有掌握。一个人仗剑走天涯,无他良方,不攀比、看自己、多做题、不怀疑,方是王道。

2022年9月17日(星期六),迎来了客观题考试。我满怀期待走进了考场。看着一个个青涩面孔的同科举子,我既自豪又悲壮。全场没有一个和我年龄接近的,我和他们的年龄差可以用“断崖式”来形容,他们中大部分是刚毕业的本科生,甚至还没我孩子年龄大。

上午考公法,包括法理学、法制史、法治思想、宪法、国际法、刑法、刑诉法、行政法......一场下来,懵懵懂懂,正应了考友们的一句话,我学我的,他考他的,学习和考试内容似乎不在一个频道。

下午考私法,包括民法、民诉法、商法......下午的考试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当头一棒”。没错,好多题目没看懂,对答案也就无从判断。好在选择题不存在答卷空白,蒙完了答案,还有一个小时,我知道再检查一遍也毫无意义,便匆匆交了卷子,出场了。

回来的路上,我有些沮丧,也没心思去回味那些励志名言了。对陪我参加考试的老婆说,本来,我对自己的文字水平还是很自信的,可参加了法考倒好,法考没考过,把文字自信也弄没了。老婆这次还算通情达理,安慰我说,反正咱也不靠这个吃饭,不想考就算了。

9月24日,是客观题公布分数的日子,我也想看自己的笑话,看在不合适的年龄做出不合适的决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尴尬。打开了司法部查分网站,结果意想不到,179分,距离及格线仅1分的差距啊!又进行确认,我所在的县并非放宽分数的地区。认了吧,这次真的没过线。我想起提前出场的一个小时,如果再检查一遍,说不定能找出这1分。但历史没有假设,我唯一能作出的决断,就是重整旗鼓,来年再战。

受这1分之差的鼓舞,我坚信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对路的。又到书店买回了前10年法考真题,再用孟老师的名言鼓励自己一番,扬帆起航,整理行装再出发,开始新一轮拼搏。

新冠疫情,没完没了的封控,恰恰给我学习提供了绝佳良机,每天除了做核酸,就是伏案疾书。今年的6月份,孩子们放假在家,为保证学习效果,我背起书包,和那些中学生卷了起来,到图书馆排队、抢座、刷题。每天像开盲盒一样,为做对题而兴奋,为做错题而神伤。渐渐地,准确率高了。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我明白,自己的知识积累也日渐丰厚。希望,每天都会增添一份;目标,每天都会更近一步。

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除了学习,在身体上也做好了充分准备。2023年6月份,距离客观题考试日近,右手中指得了腱鞘炎,为了不影响考试,毅然住院做了手术;为了保证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考场,我提前一个月戒了生冷食物。自律,不仅是体现在坚持学习上,还要同自己的不良习惯作斗争。

2023年9月16日(星期六),我再次踏进了法考考场,同样面对青涩稚嫩的面孔。现在的年轻人开放包容,并没有因为我满头华发就“多情应笑我”。上午、下午两场考试,尽管仍是新、奇、怪的题目,毕竟两年积累,还是能从容作答。出了考场,和去年一样的是,仍有些懵懵懂懂;不同的是,有了几分底气。

9月22日,分数出炉,205分,超出分数线25分。虽释然,但前方仍横亘着一道雄关——主观题考试。如果说参加客观题考试的80万人中有部分是在摸鱼,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尝试一下,比如笔者去年就是这个态度。但参加主观题考试的26万名考生没一个是打酱油的,都是有备而来,磨刀霍霍,志在必得。大家都知道,冲过去主观题,前方就是朝思暮想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冲不过去,意味着明年还要凉桌子热板凳,悬梁刺股再奋斗。明年主观题再冲不过,来年还要重新参加客观题考试。毋庸置疑,没一个人想要后面的结果。

9月22日到10月15日考试,仅剩下22天的净时间了。没有其他选择,只有继续卷下去。我改变了作息习惯,每天早晨6点起床背诵法治思想;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安排,9点到13点在图书馆刷题;余下的时间登录B站,听那些大师的点拨。没有彷徨,没有懈怠,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一鼓作气学到10月14日晚上,距考试仅剩12个小时了。

主观题考试的压迫感很强。用向高甲老师的话说,平时学习我们是在输入,到了考场,没有思考的时间,只有不停地输出才能完成答题。何尝不是如此,平时训练的记忆、技巧、模板到了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机械的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一旦遇到障碍、停下作答了,全场噼里啪啦的键盘声足教人肝胆俱裂。好在我有备而来,口袋里装了几块糖,靠吃这几个糖块,克服了一紧张就眩晕的毛病,冷静理智地跑完全场。出了考场,天空是湛蓝的,空气是清新的,阳光是明媚的。该尽力的已经尽力,剩下的,就是等待。

三、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收获满满

如前文所述,主观题108分,压线过了。虽有遗憾,更多的还是欣慰。收到捷报,我及时发了朋友圈,与众好友分享,一个小时收到了百余个赞。与其说大家是对成绩的认可,不如说是对奋斗精神的赞许。

过了法考,有些体会,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就不畏其险;复杂问题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就不复杂;简单事情重复一百遍就不简单。两年历程,若论经验,就是两个字“反复”,反复做真题,反复记知识点,直到烂熟于心。在反复中寻求规律,在反复中找到技巧,在反复中强化记忆。

学了法律,对法律更加敬畏。民法如慈母般的关怀,刑法如严父般的威严,诉讼法如保姆般的呵护,无一不是把政府、公民、法人的行为往法治的轨道上引导。学了法律才知道,以后不要为难法官了,判决书有当事人、律师、审委会、上级法院、检察院等众多监督,还有无孔不入的网络监督,哪个法官“葫芦僧判葫芦案”,都是在砸自己的饭碗。他们不会逾越法律的底线,熟人多吃二两豆腐的想法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更重要的是还有两款罪名是专为法官量身定制的。在刑事审判中枉法判决的,构成徇私枉法罪;在民事、行政审判中亡故事实判决的,构成枉法裁判罪。

学了法律,可以得到一张令人神往的证书,但可能一辈子用不上;学习法考的方法,会让人受益终生;法律的理念、依法治国的信仰,会深入骨髓,浸染肌理。

依法治国是任何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不二选择。如果仅把法律看作治理国家的手段,也未免太狭隘。法律既是治理国家的手段,也是公民自我保护的工具。法律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平等,但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法律能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法律能让弱者得到更多的保护,法律能让公民更有尊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