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这个皇帝很奇葩,这倒不是雍正做事不靠谱,而是因为在史学家的笔下有两个雍正:一个是弑父屠帝、刻薄寡恩、狐疑猜忌的暴君,另一个是勤政爱民、宽宏大量、体察下情的明君。而在一位清末民初史学家笔下,雍正还有第三副面孔,有这张面孔的雍正简直就是一位剑仙。
这里笔者要申明一点:笔者个人认为雍正是清朝可以排在前三甚至第一的有为之君,要是没有雍正替康熙补窟窿,清朝一百年就完蛋了。要是没有雍正励精图治攒下丰厚家底,乾隆也没有钱东征西讨开疆拓土——乾隆这一点应该肯定,尽管“十全武功”注了水,但贡献也不是一点都没有。只是乾隆妄自尊大故步自封奢靡无度,掏空了清朝国库,绊住了前进的脚步,为后世的百年屈辱种下了祸根,也是百死莫赎。就凭这一点,孙殿英后来做的事情似乎是应该小小地称赞一下的。
言回正传,咱们还是以研究的眼光来看雍正的第三张面孔,也就是“剑仙”雍正。这位史学家叫胡蕴玉,字朴庵,是一位很有骨气和自尊心的清末民初史学家。尤其是他写的《发史》,更是让人读来怒发冲冠血脉贲张,而他《汉人反抗满虏列表》中的一句话更是振聋发聩:“满虏仍腼然居我上者,非满人能力,足以支配我皇汉四万万人,实我少数汉人为之奔走先后,助纣为虐耳……(然而)能*者汉人之身,而不能*者汉人之心。心不死,则中国即与之不死。”
这段话放在今天是要被很多人狂喷的,但是在胡蕴玉那个时代,却是绝大多数人的心声。但是我们追溯历史,还真不能夹带太多个人情绪,《发史》和《列表》记载的都是真人真事,可信度极高,而他写的《胤禛外传》,则有很多玄幻色彩,以至于经常被骂做“明粉”的笔者,也认为其中至少有三处不靠谱的地方,因为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那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首先《胤禛外传》开篇第一句就是“(胤禛)少年无赖,好饮酒击剑,不见悦于康熙。出亡在外,所交多剑客力士。”胤禛是不是无赖不好说,因为在正史中,胤禛一本正经严肃整齐,而“出亡在外”则是完全不可能的——胤禛作为皇子,其实也是没有完全人身自由的,如果他真敢出逃,那么下半辈子肯定要在圈禁中度过了,自然也成不了雍正皇帝了。
接下来的记载就近乎玄幻了:雍正在浪迹江湖的时候结交了十二位异能之士,连胤禛一起凑齐了“十三太保”,老大是一位和尚,“能练剑为丸,藏脑海中,用则自口吐出,矢矫如长虹,*人于百里之外,号称万人敌。”估计这脑洞要是不写现代玄幻小说,都属于屈才了——按照玄幻小说家的写法,《流浪地球》都不用拍,只要找一位“炼成体内世界”的大能,把地球装进去,破碎虚空,想上哪儿就上哪儿了,连“虫洞”都不需要。
更为奇葩的是雍正居然学会了这种高明“剑术”,所以他才有本事偷出康熙的传位遗诏,并且把上面的名字改成胤禛。但这时候第二个漏洞就出现了:秘密立储的规矩是雍正首创的,康熙当年还没想到这一招儿。而《胤禛外传》中的一句话则透露了这个《外传》信不得:“诏中有云:‘传位十四太子。’”这就完全是演义小说的笔法了,因为在大家熟知的演义小说里出现过两次“一国多太子”情况,一个是《岳飞传》,里面沾罕是“二太子”、金兀朮是“四太子”;另一个出现在《封神演义》《西游记》里,托塔天王李靖家的金吒木吒哪吒,分别是“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而稍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哪一个朝代,太子都不会同时出现两个。
至于第三个漏洞,则是完完全全的玄幻故事:雍正当了皇帝之后到天坛祭祀,“突闻坛顶所张黄幕,砉然一声,陡作异响,卫士疑为刺客,纷趋救护。惟见胤祯右手微动,一线光芒,从手中射出,斯须幕裂处,坠一狐首。”这就是说,雍正这位剑仙已经修炼大成,不但能*人于无形,还能斩妖除魔,要是放在《封神演义》里,那也跟姜子牙和陆压道人差不多了 。
以上是笔者看《胤禛外传》发现的三个漏洞,这当然不是对胡蕴玉先生的不尊敬。也许胡老先生写《胤禛外传》的本意也不是还原历史,只是为了泄愤或者好玩,是不能跟《发史》这样的严肃史料相提并论的。而笔者说《胤禛外传》有三个漏洞,也只是一家之言,至于其中的事情是否会真的发生,那就有请读者诸君见仁见智了。笔者最后就想问一句:传说中雍正皇帝炼成飞剑斩*狐妖,那么他能不能像《流浪地球》演的那样带着地球去流浪?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