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狗”

大数据时代的“狗”

首页角色扮演霸下神器公益打米单职业更新时间:2024-05-11

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174 EndHTML:000121168 StartFragment:000001979 EndFragment:000121076 StartSelection:000002085 EndSelection:000121051 SourceURL:about:blank

不知道有没有人来生想做狗?

反正我曾经有那么一瞬间想过。靠卖萌混过一生,要吃有吃要喝有喝。24小时各种体位霸占客厅,铲屎的每天天黑才爬回来,煮碗面看个片儿洗洗手倒头就睡。这样的生活一对比,我可能不是人,但他是真的狗。

生殖隔离的物理世界,人当然不会成为狗。不过就在隔壁的网络世界,科技却在把人一点点变成“狗”。这种过程隐秘而缓慢,就像一度一度升温的水,一下一下游动的青蛙。

一、大脑探针

你见过电影里演的那种,在脑袋上贴满电极的景象吗?

这种电极的作用就是感受微弱的脑信号,从而探测到你此时此刻是饿还是渴,想狼还是想娘。

普通人虽然没有整天带着电极出街,但是你的所思所想,其实都在被人用另一种更准确的方式探测。

举个栗子:

你刷淘宝时,输入了什么关键词,选了哪个商品,在页面停留了几时,付款前犹豫了多久,没买的话是在哪一步放弃了购买,这些信息,无一例外都被阿里巴巴感知到。

你刷抖音时,虽然感觉上是漫无目的的浏览,但是抖音却可以记录你在某个视频里停留了多久,是看到结束还是中途退出,点赞与否,评论几何。

你看,你的大脑就像一个黑盒子,站在对面的人,还真未必知道你在合计着什么猥琐计划;而 App 通过特定姿势和你交互,千里之外就能精准窥探你的思维逻辑。

我把这种操作称为“大脑探针”。

《发条橙》

一根钢针,通过你的眼睛,直接刺入你的大脑深处。钢针背后的信号,通过光纤传递到巨头们的服务器里。

探针像个注射器,可以“抽血”,也可以“输血”——不仅能窥探你的思想,还能把你喜欢的东西放到你面前,让你唾手可得。

看看你淘宝里的商品推荐吧,它肯定比*,甚至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需求;看看抖音里小姐姐笑得多甜,让你明知道自己此时应该睡觉,身体却如老骥伏枥,还能再战。

第二天你肿着眼睛上班,在拥挤的地铁里,自己埋怨自己不争气,怎么意志力弱得跟个狗似的……

变成狗,就对了。mission,complete!

你可能会说:谁让他们看我的数据啦?非礼呀!有人管没人管?

在这里得替这些大公司辩护一下:

首先,没 “人” 看你的数据,看你数据的,只有 “机器” 。以今日头条为例,你的阅读记录被收集到头条的数据库,直接上机器算法流水线,自动匹配和你喜欢的文章相类似的内容,再推回给你。这套轮回的所有动作,都是机器自动完成的。而头条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这些人既看不到,也不直接参与,也不关心你的“隐秘兴趣”。

其次,你记不记得,在刚安装 App 的时候,你都会勾选一个《用户协议》(有时候好听一点叫《用户体验改善计划》)。虽然完整看过《用户协议》的同学数量基本是0,但这其中已经白纸黑字跟你“约定”好了,你要把自己的使用数据交给他们—— 你杨白劳是按过手印的。

辩护完毕。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宏观场景:一个庞大的智能体,通过枝蔓纵横的互联网,在每个人的头顶*一根探针。愚蠢人类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都像电流一样流进了那个母体。这像什么?没错,就是《黑客帝国》。

《Matrix》

谁告诉你要建立一个“母体”,必须通过把人泡在水里,把电极插进脑子这么恶心人的物理方法?你每天活蹦乱跳自以为自由,其实已经像个刺猬似的满头探针,通过互联网连接着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等等好几个“母体”。

这里得澄清一下,虽然《黑客帝国》里的母体挺邪恶,但我倒不觉得我们世界的“母体”有多坏。

这背后的一切是一个公平的交易:通过大脑探针,你把时间和金钱输送给大公司,他们把你大脑想要的方便、快乐统统给你。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X完X再骂XX,这恐怕不太合适。

况且,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而母体的本质是每个人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从母体那换取相应的利益。如果从这个定义出发,“国家”也是“母体”的一种。你能说国家这种设定是邪恶的吗?

说远了,肯定有人还不认同我的“歪理邪说”。你当然可以选择像尼奥一样吃下小药片,逃离互联网大公司们营建的母体,而且方法很简单——长按 App,拖入垃圾箱。

但是,这种操作这就像“减肥很简单,只要不吃饭”一样,绝大多数人根本做不到。如果你能做到,那我只能敬你是条汉子,你可以关闭页面退出本文了。

纵观互联网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公司倾尽全力发展计算力,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寻找在你脑袋上“再插一根针”的历史。

如无意外,没人能阻挡大公司的母体越来越强大。

如今,一个中国人轻而易举地每天拿起手机150次,醒着时候5分钟一次。没有人逼我,但我就是停不下来。

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本来,原始人靠打猎为生,吃的都是山珍野味,每天出门两个小时就能搞定全家的口粮,还有足够平衡的锻炼。

一万年前,地球气候骤然降低,不容易打到猎物,只有储存种子自己种才能养活家人。于是,大部分原始人都开始搞这种“高科技”——农业。然而,地球再次变暖时,人们却发现自己已经生了太多孩子,出去打猎什么的再也养不活自己了。

新科技总是让人作茧自缚,这还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如今,为了在生存和竞争中获得优势,人们亲手让渡了自己的数据。十几年过去,人们接受了在网上吃瓜、玩梗、潮牌、追星、吃鸡、直播,左边画个龙,右边画彩虹,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整齐划一。

在数据面前成为狗,是我们戒不掉的瘾,这世界正在变成大型 SM 现场。

二、“S”们的姿势

如果你之前看过《阿里云的这群疯子》,你大概会知道阿里云的创世史。

但是恐怕很多人都忘了,2009年阿里巴巴拼了命要研发这套巨型计算引擎,是为了解哪个“燃眉之急”。

一起来回忆一下。 2012,阿里云经过三年死去活来,终于横空出世以后,迫不及待支持的第一个服务就叫做“ODPS”。别被这货的英文名字蒙蔽了,它不是别的,恰恰是大数据计算平台。

当时,淘宝已经开始了大规模数据计算。每天半夜到凌晨,淘宝的后台都会全速发动,把前一天的成交数据整理一遍,然后提供给各个卖家,让他们参考数据优化自己的页面设计、促销计划和广告投放。(这种服务收一点费,很合理吧?)

网上流传着一张图片,很有意思。

怪了,为什么留学美国的李彦宏都觉得云计算这个东西还不急,而乡村教师马云已经挽起袖子开始干了?

说到底,这和几个巨头手里掌握的数据性质有关系。(别看巨头都有数据,但数据和数据可不一样)

我们来分分类。巨头掌握的数据,可以从“结构化”和“身份化”两个角度来看。

解释一下:结构化,是指数据可以填到表格里,就像通讯录一样规定了每个字段属性的那种数据;身份化,就是指数据背后能否对应到你这个真实的人。

1)阿里巴巴的数据是“强结构化” “强身份”的。

淘宝,可以知道你购买物品的名称、价格、购买时间、地址、电话。

支付宝,可以知道你的身份证、电话、付款金额,资金流向。

强结构化的数据处理起来是最简单的,因为计算机在设计之初就是用来“算数”的,最适合处理比较规整的数据。

数据挖掘带来的利润显而易见,那些年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一骑绝尘,数据分析肯定功不可没。但是在2009年之前,阿里巴巴用以支持数据存储和计算的主要是 IBM 小型机和甲骨文数据库。

这些都是进口货,死贵死贵的。

随着对于计算越来越倚重,阿里发现一个问题:IBM 和甲骨文数据库在面对超大规模计算的时候,性能劣化太TM严重,相当十分肯定完全对不起这个价格,这才有了用便宜的PC通用服务器搭建一套计算系统——阿里云——的冲动。

实话实说,阿里云的创立者王坚博士当初加盟阿里巴巴,目的不是做一个云计算底层架构,而恰恰是为了做一个大数据平台,而为了做这个大数据平台,反而需要首先建立阿里云。

王坚

阿里云其实是个“大数据母体”的副产品。

再说到“强身份”。一个人的姓名、年龄、住址、身高体重、生活作息等习惯这些数据,其实隐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就像你看到一个年轻妹子,你会猜她大概率喜欢化妆品和包包;你看到一个肥宅,你会猜他喜欢零食和快乐水。

大数据系统利用社会学的知识图谱,把这些身份背后的隐含信息和搜索关键词信息结合起来去做推荐,往往一发入魂。

剁手上瘾,岂能无缘无故?

2)百度的数据是“强结构化” “次强身份”的。

大多数人在百度搜索的时候,不会使用整句,而是使用关键词。关键词对应的“索引”也是一种结构化数据。

这里多说一句。李彦宏的本科就是北大图书情报专业,而图书专业的核心知识就是如何科学地建立“索引”。所以他能搞出百度搜索引擎凭借的是扎实的科学知识。

百度从上线的第一天开始,关键词数据就是核心资源,有了它,不仅可以做竞价排名,还可以做广告推送。

百度的第一场发布会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趣事。

2000年百度搜索引擎首次上线,用户搜索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张朝阳”,第二个关键词就是一个羞羞的词汇:“成人图片”。

我猜,如果百度开放成人网站的竞价排名,那市值比现在要大无数倍……

但是百度的关键词数据却不像淘宝一样可以和具体人的身份精确对应。

那是因为,你搜索一个关键词,并不需要先登录,更不需要填写收货地址。你不“自白”,百度就不知道你是谁。这个缺陷其实一直是百度心中的疙瘩。

还记得不?2019年百度和春晚合作,发了一次红包。那时候,因为涉及到要领钱,必须让用户登录,对应强身份,“年久失修”的登录系统就承受了巨大的冲击,差点挂了。

然而,百度也并不是对于搜索者一无所知,因为他们可以采取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技术,那就是采集你的“设备指纹”。

啥是设备指纹?这里稍微科普一下。每个设备都有一个独特的识别码,加上你的 Wi-Fi 信息,地理信息,基本可以给每个设备分配一个“身份证号”。

这样一来,虽然不知道设备背后的用户姓甚名谁,家住哪里,芳龄几何,但是根据你的行为,能“蒙”出来使用这个设备的人大致年龄,是个有什么爱好的人。

虽然没有强身份数据,但是你一有困惑就会问度娘,而只有想买东西的时候才会上淘宝。所以百度这个“母体”的数据探针覆盖会更广。

有人总爱基于“商业道德”唱衰百度,但其实看一下百度在搜索引擎中的份额,和它背后所对应的数据量,就不会轻易下这个结论了。

3)腾讯的数据是“弱结构化” “弱身份”的。

人们在聊天工具里产生的数据,例如“QQ签名”、“微信朋友圈”,是很随性的,基本上没有什么规律,属于标准的非结构化数据,用起来也是难度最高的。

但是你可能会疑惑,是不是说错了?QQ、微信这类这都是实名制的聊天工具,怎么还是弱身份的呢?

这里解释一下,根据相关法律,公民聊天内容是绝对的隐私,腾讯没有办法直接查看和利用你的个人聊天数据。腾讯只是金矿的看门人……

然而,这里有一个很巧妙的玩法——腾讯可以使用某些“频率数据”。

例如,机器可以根据数据轻易总结出:人们在微信朋友圈里,说的最多的关键词有哪些;在QQ上人们传阅的文件里,有哪些频率最高;在QQ浏览器上,有哪个网址最受欢迎……

于是,这类数据就和具体身份脱钩了,成为了脱敏的“弱身份数据”。

别看是“弱结构化” “弱身份”两个弱,但是这类数据的量却是非常庞大的。所以,腾讯不小心掌握了一种上帝视角的“超能力”——知道这个国家的人们每时每刻最关心的是什么事情。

这对于腾讯新闻、腾讯视频之类的内容创作者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数据——他们可以根据大家关心的热点来量身定制内容。你以为腾讯视频这几年后来居上,拳打优酷,脚踢爱奇艺,凭的仅仅是努力么?

除此之外,腾讯还获得了一些额外能力。啥能力呢?

不是吹牛,通过舆论感知,腾讯经常比警察叔叔都能先知道哪个*开始泛滥,还能知道哪个“老司机” App 又开始招揽乘客,甚至还能八卦出哪个工厂在顶风作案偷偷排污……

你可以了解一下腾讯发起的“守护者计划”——每年腾讯都通过自己的独门绝技给警察叔叔提供坏人的线索,好多这种利用QQ、微信传播的非法勾当都是腾讯先打110报的警。

连人都抓了呀

意识到自己具有这种“感知舆论”的能力,腾讯干脆和很多监管部门建立了合作,这种操作被他们称为“大数据监管”,这生意,可不是别人想做就能做的。

BAT 三家的大数据能力仅仅是个例子,本文篇幅所限就不多说了。你可以根据这种方法来套用其他公司,就能猜到他们在用大数据做什么了。

这里还想多说一句,从商业的角度讲,大数据的用法其实有两个方向:

1、趋利——赚钱;

2、避害——少赔钱。

刚才说的腾讯“大数据监管”就是从“避害”的角度来使用大数据的。(当然主要是直接为社会“避害”,间接为腾讯自己避害。)

其实,百度和阿里巴巴也在用各自的数据“避害”。这里举几个例子。

你可能知道“度小满金融”,这是当年由陆奇从“百度金融”拆分演化出来的公司。理论上他们就可以用到百度的数据做“大数据风控”。

例如,一个人如果在百度上搜索了好多P2P平台的名字,甚至搜索了“不还花呗会怎样”之类的虎狼之词,那么系统就可以认定这个人的财务状况很差,可以给他打一个风险很高的分数。这时,如果他来到平台借钱,那么傻子才会借给他……

再说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其实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安全团队,他们的日常就是用数据和智能来抵挡“羊毛党”的进攻。他们利用大数据做人工智能学习,知道了正常用户的习惯,反之就能归纳出羊毛党的行为有什么反常之处。

在阿里巴巴有一个神秘的系统,叫做“霸下”,它就像一个水坝一样,围在整个阿里帝国之外,羊毛党、黄牛党99%左右的流量都直接被霸下拦掉,保卫着“帝国”的安全。尤其在每年“双11”,要不是有霸下,天猫的网站早就被羊毛党上亿的机器流量给冲垮了,巨浪滔天谁也别想剁手。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给你展示一个图景:

1、大数据在保护你;

2、大数据在你身上得利;

3、大数据在给你提供更好的服务;

4、大数据也在不知不觉限定你的行为。

就像你和你家狗狗的关系。你细品品。

2012年,被公认为大数据元年。

这一年同样也是“云计算元年”,这一年也是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一年。现在回望,“人脑”把最高权杖让位给“电脑”这个母体,大概也发生在这一年。

从这个角度来讲,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也并非没有道理。

从这一年开始,几乎没有一家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能够逃脱被 BAT 等大公司收购的命运,因为在数据方面,大公司掌握了绝对的优势,小公司螳臂当车,完全没有胜算。

看一下2012年以后腾讯的股价,钱不会说谎。

最后一个*出重围的公司,大概是成立于2012年这个坎儿上的字节跳动,而他们手握的武器,恰恰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就像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里直言不讳说的那样,大公司通过数据能力,形成了“数据霸权”。

尤瓦尔·赫拉利

当然,他写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 Facebook 和 Google。这两个网站在我们的国家并不存在,所以我们恰好逃脱了他们的数据霸权的统治。

无论你是否接受,刚才我说的是已经发生的历史。而此时此刻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是三件事:

1、大公司掌握的计算力在爆炸式地增长;

2、大公司在疯狂招揽人工智能算法人才,对数据的利用能力在飞速提高;

3、大公司在拓展新的“大脑探针”,从每个人身上得到更多的数据。

他们要做什么?

他们在包围“物理世界”。

三、“物理世界”大溃坝

2014年,中国突然平地惊雷掀起了打车大战。

很快局势明朗,阿里支持的快的打车,腾讯支持的滴滴打车,还有百度支持的 Uber 中国,三足鼎立,烧钱连眼睛都不眨。

混战的结局是:滴滴胜出,三家归晋,但是血液里留存了 BAT 三家的“骨血”,甚至还掺和了苹果、软银、中投、中国人寿、中信证券,简直是八国联军。

巨头们为什么一扔就是几十亿,投资一家打车的公司?

还能因为什么,因为数据。

过去的互联网巨头,所有的数据都是线上数据——和人的空间位置无关,只靠大脑就能给出的数据。

滴滴给出的数据,却是人的空间行动轨迹。第一次,物理世界的大门就这样敞开给各位巨头,这太新鲜,太诱人了。

时至今日,滴滴所能掌握的数据,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说到这里,还得提到另一个隐形巨人,美团。

美团外卖小哥的手机,每隔几秒就会向总部发回信号。通过这些数据探针,美团可以实时掌握各个饭店、便利店的精确到五米的位置,实时知道哪段路临时限行,知道各个小区大门的开关情况,甚至知道今天12:30某大厦的一部电梯从1楼上到14楼所需等待的时间。

美团的手背在身后,趁你不备就给你插一根新的探针。

美团合并大众点评,*一根你去饭店的轨迹探针。

美团做团购,*一根你看电影、洗脚、唱K等等娱乐轨迹的探针。

美团酒店预定,*一根你开房的轨迹探针。

美团收购摩拜,*一根你短途出行轨迹的探针。

美团也曾经觊觎滴滴的打车业务和背后的数据,推出了美团打车,但是说这一役成功恐怕为时尚早。

物理世界的数据虽然如此珍贵,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滴滴和美团都没有做很大的动作来把物理世界的数据变现,这是为啥?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对物理世界数据的变现成本太大。

时机未到,让子弹飞一会儿。

他们在等待几个技术突破,其中最重要的那个,叫做 5G。

一旦 5G 技术大规模商用,物理世界的数据就会变得精确而且便宜,就像小视频画质一下子跃升到了超高清8K。

到那时,互联网的洪水就会冲破物理世界的堤坝。也许你在街上每走一步,都能看到身边屏幕上显示不同的广告;手机里会给你推送五米开外的店铺的优惠信息;你口渴,星巴克就在你前方召唤,你心情不好,立刻甜品送到你手上。

滴滴和美团,都有巨头持股。而 BAT 们自己的数据探针野心,也昭然若揭。

很少有人记得,2018年,阿里巴巴曾经在“电商”、“金融”、“云计算”、“物流”这四大赛道旁边,郑重地建立了第五条赛道。

这条赛道就叫“IoT”。

IoT 的中文译名是“物联网”。很明显,这就是冲着刻画现实世界去的。其实在阿里巴巴旗下,已经孵化了一个非常厉害的面向个人的 IoT 设备——天猫精灵。

2020年,天猫精灵升级为独立的事业部,由阿里云 IoT 事业部负责人库伟领导,这个意思就已经很明确了。阿里巴巴把有关 IoT 最强的弹药都组合到一起,准备干票大的。

这货是天猫精灵太空蛋,在酒店里提供特殊服务的

而且,阿里旗下还有一个“隐形大咖”菜鸟网络。估计很多人都是从前两年家门口的快递柜开始认识它的,但其实菜鸟成立很早,而且掌握着大半个中国的物流数据。菜鸟同样有 IoT 战略,但技术主要是偏向设备本身的数据探针,不是人。

这是菜鸟的无人仓机器人

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百度。

从2019年底到2020年初,百度的股价上涨了40%左右。百度早就不是那个在很多人心里只会玩竞价排名的百度了。他们手里有很多惊险刺激的玩意儿。

举两个例子:

1)小度音箱

就是那个摆在客厅和你对话的音箱。2019年,小度的出货量已经上千万台,在阿里巴巴天猫精灵和小米小爱同学的夹缝中*出一条血路。

从本质上来看,小度是下一代搜索的入口。也就是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未来你可以用语音搜索来代替打字搜索。在“搜索”这个探针上,百度是有预判的。

但这远不是百度的终极野心。

你要知道,小度音箱里面安装的是“小度助手”,而小度助手是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而特定的智能设备是霸占和PC、手机完全不同的物理空间的。例如,一般人现在会把小度音箱放在客厅,还有一些智能冰箱是在厨房,百度还和吉利等很多车厂合作把小度助手装进了汽车里。

在特定的场域里,人会产生特定的需求。这个探针,绝对和百度搜索不同。

举个例子:

电视上不是经常有公益广告,说家人虽然都坐在客厅,但是各自抱着手机么。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人们有多爱手机,而是因为没有适合客厅的内容和活动。

只要有人在小度生态上开发一些家庭运动 App 或者家庭游戏应用,这个在过去十几年被抑制的需求一定会爆发。

而据我所知,小度的生态有四万名开发者,这件事情正在发生。

小度智能屏

2)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是一个比想象中更长的赛道。

我其实都没有信心,百度到底能不能把这个马拉松坚持跑完。首先,自动驾驶要克服的技术困难太大,甚至现有的技术路线都不一定走得通。其次,政策风险很大,自动驾驶事故的责任认定,已经涉及到了人类的伦理讨论。

但我还是相信,终有一天自动驾驶会突破技术和政策的障碍,无人驾驶汽车布满道路,这将会再造一个道路上的物理互联网。

人们在自动驾驶汽车上,注意力被解放,于是这段大脑空闲可以被插入新的探针。当然,此乃后话。

自动驾驶汽车“阿波龙”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一个个词汇看起来很美妙,但是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我们身上的“探针”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我们的隐私就会越来越少。

我们的隐私越来越少,我们和母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就越来越大。

注意!注意!注意!这里所说的隐私变少,并不是人和人之间的隐私变少,而是人和机器之间的隐私变少。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方向来看,每个人只是对母体单向透明,人类之间并不会分享隐私。

人和人就像小狗见面一样,只是相互嗅嗅,一起玩耍,然后道别。每只狗狗只对自己的主人敞开一切。

大数据让你只把自己最隐秘的一面透漏给么的感情的机器。这样,人类仍然是以前的那个人类,道德没有被颠覆。

当然,窥私欲是人的天性。虽然初衷是只给机器看数据,但总会有人类试图进入机器,盗走价值巨大的他人隐私。所以在未来,数据安全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据我所知,巨头们的安全部门,目前全都把 “数据安全”作为头等大事。

这个局面对于网络安全公司,例如 360、奇安信来说,也是一个史诗级的机会。

但数据都逃脱不掉一个天然的道德困境,那就是:你大公司拿我的数据,从我身上攫取了利益。(虽然谁都知道,没有利益就不可能有商业的繁荣。)

数据天生带有原罪。

真的是这样吗?

恐怕不完全是。有时候大多数人会心甘情愿千里送数据给大公司——如果数据可以换来健康。

四、数据的“善恶”

人的内脏就像是不喜欢给CEO添麻烦的部门经理。

只要脏器没有抛锚,一般是不会把问题呈报给神经系统和大脑的。这也是为什么人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很多早期疾病。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人的大脑在脏器里是没有“探针”的,也就拿不到它们的实时工作数据。

人没有进化出来这个功能,科技可以帮你啊!

举个例子(医学数据可能不准确,只是为了让你方便理解):

判断一个人存在“心律不齐”,大概需要在15秒的时间内,连续发生2-3个特定异常的心博。然而这15秒却可能发生在一天的任何时候。

医生不可能整天陪在你身边盯着你的数据。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仪器实时收集你的心跳数据,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找到符合条件的异常心博,然后把这一段生成报告给医生寻求诊断。

好了,现在的问题很明确,如果你想发现自己心脏异常的细节,就必须把心脏数据如数上交,而这些数据处理技术的背后,依然是 BAT 的身影。

腾讯在很早就成立了用人工智能帮医生看片子,寻找癌症病变的“觅影”,也成立了 AI 医疗团队,专门负责用 AI 和数据帮助医生做诊疗,也和医疗器械公司合作,输出疾病判断的AI能力。

这是腾讯觅影支持的食管癌筛查系统

马云更是提出了两个“H”的战略,其中一个 H 就是健康。阿里健康也是在港股独立上市的公司。

百度曾经一度因为战略收缩而裁撤了医疗部门,却从未放弃对于医疗公司的投资,最近一年又加快了在医疗器械和 AI 医疗的布局。

由于涉及国计民生,医疗是一个半垄断领域,互联网公司的进入举步维艰。但是不可否认,病人们对数据智能有着刚需,而拥有数据权柄的公司,又屈指可数。

借用相声“托妻献子”里的一句话:你的数据不托付给 BAT,又能托付给谁呢?

和医疗相类似,保险同样可以利用足够多的数据探针,对一个人了如指掌。这样,可以做到同一个保险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保额,千人千面。

例如:你的汽车告诉保险公司你的驾驶风格彪悍,保费就提高;你的起步很平顺,交通违章少,保费就降低。

蚂蚁金服的相互宝,腾讯的微保,背后的*手锏都是“数据”二字。

于是,我们终于走到了这个很有趣的道德困境:隐私到底值多少钱?隐私能当饭吃吗?

如果说放弃隐私可以换来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你会矫情地说再考虑考虑;那么如果放弃隐私可以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你依然会拒绝吗?

放弃隐私的诱惑有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让你沦陷的,有可能是大数据医疗,有可能是大数据保险,有可能是金钱, 有可能是性,有可能是孤独,有可能是陪伴,有可能是快乐,也有可能是恐惧。

我猜想,未来世界就像一个蚁巢,母体就是蚁后,它拥有和普通蚂蚁完全不同的形态,为整个蚁巢提供动力和意义,无数工蚁负责照顾蚁后。而母体本身,无需,也并不意识到自己为何存在,它只是被需要,因为被更多人需要而越来越强大。

只要探针足够多,计算力足够强,在任何时候,母体都能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但你最好听,因为你可怜的大脑思维能力在大数据面前就是个渣渣。

就像你的狗狗飞奔向巧克力的时候,你一把拉住:“不,你不能。”

有人说数据善良,有人说数据邪恶。但有一点无可辩驳:人类的生命有限,但数据或许永恒。

前阵子看到一个新闻:一位韩国妈妈,依靠数据在虚拟现实世界里重现了她已经过世的七岁女儿。

那一刻,数据是真是假,是善是恶,我无从判断。

突然又想到另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很多人都听过,却一直让我难忘的故事。

四岁的时候,男孩的爸爸给他买了 Xbox 游戏机。他们每天都在快乐地玩游戏,时光飞逝。六岁的时候,爸爸突然去世了。悲伤的他整整十年都没有再碰那个游戏手柄。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翻出了游戏机,决定打开再玩一次最爱跟爸爸玩的赛车游戏 Rally Sports Challenge。

游戏开始时,他竟然看到了一台“鬼车”从他身边超过,他恍然大悟,这是游戏的一个设定——最快圈速的纪录数据会成为一个“虚像”一直跑在赛道上。

那是由爸爸创造的最快纪录,每一次拐弯,每一次油门刹车,都是爸爸亲手创造的。

少年一直玩,一直玩。就像爸爸又回到身边和自己比赛。

直到有一天,他玩得太熟练了,终于超越了爸爸的车。

在终点线前,他突然意识到什么,猛踩刹车,再不向前。他等着,等父亲的“鬼车”从他身边超过,泪流满面。

疫情防控关键期,个人防护要注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