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集王圣教序版本比较
圣教序碑
从古至今,历代的法书刻本及印刷的出版物字帖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有以下几种:
墨皇本
墨皇本外观
翁方纲本
内库本 刘铁云旧藏
西博藏本
三井藏本
安思远藏本
陕西博物馆刘正宗彩印 郭尚先拓本
宋拓本(明刘正宗旧藏) 此册《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系北宋拓本,纸墨相宜,捶拓精致,蜡光如新,是国内现存较好的拓本。原碑立于西安碑林。此本原为明代刘正宗旧藏,每行约十一字,经重新割裱,每行约九字。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张应召藏传世最善本)传世最善本集王圣教序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帖后有王壮弘的介绍文章 以唐拓为善本,一般都为宋拓,《纷纠、何以、出》字无损为最善本, 此本虽不可说唐拓,但当在诸宋拓本之前。
朱翼盦藏本 故宫藏北宋早期拓本
朱卧庵本
前明拓本(三奥未损本)
南宋拓本国家图书馆藏
圣教序北宋及南宋拓本存世总量应该在100本左右,北京故宫就有20多本。
现存世最早的拓本是项元汴收藏的五代拓本,在三井纪年美术馆。
集王聖教序 王鐸本 北宋拓 三井文庫
集王聖教序 松煙本 北宋拓 三井文庫
集王聖教序 王澍本 北宋拓 三井文庫
集王聖教序 顏培湖本 北宋拓 東京國立博物館
集王聖教序 墨皇本 北宋拓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集王聖教序 張應召本 北宋拓 上海圖書館
集王聖教序 王世懋本 北宋拓 故宮博物院
集王聖教序 吳雲本 北宋拓 安思遠藏
集王聖教序 謝肇制本 南宋拓 上海圖書館
集王聖教序 徐以升本 南宋拓 上海圖書館
集王聖教序 蔣衡本 南宋拓 上海圖書館
集王聖教序 宋拓 浙江中凱圖書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
太宗皇帝对王羲之历来崇拜得五体投地,千方百计搜购王羲之遗作,甚至民间留下他以不光彩手段偷贴的佳话。他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作论,直认“心慕手追,此人而已”。怀仁发愿集王字刻《圣教序》,可谓是双重马屁,无疑能大大加重《圣教序》这块佛教护身符的份量。然而恐怕他一开始也没想到这个事情会这么难。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到咸享三年(672年)共24年,怀仁从内府所藏王帖中逐字集书,个别缺字不惜重金相求,前后耗去千金,终于集成《圣教序》碑上全部字数。此碑虽逐字集出,但浑然天成,为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集字碑。
刻在石碑上的不仅仅有太宗所作的序,还包括太宗对玄奘谢表的答书,太子(刻石时已是今上)所作《记》,太子对玄奘谢表的答书,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全文照登,由于内容很值得玩味,因此每段后在括号内略加评论。
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而微,虽愚不惑;形潜莫覩,在智者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太宗虽然让步,为佛教写序,但仍坚持原则,以道家二仪、阴阳起笔,暗示道教思想更为本源,并指出佛道之崇虚,非空无一物之无,而是无生无灭、若隐若显、超乎凡智的道。这正是太宗诗文中体现出来的中道观思想,其实与玄奘的唯识论有一定区别。)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抆其旨趣,能无疑惑者焉。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城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虚。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乱。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谐时而隆替。(由佛教的历史说明佛法难寻,指出当前佛教界存在的混乱与问题,顺路打击一下国内的和尚们,论证新版真经的必要性。)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抒理,广彼前闻;截伪存真,开兹后学。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云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引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菀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津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合,苍生罪而还福。(猛拍玄奘,并且以官方身份宣布正式玄奘为法门领袖,成功在佛教界安插一个名头很响但却根基尚浅的海龟。另外清华一词,首现于此。)
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翼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进一步阐述佛教与经书的意义,并给予美好祝福)
(太宗答玄奘谢表):
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盖厚顽。善不足称,空劳致谢。(非常谦虚的皇帝,而且行文中自然流露出平等相待的古典士大夫气质。想想后来乾隆爷与纪大烟锅那种恶心的主奴表演,不忍卒睹,具体表演请参阅二月河系列)
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李治作)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辄(足属)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减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恶而不翦。开法纲之纲纪,弘六度之正教;拯群有之涂炭,启三藏之秘扃。是以名无翼而长飞,道无根而永固。道名流庆,历遂古而镇常;赴感应身,经尘劫而不朽。晨钟夕梵,交二音于鹫峰;慧日法流,转双轮于鹿菀。排空宝盖,接翔云而共飞;庄野春林,与天花而合彩。(缺少他老爹的气魄,忘了从道教起笔了,直接开始歌颂佛教,沉不住气。然后末尾几句确实文采斐然,不愧是文学青年。)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资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敛衽而朝万国。恩加朽骨,石室归贝叶之文;泽及昆虫,金匮流梵说之偈。遂使阿(禾辱)达水,通神旬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窃以性德凝寂,麋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岂谓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泽。于是百川异流,同会于海;万区分义,总成乎实。岂与汤武校其优劣,尧舜比其圣德者哉。(此段集中猛拍老爹马屁)
玄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神清龆龀之年,体拔浮华之世。凝情定室,匿迹幽岩。栖息三禅,巡游十地。超六尘之境,独步迦维;会一乘之旨,随机化物。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远涉恒河,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问道法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以贞观十九年九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闇而恒明。自非久值胜缘,何以显扬斯旨。所谓法相常住,齐三光之明;我皇福臻,同二仪之固。(照猫画虎,吹捧玄奘)
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风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再拍老爹马屁,然后写不下去了,草草收兵。说来李治这篇其实比他爹的难写,主题要差不多,结构也要差不多。老爹把好词句都用光了,儿子要找其他词组,既不能比老爹高明,又不能太脓包,实在难为他了。)
(李治答玄奘谢表):
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内典诸文,殊未观览。所作论序,鄙拙尤繁。忽见来书,褒扬赞述。抚躬自省,惭悚交并。劳师等远臻,深以为愧。贞观廿二年八月三日内府。(比他爹更加谦虚了,这个太子简直没当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
碑的最后是一长串我们熟悉的名字:
“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中书令南阳县开国男来济,礼部尚书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守黄门侍郎兼左庶子薛元超,守中书侍郎兼右庶子李义府等奉敕润色”
“咸亨三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宋拓圣教知多少
北宋早本
1 历博张应召本(王际华本):柳原书店、上书画
2 故宫朱翼庵本:紫禁城
3 上图蒋衡本:无印本
北宋本
4 津博墨皇本:西泠、文物等
5 陕博刘正宗本:文物、陕西等
6 三井刘铁云本:原色
7 三井松烟本:中书选。上博特展图录
8 上图张应召本(翁跋本):上海古籍书店、上书画、上海古籍
9 黑川藏吴荷屋本(罗跋本/明库装本?):博文堂
10 安思远藏吴荷屋本:未知有否印本
11 韩逢禧本:上书画自学丛帖行草(上)
12 上博周文清本:民国珂罗版
13 三井项墨林本:未知有否印本
14 晚翠轩本:日印本
15 朵云轩高凤翰本:上书画碑帖名品
16 清宫内府本(沈起元本):晋唐法书名迹(缩印)
南宋本
17 三井藏墨皇第二本:书迹名品丛刊、西泠翻印、民国珂罗版(据丁先生帖更正)
18 上图谢肇制本:无印本
19 上图徐以升本:无印本
20 三井朱卧庵本:原色、华夏、王羲之法书大系
21 清内府南宋别本:台印
22 国图朱翼庵本:国图社
23 川博郑板桥跋本(未细核):四川人美
24 陕博整纸本:有原大整纸印本
25 日印崇恩墨皇圣教两种
26 中国石刻大全本(残)
27 沈曾植本北宋拓(国家博物馆藏)
28 张则之(孝思)藏王梦楼(文治)补缺本北宋拓(上海博物馆藏)
29 北京故宫藏王铎跋本北宋拓
30 北京故宫藏莲舫题签南宋本
31 三井藏刘建之本(宋拓)
32 三井藏李春湖本(宋拓)清李宗瀚旧藏,大正五年取得
33 三井藏清除咫沈本(宋拓),昭和四年取得
34 三井藏清邵松年兰学斋旧藏本(宋拓),昭和三年取得
35 三井藏毕沅旧藏本(宋拓),大正五年取得
36 三井藏官拓本(宋拓),大正四年取得
37 三井藏清朱彝尊本(宋拓)
38 三井藏不全本(宋拓)
39 三井藏王澍本
40 三井藏清罗振玉旧藏不全本,明治44年取得
41 周亮工赖古堂藏《北宋初拓王圣教序》南宋本
《圣教序》由来
唐代书法家怀仁和尚所集的王羲之行书法帖《圣教序》,是我国最早的集字碑刻,也是迄今为止水平最高的集字书法。
《圣教序》是仅次于《兰亭序》的王羲之行书法帖,可谓声名远播。而其来源及其内容却是许多人所不了解的。为了编书,我将其来龙去脉进行了一次梳理,在此献于书友与博友。
在唐代,有一个叫陈祎的和尚立志佛学,云游遍访佛教名师。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他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去天竺(今印度及印度次大陆)求佛取经。经过千辛万苦,历时17年,行程5万里,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带回佛经52筐,657部。回国后,他至力翻译取回的佛经。共译出经、论75部,凡1335卷。其中即有脍炙人口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他终生译经,直至圆寂。唐僧的行止,为中国佛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
唐僧的事迹自唐以后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成为故事乃至传奇。元代吴昌龄编写了《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杂剧,明代吴承恩又将其神化,说其是金蝉子转世。为其配上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设计了西游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创作出了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唐太宗李世民为唐僧西游、艰苦取经的事迹所感动。于唐僧回国的当年,敕命唐僧在长安的弘福寺翻译梵经,并为其所译之《瑜伽师地论》亲自撰赐序文。该文即是后日为中国书法人临摹千年的《圣教序》,其影响之大,甚至超过佛教界。
李世民亲撰《圣教序》后,即命朝中书法大家褚遂良抄写,并勒石镌碑。该碑立于西安南郊慈恩寺大雁塔下,即是今日著名楷书法帖《雁塔圣教序》的原石。与此同时,李世民还命当时的著名书僧怀仁,以王羲之书,集《圣教序》文。以求以中华书圣之书,弘扬佛教文化,表彰唐僧壮举。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夏,李世民因疾而终。对他寄于希望的《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却“未见业成身先去”,成了终生的遗憾。
渤海渔夫整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