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末年,有一个青年男子程万里,彭城人,父亲程文业,官拜尚书。十六岁时,父母双亡。十九岁以父荫补国子生员。
程万里长得身材魁伟,抱负非凡。生性喜欢读书,习练射箭骑马。听说元兵日盛,很是担忧。曾经向朝廷献上战、守、和三策,因为说话太直,触怒了当朝宰相,怕他治罪,便弃了童仆,只身一人偷偷地离开京都。又不敢回乡,打算前往江陵府投奔京湖制置使马光祖。可人还没有到汉口,就听人说元将兀良哈歹正统领精兵,长驱直入,势如破竹。
程万里得知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便不敢前行。
正犹豫不决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片片晚霞迎落日,行行倦鸟盼归巢。
程万里想道:“先找一家旅店,打听一下实信,再作打算。”
这夜,只听见户外行人,奔走个不停,都是从上路逃难过来的老百姓,哭哭啼啼,让人耳不忍闻。
程万里知道元兵已经迫近,半夜就起身,跟大家一起逃走。
走到天明,才发觉自己把包裹忘在了旅店里。已经走了很远,不好回去取。身边又没有盘缠,肚子饥饿,没有办法,只得到村子里乞讨一点吃的,好有劲儿赶路。
约莫走了半里左右,忽然斜插里一阵兵直冲出来。
程万里见了,飞向侧边一个林子里躲避。
那支兵不是别人,是元朝元帅兀良哈歹部下的一个万户张猛的游兵。
前锋哨探,看见一个汉子,长得雄壮,又没有带随身包裹,躲到树林子里去了,估计是一个奸细。
追入林中,不管好歹,拿了一根绳子把他捆翻在地,押到张万户军营中。
程万里说自己是躲兵的老百姓,并非奸细。
张万户见他长得雄壮,便留了下来,让他做自己的家丁。
程万里事出无奈,只得跟随。
每天看到元兵经过的地方,残灭如秋风扫叶,程万里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张万户是兴元府人,有千斤膂力,精通武艺。往年在乡里间豪横,守将知道他的名头,把他收在部下做偏将。后来元兵犯境,张万户便*了守将,叛归元朝。元主因为他有献城的功劳,封为万户,拨在兀良哈歹部下担任前部向导,屡立战功。现在从军时间长了,心里想念家里,写了一封家书,把那一路上掳掠来的金银财宝,装了一车,又将那些抓到的男女人口,分了两处,派帐前的两个将校,押送回家。
可怜程万里远离乡土,随着众人,一路哭哭啼啼,一直来到兴元府。
到了张万户家,将校把家书金银,交割明白。又让那些男女,叩见了夫人。
那夫人贤慧,就拨给大家房子居住,每天派他们差事。
将校讨了回书,自向军前回覆去了。
程万里住在兴元府,不觉又过了一年多。
此时,宋、元两朝讲和,各自撤兵,将士回家。张万户也回到家里,和夫人相见过了,全家奴仆,都前来叩头,程万里也只得随班行礼。
又过了几天,张万户把掳来的男女,挑身材雄壮的留下了几个,其余的都转卖给了别人。
张万户把他们喊过来吩咐道:“你们不幸生在这乱世,遭遇涂炭,或有父母妻子,料必死于乱军之手。就是你们这些人,还有幸能遇到我,所以还能活着。若是遇到别人,也不知道已经死去多久了。现在呆在这里,虽然是异乡,既然是主仆,我们就应该如同亲人一般。今天晚上各配妻子给你们,可安心居住,不生异心。日后带到军前,立一些功绩,博一个出身,一样能富贵。若是有别的什么念头,犯了事,断然不饶的!”
家人都流泪叩头道:“若能如此,是老爹再生之恩,怎敢再生别的念头!”
当晚,张万户就把那些掳来的妇女,点了几名。
夫人又各赏了几件衣服。
张万户和夫人同出堂前,众妇女跟随在后。
堂中灯烛辉煌,众人都叉手侍立两旁。
张万户一一喊来指婚配合,众人一齐叩头谢恩,各自领了妻子回去。
程万里也配了一个女子,带到房中,关上门,夫妻叙礼。
程万里仔细一看那女子,年龄倒有十五六岁,长得十分美丽,不像一个下人。怎见得?有《西江月》为证:两道眉弯新月,一双眼注微波,青丝七尺挽盘螺,粉脸吹弹得破。望日嫦娥盼夜,秋宵织女停梭。画堂花烛听欢呼,兀自含羞怯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