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名将还是祸国奸臣?深度剖析百战名将高骈所经历的悲喜人生

绝世名将还是祸国奸臣?深度剖析百战名将高骈所经历的悲喜人生

首页角色扮演百战绝世更新时间:2024-05-09

“急!”当疾驰的羽骑冲入扬州城时,城内的百姓们已经习惯了这段时间如雪片般的军情急报,大家赶紧纷纷闪避在一旁,为狂奔的羽骑让开了一条道路。

广明元年七月,挟着在信州击溃淮南军主力的威势,黄巢带领军队迅速北上渡过长江,当天长、六合两地被围击的消息传至扬州城内的时候,扬州军府之内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天长、六合两城地处扬州外围,一旦失守则高邮必然危急,高邮位于扬州上游之地,一旦被击破,整个扬州城便会门户洞开,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黄巢围攻天长、六合,对扬州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面对部属将领们纷纷要求请缨出战的亢奋局面,高骈的谋士吕之用却建议其立即向朝廷告急,而扬州城内的淮南军暂时按兵不动。

这是一个在当时人们看起来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建议,因为这种消极抵抗在朝廷看来不啻为背叛行为,纵敌不战,有负朝廷重托。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骈在沉默许久之后,竟最终同意了吕之用的建议。

自这一刻起,高骈,这位唐末最受争议的名将进行了一场豪赌,其将个人荣辱质押了上去,去赌大唐一个未知的将来,当然他知道,这个将来也许对自己来说,是个万劫不复的地狱。

这个决定到底是对还是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剖析一下那年那事那些人。

一、 高骈,其名将之称绝非浪得虚名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高骈.《南征叙怀》

首先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高骈同志,因为高骈的经历可以证明这个人不是精神分裂之辈,也做不出失心疯的事情,更不是一个受到一点挫折就不敢轻易出战的人,所以其后来收兵扬州,绝对不是后世人们简单描述的那样畏敌不战可以解释的。

祖崇文,元和初功臣,封南平王。父承明,神策虞候。骈,家世仕禁军,幼而朗拔,好为文,多与儒者游;喜言理道。两军中贵,翕然称重,乃縻之勇爵,累历神策都虞候。——《旧唐书》

旧唐书中关于高骈出身的信息量很大,他的祖父高崇文,本身就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其元和年间入蜀平叛的过程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史书上用“触崩”来形容叛军投降速度一点都不为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这么优秀的祖父,高骈的人生目标定位自然不低。

▲高崇文,元和年间横空出世的名将

高骈和他的父亲都出身禁军,而且隶属的是一个王牌军——神策军,这个军队很特殊,其直接由宦官掌控,晚唐时期神策军中尉的地位非常高,朝廷的决策、皇帝的废立等大事件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

▲年纪轻轻进入神策军,高骈家里的背景挺深呐

被两军中贵(左右神策军中尉)都看好的小哥,前途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一般被晚唐宦官们培养、拉拢的将军,在经过历练、镀金之后,都会被重点关照提拔,进而成为宦官在外面的政治依仗力量。

在秦州待了段时间后,鉴于此期间被安排镀金的高骈表现良好,成绩不错的他遇到了自己封神的机会—收复安南

安南土蛮引南诏兵合三万余人乘虚攻交趾,陷之。

是日,南诏陷交趾,蔡袭左右皆尽,徒步力战,射集十矢,欲趣监军船,船已离岸,遂溺海死。——《资治通鉴》

安南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沦陷数年不能克复,朝廷方面也很郁闷,因为安南这个地方不仅是大唐传统国土范围,而且这里是制约南诏的战略要地,此地一失,西南则永无安宁之日,因此朝廷下决心一定要收复此地。

▲安南之地,对唐朝和南诏都非常重要

茵久之不敢进军取安南;夏侯孜荐骁卫将军高骈代之。——《资治通鉴》

但当时的情况是安南这地方已经成了一个烂摊子,谁都不愿意去接手,后来兵部侍郎夏侯孜便推荐了年轻的高骈,这个年轻人不错,让他去试试吧。

至则匡合五管之兵,期年之内,招怀溪洞,诛其首恶,一战而蛮卒遁去,收复交州郡邑。——《旧唐书》

收复安南的过程很复杂,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好,高骈所率领唐军在此役中的悍猛表现,将南诏彻底打疼,一战确保了安南数十年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可以从高骈后续的战略眼光中,看出一个崭新的将星已经冉冉升起。

以广州馈运艰涩,骈视其水路,自交至广,多有巨石梗途,乃购募工徒,作法去之。由是舟楫无滞,安南储备不乏,至今赖之。——《旧唐书》

高骈下令修筑安南城,将先前简陋的安南城筑成了西南军事巨镇,又通过修浚安南到广州的海路,加强了安南地区与中央的快速联系。

先前从安南到广州需要翻越崇山峻岭,甚至需要穿越南诏控制范围区域,修浚海路之后广州的船只便可以直接乘风破浪,抵达安南附近的码头,兵力和物资都能够及时运输到位,足以与南诏抗衡。

▲陆路改水路之后,安南与朝廷的联系安全又便捷

这绝对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思维和作风,高骈本人也因此役一战封神。

能干,领导自然要加担!

其后高骈又被安排在剑南道抗击南诏,其重新修筑大玄城,屯兵驻边,在战略上稳住了西南局面,迫使南诏重回和谈,纷乱的蜀地再次迎来了和平稳定的希望。

在王仙芝、黄巢起义之时,高骈又被调去镇守荆南、镇海军、淮南一带,在高骈的打击之下,黄巢军一度被打的怀疑人生,所属部队将领更是大规模向其投诚

▲高骈的军队一度打的黄巢溃不成军

巢不意其袭,遂大奔,引残党壁上饶,然众亡几。会疫疠起,人死亡,璘进击之,巢大惧。——《新唐书》

张璘渡江击贼帅王重霸,降之;屡破黄巢军,巢退保饶州,别将常宏以其众数万降。攻饶州,克之,巢走。——《资治通鉴》

高骈,一度给予了朝廷足够的希望和绝对的信心,有他在,朝廷确实很放心。

二、 一个新的变故

正当高骈这边越打越顺手的时候,淮南道附近的一个突发变故却打乱了其进攻节奏。

刘汉宏之党浸盛,侵掠宋、兖;甲子,征东方诸道兵讨从。——《资治通鉴》

刘汉宏的叛军北归到了河南道,开始四处劫掠、作乱,整个中原地区随之开始动荡起来。

提起这个刘汉宏,简直是个奇葩,这伙计先前参与庞勋叛乱,后来投降朝廷,被王铎选择当炮灰留守江陵,可人家一点儿没有炮灰的觉悟,再次拍屁股走人,反了。

王铎留其将刘汉宏守江陵,自帅众趣襄阳。铎既去,汉宏大掠江陵,焚荡殆尽,士民逃窜山谷。汉宏,兖州人也,帅其众北归为群盗。——《资治通鉴》

▲刘汉宏的叛乱的扩大让朝廷始料不及

由于事发突然,使得朝廷的判断发生了失误,淮南联军包括淮南军大部分军队被抽调北上,使得黄巢军队的压力顿减,也再次给了黄巢一次喘息的机会,这次机会对黄巢方面来说是续命的,然而对朝廷方面来说却是极为致命的。

三、 败仗后所产生的军府裂痕

因为打的很顺手,所以当黄巢表示要向其投诚之时,高骈确实觉得,这其实也很正常,但他忘了,眼前的这位可是盐贩子出身,既然是敢冒*头危险贩盐,那其本身就不可能是一个信誉极佳的正人君子。

▲古代的盐贩子和现在毒贩子一样属于高危行业

所以,当黄巢拖得自身恢复了元气,拖得朝廷撤去了重兵联合围堵之后,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嚣张至极地对高骈说,哥们,先前说的都不算,咱们再重新来过。

人都有脾气,高骈的脾气就挺不好,一见到这么无赖的人就容易上火,上火后的做事风格自然很暴躁,那就开打吧。

而张璘接到高骈的进攻命令之时,他甚至没有仔细想一想,现在自身实力确实能打过黄巢军吗?在跟随高骈征安南、定西川诸多战役中,张璘已经养成了绝对服从高骈军令的习惯,因为高骈所给出的指令,最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然而他忘了,高骈也是人,也有失误的时候。

骈怒,令璘击之,兵败,死,巢势复振。——《资治通鉴》

而这次,高骈的失误、张璘的盲从最终使得张璘自己丢了性命,也使得淮南军此役损失惨重,而损失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从巢势复振这几个字中就可以看出,一定是先前投降张璘的那些黄巢军阵前反水了,才产生了此消彼长的现象。

▲信州一战之后,黄巢军力再度膨胀起来

而这次阵前倒戈的行为,也对淮南军军府内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影响,对高骈来说,军府内的一些黄巢投降而来的大将,例如毕师铎、李罕之、毕师鐸、秦彦、许勍等将领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军府重将,那么这些人有没有问题呢?

因此在后面的时间里,虽然毕师铎等人屡次提出要求领军截击黄巢军,高骈的态度却都很暧昧,他还是有点儿狐疑不决,这也就造成了在这段时间里,黄巢军被放任式的发展,在北上的途中,没有遇到淮南军的丝毫截击。

四、 高骈最初的设想

在黄巢北上突进的时候,扬州军府日夜都有羽骑驰入告急,高骈等人也在密切地关注着事态的进展。

大将毕师铎曰:“妖贼百万,所经镇戍若蹈无人之境。今朝廷所恃者都统,破贼要害之地,唯江淮为首。彼众我寡,若不据津要以击之,俾北渡长淮,何以扼束?中原陷覆必矣!”——《新唐书》

这段时期,比较活跃的莫过于毕师铎等人,他们屡屡劝说高骈进击的做法,让高骈有点担心,但另一个计划却在其脑海中形成了,这个计划的前提是在淮南境内不拦击黄巢军,将最终歼灭黄巢的战场放在淮河一线。

今臣竭力保卫一方,必能济办;但恐贼迤逦过准,宜急敕东道将士善为御备。——《资治通鉴》

按照高骈的想法,朝廷的联军一时半刻还赶不到淮南来,那么不如把黄巢军赶到河南道联军的附近,等黄巢军到他们地盘上了,他们还不得和他玩命死磕,届时自己挥军北上,南北夹击,不但坐收渔翁之利,还是一个必胜的局面,

▲高骈幻想的淮水防线,看起来很美好

加上淮水这道防线曾经因为先前庞勋作乱的缘故,沿着淮水一线,朝廷都修筑了防御工事,依托这个防线,反而比长江天堑还要保险,因此高骈压上了自己的赌注,赌黄巢必定会被联军和自己击溃在淮河一线。

诏河南诸道发兵屯水,泰宁节度使齐克让屯汝州, 以备黄巢。

以淄州刺史曹全为天平节度使、兼东面副都统。——《资治通鉴》

然而此刻朝廷却发了一道密旨给了高骈,高大人既然没拦住黄巢,辛苦了,那你就歇歇吧。

而恰恰就是这道密旨,直接改变了大唐的历史和高骈的人生。

五、 朝廷也不愿提及的一道密旨

后世很多人在诟病高骈不抵抗政策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其实在黄巢突破长江防线之后,高骈收到了朝廷的一道密旨。

而乃未施豹略,频降凤书,已知诸道进军,不许远藩离任。诏旨云:“为朕全吴越之地,遣朕无东南之忧。”是以再阅纶音,遂回组甲,盖乃仰遵帝命。——崔致远.《桂苑笔耕集》

新罗人崔致远曾经担任高骈幕僚,属于贴身机要秘书级别的人物,他的私人笔记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朝廷将高骈从抵御黄巢的刀锋,转变成了守护东南的重臣角色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呢?

因为先前刘汉宏的事情解决了,而且朝廷给其又安排了个新住处——和高骈做邻居。

刘汉宏请降;戊辰,以为宿州刺史。宿州刺史刘汉宏怨朝廷赏薄,甲寅,以汉宏为浙东观察使。——《资治通鉴》

▲刘汉宏确实是个刺头,安排到浙东确实让人费心

在黄巢的高歌猛进之中,朝廷也没心思去剿灭刘汉宏了,毕竟之前大家都是同志关系,自己人,组织上也就决定给他一次悔改的机会,两者再次和好之后,朝廷就能腾出手,将用来剿灭刘汉宏的东面联军,布置到淮水一线进行布防。

但姑息毕竟只是姑息,朝廷毕竟也还是不放心呀,这么个刺头放在东南,还真得必须找个看得住的人来管住他,没有什么人比高骈更合适了,名将这个头衔直接就能亮瞎刘汉宏的眼,就这样高骈被朝廷下令留下,看管小刘同志,防止其为祸东南。

为什么朝廷会如此在意东南呢?因为东南关系到朝廷的温饱问题,大运河的起点在余杭,而东南藩镇向朝廷转运钱粮的枢纽在扬州,这也是朝廷任命高骈为江淮盐铁转运使、主管江淮财富的缘故。

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宋.李昉《文苑英华》

唐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王夫之.《读通鉴论》

自从余杭启程,过扬州入淮河,沿着通济渠北上,汴水悠悠,借黄河故道西行,进入广通渠,船队向长安进发,钱粮、供奉都是沿着这条水道,进入长安城的,因此,东南不能有失,扬州绝对要在朝廷掌握的手中。只要高骈这边不乱,朝廷就有主心骨,不会动荡。

▲东南是大唐粮仓,水路运输路线中扬州地控枢纽

高骈就这样,被一封信留在了扬州城内,眼睁睁地看着黄巢军队开向了淮水防线,自己却只能扼转马头回军扬州。

当淮水防线崩溃的消息传来之后,高骈就知道,自己这次赌输了,而且输的一塌糊涂,自己前半生经营的声名,顿时化为流水。

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高骈《海翻》

朝廷也不可能公开这封密信,自己只能将纵敌的黑锅一背到底了。

六、 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淮水一战之后,算上新增的叛乱节镇:忠武军节度使周岌、武宁军节度使时溥,高骈身边已经有了三个不老实的家伙,真可谓自顾不暇。

▲身边强敌环绕,高骈也只能呵呵了

自己又能怎么办呢?除了为风雨飘摇的大唐守好这东南半壁江山,声誉、功名且随他去吧。

▲高骈的修仙避世何尝不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

高骈看着眼前潺潺下着的雨水,转身钻入了炼丹房中,世间有太多烦恼,他确实需要寻找一个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的地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高骈《对雪》

广明元年,这一年,是唐朝历史上黑暗的一年,也是高骈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