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城——罗马(三)

永恒之城——罗马(三)

首页角色扮演城堡传说3永恒之城更新时间:2024-05-09
古罗马凯旋门

每次征服战争胜利,罗马城就要举行盛大仪式,欢迎胜利的罗马军队凯旋归来。凯旋门的修建就是古罗马为纪念战争胜利、欢迎凯旋之师而造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在古代,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每当一场重大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候,统治者便会下令建造凯旋门。据说凯旋拱门的设计是为了让战士从战争的破坏中清醒过来,这是一种容易使人产生幻觉的大门。每次凯旋仪式都隆重、庄严,将军和士兵列队经过罗马城入口的凯旋门,走过罗马广场,凯旋车队浩浩荡荡,全罗马城的人都要亲眼目睹胜利之师的风采,同时亲眼目睹在凯旋车队前面的长长的战败者的队伍。凯旋仪式是罗马重大的庆祝活动,为凯旋的将军举行凯旋仪式,正是鼓励人们勇敢地对外征战,从战场上获取殊荣,而带兵打仗的人,梦寐以求的也是凯旋后获得的荣誉。古罗马时代共有21座凯旋门,现今罗马城中仅存3座凯旋门,分别是:提图斯凯旋门、塞维鲁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后来,欧洲及世界许多国家都建造过各种凯旋门。

古罗马凯旋门位置图

1.提图斯凯旋门

提图斯是帝国时期弗拉维王朝第二代皇帝。提图斯凯旋门是意大利罗马市古罗马广场东南圣道上的一座大理石单拱凯旋门,由图密善皇帝兴建于兄长提图斯去世后不久(约为公元81年),纪念在公元70年征服和摧毁耶路撒冷,终止66年开始的犹太人大起义。提图斯凯旋门是16世纪以后许多凯旋门仿效的对象。

提图斯凯旋门是现存最早的凯旋门,是由罗马帝国提图斯皇帝下令建造的。为了纪念提图斯于公元70年镇压犹太人的犹太战争的胜利,由提图斯的弟弟图密善于公元82年建成的。作为早期凯旋门,其形制较简单,高14.4米,宽13.3米,深6米,上面装饰有浮雕,单拱而有厚实的拱间壁和高昂的顶阁,装饰有混合柱式壁柱。匀称严整、简练壮美,是最具古典精神的凯旋门之一。这座凯旋门主面的台基与女儿墙都较高,给人以稳定、庄严威武雄壮之感。建筑物用混凝土浇筑,大理石贴面,檐壁上雕刻着凯旋时向神灵献祭的行列。提图斯凯旋门拥有现存唯一的对耶路撒冷圣殿器物的描绘,表现提图斯的军队正抬着从耶鲁撒冷神庙里缴获的重要战利品——黄金圣案、烛台和银喇叭,兴高采烈地走在象征着罗马的凯旋门前。浮雕布局和造型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创造出真实的空间感。由于着意表现人物的动势,浮雕中的人物虽不多,却给人以气势宏伟之感。提图斯凯旋门上描绘的耶路撒冷圣殿7个分支的灯台形象,被用作以色列国徽。提图斯凯旋门是16世纪以后许多凯旋门仿效的对象。

提图斯凯旋门

2.塞维鲁凯旋门

塞维鲁凯旋门是古罗马广场西北端的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建于公元203年,以庆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皇帝和他的两个儿子卡拉卡拉和塞普提米乌斯·盖塔在194/195年和197-199年两次战胜波斯。

塞维鲁凯旋门是古罗马广场上现存的两座凯旋门之一,它位于古罗马广场西北端,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建于公元203年。该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皇帝(emperor Septimius Severus)和他的两个儿子卡拉卡拉(Caracalla)和塞普提米乌斯·盖塔(Geta)在194或195年和197-199年两次战胜波斯。塞维鲁凯旋门高23米,宽25米,有3个拱道,中间一个大拱门,左右各有一个小拱门,浮雕逼真,装饰精美。最中间的拱道高12米,剩下两个都高7.8米。在中世纪时期,再三发生洪水将更多的沉积物冲刷到了这里,使得当时很多浮雕都被冲刷掉,直到1742年才再次补画上去,不过目前只有拱门的上半部门可以看得出来。这座凯旋门之所以能够保持得比较完好主要依赖于当时与一座基地教堂结构相组合。当教堂被重建于别处时,凯旋门仍然保留着教会的性质,所以它能够一直保留至今而没有被其他建筑所代替。罗马最为知名的修建于315年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就受了塞维鲁凯旋门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塞维鲁凯旋门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

塞维鲁凯旋门

3.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也是罗马现存的凯旋门中最新的一座。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315年,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一世于312年10月28日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击败马克森提皇帝统一罗马帝国而建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因当年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而得名,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帝王,他在位时期统一了罗马全境,他也是第一位公开信仰基督教的君王。君士坦丁凯旋门位于古罗马竞技场西侧罗马竞技场与帕拉蒂尼山之间,其上的雕塑精美绝伦、恢宏大气,千年逝去,已是残迹斑斑,却仍在风雨中,与古罗马角斗场共同见证罗马的辉煌。凯旋门上方的浮雕板是当时从罗马其它建筑上直接取来的,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连等,下面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这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7.4米。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其上的雕塑多为浮雕,且多半是从当时罗马帝国的其他建筑上搜集而来,组合拼装成了君士坦丁凯旋门。众多浮雕中最为著名的是凯旋门顶端的八块浮雕,他们是从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拆卸而来,如今珍藏在卡匹托尔博物馆,八块浮雕镶板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连等,下面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集合了众多不同时代的罗马雕塑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平衡了众多风格的雕塑风格,在静态中展现了自己的恢宏气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所以君士坦丁凯旋门虽然是罗马三座凯旋门中建造最晚的一座,但仍然可以看出早期罗马艺术的影子,而且保存比较完好。据说当年,拿破仑·波拿巴来到罗马,见到了这座凯旋门,大为赞赏,而这座凯旋门也成为法国巴黎凯旋门的蓝本。

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

罗马帝国皇帝陵墓

罗马帝国皇帝陵墓

1.国王罗穆卢斯墓

罗穆卢斯墓位于古罗马广场,离元老院不远。这座墓的外形呈四方形,由黛色大理石砌成。沿台阶而下,里面有祭台。墓穴右侧有一圆形柱,柱基上刻着王政时代古老的拉丁文,其内容是”神圣之地,禁止非礼“。整个石柱留有被毁伤的痕迹。据考古分析,建墓用的黛色大理石,很有可能是凯撒改建广场时采用的。有人认为墓主人不是罗穆卢斯,可能是收养罗穆卢斯兄弟的牧羊人;或认为这个墓穴不是罗穆卢斯的葬身之地,而是一座与他有关的祭坛;也可能是另一位国王。实际上,考古的初步发现到后来验证其历史成果,则需要一段漫长的学术检验。无论是认定遗迹为罗穆卢斯之坟、或是崇拜罗穆卢斯的祭坛,还需要深入进行考察研究,这也是为什么考古团队还在进行遗迹调查的原因。罗穆卢斯墓一直埋于地下,是1899年被考古学家发现的,考古发掘后,该墓便供游人观瞻。

罗穆卢斯墓

2.哈德良陵墓--圣天使堡与圣天使桥

圣天使堡(CastelSant'Angelo)是台伯河岸的一座陵墓,位于古罗马地区的最西端。圣天使城堡是公元139年罗马皇帝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76-138,在位期间117-138)为自己和其后代皇帝所建的家族陵墓,由哈德良皇帝亲自设计并指挥建造,作为他自己以及其继承者的安息之地。城堡上圆下方,外围城墙则是五角星形,造型伟岸坚固,仿佛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经过几个世纪历史变迁,城堡也发生了变化,首先因其坚固的建筑特征而成为了阻止西哥特人和东哥德人入侵的军事要塞,然后又成为了监狱和兵营。在公元6世纪时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曾作为教皇的碉堡和避难所,现在圣天使堡的所有权还是属于梵蒂冈。15世纪时在城堡和梵蒂冈教皇宫之间修了一条通道,教皇可以不经过属于意大利的协和大道就能到达城堡。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里有描写这个暗道的情节。

圣天使堡

在建造陵墓的同时,台伯河上又建筑造了一座通向陵墓的大桥,此桥曾用哈德良皇帝家族的名字Elio(艾里奥)命名。该桥曾于1450年倒塌,随后在原桥基础上得以重建。桥上有十二尊天使像,每个天使手中拿着一种耶稣受刑时的刑具或相关物品,12寓意着耶稣的十二门徒。桥的两旁本来是没有雕像的,1535年,教皇克莱门特七世(Papa Clemente VII)下令在桥的南头建造了圣彼得(Saint Peter)和圣保罗(Saint Paul )两位圣人的雕塑。17世纪时,这座桥又由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建筑家-画家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1598.1.7——1680.1.28)及其弟子在桥两侧雕刻安放了另外十座天使雕像,使这座桥成了巴洛克式装饰艺术的杰作,被称为罗马最美丽的桥。其中桥南端的八座都是由贝尼尼的徒弟按其设计图纸所塑建,只有紧靠古堡的两尊天使是贝尼尼亲自雕刻的,现在看到的那两座已是复制品,真品已被移至城里的圣安德列亚教堂(Santa Adrea delle Fratte)保存。

圣天使桥

之所以叫“圣天使堡”这个名字,传说是因为在欧洲6世纪时黑死病流行晚期,教皇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梦见手持宝剑的大天使米迦勒降临到这座建筑上,持剑站在城堡顶上赶走了病魔,不久黑死病的流行就结束了。为了感谢天使,教皇命人在城堡顶上安放了一个大天使的青铜雕像,并将其改名为“圣天使堡”,连带圣天使堡下面的桥也被命名为圣天使桥(Ponte Sant'Angelo)。

圣天使堡现为国家博物馆(MuseoNazionale di Castle Santa Angelo),馆内收藏了大量雕刻作品、罗马教皇的住宅家具,另外一项重要的珍贵藏品从收集罗马时期开始历代的武器珍品。

3.奥古斯都陵墓—古罗马帝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

奥古斯都陵墓(Mausoleodi Augusto),是古罗马皇帝的大型陵墓,公元前28年修建于罗马战神广场,位于现在的奥古斯都大帝广场(Piazza Augusto Imperatore),不再对游客开放。奥古斯都在公元前31年的亚克兴角战役胜利后,在罗马兴建的最早的工程之一就是这个奥古斯都陵墓。陵墓为圆形规划,包括几个同心圆环,种植了柏树,圆锥形屋顶和一尊奥古斯都雕像。一对粉红色的花岗岩方尖碑位于拱形入口的两侧,一个现在在埃斯奎利诺广场(圣母大殿西北侧),另一个现在在奎利那雷喷泉。完成的陵墓直径90米,高42米。陵墓的外墙是用混凝土做成,表面用长方形石灰华装饰。外墙的里面是一个由四个圆形和大半圆形的墙组合成的复杂系统,同样是用混凝土建造而成,但是现在大多数表面为网状石灰华装饰。就这样,建筑的内部就被分成同心的多个厢房,这些厢房简单地用泥土填满。埋葬用的厢房远远地隔离开来,且有多条通道可以进入埋葬厢房。从入口有一条通道通往陵墓中心,那里是一个带有三个壁龛的房间,有存放皇室骨灰的黄金骨灰瓮。一对粉红色的花岗岩方尖碑位于拱形入口的两侧,1588年教宗西斯都五世将其中一个方尖碑安装到位于罗马四河喷泉街(Via delle Quattro Fontane)与奎利那雷街(Via delQuirinale)的交叉口。另一个现在在埃斯奎利诺广场圣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西北侧。

奥古斯都陵墓

罗马教廷建筑-罗马四座特级宗教圣殿

罗马是天主教中心,可以说是一座宗教之城。天主教建筑遍布整个城市,据说全市有大小教堂600多座。这里不仅有天主教堂,而且有犹太教堂和伊斯兰的清真寺。罗马城中的教堂大都建筑雄伟,藏有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最著名为罗马教廷的四座特级宗教圣殿,它们是:

罗马四座特级宗教圣殿地理位置示意图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Archbasilica of St. John Lateran,全称为拉特朗至圣救主、洗者圣若翰圣史圣若望总主教座堂,又译为拉特兰圣约翰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译为圣伯多禄大殿、圣伯多禄大教堂、梵蒂冈大殿)、圣母玛丽亚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全称马杰奥尔圣母玛丽亚大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又译为城外圣保禄大殿)。城中享有治外法权的罗马教廷建筑和城外的圣保罗教堂的含义是指:罗马城中的许多教堂、建筑以及城墙外的圣保罗教堂均由梵蒂冈管辖,享有治外法权。这里四座特级宗教圣座: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梵蒂冈城国内,属于另一遗产梵蒂冈,故这里不做介绍。其它三座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圣母玛丽亚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均位于罗马市内,但由梵蒂冈管辖,享有治外法权。

1.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Basilica di SanGiovanni in Laterano),它是天主教罗马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罗马总主教的正式驻地。它同时还是罗马四座特级宗座圣殿: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圣彼得大教堂、圣母玛丽亚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中最古老、排名第一的一座,享有全世界天主教会母堂的称号。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又译为拉特朗圣乔瓦尼教堂、圣约翰教堂,或圣乔瓦尼教堂,这些只是译法不同。圣乔瓦尼(SanGiovanni)是按意大利语地名翻译的,而“拉特朗( Laterano)一词,源于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个大家族拉特朗家族,此译法既点明了这座教堂的历史也表明它所占据的位置。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比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资格还要老,根据1929缔结的条约,准许这个教堂享有治外法权。这个地方曾经是罗马贵族”拉特朗“的别墅地,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把它捐给了罗马教廷。康斯坦丁君主于公元314年建立了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它是罗马的大主教堂。这座教堂多灾多难,受到外族入侵的破坏、地震和火灾的摧残,教堂实际上被毁坏过多次,又经过了多次重修,才有了今日的风貌。在1308年,一场无情的大火把它完全烧毁。现在的圣若望大教堂是1585年希斯托五世重建的。在十七世纪时,曾大规模装修,设计得美轮美奂。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可称为罗马第三大教堂,整个建筑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教堂正面顶上有高达7米的耶稣基督和十三门徒雕像排成一行,居中的是耶稣基督。入口的左边,有君士坦丁大帝的大理石像,入口中央的青铜门铸造于公元305年,原来是古罗马市场上的元老院大门,1605年移至此处。大殿长130米,大殿两旁有12个供龛,每个供龛里是一尊教皇雕像,像高4.6米,像下刻有教皇的名字。在雕像上部左右墙壁上有浮雕,浮雕描绘的都是《圣经》中的故事。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前广场的左侧,有十六世纪的芒拜堂,这个礼拜堂收藏着闻名且珍贵的二十八级阶梯,这就是传说中耶路撒冷比纳多宫里的那一段石阶,当年基督受审时多次登上这个阶梯,又多次从这个石阶梯走下来受鞭笞,最后被处以死刑。这个阶梯原存于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奉母命从耶路撒冷运来放在这里。为了保存这一贵重物品,4世纪时在教堂下方建造了芒拜堂。看着虔诚的信徒到这里跪地拾级而上的情景,不得不令人惊叹信仰的伟大力量。另一件珍贵物品是绘在教堂中殿右侧墙壁上的名画《教皇宣布圣年》,由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乔托所画。反映的内容是:1300年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在巴特朗大殿阳台宣布”教会历史上第一个圣年开始“的情景。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之所以在天主教四大教堂之列,不仅是因为它雄伟壮丽的建筑规模,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宗教地位。在这座教堂中央进口两侧用拉丁文字写着“世界所有城市教堂之母”。这表明拉特兰圣约翰大教堂是世界上所有教堂中最早的一座。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2.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梵蒂冈大殿。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是罗马天主教的中心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根据天主教会圣传,圣彼得大教堂是宗徒之长圣彼得的安葬地点,历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

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

圣彼得广场由意大利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设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的雕像等。

圣彼得大教堂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点之一。由于其礼仪作用,教宗每年会在此举行多个仪式,包括圣殿内外的人数,每次约有一万五千人到八万人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与基督教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很强的关联,早期基督教、教宗国、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

圣彼得大教堂

3.圣母玛丽亚大教堂

圣母玛丽亚大教堂也被(Basilica di Santa MariaMaggiore)全称为“马杰奥尔圣母玛丽亚大教堂”,是天主教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之一。圣母大殿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圣母命名的教堂,是罗马以圣母玛丽亚命名的教堂中最大的教堂,位于罗马七丘之一的埃斯奎林山上。圣母大殿大约建于公元四世纪,在教皇圣西斯笃三世任内被重建,自从教堂建成以后历经多次改建,因而该教堂也包含了多种艺术风格。圣母玛利亚教堂正面是建筑师富加于1743年修复过的,正面顶部有五座雕像,中间为圣母抱着圣婴,左右两边是修建教堂有功的4为教皇。教堂正面的墙上有一尊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雕像,这是为了纪念他对于该教堂的捐助。教堂的主体结构是5世纪时确立的,包括一段以马赛克装饰的中殿和圆形后殿。教堂的大门有五扇,正中一扇为铜制的,门上刻着浮雕,主要内容是圣子降临、圣母加冠、耶稣被钉、卸下圣尸、天神来报、亚当夏娃被逐等。大殿内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主殿长90米,两边是36根大理石石柱和4根花岗岩石柱,这些圆柱在18世纪的修复中被替换掉。圆柱上方有36幅镶嵌画,是5世纪的作品。大殿的天花板是木制的,设计精美,由无数个一尺见方的各式镀金图案组成,这些图案所镀的金子据说是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来的第一批金子,是由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送给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大殿的地板是13世纪铺设的,地板图案十分雅致。13世纪为教堂修建了一座高75米的钟楼,被一场地震毁掉之后又重建于14世纪,钟楼内的五口钟会在每天晚上9点响起以提示人们做祷告。在钟楼上有镶嵌画,画的内容是圣母托梦昭示约翰夫妇寻找雪地的情景。埋葬着教皇保罗五世的巴洛克风格保利娜小礼拜堂后殿的马赛克壁画完成于13世纪,描述的是圣母加冕。该教堂还有一座伯利恒地下室,其内安放着银制的圣婴摇篮和金制马槽,还埋葬有-杰罗姆和教皇庇护五世。教堂内还收藏有基督婴儿时期的小床。

圣母玛利亚教堂正前方有一个广场,广场中立有一根高达15米的石柱,是从古罗马广场的马森齐教堂那儿移过来的。当时教皇保罗五世为了给圣母敬献礼物,专门请工程师于1614年立的。石柱加工精细,周围垂直方向有一道道瓦棱,底部有精美的大理石石基,石柱上部耸立着一尊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婴的铜制雕像。

圣母玛利亚教堂

4.圣保罗大教堂

罗马圣保罗大教堂(Basilica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是罗马天主教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之一,因为该教堂是距市区最远的一座,远在昔日罗马城之外,也称“城外圣保禄大殿”。圣保罗大教堂是公元4世纪时由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在圣保罗墓上建造而成,公元395竣工。文艺复兴时期其它三圣堂相继重建,现存的圣保罗大教堂是1854年对4世纪时富丽堂皇的圣保罗大教堂的重建,新教堂保留了旧教堂的结构(一个中殿及四条走廊)。1823年的大火基本上毁掉了一切,只有内部的后殿一部分幸存。圣保罗教堂大殿前有一个宽阔的庭院,院子的四周是走廊。有150根石柱沿着走廊边排列,显得庄严而美观。院子中间椰树林立,绿草丛生,正中有一尊圣保罗的高大石像,是著名雕刻家彼得·卡诺尼卡创作的。雕像生动、逼真,圣保罗一手拿着剑,表示要为捍卫基督而战;另一只手拿着他给蒂莫特奥的信。雕像基石正面用拉丁文刻着:“宣布真理,教化万民。”教堂评价甚高的内部,有11世纪铸于拜占庭的铜门,两扇门上都有浮雕,浮雕刻画的是圣保罗的生平故事和圣保罗的生活片段;1285年由Aronolfo di Cambio所作的哥德式祭坛天盖,由Pietro Cavallini所雕的一座14世纪木刻基督像,和被誉为罗马最美的回廊。教堂内部长131.66米,宽65米,高29.70米;共有80根独石花岗岩石柱,这些石柱分为4排、每排20根。大殿共有五个通廊平均宽度为245.60米。四边行柱廊庭院是卡尔代里尼于1928年修建,长70米。门廊正面有十根独石红花岗岩石柱,高10米,两侧面柱廊有两行石柱,而向着台伯河的柱廊,则有三列石柱。整个柱廊庭院总共有146根石柱。进入大殿,在大殿正上方有三幅镶嵌画:最上部的一幅描绘耶稣、圣保罗、圣彼得端坐,耶稣居中,正在进行祈祷,圣保罗和圣彼得坐在两边聆听;中间一幅图画里,有一头卧着的羔羊,据说是耶稣的化身,羔羊的两边还有羊群和两座圣城,羊群代表教友,两座圣城即耶稣出生地伯利恒和遇难地耶路撒冷;下面一幅画是《旧约》中的四大先知,他们代表主的预言。大殿内部教皇头像上方,有36幅描绘圣保罗生平的壁画,下方是从圣保罗宗徒到约翰保罗二世共265位教宗的画像。教堂后殿的圆顶上也有镶嵌花纹,描绘的是耶稣和他的几个圣徒:圣皮特、圣安德鲁、圣保罗以及圣卢克。从规模看,圣保罗教堂仅次于圣彼得教堂,是罗马第二大教堂。

城外圣保禄大殿的南边为1841年建的修道院,这修道院曾被称为“中世纪其中一座最漂亮的建筑物”。修道院拥有不同形状的双柱,而有些柱子则镶入了金色及其他颜色的马赛克。

圣保罗大教堂

罗马的广场

罗马有很多广场,比如威尼斯广场、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等,但是罗马的广场不像中国的广场那样大气磅礴,罗马的广场一般都被一圈古建筑环绕着,广场建筑上有极尽奢华的雕塑和装饰,这些雕塑或者雕像都是大师的艺术精品。罗马人的理念就是把艺术的最高成就应用到建筑、浴池、水道、桥梁、广场等公共设施上,而同时追求实事求是和奢华的效果。古罗马历史中心有很多著名的广场,开始是作为市场和公众集会场所,后来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甚至举行角斗的地方,广场多为长方形。现存的有已成为废墟的广场:古罗马广场、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平广场、涅尔瓦广场、图拉真广场。帝国初期的六个广场形成了代表古罗马城城市建设成就的帝国广场群。这些广场都由皇帝主持,主要由皇帝出资,在皇帝们的主持下,广场其实已经成为一种形式,其内容是皇帝们的功绩和由此而来的对皇帝们权力的确认。还有在继续使用的较著名广场:纳沃纳广场、西班牙广场 、威尼斯广场、共和广场、圆柱广场等等。

古罗马广场位置图

1.古罗马广场-古罗马历史的见证

古罗马广场(Roman Forum)建于公元前7世纪,是罗马诸多广场中最古老的一座。在古罗马广场,不由得令人想起古罗马的辉煌。这里原为伊特鲁里亚人的埋葬场,有无数的蚊子和一条小溪。老塔克文(卢修斯·塔克文·布里斯库Lucius Tarquinius Priscus) (公元前616年~公元前575年)将之进行改造,修建了最早的罗马广场,罗马广场从产生之日其就是一个包括元老院、神庙、商铺和市场以及开阔场地的建筑群。从此,这里成了古罗马的法律、行政管理、商业和宗教中心。公元4世纪之后,古罗马广场的重要地位日渐丧失,一度沦为牧场,直到公元18世纪,人们才开始系统地挖掘和保护广场遗址,该工程一直持续至今。古罗马广场东临斗兽场,南接帕拉蒂尼山,北靠卡比托利欧山。有三个入口,分别位于帝国大道(via del Fori Imperiali)母狼哺子雕像处、斗兽场对面的神圣之路(Via Sacra)和古罗马遗址大道(via Foro Romano)上。

古罗马广场遗址

古罗马广场是古罗马时代的城市中心,从威尼斯广场到圆形竞技场之间巨大的罗马广场,曾经是罗马时代市民生活的中心。这里残留了许多古罗马时期的重要建筑的废墟。屹立在此地的建筑物有提图斯凯旋门、奥古斯都凯旋门、塞维鲁凯旋门、凯撒神庙、灶神庙,维纳斯和罗马神庙。现在这片古罗马政治、宗教、商业、娱乐等建筑的聚集地被称为“古罗马废墟”。罗马市政府刻意保留了这块残垣断壁,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片古罗马废墟犹如大露天博物馆不仅吸引着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探究竟,还吸引着众多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前来探寻古罗马当时的生活百态,很具有考古价值。这片废墟最早是被破砖乱瓦覆盖,到十九世纪才被重见天日,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了一片难得的建筑遗迹,让人联想到昔日罗马的繁荣富裕的生活。

圣墓、法庭、行政机构等都是其重要元素。长期的扩建加强了它作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的综合性,帝国的成就使得罗马广场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所在城市,不仅仅是罗马城,罗马广场成为了整个帝国的中心。

古罗马广场平面图

古罗马广场及主要建筑复原图

在广场东侧有提图斯皇帝凯旋门(Arco de Tito,建于公元81年)、罗马圣弗朗西斯科教堂(Santa Francesca Romana)、马森齐奥殿(Basilica di Massenzio,也称君士坦丁大殿)的遗迹、安东尼与福斯蒂娜神庙(Tempio di Antonino e Faustina)、凯撒神庙(Tempio diDivus Julius)、艾米利亚宫殿(Basilica Emilia)、元老院(Curia,是共和制时代政治的最高机关)、黑色大理石(Lapis Niger)、罗马的创始者罗慕路斯(Romulus)的墓穴、塞维鲁凯旋门(Arco di Septimus Severus)、古罗马公共讲坛(Rostrum,曾经有奇克罗等雄辩家在这里舌战群雄)的遗址等古迹。 广场西侧有朱利亚会堂(Basilica Giulia)遗留的地基部分--双子神庙(Tempio di Castor e Pollux)的遗迹。古罗马下水道、古圣母堂(SantaMaria Antigua)里面有非常精美的壁画,可追溯到七、八世纪。女灶神神庙(Tempio di Vesta),它坐落在长方形的维斯塔圣贞女修道院(Casa delle Vestali)。

2.凯撒广场

在罗马共和末期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擅权(公元前54年——公元前46年)之后,凯撒建造了一个封闭的、按完整规划建造的朱利亚广场(凯撒原名Caius Julius,故用他名字命名,也称凯撒广场),面积160X75米。凯撒广场三面是一圈店铺,广场的后半部分是围廊式的维纳斯神庙,广场成了维纳斯神庙的前院,广场中央耸立着凯撒的骑马镀金青铜雕像。神庙前有涓涓不息的喷泉。奥古斯都广场为奉祀战神所建,是供奉战神斗士的祭司们的住所,以他们丰盛的宴会而著称。凯撒广场是最早的帝国广场之一,是用高卢战争中获得的战利品修建的(公元前54—公元前46年)。其主要建筑是维纳斯·吉尼特里斯神庙和设有一排商店的柱廊,但柱廊于公元80年毁于大火图密善和图拉真重建了柱廊,也修建了阿根塔里亚市场。现在广场上除了3根柱子之外,地面上的建筑幸存不多。维纳斯是凯撒家族的保护神,因此凯撒广场隐然是凯撒个人的纪念碑。

凯撒广场是一个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广场的新型制。这个新型制显然借鉴了古希腊晚期的庙宇。广场上的各个建筑物失去了独立性,如钱庄、商铺、雄辩家讲演的敞廊和维纳斯神庙都在广场之内,这些建筑物被统一在一个构图形式之中。这个广场宣告了罗马共和制的结束个罗马帝国时代的来临。

凯撒广场

3.奥古斯都广场

奥古斯都在其统治期间开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大兴土木计划,要把罗马“从一个砖石之城变为一座大理石之城”。他在罗马广场北面、紧靠凯撒广场兴建了一座新广场,与凯撒广场呈90度角。广场两侧立着粗大的廊柱,广场中心的马尔斯神庙是其主主体建筑,这是一座白色的大理石庙宇,庙宇在公元前2年完成,里面摆满了珍宝,它是为复仇战神而建的,以纪念奥古斯都在菲利皮(公元前42年)的胜利,就在菲利皮他把刺*凯撒的凶手正了法。当年,奥古斯都出征讨伐刺*凯撒的主谋布鲁图时求神保佑,在战神跟前许愿:如果得胜,将在罗马修一座宏伟的战神庙。结果,腓立比一战,卡西约和布鲁图战败,自*身亡,奥古斯都大获全胜。于是便用战利品修建了奥古斯都广场,并将战神庙作为其主体建筑。神庙内部供奉的是战神马尔斯、爱神维纳斯、凯撒。神庙两侧是两个半圆形的讲堂。神庙和广场都大量釆用了彩色和白色的大理石装饰,并且有来自希腊的工匠参与建设,整个广场,既展现了外观的美丽又体现了奥古斯都的传统情怀。现在,一堵高墙依然立在广场的远处,把广场与位于埃斯奎利诺山和维米纳尔山之间的贫穷、人口拥挤的苏布拉区分隔开来。除了庙宇的三根柱子以外,此地没有其它东西保存下来。广场的西边是的罗兹骑士宫殿,这是奥古斯都宫殿所留下的唯一建筑。

需要注意的是马尔斯神庙的修建是奥古斯都的还愿行为,既然向神做了许诺,如果不兑现承诺恐怕会遭到神的报应。然而,战神庙并不是奥古斯都恐惧的产物。战神马尔斯是奥古斯都的本位神,爱神维纳斯是凯撒家族的守护神,凯撒是自己的上司,自己是凯撒的直接继承者。奥古斯都借还愿将这三位供奉在广场的神庙中的意图是很明显的:他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告诉人们自己受神的庇护,自己的家族受神的庇护,自己的事业受神的庇护。这里的每一位神都是对自己的论证。神庙本身就像一个大印章一样证明着神对奥古斯都的支持,这种支持有效地阻止着对奥古斯都权力的质疑。

奥古斯都广场

4.和平广场——韦斯帕芗广场

奥古斯都之后,再一次对帝国广场的扩建发生在弗拉维王朝。在罗马广场的东北面就是韦斯帕芗的杰作——和平广场,也叫韦斯帕芗广场。韦斯帕芗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之后用战利品修建了这座广场。尽管维斯帕芗因为个人节俭已达到了吝啬的程度而享有盛誉,但他却毫不吝啬的花大手笔加强罗马、意大利和其他一些省市的公路、桥梁、军事设施及公共建筑的建设。和平广场以和平神庙为重点,两边是图书馆和画廊,保存着对犹太人战争的战利品和精美的希腊绘画与雕刻作品。这里保存了整个帝国的艺术品,这里还陈列了来自耶路撒冷的大部分战利品——耶路撒冷的圣物,七枝大烛台被放在显眼的位置,以昭示皇帝的功绩。

弗拉维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雄心丝毫不亚于之前的皇帝。图密善花巨资建造罗马,并负责一个庞大而壮观的城市建设计划,渴望建造出华丽的建筑。除了完成其父亲和兄长们建设的项目之外,图密善还恢复了在80年遭受灾难性火灾的建筑物,竖立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纪念碑。罗马见证了他完善的罗马圆形大剧场,或称之为露天剧场。在奥古斯都广场与和平广场之间的狭长地带,图密善建了一个过道广场。此广场最后由涅尔瓦最后完成,所以也叫涅尔瓦广场。

和平广场

5.图拉真广场

在各行省、意大利和罗马,图拉真皇帝授权批准建设了许多瑰丽、奢华的公共工程,部分资金支持是从赢得外国战争的战利品中获得的。他雄心勃勃地建设项目包括桥梁、渡槽、道路、港口和建筑物。在罗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图拉真广场取得了不朽的地位。在广场中央是图拉真的骑马雕像。再往西是由两座图书馆夹着的图拉真记功柱。

图拉真广场位于奥古斯都广场西面,建于公元107年,是为了纪念图拉真大帝远征罗马尼亚获胜,修建该广场的费用来自达契亚战争的战利品。为了纪念对达契亚人的征服,罗马皇帝图拉真下令建造了这座广场。整座广场的主体建筑于公元112年落成,而图拉真圆柱则是于次年落成的。两所巨大的图书馆、两座宏伟的大会堂、至今还耸立在废墟上的图拉真胜利纪念柱和一排排雕像构成了当时全城最壮观的地区。图拉真广场是一个进深300米的巨大场地,分为四个部分。他的设计者阿波罗多罗斯受东方文化影响很深,因此广场的建设型制风格带有东方样式,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在将近300米的深度里,布置了几进建筑物。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筑物交替。广场最东面是一个弧形柱廊,柱廊正中间是图拉真凯旋门,从这里可以到达东面的奥古斯都广场。由图拉真凯旋门,越过广场大理石地板的广阔区域与之相对的是乌尔皮亚巴西利卡。它全长122米,外观平面构图类似于一个现代的田径场,长边为直,短边是两个半圆。乌尔皮亚巴西利卡占了整个广场的一侧,室内是一个长方形中厅,由两圈柱廊环绕,并由彩色大理石和青铜制品豪华装饰,柱子上雕刻着3米高的雕像,形象是首批战俘的蛮族人——这实在是一种巧妙的设计,将失败的蛮族人陈列在雄伟的胜利者的广场上,使得蛮族的渺小和罗马的伟大之间的对比进一步被加强,无疑能唤起强烈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图拉真广场

图拉真纪念柱:在广场最西侧,记录着皇帝征服罗马尼亚地区的战功。图拉真纪念柱是图拉真广场建筑的又一突出成就。每块重32吨、18块产自希腊的大理石砌成高30米的圆柱,记功柱最引人注目的是带状环绕柱身逐级上升的螺旋式浮雕。雕刻着达契亚战争场面的宏大画卷,描述的分别是公元101和公元105年对达契亚的两场关键性的战争的主要大事,正是这两场战争,决定性地把达契亚变成了罗马行省。雕刻精美,气势恢弘,仅各种人物就有2500多个。浮雕按故事情节分,从下往上总长达200米。整个浮雕由下而上,随柱身上升,逐渐变窄,呈升腾状态, 因此增加了它在视觉上的高度,从而更加体现皇帝的高大和威严。图拉真记功柱被一个花园环绕,围绕花园的是一个环形的阳台。这样,观察者便可以顺着阳台瞻仰皇帝的功绩,巧妙地将军事成就镶嵌在辉煌的建筑成就中。

图拉真柱高38米,傲然挺立。柱内部中空,设有185级螺旋式扶梯,由此可以直达柱顶。柱顶原来立的是图拉真皇帝的全身金像,基督教统治欧洲后换成了圣彼得铜像。而柱子的地基则是图拉真的墓地,皇帝就埋在这里。纪功柱的做法起源于希腊,“希腊人的文化传统包括用直立的柱子而不是上面的浮雕来记载重大事件。因此图拉真凯旋柱上的螺旋着的描述浮雕代表着罗马人杰出的创新”。因此,游客可以再一次感受罗马的文化区位对其建筑的影响。

图拉真记功柱

图拉真记功柱

图拉真市场(Mercati diTraiano)是位于意大利罗马市内的一处古罗马时代的遗迹,位于图拉真广场的东北面,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市场修建于公元100年至110年期间,由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洛斯建设。图拉真市场是世界上最早的购物中心,建筑主要由砖块和混凝土建造。图拉真市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多层的拱廊商铺建筑,正面对着一个半圆形广场,通过这个广场与图拉真广场连接,但是整个市场与图拉真广场相互独立。图拉真市场是古罗马的“购物中心”,有约150间店铺,所卖的物品也是包罗万象,鲜花、香料、蔬果、海鲜都有,还有裁缝店和修鞋的匠人。据说古代罗马时期以低廉的价格将谷物卖给市民,而图拉真大帝时代为了更加讨市民的欢心,设立了这个大市场,将谷物和葡萄酒、橄榄油等分配给市民。

图拉真市场

6.纳沃纳广场

纳沃纳广场位于罗马的中心,是古罗马时代战车竞技场的遗迹,广场呈长方形,南北长240米,现在还能看到北侧的建筑有一个弧度,那是跑道转弯的痕迹。你可以从好莱坞史诗片《宾虚》的场景中约略想见当时激动人心的竞赛。据说到中世纪时期这里就成了游玩的场所,还经常充满水,供贵族们划船取乐。现在两侧的建筑多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纳沃纳广场拥有三座著名的喷泉,四河喷泉、尼普顿喷泉、摩尔人喷泉。这里还有圣阿格尼丝教堂:位于广场中段,波罗米尼作品。教堂正立面可称为巴洛克风格装饰艺术的典范。从12月8日到1月6日,纳沃纳广场会变成节日市场,到处是卖圣诞节饰物和玩具的摊位。这是中世纪以来罗马圣诞节的传统节目。

纳沃纳广场

7.圣彼得广场

梵蒂冈城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文化瑰宝,其艺术杰作主要集中在圣彼得广场、圣彼得教堂、梵蒂冈博物馆和西斯廷小教堂。

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坐落在台泊河西岸。广场前面有一条灰石铺成的国界线。以广场正面的圣彼得大教堂得名。这个集中各个时代的精华的广场是罗马最大的广场,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由于梵蒂冈国界除圣彼得广场外均以城墙为界。圣彼得广场以及两旁的柱廊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和雕刻家贝尔尼尼在1656年设计,花了11年时间(1656~1667年)亲自监督工程建成的杰作,石柱柱顶的大理石像则为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贝尔尼尼以提倡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洛克式艺术著称于世。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 米,地面用黑色小方石铺砌而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三个走廊,造型和谐,气势恢宏。柱廊共有284根塔斯干式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的柱顶,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插云霄的方尖石碑,铜狮之间镶嵌着雄鹰,作展翅欲飞状。这是一根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的巨大的圆柱(高25.5米,重320吨),这座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迁工程。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在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造型讲究、银花飞溅的美丽喷泉。泉水从中间向上喷射,下分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从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呈细流外溢,潺潺有声。令人好奇的是,站在喷泉之间的圆形白色大理石处,观望两侧的柱廊,四排石柱只能看到前面一排,这是贝尔尼尼匠心设计的透视效果。

圣彼得广场

圣彼得广场

8.西班牙广场

当短发的奥黛丽·赫本坐在西班牙广场的大台阶上把冰激凌送到唇边的时候,这座台阶就注定要成为众多影迷心中的圣地。

1725年,法国大使出资修建了台阶,却因为西班牙使馆坐落在此而得了个西班牙台阶的名字。当初是打算建造一座媲美许愿池的喷泉,但是经费庞大,于是改变主意建造了美丽宏伟的大台阶。现在的台阶上永远是人山人海,不仅有旅游者,卖花小贩和画像的街头艺术家也聚集在这里,当地人也喜欢把这里作为约会碰头的地点,大概因为“在第几级台阶上等”是非常明确的目标。即便如此,坐在台阶上还是很能体会到安妮悠然自得的心境。西班牙广场的大台阶是巴洛克大师贝尼尼的杰作。圣三位一体教堂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台阶上的芸芸众生,台阶下的“破船喷泉”前面总是有人在弹吉他或拍照,也有口渴的游客掬水畅饮。这座喷泉是贝尼尼的父亲彼得罗·贝尼尼的作品。

司汤达、巴尔扎克、瓦格纳、李斯特、勃朗宁等大文豪和艺术家们都在这一带居住过,西班牙台阶右边还保存有济慈的家,现在是济慈和雪莱纪念馆。这是文学爱好者必去瞻仰的地方。

西班牙广场

威尼斯广场

威尼斯广场是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坐南朝北俯视着广场,是威尼斯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因为造型和颜色的关系,纪念堂被戏称为“结婚蛋糕”或“打字机”。这座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耗时25年建成。纪念堂正面是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思想”,左边代表“行动”。第二段台阶上有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飞狮雕像。台阶下的两组喷泉,右边的象征蒂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台阶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威尼斯宫:在广场的西北角,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在威尼斯共和国繁荣时期,这里曾经是威尼斯大使馆所在地,因此有了这个名称。墨索里尼曾经从2楼的阳台向广场上挤满的人群发表著名的“阳台演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汇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博物馆了。

威尼斯广场

9.罗马圆柱广场

马可奥里略圆柱是位于罗马市圆柱广场的多立克柱式圆柱,柱身拥有螺旋状的浮雕。马可奥里略圆柱是为了纪念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而建造的,并以图拉真柱为范本。依据在其附近发现的一段铭文证实,马可奥里略圆柱大约建于193年。圆柱柱身高29.60米,底座则高10米,加上其顶部的雕像,马可奥里略圆柱总共有41.95米高。马可奥里略圆柱拥有27或28片卡拉拉大理石,每片高3.7米。这些大理石是为了装饰圆柱内部约190-200阶通往顶端的楼梯而被运送至此。就跟图拉真柱一样,马可奥里略圆柱内部的阶梯借着外部纹路的隙缝来照明。马可奥里略圆柱外部的螺旋纹路是叙述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皇帝在166年对马克曼尼人发动的马克曼尼战争(Marcomannic Wars)。目前仍不清楚圆柱上所描绘的图绘文字所代表的意义,可能是强调罗马帝国的优越及势力,并加强统治的正当性。总体来说,马可奥里略圆柱是一种古典时代晚期的艺术风格,也是首次表现出三世纪危机的艺术作品。

罗马圆柱广场

10.共和广场

共和广场,罗马人爱称它为“艾赛德拉”(Piazza Esedra),意思是半圆形广场。共和广场是戴克里先浴场(Thermae Diocletiani)遗址的一部分,紧邻罗马市内的交通枢纽中央火车站。两座扇型的古建筑环抱着一座仙女喷泉,广场边的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是罗马很有特色的教堂建筑。1870年9月10日,教皇庇护九世下令重建6世纪被哥特人破坏的古罗马引水渠玛西亚水道,教宗亲自为这项工程揭幕,这项工程结束于目前喷泉的所在地。

共和广场

共和广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