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当初,关羽和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挂印封金,拜书别曹,单人匹马,保护着两位皇嫂千里寻兄,最后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古城找到刘备,兄弟君臣夫妻相会,又称古城相会。
关羽千里走单骑
细心的后人们都发现,为了凑齐千里,凸显关羽的勇武忠义,罗贯中先生特地安排关羽绕了一个好大的圈,才找到刘备。本来可以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路程,偏偏却要绕出个三角路线出来。
至于关羽为什么要绕路,人们一直议论不休。
有的说,是因为关羽是一名路痴,方向感差,本来要往北走的,却被他给往西走了,走着走着发现迷路了,才重新调整过来,往东北方向闯关;
也有人说,是因为罗贯中小时候地理课学的不够扎实,那时候买地图又不方便,于是只好凭着印象,胡乱凑出了一条让关羽费时又费力的奔波路线;
也有人说,关羽之所以这么绕,是因为直接北上的这条路,正好是当时官渡之战的主战场,关羽不想带着两位嫂嫂在战场之间穿插冒险,于是就选择了一条迂回的路线,毕竟会玩迂回穿插这种战术,是古往今来名将们的基本素养,关羽好歹也是名列十七史百将传的人物,这种修为还是有的。
还有人说,关羽之所以走走停停,看看绕绕,是欲走还休,想要曹操挽留的表现。就好像情侣们吵架,女朋友嘴上说着,我要离开你,可是却又故意走得一步三回头,为的就是等待情郎的挽留;
当然,还有不怀好意的人说。关羽之所以要绕这么远,是因为当时和他一起同行的,是两位貌美如花的嫂嫂,和美人一同旅行,再漫长的路途,都会让人觉得过于短暂。
曹休画像
不管是怎么样,在陈寿《三国志》中,寥寥几笔的关羽别曹寻刘的事件,最终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写出了豪气干云的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出来,并且在后世一直流传着。
其实,在《三国志》中,还有一个记载稍稍多了几笔的,真实的千里走单骑的故事,路线比关羽长,困难比关羽多,年纪也比关羽小,压力比关羽大,结果却因为主人公没有主角光环,而被人所遗忘。
这个千里走单骑的主人公,叫做曹休。
曹休十岁多一点的时候,他的父亲过世,曹休独自和一位门客安葬了他父亲。而后,也许是因为曹休祖父在吴郡当过太守,或者是曹休父亲的一些叔伯兄弟在吴郡一带,抑或是曹休要到吴郡一带继承遗产财富,还可能是因为天下大乱,曹休带着母亲渡江避难。反正就这样,十来岁的曹休独自带着他的母亲,渡过长江,来到吴郡闯荡。
休年十馀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携将老母,渡江至吴。
后来,听说曹操在陈留举兵,身在吴郡的曹休便改名换姓,带着自己的母亲,辗转西进,来到荆州,然后再从荆州一路间行北上,来到陈留。
以太祖举义兵,易姓名转至荆州,间行北归,见太祖。
曹操看到曹休,很激动,跟身边的人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驹”。而后,让他与曹丕共同食住,待若亲子,并安排曹休在“天下骁锐”的虎豹骑中担任宿卫之职。
那一年,曹丕两三岁,曹休的年纪成谜。也许十三四岁,也许稍大一些,也许还要更小一些,但小一些的可能性应该会多些,毕竟能和曹丕作为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年龄差距通常不会太多。
张无忌与杨不悔流落江湖剧照
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当中,有一段少年张无忌千里万里护送杨不悔到昆仑山寻找杨不悔父亲杨逍的故事,读来特别令人感动。
因为纪晓芙临死之前,将杨不悔托付于张无忌,恳请他送杨不悔去昆仑山找她的父亲杨逍。昆仑山远在西域,一位路人甲跟张无忌说,去昆仑山何止十万八千里,简直就跟玄奘西天取经一样艰难,一下子就把张无忌唬得差点要放弃。不过张无忌年纪虽小,但是最终承诺,想到受人之托,要忠人之事,最后虽然张无忌带着杨不悔前往昆仑山,一路上虽说没有像玄奘那样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可是一路还是历经了磨难艰险,一路上衣服破烂,讨饭要饭,打野兽充饥,一饿就饿上两三天的事情,都是常有的,甚至沿路还倍受欺凌,有一次还差点被路人乙丙丁抓去煮了吃掉,幸亏张无忌精通毒经,用毒蘑菇自救。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让张无忌完成了千里送娃的任务。
按照小说所写,那时候张无忌不过十三四岁。
曹休千里走单骑的年纪,跟张无忌差不多。张无忌护送的是小自己几岁的杨不悔,曹休护送的,则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同样是年纪幼弱,同样是乱世末年,同样是千里迢迢,山水不易,少年曹休的回家之路,是否会像张无忌护送杨不悔那般艰辛?陈寿没有说,裴松之没有提,罗贯中也没有写出“曹休少年救母”、“曹文烈千里赴义”之类的故事。
关羽千里走单骑路线(实际约六七百公里)
汉末群雄割据,曹休千里走单骑路线,约一千八百多公里
要知道,曹休投奔曹操的时候,正是群雄割据,天下最乱的时候。
曹操起兵那一年,正好汉灵帝驾崩,何进与十常侍争权,最后引来了董卓这只豺狼。于是汉少帝被废,朝廷有识之士被*的被*,逃跑的逃跑,洛阳城一片动乱,百姓多被荼毒,“室屋荡尽,无复鸡犬”,东汉的都城最后成为了一片废墟。
于是鲍信起兵于泰山,袁绍起兵于渤海,袁术起兵于鲁阳,孙坚起兵于长沙,桥瑁檄诏讨伐董卓,于是韩馥、刘岱、孔伷、张邈、王匡等势力纷纷而起,联兵讨伐董卓。
到处都是军阀割据,战火纷纷,到处都是英雄逐鹿,金戈铁马,到处都是黄巾起义,盗贼横行。
再加之古时候音信难通,交通不便,曹休翻山越岭,赴江涉水的千里艰行,经历了些什么?让我们充满想象。
比如曹休他们走了多久?是三五个月,还是一年半载?到底这一路,他是靠着两条腿,一步一个脚印去走?还是有雇了马队?坐了快船?
曹休游戏画像
他是选择走陆路,穿山越岭,一路向西?还是选择走水路,沿着长江水,一路逆流而上?
他是只有带着自己的母亲,还是身边还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抑或是手下有一些奴仆杂役?还是说一开始只有自己和母亲,半路经过这种机缘,碰到了一波又一波的人,他们或者跟自己坚持走到了陈留,或者有的半路就离开?
为什么他要选择隐姓埋名?路上是否曾经被人识破?是否有人背叛过他,是否有人救援过他?他又是否有帮助过弱者,救助过贫困?是否有人因他而生?又有人因他而死?
一路的踽踽独行,他们是否有碰到过吃人的强盗,伤人的猛兽,难忍的风雪?是否曾经衣衫褴褛,饥寒交迫,被如刀的北风所肆虐,被蔽道的沙尘迷住过双眼,被暴风雨阻拦了前行的道路?
一路上的孤影前行,是否让少年曹休看过长江的碧海潮生,江上明月?是否让他经过荆楚萧萧斑驳的古城墙,看过那些高山流水,云卷云舒?
一路上,是不是也曾遇到过做着“锦帆贼”的甘宁,见过正在隆中耕读的诸葛亮,看过误抚琴弦而频频回顾的周瑜,拜会过广交豪杰的孙策?
是不是也曾遇到官军追捕,像伍子胥一样,为了过韶关而一夜白发?是不是也曾路遇知己,像李白一样,为了守护好友的尸体而跟老虎恶斗?是不是也曾误信于人,像辛弃疾一样,百里追凶?是不是像李逵一样,为了保护老母,提着兵器*了伤人的大虫?是不是像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一样,遭厄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弟子绥病?是不是像徐霞客周游天下时一样,也曾遇到过强盗,同伴受伤,行李、盘缠被洗劫一空,最后不得不跳水逃生,是不是也曾像关羽一样,也曾经闯过关,*过将?
曹休作战图
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孤身千里,一路迢迢,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在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吴越、荆楚大地里闯荡,每一天,他都在想着些什么?
他是否会想过,自己的将来?
是否想过接下来的十多年,他将在天下第一骁锐的虎豹骑任职历练,做曹操的亲卫兵。
是否想过,曹操会怎么对待自己?会不会想到,曹操会将自己当作亲生子女看待,跟曹丕一起成长?跟曹纯学习战斗?
年少的曹休是否想过,自己需要大器晚成。那些和他年纪相仿的人物,像周瑜、诸葛亮、孙权、马超等人,都一个个的年少成名,在东汉末年最精彩的岁月里纷纷崛起,知名当时,流传千古;而曹休他自己,独立带军作战,要等待将近三十年,等到了这个最璀璨的时代快要落幕的时候,才有机会独当一面,而人生的辉煌,还需要等到曹操过世,曹丕上位,三国鼎立的格局形成了,才有机会发挥。
年少的曹休是否想过,自己最闪耀的人生,会在人生最后的十年,那十年,他会名震江东,并且成为曹丕的顾命大臣,辅佐曹丕的儿子曹叡,最后进封长平侯,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可是闪耀的人生,并不会太长,也就十年。距离自己独自带军的第十个年头,他会遇到平生的最大惨败,在石亭败给小不了自己几岁的陆逊,最后羞愧至死。
闪耀也好,羞愧也罢,不管怎么样,在曹休功成名就之际,每每回首,想起自己年少时的千里孤行,江湖闯荡,应该都是觉得欣慰和自豪的吧。
曹休游戏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