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先辈登第还家》教学设计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教学设计

首页角色扮演吹动三国更新时间:2024-06-28

教学目标:

1. 读懂诗歌。

2. 掌握读懂诗歌的策略、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克服读懂诗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 解决这些困难并找出策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诗歌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思维具有很大的跳跃性,这就造成了阅读的困难,今天我们以《杨先辈登第还家》为例来探究下诗歌阅读中究竟有哪些困难,用哪些策略可以解决这些困难。

二、疏通诗意,找出困难

(一)初步感知

师:诗歌首先要读,同学们闲来读一遍这首诗。

1、学生朗读

师:大家已经把这首诗读了一遍,大家觉得有没有读懂这首诗?

生:不懂。

师:我想大家想表达的应该是没有完全读懂,我们只是读了一遍,我们可以试着多读几遍,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把这首诗翻译一下,在翻译的过程中看还有哪些地方,哪些困难影响了我们理解。(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有一个代表准备发言)

2、学生发言,提出不懂的地方

生1:有些字不懂,如“征”、“榻”。

生2:有些词不懂,如“解榻”、“峥嵘”、“鹤发”、“料峭”。

生3:有些句子如“鹤发高堂献寿荣”不懂。、

师:这些字、词、句中没有生僻的字,我们都认识,可在诗歌中出现的时候就让给我们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再讨论)

生1:“征”我通常的理解就是打仗,可放在这里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生2:“峥嵘”以前学过,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但在这里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3:......

生4:......

师:根据大家的困惑,我们一起来明确下原因。

师生共同明确造成诗歌阅读困难的原因:

明确1:字的多音和多义

明确2:熟词生义

明确3:不知道怎么调整语序

3、师生共同疏通诗意,散文化的翻译诗歌。

师: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生:是送别诗,送一个叫杨先辈的人。

师:是送别诗不错,但这个人是不是叫杨先辈呢?(PPT展示“先辈”的含义:指尊称年龄或辈分较长的人),所以,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送一个年龄或者辈分较长的杨姓朋友登第后还家。

师:解榻方欣待俊英,挂帆千里忽南征。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就学生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展示PPT相关内容:解榻:指热情接待宾客或礼贤下士。出自《后汉书》卷六十六〈陈王列传·陈蕃〉

解: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

榻:本意是指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亦泛指床。

俊英:1.才能出众的人。三国 魏 曹丕《弟苍舒诔》:“猗歟公子,终然允臧。宜逢介祉,以永无疆。如何昊天,彫斯俊英?”宋 范成大《但能之提刑相别十年自曲江远寄二诗叙旧良厚次韵为谢》之一:“忆昔驂鸞识俊英,朱旛绣斧尽能名。”清 陈梦雷《赠秘书党道弘五十韵》:“庙略资神武,军諮待俊英。”

3. 才能杰出。元 张汉卿《红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内性儿聪明,才调儿清正,这两般消的人钦敬,不枉了风流俊英。”清 唐孙华《挽张觐文》诗之一:“兄弟推时誉,驰驱并俊英。”

挂帆:是指张帆行船。

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挂帆过旧山。”

唐·孟郊《湖州取解述情》诗:“因兹挂帆去,遂作归山吟。”

征:说文解字注

《释言》《毛传》皆曰:征,行也。许分别之,征为正行,迈为远行。

从辵。正声。

形声包会意。诸盈切。十一部。廴部又有延字。行也。

蒌或从彳。

引伸为征伐。《孟子》曰:征之为言正也。 走远路(多指军队):~途。长~。

师明确:大家第一次翻译的时候还是有些问题,大家看一下展示的内容,试着再翻译一次,看有没有要修正的地方?

学生再翻译,有明显进步。

师:大家的翻译有明显的进步,看来大家再次翻译是做了改动和调整,大家讨论一下,第一次与第二次相比,哪些地方做了调整,调整时我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对解榻原来的理解是放下榻,现在看了上面的内容,知道解榻有礼贤下士的意思,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层。

生2:我再次翻译的时候对第一句做了调整,调整为“方欣解榻待俊英”,这样翻译更容易些。

生3:我对征的理解做了调整,原来我认为是征伐,但通过征的几个义项,我认为征的意思取“远行”更为恰当。

师明确:看来我们翻译的时候不能停留在表面义,还要对字句进行深入的理解,还要想学习文言文一样,该调整语序的时候进行调整语序,降低翻译的难度。注意熟词语生意,正确选择。

师问生3:你把征的意思确定为远行,还有其他依据吗?

生3:……

师:有没有其他同学可以回答下。

生1:我觉得伐取“远行”的意思可以从题目得到启示,因为刚才已经明确这首诗是送别诗,既然是送别,是因为朋友到远方去。

师:讲的很好,这位同学已经注意到了联系上文,下文有没有提示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颔联:锦衣白日还家乐,鹤发高堂献寿荣。大家讨论,然后自由发言。请注意我们刚才所用的方法。(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师明确:看来大家的翻译难点集中在对“锦衣”的理解,还纠结“鹤发高堂献寿荣”的理解。(PPT展示内容:锦衣:1、指华美的衣服,

2、禁卫军士卒、3、锦衣卫。

锦衣夜行:指的是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走路,比喻享有荣华富贵而没有在人前显示。

锦衣白日: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师:按照这个理解,其实大家理解的困难还是对字词深层意的理解,这个还是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来积累。这句话其实可以调整语序,调整为“于白日锦衣还家乐”,如果第二句不容易理解的话我们根据对称原则,可以试着调整下第二句的语序为“于高堂鹤发献寿荣”。如何理解这里的“高堂”呢?

生1:高大的厅堂。

生2:父母的代称。

师:对于“高堂”的理解出现了歧义,参照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是讲在一个地方为父母祝寿,所以,这里的高堂是高大的厅堂的意思。

师:残雪楚天寒料峭,春风淮水浪峥嵘。大家试着用刚才的方法来翻译一下。

生1:可以调整为:“楚天残雪寒料峭,春风淮水浪峥嵘。”这样可以翻译为:南国还有剩下的雪,春风中还带有寒意。淮水被春风吹动,波涛汹涌。

师:看来大家遵循这个方法,翻译还是有很大进步。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挑战自己,试着翻译最后一句“知君归意先飞鸟,莫惜停舟酒屡倾。”(学生自由发言)

师明确:大家的翻译不错,如果说有问题呢,主要是第一句。根据前面的经验,我们可以试着先来调整语序为“知君先飞鸟归意”,这样大家能不能理解呢?

生:还是不大理解。

师:如果将归意作为中心语,将其补充为“知君先(于)飞鸟(之)归意”,这样可以翻译的出来吗?

生:知道您想比飞鸟还要早回到家的心意。

师:根据我们一起翻译的结果,整首诗的翻译是这样的:

我正在解开榻等待杨先辈,忽然听到杨先辈要挂帆行船到千里之外的南方去。

南国还有剩下的雪,春风中还带有寒意。淮水被春风吹动,波涛汹涌。

在白天穿着华美的衣服快乐地回到家,在高大的厅堂很荣耀地为老人献礼祝寿。

知道您想比飞鸟还要早回到家的心意,不要舍不得停下船多喝几杯。

三、意境构建

这首送别诗是写诗人正在等待杨先辈,却突然听到杨先辈要坐船到千里之外的南方去。他想象登第后的杨先辈衣锦还乡,在高堂光荣的祝寿。出于对友人的关心,诗人又想象了友人路途所经过之地:楚天、淮水,同时又有对旅途艰辛的想象性描写,春寒料峭,淮水峥嵘。最后以老朋友的口吻劝说朋友:“我知道你很急于归家,但还是不要舍不得停下来多喝几杯!”

师:至此,我们也可以归纳下读懂诗歌的策略:

1:调整语序,补出省略—降难度。

2:联系语境—推测字词意。

3:注重积累—透过表层看深意。

四:小结

师: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思维的跳跃性,都让读懂诗歌成为一大难题。但任何文本的解读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掌握了读懂诗歌的策略对我们阅读诗歌还是大有裨益。

举报/反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