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两句写了诗人从横、侧不同的角度,处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的角度观看庐山的感觉。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写了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观看庐山而形成的不同感觉。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