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民杨女士的儿子今年十一岁,读小学五年级,半个月前学校开始网上授课,因为杨女士和爱人也需要网上办公,就把手机直接交给了孩子。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半个月之后,两张银行卡里的余额全空了。
孩子家长杨女士:“孩子他爸转钱,一转说余额没有了,我就看我的银行卡,6000多块钱就剩80了,信用卡里也刷了7500元,我自己算了一下,大概是13658元。”
事情发生后,杨女士的儿子才说这些钱是自己给一款叫“超级精灵球”的游戏充值了,而支付密码是看母亲消费时记下的。为了不被发现,他在充值后还专门删除了银行的短信消费提醒。
孩子家长杨女士:“我就进入小程序游戏一看,孩子把游戏标成星了,每次就直接进入游戏,游戏里面带钻石和充值点券,光我账单就打印了五张,最高充值648元,最少的是30块钱。”
记者在手机小程序内找到了这款“超级精灵球”的小游戏,并在页面下方看到了适龄提示为12岁以上人群使用。在使用微信默认登陆后即可开始,游戏充值过程中,只需要密码就可以购买数额不等的游戏点券。
孩子家长杨女士:“我承认没有监管到,但是发生了问题,游戏平台需要跟我去沟通怎么解决,可从2月27号发现到现在3月6号了,我一直都没有联系上游戏平台。”
杨女士说,他在游戏的小程序投诉里填写并提交了相关信息,但是一直没有收到游戏公司的回复。
那么游戏公司是否应该返还这些费用?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又该承担哪些责任?记者就这些问题也咨询了律师。
吉林良智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慧:“其实双方面我认为都是有责任的,手机需要家长进行一个自身的监督和管理,游戏平台在验证过程当中应该增加一些像人脸识别、加密的管理。如果这个家长能够举证,证明这个行为确实是未成年人完成的,那么平台是应该返还全部费用的,举不出证据, 那么我就建议双方平等地来协商解决问题。”
记者也了解到,近年来未成年人给手机游戏充值的事件屡见不鲜,扔给孩子一部手机,的确可以让他安静下来,但久而久之,换来的也必将是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除了游戏平台完善游戏中的验证环节之外,监护人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才能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沉迷网络游戏。
来源:守望都市
(二三里编辑 小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