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09国考-10)以下节气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B. 小暑、大暑、处暑、立秋
C.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D. 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二十四节气经常出现在常识判断题中,可借助口诀辅助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具体节气为: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故正确答案为C。
这应该是最早考察二十四节气的公考真题,从此二十四节气就开始成为公考的宠儿~~
主要有三方面考点:
一、由来、顺序和时间节点
二、节气具体含义及相关农谚、名句
三、季节景色
常与诗词结合考察,故整理较为有名的诗句。
(22京-14)下列节气与物候对应错误的是:
A、立春——东风解冻B、大暑——大雨时行 C、处暑——腐草为萤D、寒露——菊有黄华
A项正确,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春夏秋冬新的一个轮回正式开始。立春节气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B项正确,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节气处于三伏天中的中伏阶段,是一年之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使得暑热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C项错误,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古人将处暑节气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D项正确,寒露,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出现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黄华,即黄花,指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1联A鄂-12)下列谚语不涉及二十四节气的是:
A、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B、白露脚不露,寒露身不露
C、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D、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项正确,“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意为不管是花草也好,鸟兽也罢,它们的活动大多呈现出季节性以及规律性,因此,被当作区分时令的重要参考。该谚语涉及二十四节气。
B项正确,“白露脚不露,寒露身不露”,意为白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寒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该谚语涉及二十四节气。
C项错误,“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意为若出现日晕的话,夜半三更将有雨,若出现月晕,则次日中午会刮风。该谚语不涉及二十四节气。
D项正确,“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意为把握种麦时间,秋分时种麦早了,霜降时种麦迟了,而寒露时种麦是最好的。该谚语涉及二十四节气。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一、由来、顺序和时间节点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在《淮南子》一书中,出现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常会考察某个时间点是什么节气,没必要死记每个节气时间——记住2-4、5-7、8-10、11-1分别为四季,上下旬各一节气(每季6个),按顺序推即可
(22苏A-10)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执行此次飞行任务,按照计划他们将在天和核心舱驻留半年,按照计划,他们回到地面后即将迎来的首个节气是:
A、雨水 B、惊蛰 C、谷雨 D、小满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计划半年回到地面,故回到地面的时间大致是2022年4月16日。
A项错误,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2月18日-20日,表示天渐回暖,雨量增多。
B项错误,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3月5日或6日,表示冬眠动物开始苏醒。
C项正确,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4月19日-21日,表示降水明显增多,有利于谷物生长。故按照计划,他们回到地面后即将迎来的首个节气是谷雨。
D项错误,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5月20日-22日,表示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故正确答案为C。
【注意】4月下旬,春季最后一节气,则谷雨。
(15鲁-11)下列反映公历八月初的农谚是( )。
A.处暑动刀镰 B.小暑不算热 C.大暑在伏天 D.立秋忙打靛
同上,本题选D。
(浙江事业)“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下列反映阳历六月初节气的农谚是( ) 。
A.立夏桑果象樱桃 B.小满养蚕又种田 C.芒种玉秧放庭前 D.夏至稻花如白练
本题选C
(15粤-10)下列选项中,按照诗句所代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③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④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A.③①④②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考查我国二十四节气。①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②指的秋季的白露,③为春季的惊蛰,④指的是小满。故选A项
(15地市-13)下列说法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小满时节,我国东部由低温导致呼吸疾病明显增多
B、芒种时节,我国南方居民发现春困的感觉有所加剧
C、处暑时节,我国北方医院里中暑病人相对有所减少
D、雨水过后我国西部蚊蝇所传播的疾病开始明显增多
A选项错误,小满过后,全国各地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温度升高,降水进一步增多,呼吸疾病减少;
B选项错误,芒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接近夏季,春困的感觉应该减少;
C选项正确,处暑天气由热转凉,北方尤为明显,中暑人数减少;
D选项错误,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但仍处于初春低温时期,蚊蝇较少。
故正确答案为C。
二、节气具体含义及相关农谚、名句
注以七十二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季节变化可见一斑。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候,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北宋·张拭《立春偶成》
【雨水】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降水增多,故名雨水。
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二月二,龙抬头。”(苍龙七星)
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二候,仓庚鸣;黄鹂也。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意为惊蛰前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会风调雨顺。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因此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观田家》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这时有“竖蛋”的风俗。
初候,玄鸟至;燕来也。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转山院里,何处染嚣尘。——王勃《仲春郊外》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清明雨”对植物生长尤为重要,“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鴽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今清明含古寒食)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雨生百谷,布谷催耘。农谚有“谷雨无雨,交回田主”,说明雨水的重要性。 “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
谷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唐·齐己《谢中上人寄茶》
【立夏】5月5日或6日,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有:“立夏不下,桑老麦罢。”“立夏无雨,碓头无米。”“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南宋·杨万里《小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南宋·曾几《三衢道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南宋·赵师秀《约客》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太阳黄经为60度,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满大满江河满”
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南宋·翁卷《乡村四月》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二候,鵙始鸣;鵙,屠畜切,伯劳也。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南宋·范成大《梅雨五绝(其二)》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太阳角度最高。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这一天北方很多地方有吃面条的习俗,称为“冬至饺子夏至面”。太阳在这一天离地球最远。“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小暑前后,雷暴天气增多,有时还有冰雹,容易对农作物造成灾害。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三候,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心,学习击搏之事。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元稹《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
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夏日山中》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南宋·曾几《大暑》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凉。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南宋·刘翰《立秋》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白居易《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初候,鹰乃祭鸟;鹰,*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孟浩然《初秋》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一曰:大曰鸿,小曰雁。二候,玄鸟归;燕去也。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形成昼夜等长。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二候,蛰虫坯户;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寒露】10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唐·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白居易《池上》
【霜降】10月23日前后,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气乃盛也。二候, 草木黄落;阳气去也。三候,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
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
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叶浮嫩绿酒初热,橙切香黄蟹正肥。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南宋·刘克庄《冬景》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 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有的年份还会减少。
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天气更冷,雪量增大,常常出现冻雨、雾凇、雾霾等气候现象。
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冬至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二候,麋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三候,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18渝选-13)俗话“数九寒天”中的“数九”是从( )开始的。
A、冬至那天 B、冬至次日 C、立冬那天 D、立冬次日
A项正确,B、C、D项错误,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故正确答案为A。
【小寒】1月6日前后,太阳位于黄经285度,此时气候开始进入最寒冷的日子。
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三候,雉雊(亦作雉始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南宋·杜耒《寒夜》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农业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初候,鸡乳(亦作鸡始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分类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因为是从天文角度上来划分的,所以适用于中国全部地区。四立便不尽然。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此外,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20浙A-6)下列关于图中日历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上一年是丙申年
B、这一年的2月有28天
C、这一天中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D、“大地阳和暖气生”是描写这一时节的诗句
A项正确,丁酉年为干支纪年法的表示。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2017年的上一年天干为“丙”,地支为“申”,合起来为丙申年。
B项正确,一般情况下,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平年,闰年2月有29天,平年2月有28天,2017年为平年,2月有28天。
C项错误,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春分一般在每年的3月19日-22日中的一天,即农历的二月十四日,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日历中的日期为立春,此时太阳直射点不位于赤道。
D项正确,“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出自左河水的《立春》,描写的是立春。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9辽-18)“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这首诗描述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A.秋分 B.白露 C.立秋 D.霜降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是宋代文人刘翰所作的《立秋》,大意为“小乌鸦的鸣叫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秋风吹来,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诗句中“一枕新凉一扇风”可知天气开始转凉,而“秋色无觅处”则说明秋天刚刚到来,可以判断诗句描述的是立秋这一节气。
故正确答案为C。
(19联A鄂-7)下列选项对“夏满芒夏暑相连”中节气的表述错误的是:
A、“小满”表明了降水的时间和强度
B、“芒种”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
C、“立夏”“夏至”体现了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
D、“小暑”“大暑”标明了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
A项错误,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表明降水的时间和强度现象的是雨水。
B项正确,“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即农事活动。
C项正确,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立夏”“夏至”体现了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
D项正确,小暑是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8联A鄂-9)下列四个节气所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处暑:炎热夏季即将到来 B、惊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C、冬至: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开始D、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未成熟
A项错误,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B项正确,惊蛰,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而“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而产生“惊蛰雷鸣”现象。
C项正确,从“冬至”开始,北半球逐渐进入了最寒冷的日子,称作“数九寒天”。
D项正确,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6豫-90)下列对气候与城市规划的描述错误的是:
A、街道位于与子午线成30~60度夹角处,有利于两侧建筑的采光
B、我国城市房屋在确定房屋间距时,应以夏至日的日照时间为准
C、工业布局一般在该地区盛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D、机场一般选在低云和风速较小的地方
B项错误:我国多数城市的住宅间距标准是以冬至日的日照为依据。我国处在北半球,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楼房的影子为一年中最长的一天。而夏至日时,太阳就在北半球,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就是最大的,影子最短。若以夏至日为准,低楼层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无法接受日照,所以不会以夏至日来规定。
A项正确:街道的这种设计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因为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街道的方位影响街道内建筑物的朝向,进而影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一般而言,朝北的房屋光照条件较差,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的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也就是使街道与子午线成30到60度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C项正确:工业区一般会产生污染,对城市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工业区在布局的时,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应该在盛行风的下风向,而且位于城市的外围。工业区选址盛行风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
D项正确: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方。
故正确答案为B。
(12.421-60)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 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 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D. 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6黑-2)“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这一首诗描述的是哪一节气:
A.惊蛰 B.立春 C.谷雨 D.清明
题干中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描写的是立春节气的景象。故本题答案选A。
(14黑-18)在黄河入海口,下列哪一天白天最长?
A.植树节 B.劳动节 C.教师节 D.元旦
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位于北半球,距离夏至日越近,白天越长,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植树节为3月12日,劳动节为5月1日,教师节为9月10日,元旦为1月1日。劳动节距离夏至约为53天,教师节约为80天。
分析: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08黑-115)下列关于北半球二十四气中“夏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
B.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夏至指夏天即将到来。
D.夏至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故正确答案为选C。
(07黑-113)直立的竹竿在正午时影子最长的那一天是北半球的( )。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秋分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离太阳最远,所以影子最长。故正确答案为A。
冬至这天正午的投影最长,夏至这天正午的投影最短。
(12浙-113)下列四个节日中,杭州市白昼最长的是( )。
A.元旦 B.劳动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 6 月 21 日或 22 日。夏到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元旦是 1月 1 日,劳动节是 5 月 1 日,儿童节是 6 月 1 日,国庆节是 10 月 1 日,因此,儿童节时间离夏至最近,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选 C。
(21联B闽-7)下列诗句对应的节气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的是:
A、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D、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
A项错误,“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出自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描写了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这天的天光风物,生意葱茏。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在秋分之前,不符合题意。
B项错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为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在秋分之前,不符合题意。
C项错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描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清明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在秋分之前,不符合题意。
D项正确,“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出自南宋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意为含辛茹苦的木芙蓉花经过风吹雨打的重重磨难,在万木萧索的秋天冲破寒霜倔强地开放。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在秋分之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21粤乡-29)春季,我国民间有许多民俗活动。下列关于这些民俗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迎春仪式上,鞭打春牛——打春
B、立春清晨,到郊外、田野踏青——插春
C、将采集到的植物枝条插在家里——采春
D、采集冬青树、松柏、竹枝、青菜等绿色植物——探春
A项正确,打春,是立春节气习俗之一。旧时人们在立春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该习俗活动称为“打春”。在民间有在立春日举行“鞭打春牛”仪式迎立春,祈福五谷丰登。
B项错误,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插春”表述错误。
C项错误,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采春”表述错误。
D项错误,冬青树、松柏、竹枝等绿色植物为四季常青,无法体现是春季民俗活动。“探春”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13国考-20)下列谚语与农业生产经验不符的是( )
A.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B.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C.立秋无雨样样有,立秋有雨收半秋D.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解析】C。C项表述错误,应是“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立秋这天无雨预示着秋季会比较干旱,影响收成
三、季节景色
【一月】孟春、始春、元月、正月(正阳之月)、端月(避讳、"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孟春、寅月、正月、元阳、初月、初春、开岁、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大簇。
唐·白居易《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正月晴和风气新,纷纷已有醉游人。帝城花笑长斋客,三十年来负早春。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月】仲春、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花月、仲阳、如月、丽月、仲月、酣月。
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唐·贺知章《咏柳 / 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月】季春、阳春、暮春、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三月养蚕)、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崔护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清代· 吴锡麒《少年游·江南三月听莺天》
江南三月听莺天,买酒莫论钱。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
欲寻旧梦前溪去,过了柳三眠。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
【四月】孟夏、槐月(四月槐花挂满枝)、梅月、首夏、初夏、阳月 麦月、纯月 清和 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又称槐月。
宋·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丝又插田。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唐· 李颀《送陈章甫》: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唐·杜甫《梅雨》: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五月】仲夏、蒲月(五月五、端午挂菖蒲)、榴月、天中、超夏、郁月、呜蜩、仲夏、皋月。
宋·朱熹《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唐· 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六月】季夏、荷月、荔月、季月、伏月(三伏)、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清·陈璨《曲院风荷》: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七月】孟秋、巧月(七夕“乞巧”)、兰月、瓜月、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初秋。
唐·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八月】仲秋、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壮月、中秋、南宫、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唐·王健《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九月】季秋、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暮商、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晚秋、杪秋、三秋、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十月】孟冬、露月、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阴月(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小阳春、初冬、上冬、良月、开冬、冬、飞阴月。
唐·白居易《早冬》: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十一月】冬月、葭月(冬月葭草吐绿头)、辜月(吐故纳新)、仲冬、中冬、畅月、龙潜月。
唐·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十二月】季冬、腊月(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腊月梅花吐幽香)、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唐·李白《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
(18国考省级-13)下列诗句所描述情景出现的时间与图中标示的时间段,对应正确的是: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④①之间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③之间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①②之间
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③④之间
A项错误,④到①时段是春分到夏至。而由选项“秋思”可知诗句发生在秋天,不可能是在④到①之间,因此错误。
B项错误,②到③时段是秋分至冬至。而由选项“莲叶”“荷花”可知诗句发生在夏季,不可能在②到③之间,因此错误。
C项错误,①到②时段是夏至至秋分。而选项诗句出自韩愈的《早春》,发生在春季,不可能在①到②之间,因此错误。
D项正确,③到④时段是冬至至春分。而由选项“屠苏”、“桃符”可知是春节,古人春节习俗,有悬挂“桃符”、饮屠苏酒的风俗。农历春节在大寒和立春之间,即太阳直射点在③至④之间,该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8深圳-10)下列中国古代诗句中,所描写情境的季节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A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意思是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刚刚能把马蹄遮盖。本句描写的是早春植物变化的景象,描述的季节是春季。
B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本句描写的是早春的垂柳,描述的季节是春季。
C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意思是长安街上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本句描写的是初春的小雨及小草沾雨后的景色,描述的季节是春季。
D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意思是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本句描写的是初夏的景色,描述的季节是夏季。
A、B、C三项描述的是春季,D项描述的是夏季。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8吉乙-9)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描写的场景是农历的
A、二月 B、五月 C、四月 D、三月
《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意思是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A项正确,从诗句中的“杏花”推断出该诗描述的应是杏花开放的时节。古人记月除常用的序数法外,还常常以物候的特点来命名。古代农历的二月正值杏花开放的时节,故古人将农历二月又称为杏月,本题选择A项最合适。因此B、C、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16江苏A-6)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色按春夏秋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先梳理题干中的关键词:
①“稻花香”、“蛙声”,此情况夏秋季均可能出现;
②“荞麦花开”,荞麦花开一般在阳历的8~9 月,故确定此项为夏季;
③绿丝绦用来形容柳树刚刚发出嫩芽的状态,故定位为春天;
④银蛇、蜡象用来形容雪后的景象,定位为冬天。故根据春夏秋冬排序为③②①④。
故正确答案为C。
(15联考-4)古人记月除常用的序数法外,还以物候的特点来命名,或以孟、仲、季来命名各季节的三个月。那么,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适春—桃月 B.仲夏—荷月 C.仲秋—桂月 D.季冬—菊月
农历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期,古人称之为"菊月"。农历九月的别称另有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霜月、暮秋、晚秋、残秋、素秋等。所以选择D选项。
(14陇-12)下列诗句描述的情景,发生在冬季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A项错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的是秋天;
B项错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朝杨万里的《小池》,描写的是初夏;
C项正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季,是唐代岑参的咏雪送人之作;
D项错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描写的是春夏之交。
故正确答案为C。
(13冀-105)下列诗句描写的情景与季节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季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季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秋季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季
C选项错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七言绝句《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并非秋季。
本题为选非题。
故正确答案为C。
(12.915-20)下列诗句未涉及秋天的是
A.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B.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D.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
A选项,”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出自宋代苏轼《九日次韵王巩》,”黄花“是秋菊,所以涉及秋天。B选项,”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数树深红“描写的是秋天的红叶,所以涉及秋天。C选项,”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西风“即秋风,所以涉及秋天。D选项,”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 出自宋人陈棣的《腊梅三绝》,腊梅在冬季开放,未涉及秋天。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