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书单|《拔蒲歌》等四本

文汇书单|《拔蒲歌》等四本

首页角色扮演沉锁花缘更新时间:2024-04-16

谛听岁月的歌谣

——读沈书枝《拔蒲歌》

《拔蒲歌》

沈书枝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3月版)

春日迟迟,草木萋萋。沉睡的大地开始舒展疲惫的身躯,冬眠的河流逐渐绽放欢腾的笑意,蜷缩的生灵慢慢探出好奇的眼睛,轻盈灵动的“拔蒲之歌”也从久远的地方传到耳际。

作者沈书枝在《拔蒲歌》的自序中坦陈:“这是一本‘还顾望旧乡’之书,只是这‘还顾’‘望’的内容既包含过去,也写及现今。”在我看来,这部充满了浓厚的诗意气质和怅惘情结的散文集,既是一场对于过去时光的深情回望,也是一种对于现今生活的勉励自省,更是一个对于未来蓝图的期许祝福。在轻灵优美、宁和平静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双温厚的眼睛:沈书枝以她生活化的视角、散文化的语言和诗意化的风格,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贯通我们每个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门。

跳皮筋、踢毽子、打弹子、掷小刀、做手枪、捡糖纸、丢手帕、撞大龙……沈书枝详细列举了每一种儿童游戏的玩法及趣味所在,以期在读者心底唤起那一份属于孩提时代的久远而纯粹的记忆。“等到离开家乡以后,曾经熟悉的歌谣也都渐渐模糊不清。”沈书枝进一步悟到:“离别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结束……完成了社交的礼貌,就各自别过。”儿时玩伴间心照不宣的纯粹与轻而易举获得的乐趣,在时间之流的冲刷下,早已面目全非。每一种游戏的“发明”,都为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将在物是人非的环境里迅速拔节,成长,老去。告别,也因此变得无处不在与命中注定。

如果说开篇《儿童的游戏》是一种“童年的回声”,那么在“红药无人摘”这一辑中,沈书枝开始潜下心来,与寻常的野草花树进行对话,写出自己心中那份远离家乡、人烟杳渺的愁绪与怅惘。不论是南方家乡春天菜园里的实景,还是在陌生的北京随处可见的花木,每一种植物,在各自的空间和土壤里生息,经历大自然不同的风霜雨雪。经由植物的盛衰演变,将自己对南方的依恋之情和对北方的复杂之感倾泻于笔端,而那些无言的树、沉默的花、啼鸣的蝉,也成了作者诗意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追忆了儿时游戏,又分享了自然妙趣,沈书枝在“瓜茄次第陈”一辑中着重描绘的是南方的种种美食风尚。从盐水鸭到酒酿,从梨子罐头到油焖笋,从秋天的茅栗与红薯到冬天的炖炉子与烫粉丝,读者跟随作者精细的文字在书中“大快朵颐”之余,体会到了丰富的食材所蕴含的四季迁流之变和所深藏的人世更迭之感。而在最后一辑“与君同拔蒲”中,沈书枝又将记忆的目光落在了成长中的少年心事。这些回忆中的青春故事,依然怀着少不更事的纯粹,将少女欲说还休的情愫表达得妥帖温煦。

从乡村走出的沈书枝在南方与北地之间来回穿梭,在北京住过几百块的合租房,后来住几千块的房子,再后来终于通过亲戚朋友七拼八凑,在北京付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套房子的首付。在这篇作为终章的《安家记》中,作者过往的艰辛与动荡早已化作了千帆过尽后的平静。事实上,沈书枝《拔蒲歌》里的每一篇文字,都有着冲淡平和的从容与宁静。所不同的是,《安家记》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内心对于平庸的不甘。我相信,这也是沈书枝之所以选择写下她记忆中这些故事的缘由所在——为了抵御长久的庸碌对意志、记忆和创造力的磨损。

对于写作者来说,如何选择素材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通过沈书枝的文章,我们看到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写作的主题编织进故事的肌理中,小到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大到四季迁流、人世变幻。那些寻常微物与市井人生,在沈书枝的笔下,既凝练又温润,既精细又敦厚,不知不觉间,让人感到“春风拂面,绿柳如丝”。

某些故事,一旦付梓,就不再只属于作者,而是交由读者评判。从这个意义上说,《拔蒲歌》是写给所有珍视回忆、感恩生活、致敬万物、拥有善心的读者的。阅读《拔蒲歌》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柔软,让我们的视角更为清澈,在庞杂的记忆面前,像沈书枝一样,认真撷取,认真书写,认真生活。在资讯如此驳杂的今天,感谢作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到了来自岁月的歌谣。(文/张舒雅)

冰清玉洁蓝蓝天

《或玉府温情》

恽爽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二○一九年六月版)

2006年7月的一个雨夜,恽爽血液中的文学成分忽然冒了出来,即兴写出了第一首诗。之后竟一发不可收拾,十年里“泉涌”了185首,于是,有了这本《或玉府温情》。

“我突然发现自己幸运地出生在恽家,成了历史的一部分。”恽爽是明末清初大画家恽南田11世裔孙。也许是遗传因子起了作用,恽氏家族的文脉,在她的诗词里跳跃,熠熠生辉。

信马由缰,恽爽的诗词题材很宽泛。她说:生命是一场懂得,抱着玩的心态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成为独一无二的月亮诗人。“青山秀水心影沉,雁飞清影片香留。情何能已思难忍,意深深。离魂何处再相逢,语近情遥梦难成。月隔窗语寄余生,夜朦朦。”(《月语》)“空灵依洄数归鸦,桂香和愁寄天涯。花缘月语委尘沙,忆交加。秋水掬来双手月,青山行过半身花。碧落中天红泪洒,掩云纱。”(《残月》)这两首诗都是咏月的,写在中秋时节。在读了英国诗人司各特“眼泪是爱情的香料,浸在眼泪中的爱情是最可爱的爱情”的诗句后,恽爽很受感动,于是,笔下如有神助。

文字优美,恽爽遣词造句很轻松。她国学底蕴深厚,历史掌故、名人名典,信手拈来,皆成佳句。冰清玉洁蓝蓝天,可以纯真到没有自己。“月渡银轿,酒映红颜俏。碧落荡漾心翻醉,青山绿水抱。一叶小舟飘零,似柳风雅柔情。平步青云西去,水月镜花翠影。”(《柳月》)“三星更浅,春心银汉寂无眠。织女不现,谁与牛郎见。沉沉长叹,只觉梦迷乱。何时牵,梁鸿侣伴,随了我心愿。”(《错乱》)

意境静美,恽爽的诗词充满了爱。她说:“当诗遇到爱,好比美丽遇到了美丽,梦幻遇到了梦幻,风景遇到了风景。没有哀怨,没有颓废,要充满正能量,给人以真善美的享受。”“月华满天,宁静意无限。一路空山万木喑,水悠悠、云淡淡。芳草湖西畔,清辉碧波颤。即景生情月正浓,风雨秋、亦不见。”(《满月》)也许人生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沧桑更迭和痛楚曲折,但至美真爱的境界,当是不会褪色的底片。

这本诗集的封面和插图,均出自恽爽女儿孙亦清之手,母女合作,也算是诗坛一段佳话。(文/恽甫铭)

一部维多利亚时代史

《帝国玫瑰:维多利亚女王传》

赵恺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二○一九年五月版)

《帝国玫瑰:维多利亚女王传》全书分为九章,起于诞生,止于晚年,讲述了维多利亚的一生。从维多利亚出场开始,本书便浓墨描述她的母亲和舅舅如何为她铺路,而她天真烂漫,连爱情也被母亲一手操纵。“在她18岁成年这一年,威廉四世去世,维多利亚面对报丧的使者,很快镇定下来,挥退主教和大臣,给舅舅利奥波德写信,之后,主持第一次政务会议,在众多权贵全神贯注的注视之下,娇小而又坚定的维多利亚女王,庄严而娴雅地一步步走向金碧辉煌的御座,她坚定而且完美清晰的宣诵声在大厅里久久回荡。”

登基之后,同母亲的分居、与舅舅的抗争,均表明了很多潜伏在维多利亚性格中的东西正走向前台,一种专横独断的脾气、一种强烈固执的自我中心意识越来越明晰可辨。从本书的描述来看,维多利亚一生所做的寥寥可数的几件大事中,选择阿尔伯特作为丈夫可谓是第一明智之举。

阿尔伯特对维多利亚的政治贡献不可小觑。尽管这是一场政治婚姻,维多利亚还是对阿尔伯特有着深深的依恋,最终倒向了丈夫这一边。此后,她支持阿尔伯特举办了万国博览会,和成千上万的民众一起徜徉在工业时代的曙光之中,唤起了民众的民族自尊心,深受民众的爱戴。书中还有这样一段描述:“维多利亚觉得丈夫的见解总是那么的正确无误,这使她省去了很多的麻烦,有时她甚至看也不用看,签一个名也就放心了。”

如此,在阿尔伯特42岁撒手人寰时,维多利亚接连好几个星期不上朝,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之中。后来,尽管三年丧期已满,她仍然宣称自己要坚定如故地保持居丧的状态,保持与夫君灵魂上的相会。不仅如此,她还诏令要为阿尔伯特树碑立传,把他写成一个各方面臻于完美的人物,甚至拖着丈夫的雕像去各处巡演,歌颂他。这画面,仿佛是一个人不肯醒来的独角戏。

可以说,本书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传记,也是一部极其严谨的史学著作,一部维多利亚的时代史。(文/王文洁)

读书就是让阳光照入迷宫

《与皮沃父女左岸读书》

[法]贝尔纳·皮沃塞西尔·皮沃著

肖林译海天出版社(二○一九年五月版)

《与皮沃父女左岸读书》是一部推广现代阅读的对话体学术散文集,全书的内容和形式策划都充满创意,体现出高雅而又温馨的学术气息。书中进行一系列知性对话的是一对酷爱读书的父女学者,父亲贝尔纳·皮沃是法国龚古尔奖评委会主席、法国《读书》杂志前主编,女儿塞西尔是“资深读者”。父女俩的语词表达都老练生动而又富含生活气息,极为有效地传递出自然真挚的交流诚意和爱书人熟悉的“词语可以把我们带到任何地方”的愉悦心境。

现代社会中人的阅读,不能回避的新问题很多,读书的好处、实体店与网店、如何送书和“扔书”,还有,电子书有前途吗?阅读真的能治病吗?阅读能疗治孤独和抑郁吗?父女之间对这些读书人必然要享受和处理的生活细节,事无巨细,分别进行了情趣生动、妙语迭出的描述,尤其是对自身经验的老实交代。虽然他们俩的体会和见识有各自的逻辑和偏好,两人建议的作家作品领域和口味也各不相同,但其中却有一个共识:对所有人而言,阅读应该是生活必需品。读书让你更开放也更有魅力,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比那些不喜欢阅读的人更强大。

在可以一下子免费借阅几十本书的公共图书馆里,当那么多精美的书籍堆在我们的眼前,“读什么更必要”永远是一个尖锐的问题。皮沃父女都坦率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的建议就是:读小说!在第九章《我们偏爱小说》里,父亲贝尔纳说:“我非常喜欢大胆的、反潮流的文学,其智慧和知识让讽刺变得像刀剑一样锋利。”女儿塞西尔也强调:“要跑遍全球,了解命运传奇、不凡或是普通的男男女女,我觉得没有比读小说更有效、更激动人心的了;小说具有神奇的功能,能帮助我热爱日常生活,这种生活有时神奇,有时不可思议,有时很平凡。”

在第二十章《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里,塞西尔强调:阅读的兴趣是父母从孩子幼年起培养起来的,因为最初的阅读有两个重要作用:打开进入神奇美好世界的大门,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独一无二的联系。(文/潘一禾)

作者:沈书枝、恽爽、赵恺、贝尔纳·皮沃塞西尔·皮沃编辑:王秋童责任编辑:周怡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