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荣宝2021春拍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北京荣宝
「洪武遗珍,永镇法门」
一念莲花惠海深,千载金经劫波存
自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梦见金人,遂遣使迎西域高僧传教于洛阳白马寺,建寺安僧,佛教始传入中土,信者愈众。及至南北朝,宗派颇多,而隋唐时,则趋于鼎盛。其中隋代大兴佛事,以昭告天下,杨氏御宇寰内,乃天命所归,隋文帝杨坚更自称“普世之君”。
而李唐更续隋祚,高僧众多。如贞观年间,玄奘和尚天竺取法,朝廷为之设译经场,佛典分量空前,影响深远。五代时,袭唐旧制,如吴越国王,崇信佛教,大兴寺庙宝塔,礼重僧侣,史载其“崇信释氏,前后造寺数百,归朝又以爱子为僧”。两宋更是“释儒道”三位一体,《辅教编·广原教》有言“古之有圣人焉,曰佛,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可窥一二。元代时,则崇尚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亦不排斥,禅宗、律宗也继续发展。
佛教传入
有明一代,除嘉靖皇帝崇道排佛,余者多笃信之至,佛事日炽。尤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早年曾于凤阳皇觉寺有出家佛缘,故此间“裨益之处”,其体会极深。御极天下后,其以儒治国,又力倡“三教合一”,以宏佛典教义,教化臣民,巩固政权。
在《论僧纯一敕》中,朱元璋称:“昔释迦之为道,孤处雪岭,于世俗无干,及其道成也,善被两间,灵通上下,使鬼神护卫而听从,故世人良者愈多,顽恶者渐少,所以治世人主每减刑法而天下治,斯非君减刑法,而由佛化博被之然也,所以柳子厚有云:荫翊王度是也。”即是以佛教“荫助王化”。
明太祖朱元璋像(德国藏)
其亦先后设立善世院、僧录司等僧官部门管理佛教事务,又颁布户籍、度牒以及考核制度等系列佛教政策,以期规范及弘扬佛法。《明太祖文集》中收入其论佛文章及诗谒达数十篇,《明史·艺文志三》中,则收录有一卷其《集注金刚经》,知其亦喜探讨佛教义理。
自此,普天之下,佛教日盛,亦渐世俗化,善信男女无数。正统年间,有“男女出家,累千百万”之说。而寺庙则“近年以来,修盖寺观,遍满京师。”
而佛事兴隆,各地“佛典刊刻、经籍修复、涤尘写经”等,自然不乏,信众发愿施布,修建寺庙,供奉佛陀,以期禳祸祈福等,亦是佛心至诚。
人间佛国
尤是闽地,其至宋时,佛教信仰已是殊胜,又刻书业发达,加速佛教传扬,如《宋史·地理志》载:“福建其俗,尚浮屠之教”,亦或如所刊《崇宁藏》即福州东禅院本大藏经,是继《开宝藏》、《金藏》之后的第三部汉文大藏,也是首个私人捐资刊印的大藏经,可见闽地佛教徒敬佛之虔诚。福州太守谢泌曾赋诗曰:“湖田种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而明代时期,闽地佛教,古刹遍地,香火较之先前更为兴旺。仅建宁一府,洪武年间,其已有管理佛教事务之专门机构“僧令司”,寺庙更多达百余座。万历元年,明神宗母亲慈圣皇太后请闽地支提寺大迁法师入京讲法,居住慈寿寺。此后,又以金铜合金铸造一尊重达千斤的毗卢遮那佛像送到支提山供奉。
嘉靖《建宁府志》载“自佛老之教行,而琳宫绀宇偏于海内。闽固东南一隅,而建又八郡之一耳,缁黄所处金碧辉煌,曾不知其几千万”,康熙《建宁府志》亦载:“建宁一府,寺观之田半于农亩……”
由此足可见,彼时闽地佛教之昌盛,高僧大德亦是诸多。善信男女也潜心念经、祈祷、印经、修寺,其景堪称“人间佛国,满街圣人”。
▼大明洪武福建报恩光孝禅寺磁青描金写本《妙法莲华经》七卷▼
北京荣宝拍卖2021年春拍
此次,北京荣宝拍卖2021春拍,“一念莲花开佛教典籍与古籍善本专场”即幸得佛缘,征得一套极为珍罕的明代洪武福建报恩光孝禅寺磁青描金《妙法莲华经》,使得这件沉寂六百年的金字写经再度惊鸿首现。
大明洪武福建报恩光孝禅寺磁青描金写本《妙法莲华经》七卷
大明洪武福建报恩光孝禅寺磁青描金写本《妙法莲华经》七卷
大明洪武福建报恩光孝禅寺磁青描金写本《妙法莲华经》七卷
明代早期磁青描经世所稀见,此件明洪武磁青描经堪称现存流通领域最全、长度最长,来源清晰的写经。瓷青纸高贵静谧,泥金耀眼夺目,版画细腻,惟妙惟肖,字体端正谨严,笔笔不苟,虔诚恭敬。作为明代报恩光孝禅寺的镇寺之宝,此经每卷首刊赞文,卷后刊发愿文,详述洪武年间住持原耸为躲避战乱,诚心募集,修缮庙宇的功德善举,共计十九位高僧、十九位善士善女名讳,详尽完备,录洪武、洪熙、宣德、嘉靖、万历、五朝发愿题记七则,历经六百年时光流转,笔墨生辉,万世可宝。
千年古刹——建瓯报恩光孝禅寺
“千年古刹”建瓯报恩光孝禅寺
建瓯南山报恩光孝禅寺,谓之“城南佛国”,原名“南山光孝寺”,始建于六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其位于建瓯市城南约1公里处,铁狮山麓、建溪之滨,寺院规模宏伟,环境清雅,是闻名中外的八闽十方大丛林之一,堪称“八闽佛寺之首”。
光孝禅寺被誉为福建佛教之发祥祖地,自古以来地位尊崇,历来为闽、浙、赣僧人求戒圣地,福建佛教法会,历代都以此为戒坛总坛。为释教在闽传播慧音之鼻祖,在福建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据清释非刚撰《南山略纪》叙:“光孝古刹,规模宏敞,千载沧桑,几度兴衰。按旧志,光孝寺始建于六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比泉州开元寺(686年)早百余年,比鼓山涌泉寺(908年)早三百余年。光孝寺唐朝时名“龙兴”,宋朝名“景徳”、“天宁万寿”,至绍兴改赐“光孝”至今。”
赵朴初题写“光孝禅寺”
山门“光孝禅寺”匾额,为赵朴初老题字。寺中亦藏朴翁所题墨宝“法雨宏敷亿万生灵沾厚福,慈云广布大千世界沐深恩。佛法似沧海纳众流而不溢,经典如尺镜含万象而有馀。”
而山门又面朝建瓯东、西双流汇合之处,古有诗曰:“门临芝水双溪合,寺倚狮峰一脉传”、横额“南山”,又柱联:“万古溪声,永奏无生之曲;千年树色,长敷不老之春。”知其地佛教渊源悠久。
其中“门临芝水双溪合”即寺门前原有小溪,朱熹幼年时常在溪边坐沙画卦,曾有碑署云:“朱子坐沙画卦遗迹”;“寺倚狮峰一脉传”,所言光孝禅寺背倚铁狮峰,峰顶古有铁铸文殊菩萨坐骑狮像一尊。
据载,光孝禅寺最旺盛时期僧侣高达三千之众,可谓“香客时时满山路,烟笼云罩光孝寺”。寺中高僧大德频出,如重建寺内法堂的洪武初住持原耸禅师,亦或永乐八年曾经参与到《永乐大典》的编纂与缮写的慧心法师,以及顺治皇帝封为“玉琳国师”的维琳和尚。而顺治也皈依其门,法名“行痴”,遂使“光孝禅寺”在清一代法门尤是显耀。
福州鼓山涌泉寺主持道霖和尚,曾寄迹此地,并赞谓道“孤亭迥迥,南来北来,莫不承兹憩息;二水滔滔,东去西去,悉皆到此朝宗。”
“千年古刹”建瓯报恩光孝禅寺
康熙三年《重修光孝寺大殿碑》又载:“光孝寺在郡治之南,距城二里许,隔岸尘嚣,虹桥锁断,背狮峰而面双水,极称形胜,且寺基弘敞,曲径重门,修廊广殿,金容晃耀,祉树青葱,凡信心登礼者,疑梵释放天之宫,从空而坠,不知人在人间也。”也可见光孝禅寺,自古以来就为信众所神驰向往。
据传,寺址原为三国名将吕蒙故宅,吴灭后,吕氏子孙将宅址献出,由僧建佛寺。唐代时,日本高野的空海法师来华取经时,路经建瓯曾登寺膜拜。
“千年古刹”建瓯报恩光孝禅寺,碑记
此外,建瓯古属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简称芝。旧时为建宁府府衙驻地、建州州衙驻地。其为“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瓯)。
建瓯古城
此地“人杰地灵”,亦历为郡、州、府、都、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十大进士县之一。理学家朱熹、“三杨辅政”的政治家之一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皆诞生于此。
发愿写经,功德无量
此七卷《妙法莲华经》卷前有赞文,卷后有发愿刊文,为洪武、嘉靖、万历三朝题记。题跋中共录高僧19名:原耸、慧愿、慧思、慧华、慧普、慧心、文佳、德严、德现、慧祐、德成、慧月、慧朗、慧德、慧开、德楷、思复、通诚、广贤。信士信女共计18名:蔡祖进、邓原仲、屈才、陈福娘、江子昌、李昱姐、翁昭娘、叶敉铭、蔡细娘、滕胜娘、陈达娘、黄同祖、媿住娘、邓氏妙正、齐氏一娘、魏员娘、虞虎生、林茂。正是高僧大德的虔心宏愿,善士善女的义捐,才使得报恩光孝禅寺再度重建,普度众生。
大明洪武福建报恩光孝禅寺磁青描金写本《妙法莲华经》七卷
现将经卷跋文录于其下:
▲妙法莲华经卷一
卷前赞文:宋仁宗赵祯御制牌记,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义广含藏,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口内醍醐滴滴凉,假饶造罪过山岳,不消妙法两三行。
卷一,局部,卷前赞文
卷一,局部,卷后发愿刊文
卷后发愿刊文:“建宁府城南报恩光孝禅寺前主持原耸偕寺僧慧愿、慧思等切见本寺自罹兵燹灰烬无遗众,无所安,岂容自守,遂得城居,善友蔡祖进同为作成募缘协力,广化十方,仍新旧贯,乃建殿廊堂庑,妆塑宝像,事在苟完,尚阙轮藏以安法宝,然先化到信施捐财,仗僧书写金字莲经一部七卷,在寺永充供养看诵。流通伏异,见闻获益,信受蒙薰,出火宅之尘劳,乘宝车之快乐。上祝皇风永扇,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四恩普报,三有均资,法界有情,同圆种智。
洪武廿五(1392)年壬申四月日募缘比丘原耸识,劝缘居士蔡祖进,化缘比丘慧愿、慧思,写经比丘慧华、慧普,前住山慧心、文佳,当代主持慧开。
耆旧普惠、德严、德现、慧祐、德成、慧月、慧朗、慧德,光孝寺凝萃寮比丘广贤抽资请赎回寺,轮藏金字法华经顶一部,记七卷重整一新,补写前后偈颂一完,永充供养,伏愿所有功勋,资达先时,贤德咸沾,利乐今日,今人同增佛慧。嘉靖三十六年孟秋下浣吉旦谨题。
本寺云轩寮比丘德楷谨输净财转请大乘法宝一部,奉安静室,朝夕讽诵,礼瞻供养者,伏愿批诵处咸嗅昙华香觉苑,展卷时共观睹,慧日丽晴空,人人获德于六千,各各会功于一乘,作此微因,敢致恭乎,一香一色亦效敬乎,举手低头更异过先普,答现未同休者。万历十七年八月吉旦,养晦衲子思复、通诚焚香顿首谨书。”
▲妙法莲华经卷二
卷前赞文:徽宗皇帝御赞:诸佛灵文足可夸,莲经七卷玉无暇。历代王孙鲁供养,累朝天子献香花。顶戴尽消穷劫罪,归依必感福汀沙。一句了然走百亿,何须门外说三车。
卷二,局部,卷前赞文
卷二,局部,卷后发愿刊文
卷后发愿刊文:“建宁府城南报恩光孝禅寺前主持原耸.......代主持慧开。”与卷一尾部相同。
平理坊信士邓原仲喜舍钱伍贯文,信士屈才喜舍铜钱伍贯文,尚书坊信女陈福娘喜舍钱伍贯文,光孝寺凝萃寮比丘广贤抽资请赎回寺永充供养。嘉靖三十六年七月吉日志。
▲妙法莲华经卷三
卷前赞文:高宗皇帝御赞:要入如来功德林,法华经上好留心。三车喻品慈悲大,七卷言辞利益深。鲁揽长河为酥酪,能令大地作黄金。斯经斯要难遭遇,万劫千生无处寻。
卷三,局部,卷前赞文
卷三,局部,卷后发愿刊文
卷后发愿刊文:“建宁府城南报恩光孝禅寺前主持原耸.......代主持慧开。”与卷一尾部相同。
陛升坊:信士江子昌喜舍铜钱壹拾贯文,信女李昱姐喜舍铜钱壹拾贯文,信女翁昭娘喜舍铜钱贰拾贯文。中和坊信女叶敉铭舍铜钱壹拾伍贯。尚书坊信女蔡细娘喜舍铜钱壹拾伍贯,信女滕胜娘喜舍钱壹拾贯文,信女陈达娘喜舍钱壹拾贯文。光孝寺凝萃寮释子广贤抽资请赎回寺永充供养。嘉靖三十六年七月吉日志。
▲妙法莲华经卷四
卷前赞文:孝宗皇帝御赞:妙法莲华经七卷经,能令智慧了真明。斩钉截铁除疑惑,卸甲倒戈须志诚。缘觉声闻皆集会,国王弟子尽标名。为人不念如来句,死后将何破铁城。
卷四,局部,卷前赞文
卷四,局部,卷后发愿刊文
卷后发愿刊文:“建宁府城南报恩光孝禅寺前主持原耸.......代主持慧开。”与卷一尾部相同。
光孝寺凝萃寮比丘广贤抽资请赎回寺永充供养。嘉靖三十六年七月吉日志。
▲妙法莲华经卷五
卷前赞文:高僧传云: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宁知前者难。路险碧天为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众流如未谙来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卷五,局部,卷前赞文
卷五,局部,卷后发愿刊文
卷后发愿刊文:“建宁府城南报恩光孝禅寺前主持原耸.......代主持慧开。”与卷一尾部相同。
▲妙法莲华经卷六
卷前赞文: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卷六,局部,卷前赞文
卷六,局部,卷后发愿刊文
卷后发愿刊文:“建宁府城南报恩光孝禅寺前主持原耸.......代主持慧开。”与卷一尾部相同。
中和坊信士黄同祖喜舍铜钱壹拾伍贯文,信女媿住娘喜舍铜钱贰拾贯文。光孝寺凝萃寮比丘广贤抽资请复回寺裱增偈颂永充供养,嘉靖三十六年七月吉日志。
▲妙法莲华经卷七
卷前赞文:佛印禅师赞,一到多门又到门,分明普眼照乾坤。十年观海深深处,千载闻经品品存。白浪湧花成异瑞,红莲现佛独称尊。须弥聚笔休云写,万须苍波欲断魂。
卷七,局部,卷前赞文
卷七,局部,卷后发愿刊文
卷后发愿刊文:“建宁府城南报恩光孝禅寺前主持原耸.......代主持慧开。”与卷一尾部相同。
陛华坊信女邓氏妙正喜舍钱壹拾伍贯,信女齐氏一娘舍钱壹拾贯文,和乐坊信女魏员娘喜舍铜钱壹拾贯文,崇儒坊信士虞虎生喜舍重修表背,此经七卷,祈保姪虞长生 寿命延长者。崇儒坊信士林茂喜舍泥金重书七卷经标,祈保男林文寿 福运连绵者。宣德二年九月有九日重志。
光孝寺凝萃寮比丘广贤抽己资财,请回寺裱,增前后偈,颂永为供养,伏愿远作人天福田者。嘉靖三十六年孟秋月吉旦谨志。
局部
局部
据经卷中发愿文可知,洪武二十五、二十六年间住持原耸躲避战乱,募缘修寺,发愿写经一事,并附信士捐得数额。
而卷首所刊嘉靖三十六年(1557)题记以及万历十七年(1589)和尚思复、通诚补写题记一则,可与方志所载,相互佐证。
《建瓯县志》有载:“元季毁于兵,明洪武十年重建,嘉靖辛酉冬火,万历丁丑重建,乙未兵,道盛万年。”可知光孝禅寺洪武十年重建,而嘉靖辛酉(1561)冬日发生火灾,万历乙未(1595)再遇兵难。
其中,嘉靖年间火灾,寺庙被焚毁,为题记后四年,而万历兵燹则是补写题记后六年。此经皆得佛护佑,得以善存。嘉靖、万历年,光孝禅寺《妙法莲华经》发愿刊记中,未提及“冬火”“兵难”,盖因分别题写于此之前。
此亦可证,是写经是一件流传十分有序的佛门圣宝,其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书写完成,经宣德二年(1427),嘉靖三十六年(1557),再经万历十七年(1589),中间经历十余位皇帝,近二百载诚心修护,善加保存,特为宝贵。
局部
局部
而据其卷前赞文,所录之宋仁宗、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等御制碑记,也可窥知光孝禅寺往日之辉煌备至,有无以复加之殊荣。
民国十八年《建瓯县志》载“报恩光孝禅寺,在狮峰麓。唐时曰隆兴。宋曰景德,曰崇宁,曰天宁万寿,绍兴七年,改今额。”
康熙三十二年《建宁府志》载“报恩光孝禅寺,在狮峰麓。唐时建,初名隆兴。宋咸平间,赐名景德,崇宁中,改崇宁,政和六年,又改天宁万寿,绍兴七年,改今额。”
观其名称变化,如北宋为“景德”、“崇宁”、“天宁万寿”,南宋为“光孝禅寺”,其中,宋真宗年号即为“景德”,若是以帝王年号御赐,足见其香火之盛。而后宋徽宗时,虽然有将诸多寺院改为道观,然或仍赐“崇宁”年号名字。“天宁万寿”颇有点道观意味,宋徽宗曾有敕令将“天宁万寿”更易为“神霄玉清万寿宫”。
数次以皇帝年号为寺名,此种殊隆,万中无一也。此《妙法莲华经》卷前数位宋代帝王赞文,即是光孝禅寺辉煌之见证。事实上,光孝禅寺后,曾葬有宋代公主墓茔,知为福地。《建宁府志》载“公主墓,在府城南紫芝坊光孝寺后,理宗女,朱浚妻。”驸马朱浚即朱熹曾孙。
光孝禅寺,重建始末
以发愿文所言,因元末兵燹,报恩光孝禅寺住持原耸带领众弟子至建宁府城避难,此间得到善士蔡祖进帮助,同心协力募缘筹集,而终得重修庙宇,重塑宝像。又因寺中尚缺释家经典,故又募集化缘,并让寺中高僧大德以金泥书写《妙法莲华经》一整卷,以为镇寺之宝,为寺僧永充供养看诵。
由此亦可知,宝寺经元末兵燹,毁于战火,洪武年间开始重建。
鼓山涌泉寺主持道霖禅师,因曾寄迹宝寺,与之佛缘殊深,为作《光孝禅寺重修大雄宝殿记》,此碑文至今尚存。
《光孝禅寺重修大雄宝殿记》
移录其文部分,如下:
光孝在郡治之南。距城二里许。隔岸尘嚣。虹桥锁断。背狮峰而面双水。极称形胜。且寺基弘厂。曲径重门。修廊广殿。金容晃耀。祇树菁葱。凡信心登礼者。疑梵释龙天之宫。从空而堕。不知身之在人间世也。
据此可知,光孝禅寺环境清幽,为佛门胜地,登临宝寺,不知身之在人间世也。
按旧志。寺创自六朝。唐额隆兴。宋为景德天宁万寿。至绍兴。改赐今额。元末兵燹寺弛。至洪武二年。僧原耸及徒惠开文佳者鼎修之。太师文敏杨公荣,状元丁公显,各有碑记。而复毁于嘉靖辛酉岛夷之变。是冬僧一正等。先构小殿五楹。至万历丙子。中丞庞公尚鹏。欲蠲寺税。而瓯令曾公士彦。力赞之。始得以所蠲并募缘。重树大殿。极为钜丽。
据此可知,光孝禅寺之沿革,唐代称“隆兴寺”,北宋为“景德”、“天宁万寿”(上文有言,另有“崇宁”),南宋绍兴年间,称“光孝禅寺”,元末兵燹寺毁,洪武二年重修。太师杨荣、状元丁显皆有碑记之。嘉靖辛酉年再度毁于火灾。万历丙子年,又获重建。
据吴传剑《神往建州》所言,节录其大意部分。《南山略纪》中有杨荣所撰《光孝禅寺凌霄阁记》,碑记大抵内容为,原耸禅师主建,乃废墟上重建,工程浩大,颇费时日。永乐初年,镜堂心公,无关开公又陆续建了凌霄阁、方丈和库廪。至此,前后历经三十余年,重建才结束。由此亦可见光孝禅寺,其规模确属甚巨。《南山略纪》亦有载“福首座、良藏主铮然杰出,住满千僧,丛林之盛,甲于闽中”。丁显所撰碑记,暂未见流传。
又《建瓯县志》与《光孝禅寺重修大雄宝殿记》所言,其一为“嘉靖辛酉冬火”,其二为“复毁于嘉靖辛酉岛夷之变”,颇足堪味。
“岛夷之变”当指倭寇。《建瓯县志》有载“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月,流贼夜突至城西,时承平久,民不知兵。平明逆战于通都桥,败绩,始焚桥御之。城守七日,贼解围去。会参将戚继光督兵兼程追之,尽歼焉。”
所以,光孝禅寺应为是年八月,被穷凶极恶的倭寇放火烧毁,而非志书所载的冬天。不过,时隔甚久,记载相差数月,并不足为怪。
“千年古刹”建瓯报恩光孝禅寺
而嘉靖皇帝崇道排佛,更曾有禁佛之举,然闽地佛教徒,克服诸难,终又使该寺庙焕然一新,重现佛光,甚是不易。
释祥坚《兴复南山丛林徽稽序》有载“(光孝寺)嘉靖年间又遭回禄,万历乙卯(1615)积工一十九载,克复殿宇,分囊一十二寮。”
据此,可推知,费时“十九载”所修建,应只是光孝禅寺主体结构,余者仅是断断续续重修,又“排佛”因素,故从嘉靖辛酉(1561)至万历乙卯(1615),前后经过五十余年,才得以重修。
若非高僧大德持之以恒,排除万难,信众亦不畏“禁佛”,虔诚礼佛,又赖此“磁青描金《妙法莲华经》”重建发愿刊文,愿力不减,光孝禅寺安能有恢复往日盛况乎?
此可据万历八年(1580)谢丰《重建光孝禅寺大殿碑文》,亦可得知。
(光孝寺)复毁于嘉靖辛酉(1561)岛夷之变矣。是冬,僧一正等先构小殿五楹,越癸亥(1563),殿天王,盈两庑。然以时诎不能举赢也。积十余稔,至万历癸酉(1573),始有事法堂并观音、伽蓝、护界、开山诸堂。岁丙子(1576)中丞庞公尚鹏欲蠲寺税。而瓯令曾公士彦力赞之。始得以所蠲并募缘重树大殿,而方丈诸寮咸昞然为新者,实僧偕等之力也。
其中“然以时诎不能举赢也”、“实僧偕等之力也。”可窥复寺之艰,此亦更可见是《妙法莲华经》经卷,其发愿重建,如有通天之咒力。
清代时,光孝禅寺又经三次大规模修建,亦有诸多名士咏唱之。如瓯宁人蒋蘅《咏光孝寺》、《光孝寺听秋史弹琴》,陈钟《光孝禅林即事》,李向高《谒非刚上人》等,不一而足。
另有骊龙《光孝寺征稽序》,今石碑犹存。
《光孝寺征稽序》碑
其中《光孝寺征稽序》所言:“光孝禅寺乃建之隆刹也,始于陈时,永定二年间宝琼法师尝召梁帝讲法已归开创于此。原隋唐宋由元而明,云外原耸禅师住持重建,百废一新,铮然杰出,住满千僧,丛林之盛斯时也后至。”也可知该宝寺之兴废史。
事实上,光孝禅寺向为闽、浙、赣僧人求戒圣地,福建佛教法会,历代都以此为戒坛。直至1949年二月十九日观音圣诞,宝寺还授最后一堂戒。
以上诸多文献,与此磁青描金《妙法莲华经》发愿刊记一一应证,知为明初报恩光孝禅寺高僧为善士祈福所写。
宝寺历经兵燹水火,幸得佛祖护佑,而今抢救修缮,使得我们有幸再次重见千年宝刹香火鼎盛,沐浴圣光之盛世新颜,更有幸见到此卷明洪武年间募集发愿书写的《妙法莲华经》,在此千年宝刹,佛门圣地中诞生。
又借由高僧所书,真实的再现了大德高僧誓发宏愿募集资金,修缮庙宇,普度众生之美好祝愿,寄托了明代善士对亲人朋友的祈福和诚心供奉,分展示了明代高僧大德的虔诚信仰与书写的功德,虽时光流转千年,笔墨如新,法缘殊胜,法力广大。
慧心如灯,心灯长明
此七卷《妙法莲华经》中,所载十九位高僧大德中,慧心法师声名眷隆。其在永乐八年曾应召参与《永乐大典》的编纂与缮写,此卷《妙法莲华经》即载彼时慧心法师在报恩光孝禅寺担任“前住山”。
慧心禅师(?-1418)明僧。俗姓方,号鉴空,乐清县人。先受业于白鹤允毓禅师,通释、儒的经典文献,并精晋书,工散曲,杂剧。据《瑞安历史人物传略》载,永乐八年(1410),慧心禅师应召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入文渊阁,同样是因为参与《永乐大典》缮写。在南京期间,释慧心多次受到成祖的接见。永乐十三年(1415)还受到御赐紫衣,云履等物奖赏。书成后仍回仙岩寺,于永乐十六年圆寂。
慧心禅师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其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
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卷中多数善信男女今无无法考证,而经卷文字作为纪录的语言,将这一段善举纪录并形象的重塑出来,功德无量,亦使人们在赞叹之余更加钦佩高僧们的智慧。同时,历经数百年的流转,清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不得不说是莫大的缘分以及佛祖的眷顾。
而发愿题记中诸善信男女乡籍“尚书坊”、“平理坊”、“中和坊”、“乐和坊”、“陛华坊”、“崇儒坊”等地名,对于考据古建州府地方建制亦有直接文献参考意义。
磁青金经,佛门圣宝
此佛宝经纸则为磁青纸本,纸质亮滑犹如明镜,色泽含蓄静谧,以正雅圆融,秀润华美的书法写于深蓝色磁青纸张,对比明显,甚为庄严,彷如戗金漆金,富丽堂皇。
事实上,明代前期磁青经甚是少见,加之瓷青纸十分名贵,金泥则制作不易,造价更是高昂,而此《妙法莲华经》一部七卷,全为磁青纸,泥金写就,卷前4折佛祖说画图,绘制精工,笔画细腻,十分精美。后刊宋仁宗御制牌记,次九层宝塔,尾有护法韦陀,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局部
局部
关于磁青纸,其最早出现,当即于写经相关。盖其颜色深蓝,观之静谧,意象深远,最宜书写内容深奥,富有哲思之佛典经籍,以显其庄严肃穆。
唐李肇《翰林志》有载:“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 青词又称绿章或青辞,李贺《绿章封事》诗中,亦自注:“为吴道士夜醮作。”可见唐代时已有用青色纸祭天的宗教习俗,彼时佛教信仰亦是隆盛。
而明代瓷青纸与唐宋时的青藤纸、碧楮纸、鸦青纸等均为大同小异、一脉相承的染色纸,皆为靛蓝染色纸。一般较厚重,可分层揭开,并染以靛蓝,因其色如瓷器的青釉,故称为瓷青纸。
局部
明人屠隆《考盘余事》与项子京《蕉窗九录》皆曾言及“有磁青纸,如段素,坚韧可宝”,可窥其纸张韧性一二。明朝沈榜《宛署杂记》亦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一张磁青纸值一钱银子,而当时一钱银子可买两瓶烧酒,十斤白面或铁钉5斤,由此可见磁青纸之贵重。王侯公卿、富商巨贾、文人名士亦以此“顶级”写经纸恭写佛经,供奉或诵读。
又相较于传统黑墨,用泥金书写更加费时费力,且泥金制作过程繁琐。然此件佛宝通篇浓淡均匀,历经数百年保存至今极为不易。知其不仅颜料调研得当,而且抄经者笔法苍劲,心怀对佛事的信仰与虔诚,足可见功力之深厚。
现存流通最全最早一部磁青金字经
是七卷磁青泥金写经,原装明代七彩织金封面,卷一扉画金粉描绘佛祖说法图,金粉塑身,重金铺面,线条细腻流畅,众佛开脸庄穆肃然,为明代早年典型画法。后接明仁宗朱高炽御制龙纹牌记,七层描金佛塔。
此外,是幅描金佛祖说法图在明代早期佛教写经绘图中,可谓吉光片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文字、文物、宗教、艺术价值。
局部
局部
而光孝禅寺为福建佛教发祥地,宋代时两次受赐,备受殊荣,誉为“八闽佛寺之首”,此经又为其重建发愿所恭写,可窥其之沿革史,亦可见元末明初,闽地所受兵燹之苦,乃至于闽地佛教发展史以及御赐以皇帝年号为寺名这一佛教特殊现象等,更是意义重大。此《妙法莲华经》卷前数位宋代帝王赞文,即是光孝禅寺辉煌之见证。
同时,嘉靖时期,受囿于严格禁佛政策之下,闽地信徒及高僧大德仍其心虔诚,历时五十余年光孝禅寺才重建完成,殊为不易。也可见彼时闽地曾受倭寇侵扰,幸得佛庇护,佛经愿力不减,以及抗倭名将戚继光、胡守仁等,奋力抵御,才免生灵涂炭。
《南山略纪》中,“古遗”篇,载“大殿后梁署:‘洪武五年(1372)重建,宋绍兴九年(1139)赐额,陈永定二(558)年始创。今主缘上柱国荣禄大夫、镇守福浙右军都督府署都督胡守仁’”。胡守仁为戚继光麾下名将,此所言即是嘉靖辛酉(1561)受岛夷之变后,胡守仁驻扎芝邑,亦捐资其大殿重建之事。
局部
又此经一版五折,一折6行,行19字,金丝勾单线界框,泥金书就于上等磁青纸上,金字端塑,法像庄严。历时岁月洗礼,纸质淳朴,金字沈著,展卷夺目,精妙之笔如绝伦之势直面而来。整册写经为明初标准写经体,上等磁青纸,此经应为明初写经之中,灿然夺目之品。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佛光初现,宝之得之。
卷中,十九位善士善女名讳,后录福建报恩禅寺明洪武报恩光孝禅寺住持原耸偕众募缘修寺之壮举,更为难得的是,此寺的前住山慧心法师,文化与书法功底深厚,入文渊阁,曾经参与到《永乐大典》的编纂与缮写,并受到永乐皇帝的多次接见,御赐紫衣。使得此部写经意义非同一般。
经中善士善女乡籍对于考据古建州府地方建制也有直接文献参考价值。
明宣德御制《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十卷,局部香港苏富比2018春拍,成交价近2.39亿
明永乐 郑和《佛说摩利支天本愿经》局部
纽约苏富比2015春拍,成交价1402.6万美元
明代洪武写本文物存世甚稀,寥若晨星。永乐磁青写经一件以逾八千万元高价成交,宣德磁青写经以逾亿元而为藏届至宝。而此套明代洪武磁青描金《妙法莲华经》七卷,罕有未失,全套完整,足有90米长更兼有数段珍贵历史题记可与现存碑刻互相印证。
此套磁青泥金写经是目前国内流通领域现存最早、最全、最长、来源最为可靠的磁青泥金写经,无出其二。其不但是报恩光孝禅寺的无上圣物,也是福建法门之镇省之宝,更是中国文物之珍贵遗产。
局部
全卷上下金丝单栏,绀纸静谧深邃,泥金光彩夺目,字体规整,台阁体书风,笔笔不苟,虔诚恭敬,扉画绘制精细,装帧考据,品相精善,题识完整,沿革清晰,尽善尽美,佛门圣宝,历经六百年风雨,光彩熠熠,神光焕发。洵属无上瑰宝!
恭瞻法宝,乘般若船,植菩提种,蕴妙无边。喻星中之满月,迥向者永出迷津,譬顶上之圆珠,信受者长登法岸。此次相遇之因缘,礼佛会于一念,高僧加持,供养法宝,光明照身,其功德利益,巨于江海,永泰恒福,不可思议,岂特区区壮观而巳哉。
大明洪武福建报恩光孝禅寺磁青描金写本《妙法莲华经》七卷
据悉,是套佛宝,亦将于“北京荣宝2021春拍精品巡展”中展出。
巡展信息
2021年6月9-11日,“北京荣宝2021春拍精品巡展”将在郑州大拙空间开启为期3天的首次巡展,紧接郑州之行,12—15日将在泉州晋江盒止美术馆进行为期4天的精品巡展。此次展览荟萃了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佛经善本、古董瓷器等主要门类,精品迭出,佳作芸集,展品来源清晰,流传有序,题材广泛,艺苑撷英,异彩纷呈。敬请郑州和泉州的艺术品爱好者与藏家莅临品鉴欣赏。
(大拙艺术空间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南路亚星茶城西区211号)
(盒止美术馆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五店市大井口3号)
参考资料:
吴传剑《神往建州》
嘉靖《建宁府志》
民国十八年《建瓯县志》
李林昊《洪武遗珍,永镇法门》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