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与佛教之争,从两个宗教在中国传播开来就开始漫长的争斗,在近1700多年的岁月里,两教可谓是此消彼长、有胜有负,两大教派也相互融合促进发展。
关于道教和佛教之争,不仅仅限于教理辩论,更是在双方的高道仙人和高僧法师之间的道法争斗,历史上有名的双方斗法在唐朝和宋朝都有一场意义深远的斗法大战。
一、大唐第一仙大战佛门高僧唐朝不仅在国力上达到了历史的巅峰,道教和佛教的发展也是到达了繁盛,所以在这一时期仙佛的传说也非常多,特别是唐朝皇帝自称为老子李耳的后裔,把道教定为国教。在唐玄宗时期,唐玄宗身边有着三大道家仙人和三大佛门高僧(称为唐初三大仙人和开元三大士)护法,三位仙人就是叶法善、张果(八仙张果老的原型)、罗公远,佛门三位高僧分别是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法师。
其中传说三大仙人中罗公远的法力最高深,号称“大唐第一仙人”,当时佛道两家经常相互争斗。有一次,唐玄宗因为背发痒而感到难受。罗公远折了一根竹枝,把它变成一个七宝如意送给唐玄宗,唐玄宗很高兴,对着不空三藏说:“你能达到这种程度吗?” 不空三藏说:“这是幻化而已,我给陛下取真的来。”他就从袖子里取出一个七宝如意交给皇上。而罗公远进献的那个,当时就变成了竹枝。这就是不空三藏对罗公远的挑衅了,罗公远就要和不空三藏比试法力。唐玄宗也是喜欢看热闹的人,就要两人斗法。
唐玄宗让他们在道场院内进行斗法。只见不空三藏设了一个法坛,说道:“我把我的袈裟收放牢固,试让罗公取,不能取走那就是罗公输了;取走,则是我输了。”三藏法坛烧香,亲自在坛上作法,把袈裟存放在银盒子里,又安装在几层木匣子里,每层都上了锁,放在坛上。然后又施法,只见法坛周围立刻金光闪耀,出现无数身影,里面有一重菩萨守护,外面有一重是金甲神人,再外面用一重金刚力士包围着法坛。
见罗公远坐在绳床上,谈笑自若。几顿饭的时间过去了,唐玄宗问道:“法师还不出手?”
罗公远说:“我已经手了,只不过大家看不到而已,只要陛下让三藏打开看看就知道了。”玄宗让三藏打开匣子取出袈裟。虽然仍旧锁着,但是里边已经空了,唐玄宗大笑。
罗公远说道:“请派人到我的院内,让弟子开柜拿来。”唐玄宗立即派中使去取。不一会儿袈裟取来。玄宗问这是怎么回事,罗公远说:“菩萨、力士,是圣贤中一般的;甲兵、诸神,是道术之中较小的。刚才我召唤玉清神女去取,那么菩萨和金刚也看不到她的形迹,可以来去无踪?”。
罗公远斗法赢了不空三藏,也使得道门稳稳压住了佛门一头。
二、北宋第一妖道斗法14名和尚在北宋时期有一位“神霄派”的林灵素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主要是因为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特别宠信他,导致很多人把林灵素当成“妖道”。
然而历史上林灵素主要是对佛门压制太狠,又得罪了奸臣,被抹黑的成分更大。传说林灵素曾经是苏轼的书童,但幼年时期被和尚欺负,所以格外仇视佛门。甚至迫害佛教,建议宋徽宗开展“夷夏之辩”,甚至建议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 这一招太狠了,直接把和尚改成道士。
林灵素把佛门得罪狠了,佛门高僧就通过太子,要与林灵素斗法。这次斗法被官员赵鼎记录下来:
一日皇太子上殿奏曰:林灵素妖术,愿陛下诛之。臣每日念他自知法力广大,不可思议,如陛下不信,乞宣法师等皆见在京,可与林灵素斗法,别其邪正。
于是有14个高僧在凝神殿与林灵素斗法,宋徽宗还召集群臣观看。
只见林灵素喷一口水,化成五色云,中间有仙鹤百数,一飞绕殿前,又有金龙出现在云间飞舞。
那群高僧说道:只不过是幻术罢了,乃纸龙鹤耳,看我们使用神通,让令龙鹤坠地,化为纸也。
太子听和尚这么说,很高兴地对群臣说:“如果是这样,就证明了林灵素是妖道,使用妖术要应当被斩。”
结果呢,那十四个和尚正要施法,却发现只有两个高僧能开口,其他十二位都被施法不能开口,面若死灰。
林灵素微微一笑,然后空中的仙鹤和金龙又多了几百个,蔽日遮云。
宋徽宗看到,这14个和尚,根本对林灵素无可奈何,就问道:你们破不了法术,还有什么神通?
那十二人皆伏地恐惧,那两个能开口的高僧说道:我们能让水凭空沸腾。
皇太子太子就让人抬了一口水盂,然后两位高僧做法,果然水沸腾了起来。
然而林灵素濡染向水盂中吹了一口气,结果水马上停止沸腾,并且冻成了冰。
宋徽宗看到后就立刻责骂和尚,说他们妄言。
和尚的神通显摆不成了,林灵素就要与两个和尚赌命,让宋徽宗找来木炭一千斤,找一个火洞,把木炭烧红,然后自己和两个高僧一起进到火洞里,看谁能活下来,这和《西游记》中砍头赌命差不多了。
火洞烧好以后,林灵素说:“我先进去”,于是进入到火洞里,结果火不著衣,林灵素一点事都没有,然后催促两位高僧进入,其他和尚知道高僧进入火洞必死无疑,于是赶紧伏地哀鸣,告太子曰:乞救臣等性命,情愿戴冠执简,听役施行。于是皇太子求情,让两位高僧免于身死,但是让两个高僧“送开封府刺面,决配于前令众”。
佛门在这次斗法中彻底失败,里子面子全都没了。
三、老和尚深山苦修,道士上门辩论关于两教之争,在唐朝的《潇湘录》的一个故事中,确实很好地解释人们关于道教和佛教争论的一般印象,结局却非常有意思。
唐朝时,王屋山有一位老和尚,平常独自住着山中,自己搭建了一座茅草庵,每天早晚都在念经,平时也不化缘,只是采集山中的草药和松子来吃。
这样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山中的猎户和樵夫只把这老和尚当作出家之人,偶尔打招呼,这老和尚也不曾理会,只是一个人默默念经苦修,长此以往,也没有人去搭理他。
忽然有一天,有一个穿着破道袍的道士,找到老和尚,非要在老和尚的茅草庵中住一宿。
老和尚本来就性格孤僻,又讨厌道士不是和自己一个教派,加上道士言语和行为粗俗,自然是十分不愿意,满口拒绝。
这道士倒是自来熟,直接说道:“你我虽然教派不同,但是佛教和道教也不算疏远,开天辟地以来先有的道家,后来才有的佛家,我们道家能容纳佛家,你作为佛门弟子怎么不能容纳我这个道家弟子呢嗯?”
老和尚听道士这么一说,顿时不高兴了,对道士说道:“道家哪里比得上佛门呢?”
道士说:“道,在亿万劫数之前就产生了,由此开天辟地,生出了天地万物,世间万物都是道产生的,自然是道门更厉害!”
老和尚听完,说道:“我佛出生在天竺国量劫之前,人们都称祂为世尊。我佛从量劫之前就庇护世界,恩泽普及天地,那时候还没听说过道门?再说我佛祖释迦摩尼,他是一位国王的儿子,但他舍弃了王位……最终证得佛陀之位,成佛之日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让其它邪魔外道全都降服了。你们道门的太上老君又是谁的儿子?他在什么地方修行证道?他有什么事迹能和我佛相比?”
道士说:“我们太上老君降生在天界,作为这一劫的道祖,……,海外三仙岛、天界十州、三十六洞天的神仙,都知道我道祖的威名?再说你们佛陀,竟然舍弃父亲就是不孝,还要为我独尊就是喜欢与其它教派争强斗胜,这么看来,佛门也只是群魔之中的一个强盗罢了!”
这么一说,让老僧变了脸色,不禁说道:“须要我佛陀这样的人,才能传教天下,把天下从阿鼻地狱中解脱出来。”
两人越说越激动,变成了争吵,眼看就要打起来。却有一个樵夫经过,听了两人争论佛和道的优劣,就捋起袖子呵斥和尚和道士说:“你们两个都是父母生养的,但是不奉养父母,都生活在国家的土地上,但是不报效国家,不耕田而吃饭,不养蚕而穿衣。本来就是在人世间苟且偷生,竟然还要为佛道争优劣?和你们同住在这座山上都是羞耻,你们两个都给滚!”
说完,樵夫竟然烧了那茅庵,拿着砍柴的斧头,要把他们砍死。老和尚吓得跑进地里,竟然变成一个铁块,而道士竟然变成一块石头,这和尚和道士竟然都是精怪。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讽刺那些对待道教和佛教一知半解的人,自以为自己的教派是最好的,想方设法地驳斥他人,其实就像那精怪一样令人可笑。也从侧面告诫世人,要脚踏实地,神仙、佛陀都是虚无缥缈的,与其相信神仙、佛陀,不如安心奉养自己的父母,踏踏实实的工作养活自己才是正道。
四、结束语道教作为我们中国的本土宗教深受广大人们的欢迎,但是由于佛教的能言善辩,道教讲究清心寡欲、远离尘世,所以道教往往辩论不如佛教。而佛教在中国发展了千余年,其实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与印度的本土佛教已经大不相同。
我们国家儒、道、佛三教一直相互共生和融合,对于神仙和佛陀的思想,我认为可以充当人世间的调料,但不能成为人世间的主餐,不需要绝大多数人来信仰,除了专门的道士、和尚,其他人可以将神仙思想作为约束自己的言行,但绝不可沉溺其中的虚无缥缈,而忘记自己的实际生活。
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罗公远和林灵素的故事可以点击下面链接观看:
《》
《》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