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娱评团,专业有态度】
没想到,
2023年还没结束,《狂飙》就被挤下“王座”了。
根据CVB最新数据显示,岭南题材的电视剧《珠江人家》以集均2.503%的收视率超越《狂飙》(集均2.501%),成为央视年冠。
在《珠江人家》完结之前,谁也没想到将《狂飙》拉下“神坛”的会是这样一部剧。
事实上过去一年,国剧给我们的惊喜并不止这一个,因为这一年,它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中国电视剧的新“黄金时代”,来了!
1、这一年,是国产剧热闹的一年;根据前不久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剧集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国产剧终于迎来了“减量提质”的新局面。
2022年,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共160部5283集,同比下降17.53%和21.41%。
在总部数上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仅为2012年的三分之一;
集数总量比2015年的16540集也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2023年,这一数据再次刷新。
仅前三季度,国产剧里获得发行许可证的数量是109部3223集。
尽管剧集的上线数量有所下降,但内容的有效播放量和网络热度却明显提升。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会员有效播放量上涨了。
今年,各大平台不断更新的战报让我们看到了国剧的高品质。
而在播放量上涨的背后,是2023年多部高质量国剧频频破圈的大好局面。
从年初的《三体》《去有风的地方》到《狂飙》《漫长的季节》,再到《人生之路》《莲花楼》,以及最近疯狂刷屏的《珠江人家》。
数据上,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2023年《狂飙》《我们的日子》《人生之路》三部剧集在央视收视率均超过2%。
《狂飙》更是实现了台网双爆,网络正片有效播放量也突破百亿,正式进入国剧百亿俱乐部。
口碑上,
豆瓣数据显示,83万网友为《漫长的季节》打出9.4分,
86万网友为《狂飙》打出8.5分,超50万的网友给《莲花楼》打出了8.5分。
就在前不久的首尔国际电视剧大赏上,《漫长的季节》还拿下第18届首尔国际电视剧大赏最佳迷你剧奖。
导演辛爽也获得“最佳导演”,在获奖感言里,他说:
“我们把火车从遥远的桦林开到了美丽的釜山。”
《去有风的地方》也走出国门,拿到了首尔国际电视剧大赏最佳电视剧奖,还在海外主流剧集专业评分网站My Drama List上拿到8.7的高分。
《纽约时报》也推荐该剧为“2023年优秀国际剧目”,成为百部国际剧目中唯一入选的国产剧。
《狂飙》同样不甘示弱,入围了第2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流媒体原创剧集。
国剧在题材丰富度、类型表达上都让我们感到惊喜,还有多种题材的类型第一次登上国剧舞台,呈现出来的水准也是超出我们的期待。
中国电视剧,终于又一次在全球范围有了姓名。
2、国剧“硬气”起来了,究其原因,在于它手握两大法宝;
对比前几年稍显疲软的国剧市场,这两年国剧明显底气更足了,《漫长的季节》《狂飙》等热剧连连爆的背后,是国剧工作者越来越挺直的腰杆。
而这的原因,在于国剧创作者找到了两大法宝。
第一大法宝:打好内容战。
IP改编、原创剧本,我全都要!
如果大家拉一下今年的豆瓣高分剧榜单,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
豆瓣TOP10的高分国剧,几乎全是靠内容拿下观众,而且还是各领域开花。
悬疑剧领域,《尘封十三载》以“冷门好剧”的形式出现,打破近几年悬疑剧又奇又快的套路。
带有点文艺叙述性的悬疑剧《平原上的摩西》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剧集单元,成为史上第一部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华语剧。
《漫长的季节》更是将“非典型悬疑剧”发挥到了极致。
一部《莲花楼》,还将武侠悬疑这条路走得更宽了。
主旋律领域,《冰雪尖刀连》《破晓东方》《大考》《县委大院》等多部主题剧集,虽说角度切入点不同,但都收获了好评。
经过几年发展,主旋律剧集已经成为国剧领域又一张王牌。
在对73家影视制作公司的调研中,有73.97%的公司认为“主旋律(主题主线)题材的创作进入一种良性模式,将向常规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
年代剧领域,《父辈的荣誉》《人生之路》《梦中的那片海》扩宽了收视圈层,让更多人年轻人对年代剧起了兴趣。
就连科幻题材的剧集也迎来了开门红,由刘慈欣小说改编的高分神剧《三体》甚至上了腾讯年报。
再加上喜剧回归,短剧势头正猛,多个角度共同证明,国剧真的做到了百花齐放。
当然,这些剧里也不乏IP改编的作品。
但无论是IP改编还是原创剧本,能*出重围的国剧都有一个共性:剧本够硬。
以今年的国产谍战剧为例,无论是哪种模式的剧集,都有其闪光点。
谍战专业户徐兵的《欢颜》,开启了谍战剧里浪漫公路风;
IP改编的青春谍战剧《前夜》,刻画了炙热的情感;
今年评分最高的谍战剧《特工任务》,则是以游戏为引子,层层嵌套的反转更是令观众大呼过瘾。
深挖下去会发现,各大平台也在下“一盘大棋”。
今年的暑期档,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主流视频平台上,《长风渡》《长相思》《莲花楼》等长剧的热度高居不下,可在短视频平台上,8月最热门的却是赵本山的情景喜剧《鹊刀门传奇》。
这部剧的出现,顺带着也让腾讯视频推出的“板凳剧场”被大众看到。
这个剧场打造了一个“午间板凳剧”的概念,通过开辟午间喜剧专供时段,以差异化的播出时间和连贯高效的喜剧剧集排播带形式对喜剧内容进行统一编排。
结果显而易见,收获奇效。
从“板凳剧场”这张牌打出来,我们再来看各大平台的各种剧集会发现,各大平台开始有自己的规划,且越来越明显。
在剧集创作上,影视剧创作者们不再是谁火拍谁,而是有自己的思考。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早些年的国剧领域突然开启了大女主剧的潮流,一部《甄嬛传》火了,大家都想要打造又一部《甄嬛传》。
跟风拍,扎堆拍,甚至请来大牌演员拍,可结果并不好。
原因也简单。
一种题材火,必然有它火的原因,如果只是看到表面没有深挖,自然没法延续辉煌。大女主戏如此,复仇爽剧也是如此。
当然,也有例外。
这里就不得不提中国观众很细爱的剧集类型之一,悬疑剧。
前几年打出惊艳一枪的爱奇艺的“迷雾剧场”,紧随其后优酷推出的“悬疑剧场”,两大平台加起来一年推出的剧集有十几部。
可成绩却并不理想。
至今“迷雾剧场”的招牌依旧是第一批播出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悬疑剧场”更是连代表作都没有。
在我们以为悬疑剧集的蛋糕已经基本分完了的时候,“X剧场”来了。
今年腾讯用3部X剧场”的剧集让我们看到,悬疑剧领域并不是“无利可图”。
一部《漫长的季节》,一部《欢颜》,一部《繁城之下》,在豆瓣分别拿下9.4分、7.9分、8.5分。
事实证明,以内容为导向,深耕一个领域,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国剧都能重现生机。
毕竟,好的内容永远不会过时。
在悬疑主场之外,腾讯还有面向女性观众的“萤火单元”,芒果台的“季风剧场”主打高品质剧。
优酷另开赛道,一口气给一向难拍的“漫改剧”打了两个样。
同时在“攒局”上,平台也不遗余力。
前几年的国剧市场上,电影导演来拍电视剧的现象少之又少,以至于刚开始的时候还被冠以“下凡”称号。
近几年,大导演拍电视剧越来越常见。
各大平台以同品类剧集整合为主要方式,用垂类内容捕捉更为精准的目标用户,平台间也发起了良性竞争,格局确实大。
不得不感叹,中国观众,真有福气!
第二大法宝:敢闯创新关。
“创新”是今年国剧的第二个关键词。
虽然我们总是在怀旧经典老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喜欢“新”剧。
重点就在于这个“新”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其实回望这两年,国剧就一直在践行“创新”,最直观的是内容创新。
2022年初《开端》爆火的时候,带给国剧领域两大思考。
其一,越是新颖的内容,越能抓住观众。
《开端》打出的“时间循环”这个点,15集里25次循环让观众看得欲罢不能。
其二,正午阳光对编剧的重视。
《开端》的编剧是就是原著作者祈祷君,她之前从没担任过编剧,正午阳光愿意给她机会,还给了第一次做编剧的她很多帮助。
IP改编剧集,尊重原著,才是尊重剧集本身。
IP改编一直是国剧领域里的主力军,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
文学领域里有很多国剧目前没有涉及的领域,这样能够打开思路。
再说有原著打底,剧集的关注也自然而然变大了。
更重要的是,近几年的IP改编剧,不再局限“言情”赛道,而是在内容上和平台上有了更多选择。
曾经,晋江、起点两大网文平台包揽了大部分IP改编剧的IP,主题也都大差不差:言情 爽剧。
如今这样的局面变了。
今年的爆款都市剧《好事成双》和高分精品剧《装腔启示录》都是改编自“豆瓣阅读”平台上的IP。
刚刚收官的《为有暗香来》是来自知乎平台,号称“知乎三绝”之一的《洗铅华》。
这也是知乎平台首部IP改编长剧。
明年要播出的《三大队》,改编自非虚构平台网易人间工作室的《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
从虚构平台扩展到非虚构平台,从言情、爽文拓宽到现实领域,就算是IP,国剧的内容也在变厚。
与此同时,老牌编剧的原创能力也越来越强。前有《警察荣誉》,后有《特工任务》。
有了内容,该怎么表现呢?
今年国剧在形式创新上也打出了惊艳一枪:剧集无论是篇幅、形式还是播放节奏,都越来越灵活。
以《古相思曲》为例,这部今年的黑马剧集,靠着超高的口碑,在各大S级古偶对打的暑期档里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剧集的最大亮点,在于播出形式:倒放。
从第14集看到第1集,是男主的视角,反之,即是女主的视角。
同样在形式上创新的还有《九义人》,这也是一部小成本黑马剧。
通过上下阕分割两条故事线的方式,两条故事线同时进行,一边无奈憋屈,一边复仇爽剧,不断挑战观众的承受底线。
还有一集只有6分钟,总共就3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赢得了各大官媒的赞扬,人民文娱也称赞该剧是“小短剧也有大情怀”。
3、恭喜,国剧终于来到“良币驱劣币”的时代;
真的没有烂剧了吗?
也不是。
像是从剧情到演技都让人无话可说的谍战剧《蝶影》,每一集都宛如儿戏的《岁岁青莲》。
这些剧,大部分是多年前的积压剧,播出之后我们也明白了有些剧,积压不播反而是好事。
今年反向出圈的剧集也有不少,《转角之恋》《我的人间烟火》《后浪》《花轿喜事》,还有现在在播的《以爱为营》。
这些剧,要说“烂”也不准确,服化道花了不少钱,画面场景看着也好看,有的剧后期的修修改改也花了很长时间。
那问题出在哪呢?
是大环境变了。
如今,国剧的大环境已经不允许国剧再继续“摆烂”下去了。
这最为直观的一点就是观众忍耐度变低。
一边是大家对于国产剧要求在提高。
剧情有明显bug,逻辑严重不通,三观不正,人设不好,包括演技不够,这些都成了观众判一部剧死刑的原因。
一边也是大家越来越不关注情绪舒适区之外的作品了。
能不能戳中观众,检验爆剧的一个标准。
这么一来,想要依靠流量演员或者话题引导来带动观众的正面关注和评价,已经很难做到了。
再有是平台渐渐看到了国剧出精品的本质,开始主动去流量化了。
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才是“金子”。
这句话平台终于明白了。
纵观今年的口碑好剧,在剧本优秀的前提下,也都是靠实力派演员撑起来的。
纯流量演员的剧集如果自身硬件不过关,是很难拿到普通观众的票的。
还有就是行业内部也在不断提高要求,比如对于配音剧的规范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2019年的白玉兰论坛上,王劲松对年轻演员背台词这件事就表达过他的看法。
“背台词是什么?
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
相信如此这般良性循环下去,中国电视剧终于是迎来了“良币驱逐劣币”的时代了。
其实这点,我们从明年的剧单里也能窥见一二。
年底将近,各大平台和卫视都很热闹。
一个接一个的2024年剧单公布,几大平台的剧集加起来超过300部,类型丰富,大剧占比也越来越高了。
各大平台也都有让人忍不住提前押注的好剧,像是《大山里的女校》《南来北往》《八千里路云和月》,《庆余年2》《唐朝诡实录2》《梦之海》等等。
而好剧应接不暇,也正正说明:
国产剧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青石电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