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长东篱千古传

菊长东篱千古传

首页角色扮演东篱传手游更新时间:2024-04-14

菊长东篱千古传

文/朱双顶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宋苏轼的《赵昌寒菊》诗,可谓一诗双明,揽括古今,既表明了中国人有爱菊赏菊之爱好,赏者,菊花传神之美也;还点明了中国人栽菊养菊有食用与药用之目的,用者,菊花延年益寿之功效也。汉《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之记载。《西京杂记》上说:“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而这种菊花酒传着,竟被当作“长寿酒”,成为礼品以馈赠,此风一直影响至今。

菊花作为我国传统上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史,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礼记•月令》篇上就记有“季秋之月,鞠有黄花”,这里说的黄花,就是指野生的菊花,开在秋季。菊花成了地道的中国物种花,自公元八世纪漂洋过海传到日本开始,就一步步传向世界,而今已开遍世界各地。菊花的花种数不胜数,花开千姿百态,花色应有尽有,花形是百抱傲立,什么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是枝枝抖翘首;什么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是朵朵弄风*;什么红色、黄色、白色、橙色、紫色、混合色,是色色均迷人。种菊、养菊、赏菊、饮菊便成了人的一大雅好。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的高洁秉性,因为屈原带进《离*》而不同凡响,于是便有了《九歌•礼魂》中的“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的赞颂。菊花由此进入文学作品,成为屈原忠贞节操的象征,被称之为“贞花”而从远古走来。

也由此,菊花的凌霜不凋、风姿秀美、素雅坚贞、气韵高洁之品,与文人墨士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了坚贞不屈、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以及吉祥、健康和长寿之蕴意,被赋于花中“君子”之美称,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最为中国古代文人所钟情的,当属东晋五柳先生陶渊明,他的融情、景、理、趣于一体的千古佳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神来之笔,将人一下子带入陶然悠闲的田园之乐中,使人感受那不尽的浑然天成的美好意境,有了“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的写照。由此,菊花就成了孤标傲世的高士与隐者的旗帜,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象征。

到了南北朝时,菊花又有了别样的情调,有人赋予它的乡愁意。这就是南朝陈国的江总,他在陈亡后入于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于途中写下了《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长安九日诗》: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菊花在这里成了乡愁的问号,通过南云与北雁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恋,引发心中对故乡篱笆下菊花之问,以抒发自己思乡欲归的急迫情怀。

到了唐代,咏菊文学进一步发展壮大,有了人见人爱的新解说。大诗人元稹在《菊花》一诗中写到: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谢,有得天独厚之优势,一旦谢尽,便无花可赏,所以赏它爱它就尤为珍贵。

在菊花诗上有重大突破,将菊花诗写得最有气势的当属唐末的黄巢,身为农民起义领袖,身后留下三首诗,竟有两首是菊花诗而流传千古:

其一: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本应是落第后沮丧的他,竟然以菊花为喻,展现出自己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慨,和改天换地的远大志向,农民起义领袖的种子此时就已种入心中。

其二: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是典型的诗言志:自己有朝一日做了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与和桃花同在春天里盛开,集中表达了他的宏伟抱负,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豪迈意志信心。正是他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唐王朝的根基,使唐王朝最终走上了灭亡之途。

菊花文学到了有宋一代,可以说是巅峰时期,菊花诗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局面。有人写菊花的高雅脱俗、隐逸退让的君子品节,有人写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士大夫尚健精神,有人借菊寄愁,不一而已。

诗人画家郑思肖,他在《寒菊/画菊》一诗中写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以寒菊枯而不凋托物言志,宁可为坚持民族气节而死,也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菊花便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象征。

将菊花词写得最有凄凉思念情调的,当属易安词人李清照,她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写到: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九九重阳节,本有登高望远、把赏菊花、思念亲友之习俗,所以有唐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约。而此时的李清照,确因重阳节把酒赏菊,勾起了一腔孤苦寂寞心境,诗就成了她此时唯一能够倾诉抒发的对象,“人比黄花瘦”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孤独与凄凉,就成了她此刻的真实写照。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我花开后百花*”,却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于是它又成了历史上无数画家移情别恋的重要绘画对象。宋代开始出现画菊题材的经典作品,以写意画法突出菊花的傲霜孤雅之美。到了清初八大家画菊,则更是独具匠心,以一枝野菊花的残叶与残枝傲霜姿态为主要表现对象,而直抒自己野逸的胸意。以齐百石为代表,吸取吴昌硕苍劲风格笔法画菊,开创中国写意画史上一个崭新的风貌。

菊花为史上文人*客所喜爱,自然会留下一些风雅趣闻。最有名的应属王安石与苏轼之间发生的菊花诗故事。故事中的咏菊诗是: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话说有一次,苏轼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轼在王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西风”即秋风,“黄花”即菊花,菊花最能耐秋寒斗秋霜,怎会有被秋风吹落呢?“吹落黄花满地金”不是大错特错了吗?才高八斗的苏轼忍不住提笔继上: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是生气,就将苏轼贬去黄州,好用事实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苏轼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谁知一天大风将菊花吹得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这才知道当年自己续诗的荒唐,明白了王安石的用意。

“陶公岂是居贫者,剩余东篱万朵金。”宋代于谦路过晋时属江西彭泽县管辖的东流菊江亭,想起当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折腰,来此植菊,把酒花下的情景,欣然提笔留下《过菊江亭》诗: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先人已去,菊花依旧。如今,菊江亭已被安徽省东至县开发成陶公祠旅游区,供游人游览缅怀。每年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的时候,东至县都要举行菊花节,以种菊赏菊来记念陶公。东至菊花诗社也更是活跃在当地的文坛上,时常举行采风活动,传承着菊花文化。“我花开后百花*”的菊花,就这样被现代人继续菊长东篱千古传,一年胜似一年情,今年又到赏花时。

二〇二二年九月十日修改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