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历史发展那些事(八)

明代瓷器历史发展那些事(八)

首页角色扮演大明天启传更新时间:2024-06-14

泰昌、天启、崇祯时期处在明代的末年,景德镇的御窑萧条冷落,并逐渐停产歇业。瓷器种类比之前明显减少,器物胎体厚重粗糙,造型不规整的现象比比皆是。底足常带有旋削跳刀痕和较甚的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泰昌、天启两朝绘画风格沿袭前朝,崇祯年间创新了皴法用笔,对清初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乡土气息的绘画,大多笔意豪放,无所拘束。外销瓷中常见日本风格的造型和绘画,如扇面纹、皮球花纹等。款识上也有变化,不但有书正规官窑款识的,而且也有以隶书写干支纪年款和随意书写的“宣德”、“成化”、“嘉靖”等伪托前朝的年款。

泰昌时期(1620年)泰昌帝做皇帝仅一个月,史称“一月天子”。此时万历皇帝尸棺尚未埋葬,泰昌帝地宫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泰昌皇帝在位立号仅三十天即告病亡,转瞬改元。这时即便有瓷器,也不一定就署泰昌年款。所以,凡是在传世瓷器上书写泰昌年款的,都应考虑是否系假托的伪作。虽然泰昌皇帝的故事在历史上有其地位,但是在陶瓷史上可以忽略不计的。

天启时期(1621-1627)天启一朝仅有七年,正处于晚明的多事之秋。末年爆发了迅即如势如燎原的农民大起义,统治中国两个半世纪的明代政权,终于走上崩溃的穷途末路。过去多认为,此时的瓷器皆与万历晚期的粗品风格一样,因而并不细究,但这种看法似失之偏颇,因为万历晚期的瓷器本来就包罗万象,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其面貌就更为纷繁,粗细兼有,只是天启时与整个明代相比,风格显得粗率罢了.但此时的官窑和民窑中,也有一些细致工艺的器物,其器型大都规整,釉面肥润,色调也鲜艳明快,仍具有万历制瓷的传统;有的甚至有所改进,并超过先朝的制作水平.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署款“天启年米石隐制”的青花出戟花觚(米石隐即当时名书法家米万钟),署有“大明天启年制”款的青花花鸟薄胎玲珑小杯,以及署有“大明天启元年孟月造”款的青花龙钮十八罗汉瓷钟;日本根津美术馆所藏署有天启官窑款的青花花篮折沿盆;日本出版的〈世界陶瓷全集〉图录“明代部分”中,署有“天启三年唐氏制造”款的五彩缠枝莲纹盖罐----所有这些器物,都堪称天启时期官窑和民窑的代表作。

青花出戟花觚(故宫博物院藏)

天启时期瓷器的品种较少,主要是青花器和五彩器,青花器的色调多种多样,此时期青花颜色可分四种:一是继承万历传统,呈色稳定,为鲜艳的浅蓝色,但已有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类似清初青花颜色。二是青花色泽清淡青中泛浅灰色,呈色稳定。三是青花呈色不稳定,有晕散现象,纹饰的线条与釉面呈熔融现象,类似永、宣青花,但没有永、宣那种入木三分、深入胎骨的刚健之风。四是青花色调浓重,泛蓝黑或灰蓝色的,多见于胎体厚重的青花器上。以上四种呈色,前两种属于标准官窑青花,后两种多见于民窑青花。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一些器物带有浓厚的日本艺术风格,无论是青花器还是五彩器,其造型及纹饰,画意与色彩,均相异与我国传统的格调,非常引人注目,这是当时的日本商人来我国所定制的外销瓷器.

青花罗汉图炉(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晚明时还有个名五郎太甫的日本人,来到我国专门学习陶瓷制作(关于五郎太甫来中国的时间,有正德或崇祯之说,但都属推论,究竟何时,尚待细考),所用的中国姓名为吴祥瑞,他对日本陶瓷的烧造影响很大.此时瓷器上常见有“五郎太甫吴祥瑞造”款识,日本人称之为“祥瑞手”。

天启时期的官窑器物极其少见,所见多是民窑产品。天启瓷器,天启时期的胎均由全白高岭土制成,胎质完全瓷化。胎体继承了万历朝的特点,一般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型不规整;尤其是器足的粘沙、塌底和跳刀己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有些瓷器,工艺粗糙,看像是明初之作,但这一类瓷的釉面多显稀薄,釉色青灰,纹饰草率急就,浓褐青花亦有晕散等现象。此时也有一些民窑精品,虽然体重,修胎却很规整,物别是器足处理得细腻圆润,这一时期所采用的青料为石子青钴料,青花颜色多种多样,有万历时的淡描青花,亦有纯净艳丽与浓郁的色调具有明清过渡时期的典型时代特征,民窑器物多无年款,即使署款也多不工整的“天启年制”四个字。

总之,天启官窑青花画风豪放简练,简笔写意,十分清爽,一改万历时繁满凌乱的布局,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为后代青花开启一代良风。这一时期的瓷器,即承袭前朝万历时的风格,又开启了明末清初的新貌。

崇祯时期 (1628—1644年)崇祯皇帝是一个勤奋的皇帝,却不是一个英明的皇帝,因为他从没有被当做皇位继承人培养,仓促上阵。他有一颗中兴大明之心,却没有中兴大明的能力和时运,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位期间,国势衰颓,内优外患频繁,朝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终于有“甲中之变”,在李自成率领的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中覆灭。

此时,景德镇官窑一度停废,而民窑则随意烧制,瓷器生产工艺明显低下。

崇祯一朝,由于处于明、清两代交替之际,故此时的瓷器除具有明代风格外,也孕育、萌发着清代瓷器的某些特征。对一些跨越明、清两代的器物,其中究竟哪些是崇祯时期的?哪些是清代顺治、康熙甚至是雍正时期的?日前国内外陶瓷界上尚有不同的看法与争论,有待于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对之进行排队列比,寻找其历史演变规律,做出认真的考证。况且,国内这类器物很多,我们是近水楼台,更应得月在先。

崇祯时期景德镇御器厂曾一度停废,但仍有大量外销瓷销往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等国,造型、纹饰带有异国风情。当时荷兰人同样的“郁金香”名花纹饰,常见于瓶颈、器腹及盘边。这一装饰图案一直沿袭到清代康熙初期。国内所见多系民窑烧造,工艺较差,且多为供器类。常绘花鸟、鱼藻、高士、粗率龙纹,颜色灰暗,多有晕散,浓重色泽中夹带黑斑。所画人物粗细皆有,具有明晚期粗放生动的风格;其细致工丽的文静人物和皴染山水,开清代青花之先声。底部多署“大明崇祯年制”六字楷款,书写工整。

自正德开始的皇家图微纹章瓷,此时仍在烧造,多为雄狮纹样,葡萄牙国家博物馆与阿纳斯塔林博物馆见到两件造型一样的圣水瓶,瓶的一面均绘以西班牙国王王菲力二世的皇微;另一面一件为中国的山水人物画,一件为中国传统花卉。这些造型、纹饰新颖别致的瓷器虽为外销商品,器型与纹饰却仍末完全脱离我国的民族艺术风格,它们即是中西合璧的作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