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度宗教的发展:《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3)

浅谈印度宗教的发展:《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3)

首页角色扮演断念的女骑士精翻汉化版更新时间:2024-09-04

古老的古典薄伽梵宗教信仰起先所缺的,或者,即便已存在于其中,但无论如何总不为高贵的知识阶层所接受的,是后来的克里什那宗教信仰中对救赎者狂热的爱。这有点儿类似路德派的正统论之拒斥虔敬派在心理学上可视为同质的基督之爱(钦岑朵夫)为非古典的改革。

薄伽梵宗教之为一种知识人宗教的特点,还在于其无条件地坚持灵知,亦即知识的救赎贵族主义,认为唯有具知识者方得救赎。当然,其得以彻底首尾一贯地贯彻此一观念的办法在于:将救赎之道“有机地—身份地”相对化。

所有诚实且全心地进行救赎之道者,皆可达成目标,亦即达成救赎追求者所努力的目标。对于无知者,亦即“羁绊于工作”者、无法摆脱追求行为之成果者、无法达到漠视世俗者,应该随便他们。知者、在漠视世界的高扬境界(Yoga)上行为者,还是要说那些无知者的工作是“好的”,和中国的神秘主义者听任民众于物质享乐、而自己则致力于道的追求完全一样。

两者都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各人的卡理斯玛资质有高下之不同——这在任何宗教达人看来,是不证自明的道理。饮用苏摩神酒的吠陀通晓者(仪式主义的婆罗门)进升因陀罗的天堂,享有时间有限的快乐。

光靠吠陀知识或禁欲的赎罪苦修,当然是不可能见到克里什那的。直接通过与梵合一的努力——一如吠檀多派所希望的——来到克里什那之处,确实非常困难。对于那些虔诚崇拜神的人,克里什那会赐予他们一时的救赎,尽管他们因*的诱惑——换言之,执着于现世之美——而无法靠近他。

救赎的关键端在于恩宠状态的“恒常不变”。成为“不变的”(aviyabhicarin)、拥有救赎确证(certitudo salutis),便是一切。

因此,人在临终时思念着克里什那,便会往生他之处。他将这种恩宠赐予那些依照律法正确而行的人,换言之,行为之时毫不顾虑结果并且也不在乎行为成果的人。

对于自己的行为,套句西方的话说,个人只能有费希特(Fichte)所说的“冷淡的承认”:自认所行——在律法的衡量下——无误。依此,个人便真正是漠视世俗、逃离世界而自由于业的机制之外。

救赎者克里什那让任何西方人都感到吃惊的,是其无可怀疑且不容怀疑的不德无行。这也是后来的教派神学要将他与无过的救赎者分隔开的原因。在《摩诃婆罗多》里,克里什那对他的被庇护者提出一些最恶劣、最非骑士的、违反忠诚与信仰的建议。

这正显示出这个角色相对而言较古老的、史诗英雄的而非星象(太阳神)的来源。他在古老的英雄史诗里被刻画出如此深刻的特色,以至于再也无法借着修正而消除掉。

救赎理论则以下述方式来与事实妥协:一方面,声明言词而非行为才是唯一本质性的;另一方面,指出漠视世界也意味着凡事之发生是无可理喻地决定于命运(照正统派的说法,毕竟是业)——至少对一个神而言,这也同样真实,不管是以什么方式。

显然,《薄伽梵歌》的现世内的伦理,是一种真实不二的、“有机论的”伦理:印度的“宽容”即基于这种一切伦理与救赎诫命之绝对的相对化。所谓有机的相对化,并不只是按照种姓的归属来进行,而且也根据个人所追求的救赎目标而定。

因此,宽容不再是消极的,而是:1. 积极的——只不过,相对且分等次地——评价各种最相对立的行为准则;2. 承认各个生活领域之伦理的固有法则性及其同等的固有价值,这是因为,一旦面对救赎的终极问题,这些领域的价值必然都要受到贬斥。

这种普遍的有机相对主义,并不仅仅止于理论上,而且还深深地渗透到感情生活里——可证之于印度教在其支配的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文献。例如在所谓的婆罗门湿婆迦纳(Sivagana)的迦纳瓦沙(Kanawsa)诗句碑文里,湿婆迦纳捐献了两座村庄,用以维持他所建的隐士庵。他也以自身的祝祷力量助其君王支配与屠*了无数敌人。

在此诗文里,和其他的一样,大地沾满了血腥。虽然如此,“他虔敬地建造这个屋子,世上的人只要将目光转向它,就能够从卡利时代的污秽中解放出来”。

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发现人生背负着各种苦恼的重担,会年老、别离和死亡,因此,这种运用钱财的方式,是世上所有的善良人都知道的唯一良方善法。诗文接着说:“在他建造屋子的季节里,风中飘散着阿修卡花的香味,芒果树正抽发着嫩芽。

群蜂四处飞舞,丽人眼底的光辉更是诉说着爱意。当她们意乱情迷地与爱人相对坐上秋千,酥胸上爱的印痕再也隐藏不住,肉体更在胸衣里颤动,急忙笑着垂下半闭的眼帘,只是眉间的抖动泄露了她们心中的欢喜。

朝圣者的太太们可是眼看着芒果花照亮了大地,耳中听到醉醺醺的蜜蜂嗡嗡作响。眼泪便不住流了下来。”接下来是开列出隐士庵所需的熏香和其他必需品的清单账目。

从诗文中,我们看到生活中的所有事项都各得其所:英雄血热的战斗狂、救赎的憧憬——从构成生活本身且一再重演的离别苦中挣脱出来的渴望、冥思静观的僻静处所,以及春天的亮丽美景和爱的幸福。

所有这些,最终都沉入到被断念所迷醉的、忧愁的梦般的心境里,而此心境是幻象帷幕的思想必然产生的。在此思想中,所有的一切:此种非现实的、无常的美,以及人类相互争斗的恐怖,彼此交织在一起。

记载在一份官方纪念文件里的对世界的态度,最后也贯注到印度文献最具特色的部分里。实在与巫术,行为、理智与心境,似梦的灵知与敏锐自觉的情感,不仅相互共存也彼此渗透,因为所有的一切,相对于唯一真实的神圣存在,最终,毕竟同样都是不真实的、非本质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