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审美系统对时间的概念,往往是以时间流逝之惋惜作为表达的对象,中国传统绘画作为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艺术形式,对于时间的表现收到学者们的长期关注。钱锺书曾在《谈艺录》中引用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论证中国绘画理论对于时间维度体现的持续追求,而从画像石、壁画到大量风俗画、行乐图中体现的叙事特色,又足以展现画师对在平面作品中体现作为第四维度的时间的积极实践。
由中国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研究专家赵琰哲所著《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以“时间”与清代宫廷绘画作品为横纵双线索,追溯从清朝宫廷绘画中所折射出的古人对时间的感受,理解和思考,而究其更深层面,甚至是文化观念、生命理论和自然观的思想基因。
全书每篇足够单独支撑起一场意趣横生的文化杂谈,但同时也拥有主要的叙述脉络,主要由8个层面加以区分。
首先是时间与图像的关系,讲述如何以绘画的平面形式体现时间,这一讨论的背后是中国绘画的叙事性理念。清朝宫廷绘画是中西绘画技法的大型融合,以时间为视角切入的绘画理论研究可以为人们提供打开的格局和境界。
接下来以时间作为主题的突破口,作者列举出7种不同的清朝宫廷绘画的素材和主题,通过个案和全局的分析来透视清朝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和体现。这些主题包括了新春的祈福绘画,以乾隆《开泰图》为切入点,讲述其素材来源、仿古意象、画面表达的西洋透视法借鉴、清宫节令画习俗等背后的故事;从郎世宁的《海西知时草》中得到启发,展开关于郎世宁画风、含羞草的舶来经历的讨论,进而讲述紫禁城中的时间日程和西洋钟表的使用,最后回到绘画——领略清宫画家画中的西洋钟表。
《满洲的时间》《自我的时间》《国家的时间》三章,以递进和连贯的逻辑分剖满洲习俗、帝王的自我呈现以及古代的观星术到宇宙观念。《古今共时》和《时空合一》则分别从仿古绘画和时空技法体现的角度讲述一种清朝宫廷绘画的特色化的理论,何以在中国传统绘画连绵不绝的山峦中奇峰突起,达到极致。
这种“漫步”式的讲述方式介于学术研究与文化杂谈之间,既富有意趣,又在理论研究的领域别开生面,有赖于作者的权威的研究背景和扎实的学术背景,书中理论所及案例几乎全部都有相应的高清配图说明,图文相发的方式更有利于普通读者领略清朝宫廷绘画之博大精微,以及其背后的文化蕴藏。
(2023.10.23)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