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一)

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一)

首页角色扮演大千世界重阳节版本更新时间:2024-06-07

20230407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一、(16分)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小题。

读书的方法bù jì qí shù,不必刻意循规蹈矩。东晋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今人提倡读书要“咬文嚼字”;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近乎炽热的情感。书籍是上天的kuì zèng,能让人们fú zào的心沉淀下来。人生几十年光阴,若能chí chěng古今,经天纬地,这至少有一半以上要归功于阅读。

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jù hào jiáo zhì B. jǔ hào jiáo chì

C.jù hǎo jué zhì D.jǔ hǎo jué chì

【答案】1. B 【1题详解】循规蹈矩( jǔ):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好读书(hào):爱好、喜好读书;咬文嚼字( jiáo ):对语言文字可以推敲,字斟句酌。多用来指只注意文字的表述,死抠字眼儿。也形容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炽热(chì ):非常热。故选B。

2. 文中拼音处所填写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计其数 馈赠 浮躁 驰骋 B. 不记其数 馈赠 浮躁 弛聘

C. 不计其数 匮赠 浮燥 驰骋 D. 不记其数 匮赠 浮燥 弛骋

2. A

【2题详解】不计其数(bù jì qí shù):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馈赠(kuì zèng):赠送;浮躁(fú zào):指急躁,不沉稳,轻浮急躁;驰骋(chí chěng):骑马快速奔跑。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面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目前当务之急是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B. 很多人喜欢将一些不刊之论发布到自媒体上,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C. 鲁迅先生是五四时期的先锋人物,其文章振聋发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此爱跨山海”的援藏教师陈洪顺,为教育事业悲天悯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许。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词语使用。A.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要办的事,与“目前”连用,语义重复,使用错误;B.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不能形容不好的言论,望文生义,使用错误;C.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鲁迅用文字唤醒中华民族的觉醒,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不能形容用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援藏教师陈洪顺,的错对象,使用错误;故选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B. 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C. 低温尽管会使海面结冰,而且会影响船舶主机的正常运行。

D. 为了避免大山里的女孩不能上学读书,张桂梅创建了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有误,成分残缺,介词滥用导致缺主语,应删掉“随着”或“意味着”;B.有误,搭配不当,不能“提升”习惯,可在“劳动习惯”前加“培养”;C.有误,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尽管”改为“不仅”才更符合语句逻辑关系;故选D。

5.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 示例:①吃月饼,赏桂花,表达着阖家团圆的美好期盼;

②. 赏花灯,吃元宵,洋溢着阖家团圆的美好祝福。②吃汤圆,赏花灯,寄托着幸福美满的美好心愿。【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及句子仿写。

二、(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参考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 志怪者也 志:记载

C.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极:尽兴 D.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答案】6. C 【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C.句意: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极:尽头;故选C。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其境过清 B. 其正色邪 其如土石何

C.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鹏之徙于南冥也 两狼之并驱如故

7. D【7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凭借/介词,因为;B.助词,表示选择/助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动词,到/介词,对于;D.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D。

8.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 选文前三句话以对比的形式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起来音律流畅。

C. 全文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富含哲理。

D. 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宏大形象。

8. B【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有误。选文前三句话“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以顶真的形式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起来音律流畅;故选B。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事扶风①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②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融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扶风:地名。②升堂进者:即“升堂入室”者,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升堂喻刚入门,入室喻达较高境界。升堂入室喻学问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程度。

【参考译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郑玄不喜欢做官吏。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马融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于是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因为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为人佣耕,跟随他的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了。

9.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玄 日 夜 寻 诵 未 尝 怠 倦

【答案】9.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9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为: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两个分句:“玄日夜寻诵”和“未尝怠倦”,因此可断句为: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10. 郑玄于是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

【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语:因,于是;从,向;质,请教;疑义,疑难问题;毕,完成;辞,告辞;归,回家。

11. 结合选文中郑玄的求学经历,谈一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11. 示例:①郑玄从师马融,但马融只让学生教授他,他却不气馁,依旧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厌倦懈怠,我们应该像郑玄那样勤奋刻苦、不气馁、坚持不懈。②郑玄抓住马融考问的时机趁机向他请教各种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抓住时机,善于学习。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可知,郑玄学习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由“玄因从质诸疑义”可知,郑玄抓住马融考问的时机趁机向他请教各种疑难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们应该像郑玄那样勤奋刻苦、不气馁、坚持不懈,抓住时机,善于学习。

(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青帘:指酒旗。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题“寒”字奠定了全文凄冷的基调。全诗脉络分明,自然呼应,风格素朴。

B. 首联交代时节特征,点明春阴的季节特点,并用叠字抒写感受。

C. 颈联从不同角度描写春寒,写风、写雨,把春寒真切地刻画下来了。

D. 诗歌运用白描手法直接写出了自己内心如何凄寒,可谓平淡之中见真情。

12. D 【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D.有误,诗歌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是间接地写出了自己内心如何凄寒,而非直接。故选D。

13.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的妙处。

13. 运用拟人(一语双关),把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苦、心情的悲凉。 【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根据题干要求,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意思是:一片迷茫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人格化,“不开心”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同时寄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凄苦、悲凉的心情。

14.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颂。

B.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C. 古人十分注重敬谦之别,如“赐教”“高见”是敬辞;“拙见”“承让”是谦辞。

D. 符节,古代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14. A【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有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故选A。

15. 根据原文默写。

(1)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6)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 夜发清溪向三峡 ③.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④.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⑤. 一蓑烟雨任平生 ⑥. 我报路长嗟日暮 ⑦. 学诗谩有惊人句 ⑧.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⑨.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阅读名著(7分)

16. 比较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根据要求,完成表格。

人物

宋江

杜少卿

出处

《水浒传》

《儒林外史》

性格相同点

性格不同点

【答案】①示例:慷慨大方,扶危济困;②宋江有浓重的忠君思想,一心想要被招安;③杜少卿淡泊名利,追求自由。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对比阅读。宋江与杜少卿的性格共同点:都是仗义疏财、扶危济困。

①及时雨宋江江州时期与李逵相遇时,李逵没有钱去赌,宋江二话没说直接给他银子,李逵拿钱时就在想宋江果真名不虚传。落难在小旋风柴进庄中时,见到生病又因性子过于刚强而被人冷落的武松时,跟他一起吃酒,还拿钱照顾他,武松去看望大哥离别时买衣服送给他。

②杜少卿得知杨裁缝丧母缺钱,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或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他的表兄余有达来南京探望,他却无力为其接风,幸亏庄濯汇送来节礼,这主人才做的成等都体现了他的慷慨大方。

宋江与杜少卿的性格不同点:宋江思想比较传统,有浓重的忠君思想,从他一心想要被招安可以看出。在旧观念的影响下,宋江形成了他自己的人生观,那就是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博得封妻萌子,青史留名。就是宋江当上了梁山寨主,也与朝廷前来征剿的军队进行战斗,但由于他骨子里旧有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朝思暮想的依然还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最后也终于走上了招安之路;宋江认为不接受招安,他们永远只能当草寇,不能做官、不能读书、不能种田,甚至不能从事贱籍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假如不接受招安,108条好汉的子子孙孙也永远只能当草寇,永无翻身之日。接受招安,为兄弟们找个好出路。既然没有彻底造反的念头,那么只有接受招安,才可能改变梁山草寇的命运,因此宋江最后带领梁山好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杜少卿淡泊名利,对于功名不太在意,追求自由,从他推辞做官可以看出。杜少卿是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文人。他藐视功名,乐善好施,洒脱任性,豪爽放达,作者借这一形象对当时读书人一味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的现象进行了讽刺。如:淡薄功名,傲视权贵。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对朝政有清醒的认识。杜少卿面对朝廷征辟,装病拒绝出仕,表现了他对功名富贵的藐视不屑和对自由的追求。

17. 《孤勇者》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孤勇者”就是那些身居困境,依然心怀梦想,不屈从于命运、敢于抗争的奋斗者。请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你最欣赏的“孤勇者”,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认识。

①* ②保尔 ③尼摩

我选________,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从*、保尔、尼摩中任选一位,结合所在《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中的具体情节,阐明是“孤勇者”的理由即可。

【答案】 ①. 示例 1:我选①* ②. *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他对民族解放事业矢志不渝,鞠躬尽瘁。北伐时,*奉命去上海准备起义,他到上海时毫无起义经验,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革命决心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他吃苦耐劳,意志坚定,为了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甚至没有盐吃,但他意志坚如磐石。所以说*是一个“孤勇者”。

示例一:选①*。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更为疯狂的屠*,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革命形势不容乐观。*临危受命,担负起党中央的保卫与组织协调工作,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探究实际经验: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万名工人纠察队,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为后来革命的光辉前途奠定了基础。

示例2:我选②保尔,邮局遗失了保尔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但保尔在加莉亚帮助下,重写小说并且即将出版,终于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保尔有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梦想和热情,所以说保尔是一个“孤勇者”。

示例二:选②保尔。保尔与自然环境抗争:保尔筑路时,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他和战友们缺衣少穿,他的靴子底都脱落了,可他依然不怕苦,奋战在一线,直到感染伤寒并得了肺炎;保尔与疾病抗争:保尔身上伤痕累累,工作起来不要命,为此他的健康情况很糟糕,可是他顽强乐观,还很幽默,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他不愿意成为废人,就用自己独特的办法坚持写作,终于写成了一本书;保尔的一生都在抗争,他就像一只勇敢的海燕,在高傲地飞翔,一边飞翔一边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示例3:我选③尼摩,尼摩船长学识广博,为躲避殖民者的压迫,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潜入海底。他召唤社会正义和人类自由平等的到来,发掘海底宝藏,为陆上被压迫民族提供反殖民解放斗争的财政支援。所以说尼摩船长是“孤勇者”。

示例三:选③尼摩。尼摩在遭受迫害之后,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成了他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逃避这陆上生活,脱离人类社会;他又是一个有博爱之心的勇士,有着为人类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作家心目中的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英雄,所以他是一个“孤勇者”。

四、(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古建筑的神来之笔——飞檐

①当我们漫步古建筑群,总是会被古建筑顶部屋角上,那灵动轻盈、宛如大鹏展翅的飞檐所吸引,昂首望角兴叹。心中也不禁会生出诸多感慨,这些飞檐究竟有什么来历,又有什么故事呢?

②古代建筑多用木头,木头有个缺点就是容易腐烂。那如何与腐烂作斗争呢?我们的祖先想出在周围柱子的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除了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以外,还可使梁柱不因风压发生偏斜而影响整个房屋的安全。然而,黏土筑成的墙坯外面虽涂刷石灰,仍经不起长期风雨的剥蚀,于是将屋檐向外挺出,更好地保护周围的墙壁。可是,房屋的规模越来越大,它的墙身因之加高,屋檐也挑出更长。太长的屋檐虽然保护了墙身,但也妨碍了室内的光线。

③另外,为了便于屋面排除雨水,就得把屋顶做成很陡的坡形。可是陡屋顶会使急泻下来的雨水溅得很高,这对墙脚、柱基都是不利的。那怎样才是比较理想的设计呢?人们这样设想:最理想的屋面是,上部坡度大,下部较平坦,而中部略呈凹陷形状。这种悬挑出来向上反曲的屋面,不但采光好,也便于泄水缓冲,保护房脚。如果采取四面泄水的方式,它的四角自然而然为反翘形式,结果就产生了飞檐。

④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是我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不论是在宫殿,庙宇,还是普通亭台楼阁,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其设计构图非常巧妙。远看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仿佛地面有股气在托举着屋檐,使建筑有一种灵动感,让人赏心悦目。

⑤飞檐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建筑中,飞檐是用来显示财富的,屋檐翘起越高,就代表屋主越富有。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其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⑥古代建筑设计师起初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并用瓦钉排列固定。时间一长,瓦钉的钉帽便被美化成了脊兽形象。故宫太和殿飞檐上的10个脊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在飞檐最高处的边缘一般都安放有“仙人骑凤”的雕塑形象。普陀沈家门的接待禅寺、桃花岛的圣岩寺,主殿的角脊翘角往往是“仙人骑凤”形象在前,后面依次为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等5种脊兽。偏殿的翘角上往往仅有“仙人骑凤”形象以及3只脊兽,一般为狮子、天马、海马。

⑦北方多雪,冬季低温而漫长,鹅毛大雪洋洋洒洒,却非二三日能消失。故而北方的飞檐较为平直,但翘起的部位会显得突出,在雪天之中,不会对瓦片造成伤害。南方多雨,然而连绵的雨水却也恼人。故南方的飞檐翼角多呈现高挑的状态,高翘的飞檐,抛物线原理的应用,可以将雨水最远距离地排泄抛走,以减少雨水对建筑的损害。

⑧一角飞檐,一方天空,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飞檐以其别有一番风味的优雅姿态,自成一幅画卷。晨钟暮鼓,岁月悠悠。经风吹日晒数百年的飞檐神兽,一直牢牢地屹立在殿脊上,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18.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建筑多用木材,木材经不起长期风雨的剥蚀易腐烂,是飞檐产生的原因之一。

B.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我国古代建筑飞檐设计构图之巧妙。

C. 古人在柱子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可以完全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

D. 南方飞檐高挑,北方飞檐平直,这主要是与南北方气候差异有关。

【答案】18. C 【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结合②段的“我们的祖先想出在周围柱子的外侧,包以较厚的墙壁,除了阻挡风雨寒流与太阳热度不侵入室内以外,还可使梁柱不因风压发生偏斜而影响整个房屋的安全”可知,“完全阻挡”的说法没有根据;故选C。

19.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飞檐。

B. 脊兽是由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的瓦钉美化而来的。

C. 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 不同的飞檐形式艺术效果不同,飞檐还可以显示财富,翘起越高就代表屋主越富有。

19. B 【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结合⑥段的“古代建筑设计师起初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并用瓦钉排列固定。时间一长,瓦钉的钉帽便被美化成了脊兽形象”可知,脊兽是由“瓦钉的钉帽”美化而来,而不是“瓦钉”;

故选B。

20.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故宫太和殿飞檐上的10个脊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20.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故宫太和殿飞檐上有10个脊兽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飞檐上往往有脊兽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列举“故宫太和殿飞檐上的10个脊兽”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⑥段开头的“古代建筑设计师起初为了让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能够有效承重,并用瓦钉排列固定。时间一长,瓦钉的钉帽便被美化成了脊兽形象”,即我国古代建筑飞檐上往往有脊兽形象。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

耿翔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会有些特别的颜色。比如那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闪入眼帘,亮在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剪纸仿佛成了陕北人的精神食粮。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呢?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啊。(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有删减)

21. 作者说“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剪纸中蕴含了哪些“奥妙”。

21. 窗花中往往蕴藏着动人的人生故事;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窗花是文化之河,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

【2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第②段“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可知,剪纸中蕴含的 “奥妙”在于窗花中往往蕴藏着动人的人生故事;

结合第④段“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剪纸仿佛成了陕北人的精神食粮”可知,剪纸中蕴含的 “奥妙”在于剪纸(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

结合第⑤段“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可知,剪纸中蕴含的 “奥妙”在于窗花是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大河,表现出了一个鲜活的大千世界;

结合第⑥段“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很认真地创造了它”可知,剪纸中蕴含的 “奥妙”在于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

22. 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

比如那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闪入眼帘,亮在村道上。

22. (1)“闪入”的意思是“像闪电一样进入”,形容速度快、突然进入眼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色的窗花让雪后的村道变得亮眼、醒目,突出了窗花的鲜活与鲜艳,表现了作者看到陕北窗花时的惊喜及赞美之情。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

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老人剪纸的动作比作“侍弄土地”,写出老人对剪纸的虔诚、一丝不苟,表现了老人对生活的热爱。

【22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1)句要求从词语的使用的角度进行赏析,结合“比如那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闪入眼帘,亮在村道上”分析,加点词语“闪入”的意思是“像闪电一样进入”,形容速度快、突然进入眼帘;在句中是指那些生动的红色窗花会突然像闪电一样进入人的视线,使村道变得亮眼;结合前句“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会有些特别的颜色”可知,“闪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色的窗花让雪后的村道变得亮眼、醒目,突出了窗花的鲜活美丽与颜色的鲜艳,表现了作者在踏雪北上的途中看到陕北窗花时的惊喜及赞美之情。

2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啊”的理解。

23. “光亮”一语双关,既指贴满窗棂的鲜红、热烈的窗花照亮了作者的手,又指窗花艺术及陕北人民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勤劳的生活态度感染并启迪了作者,让作者心灵变得光亮、纯净。表达了作者对勤劳智慧的陕北人和他们的窗花文化、剪纸艺术的赞美。深化主题,卒章显志。

【2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段。结合第⑦段“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啊”分析,句子的意思是“我”站在贴满红堂堂的窗花的门前敲门,鲜红热烈的窗花照亮了“我”的手;

结合第⑥段“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很认真地创造了它”可知,这些贴满窗棂的鲜红、热烈的窗花是陕北人民用剪子铰出来的,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啊”中“红堂堂的窗花”表现了陕北人民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勤劳的生活态度;“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啊”也指窗花艺术和陕北人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勤劳的生活态度感染并启迪了“我”,让“我”的心灵也变得光亮、纯净,表达了“我”对勤劳智慧的陕北人和他们的窗花文化、剪纸艺术的赞美。这个句子放在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起到了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的作用。

24. 请你为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24. 题目:窗花、陕北的窗花、窗花情等。理由要点:文章以“我”对窗花的喜爱赞美为线索贯穿全文,记叙了陕北劳动人民创作窗花的原因、过程以及窗花的内容。突出了窗花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表现了陕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勤劳智慧的陕北人和窗花文化、剪纸艺术的赞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4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文章标题。结合第①段“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第②段“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第③段“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第④段“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剪纸仿佛成了陕北人的精神食粮”,第⑤段“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第⑥段“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很认真地创造了它”,第⑦段“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啊”可知,“窗花”贯穿全文,文章以“我”对窗花的喜爱赞美为线索,记叙了陕北劳动人民创作窗花的原因、过程以及窗花的内容,表达了“我”对窗花文化和陕北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故我们可以“窗花”为标题;还可以“陕北的窗花”,兼具点明地域;还可以“窗花情”为题,在题目中还点明了对窗花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主旨。

五、(60分)25. 按要求作文。

请以“有路,就不会遥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有路,就不会遥远

在夕阳的照耀下,湖面显得更加流光溢彩。远处几缕炊烟缓缓升起,湖边的芦苇丛随风飘动,它们掺杂在风里,从我身旁走过。我向左望去,却只有渔船划过留下的道道涟漪,那看似遥远的乡情,因为有了路,变得不再遥远……

路,是独特乡音的小调。

犹记得,儿时在老家的我虽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但就是在那儿生发的记忆却令我怀念不已。那时候,大姨婆常常带着我走到河边,她一边牵着我的手,一边如数家珍般地对我说道:“你母亲小的时候,我也这样牵着她的手在河边走,那时的水很浅,有时我就带着她跳进水里戏水,别提有多凉快了,有时还能找到,几只田螺或是螃蟹,还有时…”而我只是低下头,看着脚下的路,一句话都没有说,她每走几步路就回头,看我一下,生怕我掉到河里。儿时的我自以为身边的一切皆是不变的,不知为何总是说:你看我抓住了风,而她也只是摸了摸了我的头,继续向前走去,一边行走,一边吟唱着带有独特乡音的小调。

路,是此心安处的自在自如。

走累了,我和她就席地而坐,我靠在她的肩膀上,看着眼前夕阳照在湖面上,远处的几缕炊烟缓缓升起,湖边的芦苇随性地在岸上招摇,天边的鸟乘着风,从头顶上飞过,河里的鱼,来来往往轻快迅疾,一切都有它自在的样子,这景象令我陶醉不已。目光中满是宁静安详,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地平线上消失,我才回过神来,这才和大姨婆缓缓地向家走去,此时风从河畔从我们的身旁吹过,却令我感到无比的舒服、幸福,所谓“吹面不寒杨柳风”想来即是如此吧。

此后我便离开了老家,多少次于梦中辗转反侧,思念故土。而今,当我再一次站在河畔前却已经是几年之后,我环视周围,湖面,炊烟,芦苇丛,这些景象让我感到无比熟悉却又陌生,临走时又一阵风,从我身旁吹过,而我却加紧衣服走得更快了。

记忆中的故乡,远了,远了……

而今回想,只有那些场景是我那个童年中唯一清晰的画面,而我童年中的事物就像风中落叶一般从我身旁片片拂过,我无数次想抓住那叶子,而它无不例外地从我手中流过,那些悠然无束的日子,恰如“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却已如云烟。

暮色中再次向左望去,渔船划过的涟漪已然消散,不复存在,我也终将踏上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之路,但她用无比温柔的呢喃告诉我——有路,就不再遥远。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命题

核心关键词“路”是多义的,可以实指目的地,也可以虚指目标、理想、梦想、蓝图等;可写现实中的马

路、铁路等,也可以写理想之路、改革之路、发展之路、事业之路、人生之路、创作之路、经营之路、科学之路、文明之路等等。“不会遥远”的意思是“很快就能到达”“很快就能实现”。

第二,立意。“有路,就不会遥远”的含义共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路的情况下,能否到达目的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第二,有路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到达目的地?第三,人在走路的过程中,都会遭遇“没有路”“走错路”“走不通”的境况,应如何破解难题?明确了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再梳理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就有了明确的立意。人生之路,关键是事在人为,只有具备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保持乐观精神和进取状态,才可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沿着现有的路,实现些自己心中的目标。

第三,选材。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与阅读积淀,聚焦于自己熟悉的、有较多体验、思考与积累的某一层面或某一点来写作。写作时不但要想清楚要讲的“路”是哪个方面的路,并且要认真想好哪个事例最典型,可以用来说明和阐述这个命题。你可以借助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如自己的经历、身边令你钦佩的人,怎么选择人生之路、怎样面对挫折永不言弃,这个人或许是自己,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家乡的名人……比如,学习生活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可是自己不灰心不气馁,克服困难,向别人请教学习方法,找到正确学习方法这条路,最终取得了成功,成才之路不再遥远。还可以写有些路是艰辛的、曲折的,但只要有正确的路可走,就坚持走下去,不停地走,路途就不会遥远。强调只要是找对了“路”,选对了“路”,“就不会遥远”。也可以作为议论文来处理,可以综合运用各种议论方法,而不仅局限于举例子。事例不要列举太多,一到两个足矣。可以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如何在选择人生方向后一往直前的勇气,如《觉醒年代》中的先驱者们,他们是如何一步步选择并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行进道路的思想?如鲁迅,他为什么会去日本学医之后,又弃医从文?也可以说一说我们国家如何走向独立、走向富强:从鸦片战争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历经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从而迈入“新时代”?还可以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也可以进行道理论证……无论用哪种论证方式,请记得紧扣主题,莫要偏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