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臣录30:范仲淹(下)

宋朝名臣录30:范仲淹(下)

首页角色扮演大宋名臣录更新时间:2024-04-11

5、统帅西边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李元昊借势兵犯大宋,屯兵延州(延安)城外。消息飞报京师,朝野震惊。用人之际,宋仁宗急召范仲淹回京。当时夏竦为陕西经略招讨使,范仲淹、韩琦为副使,开赴西边。行前,仁宗皇帝亲自劝说范仲淹与二次入相的吕夷简冰释前嫌。范仲淹顿首拜谢道:“臣此前为国家事而争,与吕相本无嫌隙。”

此时延州军寨大多失守,范仲淹知难而上,请命出知延州。到任之后,改革军制,以利战为要。大阅州兵,得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各领三千人,分部教习;观敌兵之多少,分兵御敌。同时超拔能战之将种世衡、狄青等人,用种世衡之策,重建青涧城,居守要冲;派狄青攻取西界芦子平,收复失地。

西北僻远,粮草物资匮乏,范仲淹鼓励边城军民间时耕种;建立边贸集市,以便互通有无。又请以鄜城为康定军,将河中(山西永济)、同州(渭南大荔县)、华州(渭南市华州区)赋税调往西边。不久,兵精粮足,军力大增。与此同时,感化散居西北的羌人部族,引为同盟,数年之后,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当时,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6、智筑大顺城

庆州(甘肃庆阳)西北有个马铺砦,在西夏党项人的腹地,位居要冲。范仲淹想在那里建城,牵制西夏人。料定西夏必争,密派儿子范纯祐精兵奔袭,范仲淹亲领大兵随后。诸将不知所之,到了目的地,号令兵士版筑城墙,数日即成,这就是著名的大顺城。西夏人发现后,以三万骑兵来战,并佯装败北,诱其深入,设下埋伏,欲全歼宋军。范仲淹识破其计,据城不追。大顺城建好,遏制了白豹、金汤二城西夏军队来犯,从此环州(甘肃环县)、庆州一带敌兵日益减少。

庆历二年(1042年)秋,西夏兵分两路犯宋,进抵定川寨,大破宋军,逼近潘原城(平凉)。范仲淹亲帅六千人,从邠州、泾州出发前往救援。威名所至,西夏撤出边塞。起初,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手按地图对左右侍臣说:“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捷报传回京城,仁宗大喜:“吾固知仲淹可用也。”加封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擢升鄜延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7、布局西北

仁宗朝的名将名相,几乎都在对抗西夏的西北战场出现过。文彦博作为后起之秀,也被派到泾川一带,为泾原经略使。仁宗不放心,想让范仲淹与文彦博对调,派内臣王怀德到西边传喻范仲淹。范仲淹深思熟虑之后,把西北边防的战略构想做了汇报:泾原是战略要冲,一人难当,应由范仲淹与韩琦共同经略。韩琦兼领秦州、凤州,范仲淹兼领环州、庆州。泾原有敌情,韩琦与范仲淹各领州部之兵,掎角而进;若秦凤、环庆有警,也可以率泾原之师为援。平日里练兵选将,逐渐收复横山,切断西夏之前臂。不要几年,西夏即可平定。

同时委派庞籍兼领环州、庆州,与泾原成首尾相顾之势;委派文彦博领秦州,滕宗谅(滕子京)领庆州,孫沔也可作为备选。至于渭州,一名武将足够了。仁宗皇帝采纳了范仲淹的建议,恢复陕西路安抚使、经略使、招讨使,范仲淹、韩琦、庞籍分别为使。

范仲淹为帅,号令严明,爱护士卒,任用羌人,军威日盛,西夏不敢来犯。李元昊后来求和,拜为枢密副使。

边事暂息,范仲淹回朝。欧阳修时任右正言,谏官,上疏举荐范仲淹有相材,应为参知政事。于是朝廷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范仲淹多傲气的人啊,固辞不拜,执政哪儿能由谏官举荐呢!那得是皇上,起码也得是宰相提名才体面呢。坚决要回西边,继续跟韩琦搭伙计去。仁宗皇帝亲自出面,这才就职。

8、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参知政事范仲淹和枢密副使富弼等人发起改革旧弊的的“庆历新政”,范仲淹从政府角度提议,富弼从军事角度提议。很快被宰相章得象和枢密使夏竦遏制,并以朋党之名大加挞伐,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离开朝廷,外放边地;跟随他们改革的滕宗谅、欧阳修等,也被贬官他乡,“庆历党争”以新锐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之后,少壮派四散他乡,两篇名文反应了他们的心迹:一篇是壮志未酬、心有未甘的《岳阳楼记》,一篇是纵情山水、不问世事的《醉翁亭记》。

范仲淹画像 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