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地名解读

琅邪地名解读

首页角色扮演东武乾坤更新时间:2024-07-29

琅邪地名解读

西周齐国置琅邪邑以来的3000年间,以"琅邪"命名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实体数十处之多,其范围涉及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广西和四川6省区。这些地名均源于黄岛境内的古琅邪邑,可谓天下琅邪宗黄岛。这么多行政区划和自然实体因何都喜欢以"琅邪"命名且经久不衰?"琅邪"一词的本始含义是什么?琅邪两字应该怎样写、怎样读?琅邪的历史渊源有多久?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考究的问题。

由于古代文献的缺乏,汉代以来,"琅邪"一词的含义、字形和读音都有过不同的说法和解释。

词义 中国语言文字最早的权威性工具书《说文解字》,系汉代人许慎编纂。清代文字学大师江苏金坛人段玉裁倾一生精力为之注释,编纂成《说文解字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关于"琅邪"的解释较简单。段玉裁虽是江苏人,但其女嫁于胶州柯姓(段女之后为《清史稿》总纂柯劭忞),也许段玉裁到过琅邪。段在《说文解字注》中把"琅邪"两字的来源、词义、字形、读音和琅邪辖境解释得比较详细。

1、"琅:琅玕,似珠者。"《尚书》:璆琳琅玕。郑注曰:琅玕,珠也。王充《论衡》曰:璆琳琅玕,土地所生,真玉珠也。鱼蚌之珠与《禹贡》琅玕皆真珠也。《本草经》青琅玕,陶贞白谓即《蜀都赋》之青珠。而某氏(即段玉裁)注《尚书》、郭注《尔雅》、《山海经》皆曰:琅玕,石似珠。似珠亦非人为之,故郑、王谓之真珠也。

2、"邪,琅邪郡也。"谓琅邪郡之字如此作也。《前志》(《汉书·地理志》)曰琅邪郡,秦置,属徐州。《后志》(《后汉书·地理志》)曰琅邪国,属徐州刺史部。许从前汉之制,故曰郡。《前志》:郡领东武等五十一县。今兖州府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有故琅邪城,古齐琅邪邑也。其地有琅邪山。《管子》:齐桓公将东游,南至琅邪;《孟子》:齐景公欲遵海而南,放于琅邪;苏秦说齐宣王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史记》:秦始皇屡并海至琅邪;《子虚赋》曰:齐东陼巨海,南有琅邪,皆谓今诸城县。《山海经》云:琅邪台在渤海间,非也。赵歧曰:琅邪,齐东南境上邑。《越绝书》:勾践既灭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立观台于山上,周七里,以望东海。始皇立琅邪郡,为三十六郡之一,而汉因之。寻周时琅邪之名,未知何解,许君以其字从邑,傅合郡名为释耳。《九经》字样曰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邹、鲁,人有善道,故为郡名。今经典玉旁作良者,伪。未知其说所出。古书绝无作郎者,且琅邪,齐地,非邹鲁地。邪,古书用为衺正字,又用为辞助。如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缊邪,是也。今人文字,邪为疑辞,也为决辞,古书多不分别。如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当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两句并用者。如《龚遂传》: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韩愈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皆也与邪同。按:汉碑"琅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隶书从耳作耶,由牙耳相似。

综合段玉裁及其以前之诸书、诸说,笔者认为,"琅邪"一词,可简单解释为如珠似玉的珍贵和漂亮。而"琅邪邑"即是如珠似玉的城邑。近几年,有人根据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关于姜太公封国后在琅邪封四时主的记载推测:一则姜太公登琅邪山见海天一色的美丽景色,兴高采烈,脱口而命名为"琅邪",意思是指非常漂亮,类推琅邪山和琅邪邑为漂亮的山和漂亮的城邑。虽然无根据但也是一种美好的推测。有点象新疆导游解释"那拉提"山和"那拉提"草原名字一样,富有诗意:说当年蒙古大军自北而南过那拉提山,山北大雪弥漫,不见天日,及至山口,猛见阳光明媚,绿草如茵,众军士脱口而呼"那拉提",意思是太阳。这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可无不可。二则可能姜太公封八神时,驻琅邪山下,建牙帐,后改为琅牙邑。春秋时期,凡地名用字多加"邑"字旁,遂成"邪"。今之右耳旁,金文均作"邑"。

根据有限的史籍资料,"琅邪"一词的本始含义,汉代的许慎、清代的段玉裁不能确断,我们现代人更不能确断,只能各抒己见,各自发挥美好的想象而已。也许这种词义含混不确定比明确所指更具有朦胧美,以琅邪为地名长久不衰。

字形 "琅邪"一词的字形,最为混乱。主要有4种写法。一为"琅邪",古籍如《山海经》、《国语》、《史记》、《越绝书》等,皆写作"琅邪"。二为"琅琊"。在汉代碑文中既有"琅邪",又有"琅琊"。清人段玉裁认为:"琅琊"系汉代民间俗字。现今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仍有"琅邪"与"琅琊"混用现象。三为"琅耶"。晋代书法家造字很多,琅邪士族多把"琅邪"写成"琅耶"。1965年在南京燕子矶琅邪王氏族墓地出土的王闽之、王丹虎等许多墓志铭皆作"琅耶"。清代人写隶书时,也将"牙"改"耳",是为"琅耶",试图与读音相合,与词义相合,但未能广泛推开。四为"琅玡"。最早见于苏东坡书滁州琅邪山《醉翁亭记》,既作耶,又作玡。苏东坡曾知密州,知琅邪该如何写。特以区分南北琅邪。清代也有,如乾隆二十九年《诸城县志》等。1986年胶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曾行文转发县地名办报告将"琅邪"改为"琅玡"。

应该说明的是,1986年改"琊"为"玡"的依据仅是胶南县地名办公室所谓"琊"字为"玡"字的古旧写法,现行汉语工具书中已查不到云云。据国家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副所长商伟凡2003年撰文介绍,建国后,确实把"琅"字归并于正体字"琅",但"琊"字却从未明令从异体字或繁体字的角度退出应用。是《新华字典》把"琊"字列为《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外的异体字,括注在"玡"字之后。意欲使其"未经审判"而自然消亡。然而,这种民间"类推异体字"的权威性毕竟不够,胶南遵从改作"琅玡",而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的"琅琊"依然如故。1990年的计算机常用字库也是有"邪"无"玡"。也就是说,国家语委没有明令禁用"琊"字,胶南地名办仅依据《新华字典》的归属而改"琊"为"玡",依据是不足的。况且汉代即用"琊"作俗字。宋代才出现"玡"字。笔者认为,从古字应写作"琅邪",从习惯可写作"琅琊",但不能再写成"琅玡"。而《诸城县志》模仿苏东坡安徽琅玡山《醉翁亭记》实属不该,辜负了东坡先生南北琅邪之分。

读音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辞海》等语言文字工具书,皆将"琅邪"读为láng yá,而黄岛民间的乡学旧儒皆读作láng yé。正如春秋名剑"莫邪"读作(mòyé)一样。"干将莫邪"剑名亦如"琅邪"地名,也有多种写法。如"干将莫邪"和"干将镆铘"两种。剑名中牙旁加金如同地名中牙旁加王一样,皆后人所加,大概是担心初学者误读"斜"而为之。

渊源 "琅邪"的历史源头问题。目前能查到的史籍与地图,黄岛的琅邪,最早为春秋时期才出现。但如果按照《史记·封禅书》中所说的齐八神或为太公造或为太公之前已有琅邪台四时主祭祀推测,至少在西周姜太公封齐时即为齐地琅邪人所祭祀。琅邪邑的历史也至少可追溯到前1046年。琅邪地名甚至更早,也许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后,就有了四时主之崇拜。根据《尚书》记载,尧帝时代就在琅邪台祭春。历史非常悠久。《山海经》书中已经记载琅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