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国人智慧的化身,更是中国所有姓氏中占人口比例最大的李氏族人的骄傲。
作为李氏的后裔,我对这位先祖的杰出学识和思想亦崇拜有加,心中只想要找个机会去老子的故乡游览一下,以便亲身观览感受点老子的伟大和智慧的信息。
10月,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我抛开所有杂念琐事,终于独自乘坐火车,再换乘汽车,辗转到了河南鹿邑境内。找到了老子出生地——曲仁里,只见此地早已开发建成一个大的景区。买票从太清宫进去,眼前即呈现一片开阔而又赏心悦目的众多景色。顺着中心游道前去不远,即见一座供奉有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座塑像的三清大殿,亦称道教祖庭。大殿内的两则,还供奉有张道陵与吕洞宾的塑像,都是道教的祖先。老子被信仰道教者尊为祖师,无疑也将老子提升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出三清殿,往后不远,见一台地上,有一栋褚红建筑屋,右前方立有一石碑,上书“老子诞生处”几个大字。这栋房屋的左前梁上,写着“犹龙圣地”几个大字。在这房前,我细看良久,觉得老子诞生之地,左右皆无遮拦,门前平坦无垠,且有数株老柏掩映,其风水果不一般。从老子诞生处往后而行数百米,即到老子故居。此故居庭院房屋全是泥土夯筑墙建成,与古代周朝时的建筑应是比较符合。故居内有正房、厢房、厨房、后院以及仓楼等,设施齐全周备。前栋一右侧墙上,还描有几幅壁画,对老子一生的主要经历作了描述。我用手机将这壁画拍了多幅,又到院内每栋房前仔细观览一会,才慢慢走出来。
在老子故居之后不远,又见立有一高大石牌坊,上书“洞霄宫”三字,牌坊后有一栋红色建筑,供奉着老子母亲雕塑像。一旁还有一间娃娃室。此处景点有很多人烧香,也反映了人们对生下伟大老子的母亲的由衷敬意。我上前观览一阵,双手合掌默默作揖,又拍了几张照片。回头往右侧游道走,瞧见一长铁索桥悬空一湖两岸,桥中间写有“仙缘渡”三字,意思是过此桥即渡仙缘了。觉得有点意思,遂亦晃晃悠悠,走过了桥去,希望真有仙缘就好。
过罢仙缘渡,往左侧去,又见到 “老子八十一化身图”之雕塑景点。此景点以北京道德经艺术馆馆长韩金英用《老子化胡经》为蓝本创作的油画为原型,制作了多幅玉雕,看上去每幅画面都栩栩如生。《老子化胡经》有真伪之争,但老子出函谷关却有历史记载。当地民间还笑传,有两人相遇,一人问另一人姓啥,那人道:“骑青牛,出函谷,老子姓李。你呢,姓啥?”这人回道:“斩青蛇,兴汉室,高祖姓刘。”两人都卖弄了一番各自姓氏。
在临近太清宫的右侧,见到一处为老子而写的历代题诗词铭记等碑刻景点,里面有许多名人所写有关老子的诗词名句等都值得玩味。还有一卧地水牛造型逼真,水牛是那么可爱,我在上面骑坐一下,请人拍了一照。再想象感受一下当年老子骑青牛入函谷关的情景,也觉得颇有趣味。
2游罢太清宫,回头出来,走到马路对面,可进一巨大的老子文化广场。游览这广场不要钱,我遂四处转悠。先是到一杂货摊前买了3支长香烛和纸钱,到香炉燃纸烧了香,面对汉白玉老子巨型塑像做了祭拜。
接着,我再仔细看了看这广场内的其它雕塑。这广场除了设立老子雕塑像外,在广场的周围还分别竖立了4处巨大牌匾。每块牌匾呈三面型,一面是古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赵孟頫、文征明等为老子描的画像,另两面分别刻写着古今中外几大著名文人对老子的评说。他们是孔子、司马迁、李世民、梁启超、鲁迅、郭沫若、尼采、列夫托尔斯泰。显然,这些名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中,孔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鲁迅说:“不读《道德经》,就等于不懂中国文化。”梁启超认为:“老子说的是‘天法道’,不说‘道法天’,是他见解最高处。”尼采的话是:“《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这4位中外大文豪对老子的评说,我觉得是十分有见地而又有趣味的。
其他几位古今中外名人对老子的推崇和评说,因其各自站的立场和看法不一,评说都各有不同,但他们每人的说法,我觉得也都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3晚上宿广场边一宾馆,夜里静静思索,老子离世已 2500多年,但他的学说仍在大放光芒。我们现代人也还很需要向老子学习,因为老子的学说是公认的人类智慧的顶峰。那么,向老子要学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现代人学老子就要学他的智慧。老子的智慧有很多,《道德经》81章,5000字中句句皆哲理与格言。如果概括起来,我觉得老子至少有5大智慧可以现学现用。
一是关于道的认知。老子在《道德经》第1章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25章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眼中,道是统领一切的,比天还重要,这个看法是很值得领悟的。那么道法自然又是啥意思,我认为就是遵从事物的内在规律,不要违背原本的公认道德真理。同时,人生一世,选择什么样的道,是正道还是邪道,尤其要明了。正道能使人向好的方向迈进,前途必定光明。邪道只会误入歧途,结果自然不妙。
二是关于德的认知。老子在多处有过对德的叙说。特别是51章有这样的专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一个人懂了道,就会重视德,没有德,也不可能有道。道和德是相关联的。《道德经》本就是论述道与德的,生而为人,有德才会有道,厚德才能载物,这也是每个人需要懂得的基本道理。
三是关于无为的认知。《道德经》48章说:“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所以,老子主张的无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无为”之法则,才是治天下之正道。老子所谓的无为,以发展的眼光和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其实是指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对人类有益的事,就应该有所为;对人类无益的事,就应该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四是关于善的认知。老子多处论及对善的看法。《道德经》49章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一个人活着,选择以善处世,十分重要。而对不善者,同样还要以善应对,这更重要。所谓以德报怨也就是这意思。做人若能有这样的善心,就不会有狭隘的报复之心,就不会恨人,自然也就少了许多的冲突矛盾。所以,德善之人,终有善报。这个道理,也是人类应明白的智慧。
五是对不争的认知。《道德经》66章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又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些论述,都强调了不争的重要性。人与人的相处,若都能理解这个不争的道理,那无论人与人或每个家庭甚至国家之间都可以减少摩擦,和睦的人类社会就能建成,许多的矛盾冲突就都能化解。
以上五点,都是《道德经》中最强调突出的观念和智慧,一般而言,人们若能掌握这五大智慧,并善于运用到生活中去,相信人生的命运大都会通达顺畅。当然,除此五点之外,《道德经》中还阐述了“大象无形”、“知足之足”、“自知者明”等许多观点和智慧,就是对长寿老子也有很独特的观念。何谓长寿?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意思是死了还不亡,还活在人们心中,这才叫长寿。而老子就是这样一个死而不朽的长寿榜样吧!
鹿邑之行,感悟良多。所识是否有理,也还有待读者评判。匆匆写下以上文字,只权当留一痕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