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智勇:战胜准噶尔,征服大小金川大困难!

乾隆的智勇:战胜准噶尔,征服大小金川大困难!

首页角色扮演大小战争更新时间:2024-07-18

清朝的心腹大患,准噶尔部,在清初时期曾给清廷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自康熙时期的噶尔丹开始与清朝交恶,到乾隆时期最终被消灭,可以说清朝吃了不少苦头。准噶尔部的实力非常强大,鼎盛时期拥有数十万骑兵,并拥有先进的进口火器,对清朝来说是棘手的敌人。

相比之下,乾隆时期发生的大小金川叛乱让乾隆皇帝烦心不已。当时川西地区的土司大小金川部对清朝进行叛乱,劫掠四处,为了稳定西南地区的局势,乾隆皇帝数次派兵讨伐,然而几万大军对抗仅有千人左右的大小金川部,结果却是屡战屡败,仅仅取得了艰难的胜利。相比准噶尔部,乾隆对待准噶尔部的征服速度非常迅速,几乎毫不费力。

为什么乾隆对于实力相对较弱的大小金川部征伐如此困难呢?

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准噶尔部,也就是厄鲁特蒙古,是明末时期开始崛起的强大王国,疆域遍及整个蒙古和新疆地区,并对西藏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清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与准噶尔部相比,大小金川部在人数和经济实力上都远远不及,大小金川部只是今天金川县一带的土官,人口也只有万人左右。从实力上来说,准噶尔部更强大,也更具应对能力。

事实上,在乾隆时期,清廷对待准噶尔部一直非常小心谨慎。康熙朝时,准噶尔部势力达到顶峰,挑战着清廷在北方的霸权地位。准噶尔部发动了乌兰布通之战,在战役中以骆驼并排形成“驼城”对抗清军的火炮,然而却惨痛失败,元气大伤。此后,准噶尔部转入战略防御,清廷则进入了攻势。经过康熙两次亲征,准噶尔部基本退出了蒙古高原,转入新疆天山一带,但依旧是清廷的心腹大患。

雍正时期,准噶尔部在与通泊之战中惨败,雍正帝不得不采取怀柔政策来对待准噶尔部,双方进入和平时期,一直持续到乾隆十年。按理来说,对抗准噶尔部对于乾隆来说依旧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因为乾隆的亲父亲雍正曾率数万大军征伐准噶尔部却惨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对来说,实力不济的大小金川部为何不是分分钟就被击败呢?然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乾隆十二年,清廷出兵五万进攻大小金川部,兵分六路却被击败两路,损失惨重。然而对于准噶尔部的征服却十分顺利,从乾隆十五年到乾隆二十一年,分三次出兵就将庞大的准噶尔部彻底击败。这一切背后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对于乾隆帝来说,对待准噶尔部和大小金川部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毕竟历来北方都是大患所处,因此准噶尔部自然得到了最高级别的重视,多年来持续有讨伐行动。而乾隆认为被准噶尔部压迫的中亚哈萨克人不可能拥有五万军队的力量,这实际上是个错误的判断,因为当时哈萨克军队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规模。然而乾隆并没有直接趁准噶尔部内乱之机发动进攻,一方面是因为他有着“天朝不趁人之危”的思想,另一方面他认为准噶尔部内乱后会自相残*,等到他们相互攻击时再发兵就能事半功倍。

事实证明,乾隆皇帝对准噶尔部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他首先出兵讨伐了准噶尔部的达瓦齐,利用其不听号令的行为攻击了清朝认证的统治者达尔札。

这样的讨伐行动非常成功,清军迅速击败了达尔札,进一步消除了准噶尔部最强势力。

然而对于大小金川部的讨伐,清廷的策略却一直误导着。首先,在态度上就是不正确的。由于地势狭小,人口稀少,大小金川部基本上都是土司,因此主持征讨的张广泗认为可以多路进剿,全力消灭大小金川部。然而到了实际情况后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大小金川部虽然看起来很弱小,但是却拥有许多优势,例如他们盘踞在高山之上,修建了许多坚固的碉楼。清军不仅物资运输困难,越靠近就越难以进攻。大小金川的番人非常团结,他们以家庭为战斗单位,都是父子兄弟一起上阵,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敢于冲锋陷阵,毫不畏死。而清军则截然不同,因为只是为了金钱而战,因此清廷的战斗热情远远不及这些番人。

另外,清军还面临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负重太大。清军每人都携带两磅火药、两百颗铅弹、一枝鸟枪、一把腰刀、十盘火绳,加上十天的口粮,总计重达四十余磅。带着如此重的装备攀登险峻的山峰,不仅非常费力,而且速度很慢。因此,清廷难以进攻大小金川部并不令人意外。最终,清军能够攻下大小金川部纯粹是依靠长期围困耗尽了对方的物资,否则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获胜。

可以说,清廷在对付准噶尔部和大小金川部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它攻坚能力的不足。如果能够快速学习西方的先进火器,又怎么可能被碉堡卡住不能动呢?

本文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