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与黄帝、炎帝同时代的部落首领、民族领袖。蚩尤作为中华三始祖之一,重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在中华文明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蚩尤因英勇善战,顽强不屈,被后人尊称为“战神”、“兵主”,倍受历代帝王的尊崇。秦始皇曾“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汉高祖也曾“祀蚩尤,衅鼓旗”。
第一节 蚩尤形象
蚩尤的形象既复杂又紊乱,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使后人产生不少疑问。诸如:蚩尤究竟是一个古代的历史人物,还是一个神话人物?他是一个英武的战神,还是一个“好兵而喜怒”的“贪欲者”?他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还是一个祸国殃民的“乱贼”?在民间传说中,蚩尤基本上是个魔王般的人物,这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熏陶结果。不过有些事实总是与大众所相信的不同,历史尤其如此。古中国的神话体系既然源自于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那么就难免混杂着大量以讹传讹的虚幻成分,更可况传统观念中,“胜者王败者寇”的观点也造成很大程度上对蚩尤的歧视与憎恶。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相对严谨的古籍来印证先民传说,看看五千年前的蚩尤又会是何等模样呢?
//
一、传说中的历史文人物形象
1、其名。《黄帝经·十六经·正乱》载:“蚩尤”并不是原名,其原名可能叫作“之尤”。“蚩”字字义是愚蠢、丑陋、害人虫。蚩尤,极可能是后世人谐其音,换其字,以作贬义,约定俗成的一个名字。
2、其貌。古籍中关于蚩尤的记载大多也是根据传说演化而来的,所以蚩尤依旧被说成是“其人牛首人身,脚为牛蹄,头上有角,四只眼睛六只手,耳髻如剑戟”。例如在南朝时代梁任舫所著的《述异志》中有如下记载:“有蚩尤身,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掘地得骷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粹”;“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
3、其身份。关于蚩尤的身份,各种记载说法不一,分歧较大。有代表性的观点大体上分三类:第一,黄帝属臣之说。战国《韩非子·十过篇》云:“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由此可见,蚩尤、风伯、雨师皆为黄帝之属臣。《管子·五行》和《越绝书》亦记载蚩尤为黄帝之臣;第二,炎帝后裔之说。宋《路史·后纪四》云:“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史记·五帝本纪》则说:“轩辕之时,神农氏是衰,诸侯相侵伐……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都说明蚩尤是炎帝后裔。但也有学者主张,蚩尤与炎帝的身份存在很多重合之处,蚩尤其实就是炎帝。其主要依据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大战蚩尤的“涿鹿”实际是一个地方;第三,九黎或苗族首领之说。中国苗族的族属渊源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国语·梦语》注中说:“九黎,蚩尤之徒也。”《书吕刑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高诱注,都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增补万全《玉匣记》注评云:“蚩尤,传说中的上古苗部落的首领。”
4、其定位。《太平御览》引《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震天下。
《龙鱼河图》对蚩尤的描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蚩尤是一个大怪物。但如果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兄弟八十一”,当指八十一个部落;所谓“食沙石子”,应是开采矿石进行冶炼的曲折反映。《尸子》卷下“造冶者,蚩尤也”的记载,表明蚩尤已经带领族众上山挖铜矿,冶炼铸造生产工具和武器了。蚩尤的军队既然已经装备了先进的金属兵器,《龙鱼河图》所谓“铜头铁额”,不过是头盔甲胄的歪曲描绘而已。
《广雅释诂》曰:“蚩,乱也。”《方言》云:“蚩,悖也”(卷十二)一说尤,同有,腹中之虫,很不雅观。《尚书·吕刑》的记载更加详细,可为此类观点的代表: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令)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戳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
这是周穆王叙述刑法的源流时首先提到的“古训”,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戮统治苗民。把蚩尤、苗民都说得很坏。蚩尤原为“九黎之君”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他是轩辕黄帝发生了矛盾,被史家看成是“作乱”。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徽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是为黄帝。”
这些都是正统史书中的记载,已经把神话人物历史化了,并且还以正统观点使蚩尤成了暴虐无道的乱贼。
//
二、怪异神力的神话形象
事实上,蚩尤不仅是一个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怪异神力的神话形象。据《龙鱼河图》记载:
蚩尤,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之兵杖刀戟大驽,威振天下,诛*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谴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四方……
《汉学堂丛书》中的《龙鱼河图》记载则略有不同“黄帝之处,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虽“七十二人”与“八十一人”有异,但皆为“多”之约数,九的倍数,其内含是一致的,说明蚩尤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的代表,是一个具有很大神性的怪异人物。
//
三、战神形象
在涿鹿中原与炎、黄的战争中,蚩尤虽然失败了,但蚩尤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由于他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就连擒*他的黄帝对他也要倍加尊崇。据《史记·五帝本纪》张守杰《正义》所引《龙鱼河图》记载,黄帝擒*蚩尤之后,天下并不太平,人们仍很怀念蚩尤,而黄帝的霸主地位也并不认同,以至“天下复扰乱”。为了平服人心,“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这天下的“八方万邦”,当然也包括了原来参加黄帝阵营与蚩尤作对的“诸侯”。黄帝的天下竟要靠蚩尤的画像来“弭服”,可见蚩尤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这种深刻的印象,经过年深月久的历史积淀,终于成为后世人们心目中的战争之神,从而受到后世历代人们的祭祀。如《周礼·春官·肆师》“表貉”,郑玄注云:“貉,师祭也。其神盖蚩尤。”郑玄将蚩尤之“尤”写作“蛔”,或许有污蔑之意,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蚩尤是“师祭”之神,即战神。
第二节 蚩尤与河东盐池
史料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就是说,蚩尤被*后,身首别葬。这说明,蚩尤被*于涿鹿之野,由于身首异处,分别葬于寿张、钜野两地。古代研究盐文化者,常与血化为卤的蚩尤故事联系在一起。如说:“黄帝*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而且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 柴继光《运城盐池研究》说蚩尤死于中冀,古九州中有冀州,含今山西、河北及河南黄河以北和辽宁辽河以西地域;中冀或为冀州中部,无具体所指,下文有“解之盐池”,“故名其地为解”云云,可能认为中冀就是解之地。沈括说;“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梦溪笔谈·辩证一》)这里说阪泉就在解州之地,一方面表现解州的盐池自然条件良好,人的必需品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方面又说,民间传说有蚩尤血的故事。沈括是古代著名科学史家,他将血化为卤入民俗文化,表明他辨证论事的严谨态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石部》中有“盐之气味咸腥,人之血亦咸腥,咸走血”的论述,从盐与血液的性质分析比较,属科学判断,而将蚩尤与解州盐池相联系,则是一种演绎,包藏着这场大战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争盐,争夺生活必需之品。
对于化血为卤的故事,研究盐文化、地方志学者,亦多乐道。清代的《河东盐法备览》中说;“轩辕氏诛蚩尤于涿鹿之野,血入池化卤,使万世之人食其血焉。今池南有蚩尤城,相传是其葬处。”(卷一《盐池门》)对此,《解州志·古迹》中有“肢解”蚩尤的记载;《安邑县志·杂记》中说:“蚩尤村向奉蚩尤安邑习惯,阴历四月一日,人家门首多插皂叶,而蚩尤村乃插槐叶。“上述说明,蚩尤城也称蚩尤村、池牛村,后改为从善村,至今仍有从善村名沿用着,在村之东南部中条山脚下,相传有蚩尤的墓陵。这种化血为卤演绎的传说资料,不能排除古代有史实为背景的可能性,因此给后人研究蚩尤死地,留下分析推论的空间。钱穆推测说:“阪泉应在山西省南部解县境。大抵这两部族的势力均在向北伸展,渡过黄河。解县附近有著名的解州盐池,成为古代中国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之地,因此占到盐池者,便可以获得各部族共同领袖之资格。”(《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是论黄帝与神农氏后裔战于阪泉之野时阐述盐与上古战争关系的,其论述与古史所载传说相一致,也与古今研究盐业史、盐文化的学者论述相一致,食盐为五味之首,生命之必需品,滨海盐利,启于殷商,但解盐自古以来为国家严格控制物资,因此黄帝与炎帝、蚩尤之战,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争夺对解池食盐的控制权,可以想见,黄帝与蚩尤肯定在解地有过长期的多次的激战发生。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解州盐泽方一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患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轩辕氏诛蚩尤于浊鹿之野,血入池化为卤,使万世之人食焉。今池南有蚩尤城,相传是其葬处。”蚩尤城在今中条山北麓,运城盐池南岸,名为蚩尤村,村南有蚩尤豖。蚩尤村曾改名为从善村,有“弃恶从善”之义。蚩尤村也叫池牛村,是由于上古时期河东地区直到今日的运城地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用牛耕田。蚩尤部落把牛作为图腾崇拜。这也可能是一种语源迷误,从蚩尤之“尤”的语音近似“牛”,蚩尤之“蚩”的语音近似盐池之“池”而来,就将盐池和牛与蚩尤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中华谐音文化的最早应用。或者是战败的蚩尤后裔为了避免“满门抄斩”,又要教育后代不要忘记祖先蚩尤,而有意改为池牛村,将蚩尤暗含之中。
河东学者张志斌先生曾对运城盐池一带的地名做过考察,惊异于其地以“牛”命名的地名众多,如牛庄、牛家庄、牛家川、卸牛坪、西牛、上牛、中牛、下牛、牛家沟、牛家凹、卧牛滩等不一而足。他说:“在中华民族发祥地,华夏文明摇篮的黄河三角地带,竟有53个乡镇、68个村、3座山山峰、一个水库含有“牛”字。这充分说明蚩尤的遗族大部南迁之后,仍有‘少数恋土者不愿南适,为了避免受欺凌,同时暗含着对祖先蚩尤及其部落的纪念,就在地名上以‘牛’代‘尤’,世代沿袭而至今。”由此可见,蚩尤的遗族确实有一部分融入炎黄的华夏集团之中,成为后来华夏族和汉族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节 蚩尤与涿鹿之战
//
一、涿鹿地望
涿鹿之战是中国传说时期的一次重战争。《史记·五帝本纪》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王命。于是皇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逐禽*蚩尤。”关于战争发生之地涿鹿的地望,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汉代时期涿鹿的大致地望,“太史公曰……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皇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因此《集解》曰:“或作浊鹿,古今字异耳。”涿鹿之战的地点长期以来被认为在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涿鹿或是宣化一带。
进入20世纪,随着古文献研究的深入以及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涿鹿的地望又引起了人们的争论,目前史学界关于涿鹿的地望,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有的人认为在今河北张家口一带、郑州以北、彭城附近、河南修武附近、巩县沿黄一带等……还有的认为在山西解县一带。钱穆先生在《黄帝故事地望考》中指出:“黄帝伐蚩尤,其地望在今山西南部。”在《史记地名考》中钱穆先生进一步指出涿鹿在 解县附近,“在河东解县浊泽附近,这里有蚩尤坟以及蚩尤村等。此外,《史记》中记载有‘涿鹿之野’ 、‘涿鹿之阿’,并无涿鹿山。《水经注》‘涿鹿出涿鹿山’,其说后起,今宣化境内并有崆峒、熊耳、釜山、历山、蟠河、涿鹿诸名,岂可——据之以论古史?”
//
二、蚩尤战败原因
蚩尤在这场战争中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黄帝手下的两位大臣起了关键作用。一是应龙,二是风后。应龙为部队的先锋,人也涨的勇猛强悍,身子像猴子一样灵活,打起仗来动作神速,能搅得对方眼花缭乱。双方一交战,蚩尤的八十一员虎将将应龙团团围住,迎龙左冲右突,上挡下拦,像天上的闪电寒光四溢,大战几天几夜,双方难以分出胜负。蚩尤认为在短时间内不能取胜,就到孤峰山上胁迫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飞沙走石,风雨大作,使应龙带领的队伍,顿时迷失方向。皇帝下令让人马撤离战场,命大臣风后在短时间内赶制指南车,辨别方向,一边应战。黄帝得风后于河东社东村。风后因发明指南针奠定了战争的最后胜利,“黄帝仰天地置列侯众官,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也。”风后很有本事,既是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军事家,并著有《风后兵法》而得名。黄帝战死蚩尤后怕蚩尤逃往异国他乡的残部卷土重来,风后安息在这里,为黄帝守后西大门。
黄帝足智多谋,胸有韬略,善于用兵布阵。令风后发明指南车,弄清方向后,黄帝把部落人马分成三路,一路在山外盆地摇旗呐喊,佯装决战,诱敌深入;一路人马退到中条山上,埋伏起来;一路埋伏在盆地的四周,占领战略要地,摆成布袋阵,等蚩尤部进入“口袋”,突然袭击。只命应龙在中条山北麓盆地蓄水,形成强势水流,应龙前去挑战,只许败,不许胜。蚩尤带领大队人马,从四面八方赶应龙至中条山脚下,应龙放水,中条山伏兵大起,前兵后水,蚩尤没有退路。“黄帝*之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孔子三朝记》云:河东解州因其而得名。蚩尤之血化为卤水,凝结成盐,为万世之人所食用。
//
三、涿鹿之战装备形式
《广博物志》说:“黄帝用车战,蚩尤用骑战。”此与《周书·尝麦解》的记载相吻合。周成王言:蚩尤被*之地“纪于太常,用名之曰‘绝辔之野’”。这是一个关于蚩尤战败被捉、被*细节上的极重要历史证据。绝是断的意思;辔是驾驭马的笼头、缰绳之总称。如《诗经·郑风·大叔于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绝辔”指缰绳被拽断。这同“黄帝用车战,蚩尤用骑战”的记载是相合的。
第四节 蚩尤的历史贡献
//
一、军事贡献
从《龙鱼河图》《山海经》等书的记载来看,在与炎、黄的战争中,蚩尤使用了多种战争方法与手段。《龙鱼河图》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通典·乐典》则说“蚩尤率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所谓“兽身”,所谓“魑魅”,可能是蚩尤在战争中使用了驯养的野兽为冲锋陷阵的前驱。蚩尤又“请风伯雨师,作大风雨”,这是蚩尤利用其部众长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熟悉水性的特点,对生活于黄河上游地区的黄帝部众实行水战。在这场水战中,如果不是黄帝采取了正确的策应办法,将战场转移到高旱之地进行,黄帝打败蚩尤取得最后的胜利恐怕是不可能的。
从战略上看,蚩尤在于黄、炎的前后两战中使用了不同的战略。蚩尤与炎帝的战争发生之前,蚩尤、炎帝、黄帝三大部族集团都有涿鹿中原的企图,三大集团的实力不相上下,他们都想要将其余二者击败从而独霸天下。这种三角关系本来是较为稳定的,但也极易因某种因素的变化而打破平衡。三者之中,炎、黄集团首先接触发生冲突进而导致战争。在“阪泉之战”中,黄帝“三战而后得其志”,将炎帝打败。此时炎帝集团新败无力再整旗鼓,而黄帝集团经“三战”之后,实力也已大为削弱。这样一来,就给了蚩尤一个绝好机会,蚩尤当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审时度势,作出了两敌之中先打弱者的战略决策,趁黄帝集团无力干预之际,向炎帝集团发起了进攻,“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一举打败了炎帝集团并占据了其地盘,这正是后世《孙子兵法》所总结的“击其惰归”的绝好范本。
在接下来与黄帝集团的战争中,蚩尤则采取了以逸待劳的战略。他首先在自己的根据地内——涿鹿,与黄帝联军展开了决战。这一战略决策是正确的,在涿鹿当地黄帝确实也无法打败蚩尤。蚩尤的失败在于后来离开了涿鹿,被黄帝诱到“中冀之野”而擒*之。当然,蚩尤的失败还在于他没能联合其他一些本来处于中立的中小部落,这些本可为己所用的力量被黄帝争取过去,从而使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空前强大的联军,这就难免失败的命运。
在具体战术的运用上,蚩尤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善于利用气候的变化来用兵作战。古籍记载,蚩尤除了是一位冶金、兵器制作专家外,他还是一位精通天文气象的专家。《管子·五行篇》说蚩尤“明于天道”而为“当时”,所谓“当时”,就是观察天文气象。蚩尤与黄帝作战之时,“变化云雾”,在与部落交战时充分利用天文地理条件,以致于中国古代专门用蚩尤来命名星象。
//
二、历史贡献
蚩尤被人们传扬与称颂还在于他与炎帝、黄帝一样,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里道:“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九黎当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又包括九个兄弟民族,共八十一各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首长……”后来这些氏族绝大部分融于汉族,成为华夏氏族的重要成员。
//
三、治国能力
据汉代古籍《越绝书》载:“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这段话说明了蚩尤曾在黄帝手下担任主管金属冶炼的官员,也就是说蚩尤并不是黄帝的敌人而是他的臣子。据《韩非子·十过篇》记载,春秋时代的齐国宰相管仲把蚩尤说成是黄帝的“六相”之首,是上古时代最重要的臣子:“昔者黄帝的蚩尤而明于天道……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为时当时。”管仲本人也是出色的政治家,被他首肯的蚩尤想必治国能力非凡。
//
四、青铜器的发明者
除了从政之外,蚩尤还是青铜武器的发明者。《管子·地数篇》说:“葛路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金”指的不是黄金而是铜,由此蚩尤也被视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青铜用具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足以支持出现规模超过部落联盟的原始国家,所以蚩尤的历史定位应该不亚于黄帝。
//
五、冶炼技术
古籍中的蚩尤部落冶炼技术高超,有青铜时期装备,因此他们与黄帝部落的战争旷日持久。有记载说黄帝曾与蚩尤大战九次也不分胜负,后来依靠九天玄女下凡所授的兵符才在涿鹿击败蚩尤,大概可算是最早的“空中支援”。虽然黄帝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当蚩尤死后天下依旧大乱。正所谓:“蚩尤殁后,天下复扰乱不安,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服。”由此可见蚩尤的威名有多显赫。古中国每逢战事起兵时,都要祭祀蚩尤。《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了刘邦起义时的事迹:“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兴)鼓旗,帜皆赤”。《史记·封禅书》则说:“高祖初起,祷丰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旗鼓。”待“天下已定”统一中国以后,汉高祖又“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此时的蚩尤绝非魔神,而是与炎黄一同被看做中华祖先来祭奠。汉代时冀州百姓将蚩尤视为神灵,而并州太原则为蚩尤兴建祠堂香火不绝,太原村落中普遍祭蚩尤神像,可见尊崇蚩尤的风俗影响之深远。
//
六、天文地理
要掌握先进的农耕技术就必须透彻了解四季气候变化以掌握农时,与其他部落交战时更需要充分利用天文地理条件。蚩尤是这方面的先行者,《龙鱼河图》说形容蚩尤“变化云雾”,《管子》中也说蚩尤“谓之天时之所当也。”也就是说蚩尤同志不仅是打铁种地的好手,更是一位原始时代的伟大气象学家和天文学者外加地理大师。这一点在后世也被广泛承认,以致于中国古代专门用蚩尤来命名星象。《史记》《吕氏春秋》《隋书》等均记载:在天空中出现“蚩尤之旗”时,就预示着王者要征伐四方。这个玄妙的“蚩尤之旗”指的其实就是彗星。
//
七、设立法律与宗教体系
蚩尤除了带兵打仗,也为自己的百姓设立了许多原始的法律和宗教体系,算是一名原始的法学家。在《国语》中说蚩尤时代的九黎“家为巫史”、“民神杂糅”、“民匮于祀”,也就是说九黎人敬畏神灵,祭祀活动频繁。而在《尚书·吕刑》中说九黎的后人三苗有严格的刑罚制度:苗民弗用灵制以刑,唯作五虐之刑曰法。”三苗的巫师们不仅施法作巫治病救人,还肩负着用所唱巫词记述历史和教化族人的职责,这种宗教与法律混为一体的政教合一体系也是从蚩尤时代就开始的。
//
八、筑城技术
《魏土地记》中说:“逐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也就是说蚩尤的九黎部已经掌握了筑成技术,他们的城市靠近水源地修筑,正如《晋太康地理记》中记载那样:“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正因为蚩尤所部武器精良又有城池可以防御,所以才会有《黄帝玄女战法》中所说的“黄帝攻蚩尤,三年九战而城不下”。由此可见,蚩尤时代之筑成技术已臻成熟。
第五节 蚩尤传说
//
一、三战蚩尤
传说蚩尤乃是天上太阴神的儿子,他共有弟兄八十一人,他是老大。因他弟兄生性好战,常争斗打闹,搅得天宫不完,玉帝便把他们打下凡界去受苦受难。
蚩尤弟兄来到人间,好战本性依然未改。不多时,就召集山精水怪,阴兵妖将,还在河东九龙山炼石成金制造兵器,气势汹汹的找炎帝打仗。炎帝性情和善,又没有准备,结果炎帝败走山东。
过了半年,野心勃勃的蚩尤又兴兵北进,妄图吞并黄帝的部落独霸天下。黄帝接报后,当即在黄河北岸的阪泉列兵摆阵迎接蚩尤。
头一仗因为黄帝的兵器还是竹、石、铁、木所制,不及蚩尤的兵器锐利,一场厮*败下阵去,黄帝忙调来虎、豹、狮、象凶兽助阵,才打了个平手,各自鸣金收兵。
黄帝吸取教训,立即派人到昆仑山凿山炼铜,制造兵器。造好兵器后又调整人马,约定蚩尤在涿鹿会战。
这一仗,黄帝兵占了优势,蚩尤渐渐败退。突然,蚩尤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一齐口吐阴雾,只见战场上阴风四起,奇寒彻骨,迷雾笼罩,霎时使黄帝兵不辨东西南北,结果被蚩尤兵围困阵地。幸亏黄帝军中的宰相风后发明了指南车,使士兵在迷雾中辨明方向,才*出了重围。蚩尤又请来夸父助战,在八十一兄弟和山精水怪的强大攻势下,黄帝连连败阵,只好坚守不出。
黄帝正在发愁之时,天上的九天玄女降落黄帝营中,教授黄帝行兵布阵法,临走赠给黄帝一瓶圣水、一粒药丸,说:“让兵士服用圣水,就不怕蚩尤兵毒雾迷惑。你到东海寻找一个叫夔的猛兽,用药丸击其头部即死,你剥下皮作鼓,用夔骨作槌,击鼓助阵,即可战胜蚩尤。”黄帝遵照吩咐,让士兵服了圣水,又亲到东海找回夔皮夔骨,蒙鼓制槌,向蚩尤宣战。
蚩尤连连获胜,更加得意张狂。他整顿人马,列兵布阵,气势汹汹地*了过来,与黄帝在海猎又打了一战。蚩尤兵属阴,个个都会吐阴气伤人,且兵器锐利,又有夸父、精怪相助,黄帝便命击响夔骨,这“咚咚”鼓声沉闷雄厚,气壮山河,黄帝兵听了心雄胆壮,勇气倍增,蚩尤兵听了心惊胆战,丧魂落魄,竟一个个瘫倒在地。黄帝兵越*越勇,蚩尤兵一败涂地,非死即逃,溃不成军。山精水怪,死了一地,夸父也被风*后*死。最后只剩下蚩尤一人,被黄帝活捉。
皇帝在海隅*了蚩尤,蚩尤的血流入海隅水中,把水染成殷红色的卤水。人们取水晾晒竟得到咸味晶体,这就是人们所吃的盐。后来人们就把黄帝肢解蚩尤的海隅改为“解州”,那池湖水因能产盐,造福人类,有改恶从善之意,遂把盐池边的蚩尤村改为“从善村”。
黄帝灭了蚩尤,与炎帝合并一处,平定天下,奖励农耕,繁衍子孙,兴国安邦,被尊为华夏的祖先。然而,南方苗、瑶、黎、彝等少数民族都尊蚩尤为始祖。华夏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今皆尊黄帝、炎帝、蚩尤为人文始祖。有联为证:
轩辕祭天、炎姜击壤、蚩尤扬威、五千年文明肇始;
釜山合符,江汉开始,东南辉煌,三百代子孙传承。
2000年经盐湖区政府批准,蚩尤故里从善村恢复原名蚩尤村。
/
二、关公战蚩尤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有一年五六月份,按正常年景应该是烈日当空,骄阳似火,运城盐池正是晒盐、铲盐的大好季节。可是盐池天天都是乌云密布,天昏地暗,阴风四起,飞沙走石,“刮的盐碾满场转,刮的磨盘翻烧饼”。卤水不能蒸发,盐工不能下池。盐官心急如焚,夜不能眠,到处求神拜佛,烧香祷告。惶惶惑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蚩尤掌管了盐池,自己摘掉帽翅,丢官弃家,从中条山下摔下来,栽到盐池,活活淹死。
盐官惊醒之后,赶快叫来手下人等圆梦。众人想好计策之后,差人到东京卞梁(今河南开封),向宋王真宗递上奏章,真宗准奏。盐官照计行事。
奏章这样写道:“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身首分解,血入河化为卤,葬于盐池南岸蚩尤城,蚩尤复活今日又到人间捣乱,火速请出伏魔大神关公降服蚩尤。”
次日,盐官穿戴整齐,备齐礼品,在解州东门口摆设香案,代宋真宗亲行大礼,祷告关帝下凡除魔。
心诚则灵,盐官三天三夜叩首下拜,感动了关帝,关帝也想为河东人民造福。刹那间,天空电闪雷鸣,金戈铿锵,关公带领天兵天将,来到盐池讨伐蚩尤,两军短兵相见,一触即发。
蚩尤妖魔诡计多端,波折迂回,狂风呼啸,飞沙走石。关公天兵将计就计,变化无穷,呼风唤雨,万箭齐发。大战三天三夜,只*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天兵危如累卵。关公因时间仓促带来的天兵天将甚少,眼看就要败下阵地,关公睁开天丹凤眼往下界一看,许多农民正在地里收割麦子,随即作了一道法,借了这些农民的灵魂,暂充天兵。说准三日后归还灵魂。经过补充人马,蚩尤妖魔渐渐力不从心。
一计不行,又施一计。蚩尤明妖魔乔装打扮,改换门庭,换上关公的天兵天将的服装,妄想鱼目混珠,浑水摸鱼。关公将计就计让自己的人身上佩戴为暗号,无奈妖魔不识人间树叶,采槐树叶子戴在身上。又战了三天三夜。槐树叶都晒蔫了,而皂角树叶依旧绿绿葱葱。关公天兵天将乘胜追击将身上佩戴蔫树叶的妖魔赶尽*绝,将蚩尤重新打回蚩尤城,打回十八层地域,永世不得翻身。
关公打败蚩尤取得胜利后,天空放晴,烈日当空。天兵天将沉浸在喜悦之中,忘记了去送借来参战农民灵魂下界复生。六月收麦天,太阳暴晒,农民身躯已经腐烂,无法还魂复生,只好把尸体掩埋。
在运城盐池北边有一个村子叫原王庄,据说是掩埋借尸农民的地方,有“冤枉”之意,原王庄即“冤枉庄”。
蚩尤被伏魔大帝关羽打败之后,盐池又恢复了正常生产。所以,所有的盐商都十分敬重关羽,奉祀他的神位,关羽的美名随运盐的马车、流传全国乃至全世界,所以世界华商都供奉关公。但是,蚩尤村和原王村从来不敬奉关公,连有关公形象的戏曲也不准演出。每年农历的四月初一,蚩尤村家门上插槐树叶,原王庄村家门上托皂角树叶,名有祭祀,奉神不同,。四月初八,关公故里常平、解州一带家家户户门前托皂角树叶,谓关老爷磨刀蘸水用,故也称“关公磨刀日”。据载,这天,多多少少总要下点雨,为关公磨刀用。
流传至今,解州镇在每年四月初八举办关公庙会,历时两月有余,届时晋、陕、豫三省客商云集,祭关旅游,进行物质交流。“关公战蚩尤”的故事也成为了发展经济的文化载体。
第六节 蚩尤文化的传播与研究
一、国内蚩尤文化传播与研究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以汉族王朝为“正统”的传统观念。因此,在史书中,黄帝及黄、炎族系被奉为华夏正统。同蚩尤战于涿鹿,也就传颂为“正义”对“邪恶”的“讨伐”,是“仁德”战胜“暴虐”。与此同时,蚩尤则被诬“贪”者、倡“乱”者和“伐无罪、*无辜”的暴徒,备受攻击和丑化。这种出自于儒家思想的正统观念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传统思想,使蚩尤形象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呈现为被贬者的地位。
1、远古时期。在涿鹿之战中,黄帝虽是战争的胜利者,但难以却以驾驭“八方万邦”,安定天下。《龙鱼河图》记载:“蚩尤殁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这说明当年蚩尤的军事威望很高。
2、 秦汉时期。正史记载中第一个祭祀战神蚩尤的是秦始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天下来到齐地,“行礼祀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八神:一曰天主,祀天齐…,二曰地主,祀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祀蚩尤。”《史记》明确记载了蚩尤是为“兵主”,即战神,且“兵主”之祀“自古而有之”,可见,到秦始皇时代,蚩尤作为战神受人们祭祀就已十分久远了,而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大英雄,在统一天下踌躇满志之际,也不忘对战神蚩尤的祭祀。
正史记载中第二个祭祀战神蚩尤是汉高祖刘邦,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沛县初举反秦之旗时,即“祀黄帝、祭蚩尤于沛庭”。《汉书·郊祀志》也说:“高祖初起,…为沛公,则祀蚩尤,衅鼓旗。”后来刘邦得了天下,又“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由此可见刘邦对战神蚩尤的崇拜,甚至将蚩尤与黄帝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列而一起进行祭祀。据史*载,刘邦乃是唐尧的后人,唐尧又是黄帝的玄孙,刘邦竟将其祖先的敌人与其祖先置于同等地位而一起同时祭祀,蚩尤作为战争之神的威力也实在不可小视。
3、元明清时期。元代蚩尤的形象主要出现在元杂剧中,元杂剧有一无名氏写的《关云长大破蚩尤》,故事描写寇准巡查山西,得知解州(今运城市盐湖区)附近盐池干涸,周边土地禾苗焦枯,百姓不堪其苦。盐池出盐,是国库重要财源。据说远古蚩尤“作乱”(司马迁语)被黄帝斩*,血滴盐池成为红水。蚩尤作为盐池的神灵,保护一方。后因无人给他祭祀献馔,而附近的关公庙则香火旺盛,一怒之下,把盐池水抽干,报复百姓,使之陷入旱灾,以致民不聊生。后张天师派关羽捉拿蚩尤。这里,蚩尤被描写成一个心胸狭窄,涂害百姓的幽灵。
明清时期的蚩尤形象主要出现在小说中,《列国前编十二朝传》《开辟衍绎通俗志传》《盘古至唐虞传》《精刻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以及《历代神仙通鉴》,在这些小说中蚩尤是对君主不忠的恶臣、叛逆之臣。蚩尤在明清时期被统一打上了符合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思想的标签,成为令统治者痛恨、百姓唾弃的“恶”的化身。
4、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蚩尤被加上了种种恶名,常常以反面形象出现在儒家的典籍中。粉粹“四人帮”后,随着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这种状况才得以改观。新时期以来,蚩尤的历史贡献和正面形象开始被民族史学界、民俗学界、民间文艺学解得到认可,进一步破解了蚩尤在古籍中被描绘城半人半兽的怪异形象的原因及文化代码。
1995年,全国首届炎黄蚩三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涿鹿县召开,本次研讨会断然摒弃了长期以来儒家封建正统的观念,克服了大民族一元论的影响,不但将蚩尤确认为中华民族三祖之一,而且将历史上炎、黄、蚩的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定性为中华民族第一次的碰撞和大融合,这是富有建设性的学术之举。
1998年,湖南湘西县成立了“蚩尤文化研究会”,先后对蚩尤文化与中华文明、蚩尤与南方少数民族、蚩尤的人文始祖地位、蚩尤传说研究、蚩尤与苗族文化等议题进行研究,并发行《蚩尤文化研究》刊物。
2014年,在贵州贵阳召开的中国-蚩尤文化研讨会会议中,专家学者提出了,蚩尤文化是上古时期农耕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髓。同时指出以蚩尤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中华始祖文化也是华夏民族最具凝聚力的寻根文化。
山东省阳谷县蚩尤文化研究会研究蚩尤文化,肯定蚩尤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观点来分析涿鹿之战,实事求是的肯定蚩尤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同时站在民族团结的立场上研究蚩尤文化。
山西省解州在研究河东5000年文明时,先后对蚩尤、蚩尤与盐池、涿鹿之战的涿鹿地望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召开了相关的学术会议,在《运城学院学报》《山西师大学报》《晋阳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学术论文。
//
二、海外蚩尤文化的传播与研究
东南亚国家对蚩尤的认识与态度,都存在有关蚩尤的传说和信仰,他们都把蚩尤文化加以“本土化”或“民族化”,把蚩尤纳入本国的的神话体系,把蚩尤和当地神融合在一起,这种对蚩尤文化的本土化客观上促进了蚩尤文化的传承与普及。
作者:夏夫子 古中国文化研究会专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