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追随者莫奈:身为父母,分开时给彼此留点体面,给孩子留点光

光的追随者莫奈:身为父母,分开时给彼此留点体面,给孩子留点光

首页角色扮演淡紫色和她的光更新时间:2024-05-11

11月9日,河南省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一起离婚案件,而且是一起涉及亲子关系的离婚案。

开庭当天,当事人带着不满三岁的孩子出庭,夫妻双方在法院因情绪激动,口不择言,甚至在法院门口大打出手。毫不顾及身旁不知所措、十分无助的孩子。

最后还是法官看着于心不忍,悄悄抱起了孩子,一直抱到法庭。法官轻轻拍着孩子的背,孩子则紧紧抱住法官的脖子,渐渐睡着了。

这起离婚案调解了两个多小时,期间伴随的是不断的争吵,双方对彼此的否定,而孩子就这样静静地趴在法官肩头。

看到这则新闻,为这位法官点赞的同时,也很痛心。

我们不知道这起婚姻最初是因为什么而结合,因为爱情,因为利益,亦或因为什么不得已的苦衷。但身为父母,无论因为什么,分开时应该给彼此留点体面,不要让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憧憬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窥探到人间的丑陋。身为父母,当无法继续给孩子完整的爱时,请保全孩子人生有光的能力。

曽仕强老师曾经说,每个孩子来投胎都是要经过长时间考察与斟酌的,当他感觉你们两个可以做合格的父母时,他就会选择你们家。无论这句话是否有科学依据,但都说明孩子是无辜的,每个父母都应该对得起孩子的这份信任与选择。

头条上有人问:应该丢下孩子追求自己的幸福,还是应该丢下自己的幸福给孩子幸福?

亲爱的各位读者,这个问题你会如何作答呢?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相比岁月静好更多的则是一地鸡毛。我们相信,离婚都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我们也相信,无论在怎样不堪的境地,都有彼此保留最后体面的那点情分,更有为孩子留下人间温暖的责任。

今天我们一起聊爱与光,聊聊大家都熟悉的法国画家莫奈。

莫奈自画像

似乎今天我们的话题跟这位伟大画家没有丝毫关联性,为什么要借此话题讲莫奈呢?因为莫奈的光!

我们知道莫奈是印象派创始人,更是印象派的泰斗。但莫奈令我们最难忘的则是他的光。所以我们不是借今天的话题讲莫奈,而是借莫奈的光讲我们所认识的光,讲人间的光,生命的光。

干草堆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如果在西方近代美术史上选一位最接近大众最让我们熟悉的画家,那可能就是莫奈。

为什么呢?

因为莫奈的光与带给我们的温暖。

阿让特伊,1875,法国巴黎橘园美术馆藏

莫奈是一位华丽的画家,他毕生都在追寻着光。我们发现莫奈的画里很少有黯淡的颜色,他很少用灰,很少用黑,也很少用沉重的颜色。他的世界是明亮的、温暖的,无处不流淌着幸福愉悦的光 。观看莫奈的画,我们就像走在风和日丽的蓝天下,微风和煦,阳光灿灿,似乎空气里都参杂着些许的甜,心情是那样的愉悦。所以大众是那样的热爱莫奈,因为他给我们希望与温暖。

午餐,1872-1873,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莫奈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户小商人家庭。有文献记载,莫奈祖上三代都是巴黎纯真高贵血统。似乎是要说明莫奈血管里流着巴黎浪漫主义的血液,所以才会有如此成就。这一点个人并不敢苟同。但莫奈的母亲是一位积极乐观的人,尤其热爱音乐,所以莫奈的童年家里时常充满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在这样愉悦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以后的人生肯定是充满温暖的。

日本桥,1900,私人藏

日出印象

印象派(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在法国它的艺术成就最高。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

“印象主义”一词源自于莫奈1872年所画的《日出印象》。莫奈也被称为印象之父。莫奈的一生可以说与印象派历史紧密联系。

日出印象,1872,法国巴黎玛摩丹美术馆藏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人们的视觉印象。

1874年《日出印象》在当年官方沙龙美术展落选,由于其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一位记者嘲讽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为“印象派”,这一画派以此得名。这次误打误撞,却开创了美术史全新的一页。

春天,1872

爱是另一种光

1862年莫奈25岁,遇见了18岁的卡蜜儿,很快他们坠入了爱河。家境殷实的卡蜜儿不仅深深爱恋着这位穷困的年轻画家,更时不时给予莫奈经济上的帮助。自此卡蜜儿在莫奈早期画作中似乎成了唯一的模特,直到1875年逝世。

花园中的女子,1867

1867年卡蜜儿为莫奈生下第一个孩子让,但他们登记结婚却是在1870年。他们的婚姻并不被双方家长看好,尤其卡蜜儿父母更是担心,女儿跟着这样一位三餐不继的画家,生活会很艰难。所以他们的婚礼几乎没有亲人参加。但卡蜜儿不在乎。

卡蜜儿尽心尽职地扮演着丈夫画框中的那个模特。根据莫奈的要求,换不同的衣服,摆不同的姿势,在烈日下一动不动,一站就是数小时。

我们从早期莫奈的画中可以看出卡蜜儿对莫奈笃定的爱,而这爱是如此的安静温驯,不喧哗、不嚣张,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模特对画家的爱,更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她乐意提供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爱人更好的进行创作。

公园女子,1866-1867,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公园女子》中,卡密儿或静或动,莫奈笔下的她年轻美丽,似乎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在亮丽的阳光下,卡密儿是莫奈关注的生命焦点。莫奈此间所创作的《草地野餐》系列,都充分展示着莫奈对美的解读,对生命之光的诠释。

做针线的卡蜜儿,1875,美国宾州巴恩斯基金会藏

1875年,莫奈与卡蜜儿已经携手走过了10年岁月,他们的孩子让已经8岁。而此时卡蜜儿被查出罹患绝症,身体虚弱。这天莫奈为妻子画下了一张在家做针线的肖像《做针线的卡蜜儿》。

这幅画与莫奈同一时期的作品都不同,因为此时不再是一位画家对着模特创作,而是一位丈夫对着自己深爱的妻子,满眼的爱与踏实。

卡密儿坐在室内一角,对着窗口阳光做针线。此时的卡蜜儿不再是模特,而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

《做针线的卡蜜儿》虽然不像莫奈其它画作充满跳跃的光,甚至色调有些暗,但我们却感受到了爱之光,而且是那样灿烂。

卡蜜儿之死,1879,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1879年9月2日,卡蜜儿安静的离开了莫奈。莫奈面对爱人的死去,画下了他一生中最动人的作品《卡蜜儿之死》。

卡蜜儿躺在病床上,被许多被单头巾包裹着,她虚弱单薄的肉体似乎同这些被单头巾一样,随时可以掀去不见。

莫奈深深凝视着这张脸,他没有放声痛哭,而是飞快的拿出画笔,飞快的画下了此刻他眼前的卡蜜儿。

这幅画里没有什么色彩,只是一种接近于灰色的淡紫色,画里有一种光,却是像落日余晖那样流失的光,这是死亡之光。

对于很多追求莫奈华美绚丽之光的人来说,《卡蜜儿之死》并不是一件起眼的作品。但莫奈却在这幅画里以最大的努力追求着光,他想要留住那一点一点正在消失的光,但最终却只留下画布中黯淡的光影。

结语

莫奈,这一伟大的追光者,其艺术成就我们很难用简短的文字说的清楚。但作为同样追光者的我们,应该从莫奈的画作中学习到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对生命的爱。我们应该像光一样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易经》的乾卦和坤卦,其卦辞都包含着“仁”,仁者仁爱之心。一地鸡毛的生活只是种种生活的一点显象,我们为什么要一头钻进这一点显象里不能自拔呢?

乘着绚丽的生命之光好好生活,好好爱人!

前不久有则新闻。有名民警半夜三点多巡逻,发现路上一个孩子孤身一人走着,民警害怕出什么意外上前拦住孩子,问孩子要去哪里,怎样一个人,家人呢?孩子说自己要去母亲的坟地。原来孩子的母亲去世了,父亲也重新组建了家庭。孩子在学校遇到了委屈,没地方诉说,只能去母亲的坟上给深埋地下的母亲说。

应该丢下孩子追求自己的幸福,还是应该丢下自己的幸福给孩子幸福?

亲爱的各位读者,现在这个问题你又会如何作答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