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系列之37:东汉洛阳北邙山帝陵区

《洛阳都城史话·东汉卷》系列之37:东汉洛阳北邙山帝陵区

首页角色扮演帝尊葬天更新时间:2024-07-29

从汉安帝开始,东汉的几个帝王都葬在邙山上,形成了邙山陵区。

延光四年(125年)三月,汉安帝在出巡途中病死,当年四月汉安帝被安葬于恭陵。一年后,汉安帝阎皇后在幽禁中去世,也合葬于恭陵。根据伏侯《古今注》记载:“陵山周二百六十丈,髙十五丈。”(《后汉书》第242页注)刘昭的《续汉书注》记载:“安帝恭陵,山周二百六十步,高十五丈。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锺虡在行马内。寝殿、园吏舍在殿北。堤封田一十四顷五十六亩。”(《后汉书》第3149页注)汉安帝陵的陵山规模比前代略大,但整个陵区的形制与前代基本相同。

至于汉安帝恭陵的具体位置,《帝王世纪》记载:“在雒阳西北,去雒阳十五里。”(《后汉书》第3149页注)而李贤的《后汉书注》则记载“在今洛阳东北二十七里”。陈长安先生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两者所指的洛阳城有所不同,皇甫谧所说的洛阳城指的是汉魏洛阳故城,而李贤所说的洛阳城指的是隋唐洛阳城。根据陈长安先生考证,汉安帝恭陵应当就是邙山上的“大汉冢”。据实测,“大汉冢”周长120米,高30米。当地村民还把“大汉冢”开成了梯田。如今的“大汉冢”已经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康元年(144年)八月汉顺帝病逝,九月下葬于宪陵。和平元年(150年)汉顺帝梁皇后病死后,与汉顺帝合葬于宪陵。汉顺帝临死前下令简葬,不得用珠玉陪葬。汉顺帝的宪陵的确比汉安帝陵小很多,刘昭的《续汉书注》中说:“顺帝宪陵,山方三百步,高八丈四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锺虡在司马门内。寝殿、园省寺吏舍在殿东。堤封田十八顷十九亩三十步。”(《后汉书》第3149页注)关于宪陵的位置,皇甫谧记载“在雒阳西北,去雒阳十五里”。陈长安先生考证,汉顺帝的宪陵就是邙山上的“二汉冢”,据实测“二汉冢”周长400米,高约20米。“二汉冢”也被村民开成了十级梯田。

汉顺帝的生母李氏被汉章帝阎皇后害死,到阎皇后去世后才有人向汉顺帝说起他生母的事情。汉顺帝尊生母为恭悯皇后,葬于恭北陵。恭北陵在恭陵之北,具体位置尚有待考古发现。

永熹元年(145年),即位不到一年的汉冲帝去世,被葬入怀陵。太尉李固向梁太后提议,国家连年灾荒,汉冲帝又年幼,最好就在汉顺帝的陵园内安葬,如同当年汉殇帝一样,怀陵“三分减一”。刘昭《续汉书注》记载:“冲帝怀陵,山方百八十三步,高四丈六尺。为寝殿行马,四出门。园寺吏舍在殿东。堤封田五顷八十亩。”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汉冲帝怀陵在“西北去雒阳十五里”。(《后汉书》第3149页注)陈长安先生认定邙山上的“三汉冢”就是汉冲帝的怀陵。据实测,“三汉冢”周长200米,高10米。“三汉冢”也一度被村民开成了六级梯田。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当年被葬入文陵。不久后汉灵帝何皇后被董卓毒死,合葬于文陵。根据《帝王世纪》记载:文陵,“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阳西北,去雒阳二十里”。《后汉书》第3150页注)陈长安先生认为汉灵帝文陵也在邙山上,其具体位置当是在护驾庄西南的大冢。李南可先生则撰文称自己曾在邙山上的刘家井汉冢上采集到一块玉衣残片,还曾在刘家井村民家里发现过两块黄肠石,上面分别有建宁和熹平的年号。刘家井大冢前还有残存的建筑基址,发现过建筑构建。所以,李南可先生推测,刘家井汉冢就是汉灵帝的文陵。刘家井汉冢后来被村民开垦成四级梯田,还被村民的宅院侵占一部分。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还曾在冢上开挖了防空工事。目前刘家井汉冢周长300米,残高20多米。

汉献帝的生母王美人也被何皇后害死。兴平元年(194年),汉献帝尊生母为灵怀皇后,也改葬在文陵。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退位十四年之久的汉献帝寿终正寝,被以帝王之礼下葬于焦作修武的禅陵。

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中,董卓曾让吕布发掘了东汉帝陵和公卿的坟墓。魏文帝曹丕的《终令》中记载:“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柙金镂,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也。岂不重痛哉!”(《后汉书》第3150页注)以至于魏文帝心有余悸,坚决要丧事从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