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道长跟我讲了一夜老子,曾认为他是道门讲经江湖流,现在信他了

钟道长跟我讲了一夜老子,曾认为他是道门讲经江湖流,现在信他了

首页角色扮演法道永恒更新时间:2024-06-21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是说有一个东西是浑然天成的

钟道长,浙江萧山区人,2018年我在湖南做义工时相识,好长时间都认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居士,后来才知道他是一家规模不小的道观监院。

他自幼好道,初中没毕业就皈依了正一道,20岁熟背《道德经》,在他显得杂乱的书房里,各类道书堆满了整个房间,很多是他早年游学时的手抄本。

他比我大十几岁,相互间以师兄相称。他没有不良嗜好,唯独我俩单独在一起时,才抽烟喝酒,他说这就叫“和光同尘”,他的朋友,弟子见到了,他也不避讳。

我问他:你要求弟子们不抽烟喝酒,你自己却抽烟喝酒,不怕他们生疑吗?

他说:这很正常,这不就是老子说的“自然”吗?我虽然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但是我陪客人,陪客人就要顺应着客人,这是我的的本能的自然反应,你也没强迫我,这就是“法”自然。

我说我还是“法”钟师兄吧?他说,算了,你“有”烟瘾是自然的,我没“隐”也是自然的,要“道之无”法“物之有”才符合大道原则,说罢哈哈大笑。

我说“有物混成”都说有一个东西是浑然天成的,抽烟喝酒却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我要“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才对 。他说非也。为何是“非也”呢?

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是说有一个东西是浑然天成的,而是说有一个混沌不可辨识、不可认知的东西,万物却因它而成,故曰“混成”。又因“吾不知谁子也”,在它之前没有什么存在,所以说“先天地生”。

就这一句话就颠覆我对“有物混成”的认识。看他谈兴正浓,我干脆一股脑地把这一章逐句问了下去。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是说有一条看不见的自然规律在发挥作用吗?”

他笑道:我在30年前也曾那么理解过。但却不是。后来跟人家作fa事,我在想,这个人都不在了,伴随着他的生活规律还存在吗?而他的存在与否,都不影响大道的永恒。大而言之,天地万物无不如此,万物的生灭变化规律就像万物的影子,随着万物的消失也就不复存在了,不是吗?

所以,“寂寥”是对大道没有形体的描述。它先天地生,无物相匹,故曰“独立”。他生养万物,辅助万物而不主宰万物这一特性始终不改,不失其常,故曰“不改”。而规律是就万物运行的相对稳定性和重复性而言的,万物都不存在,万物的附着物规律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周行而不殆”是说大道循环往复地运行永不消停吗?

钟道长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它有必要在空间作循环往复的运动吗?原先对这句话不理解,后来看到帛书和楚简《老子》都没有这句话,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话是后人添加上去的,给后人理解造成了错觉。

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却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意味着什么?

钟道长说:很多人纠结于这个“道”字不能自拔,还要给道下定义。我赞成王弼的观点:名以定形,字以称可。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名用来描述形态,字用来对事物的特征表示认可。道用来表示万物的由来,之所以称之为“大”,是缘于它的普遍存在性和极致性,所以“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苏辙的解释也很好,他说:道本无名,圣人见万物之无不由也,故字之曰道。见万物之莫能加也,故强为之名曰大。然其实则无得而称之也。

“大逝远反”到底何意?是大道的运行状态?还是对“大”的属性描述?

钟道长说:你得把“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结合起来理解,这个“逝远反”是对“大”不同于万物的特性描述,老子所言之“大”,不是大小之大,乃是绝无边徼之大,是万物总根源之“大”。

成玄英、李荣、李约、苏辙、蔡德清、李涵虚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比较好理解,王夫之说:形象有间,道无间。道不择有,亦不择无,与物俱往。逝即往,有往即有来。王弼说: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庄子解释为“周遍咸”,即纵横垂三个维度无所不往,故曰逝;无所不至于穷极,故曰远;大道“混然不分”又“无形体”,且“与物反矣”,它不随万物而“有分”、“有形体”,故曰“反”——这是老子对大道无所不在、“独立不改”性状的描述。

简而言之,“大”是对大道无极大性状的描述;“逝”是对大道无处不往复的描述;“远”是对大道无所不至于穷极的描述;“反”是对大道与人的通常认知相反的描述。

我想听听你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解

我的意思“道法自然”是争议的焦点,因为“道以万物之自然为法则”的理解常常遭到朋友们的争论: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为什么大道反过来要顺应万物呢?那么,道法自然,“法”的是谁的自然?

钟道长反问我:为何不讨论“域中有四大”呢?

我说那个没什么分歧,无非就一个是“域中”,一个是“国中”,但二者都是指封土立界的区域,无关宏旨,我只想听听你的高见。

钟道长说:好吧!我基本赞同你对这一段的理解,这几个“法”,都是法则,都是顺应、依从,如水在瓶,在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它就变成什么样的形状,在老子这里,不存在所谓学习容器品质的问题。正如王弼所言“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

这就意味着,道所法者,乃是自然而然,法到了自然也就到头了,它是老子道论中的最高原则。既然“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那就是道在万物而随顺万物,与万物之自然无所违。而不是河上公所说的“道性如此”。

你的意思是赞成“道法万物之自然”吗?这不还是要受到质疑的吗?

他说:非也。本章讨论的是王、地、天、道四大之间的顺应关系问题。唐代李约的注解很少被关注,但他的理解别树一帜,他说:盖王者,法地、法天、法道之三自然妙理,而理天下也。

若按字面理解,最容易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理解为“五大”,《正统道藏》多数人没做具体解释,少部分人将“自然”理解为“道性”,还有人将自然理解为“实物”,当代余秋雨等人也是这么理解的。

王者既然法地,地又法天,天又法道,道又法自然,当然王者就要法天、法道。而道是以天地万物整体之自然为法则的,它的法自然,体现在大道对于万物的“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不宰”上,是顺应万物之自然,辅助并平衡万物整体之秩序,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被应用于圣人之治与百姓的关系,才能有“能辅百姓之自然”的“无为”之治。

所以,老子才会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为天下浑心”。 要说圣人本来如此,就说不过去了,这就跟“尚贤”一样,那是他自己以为的,贤不贤,自然不自然,不是权力者说了算的,这个标准只能是百姓的意愿。

按你的理解,你能否串通起来总体讲述一下这一章的大意

钟道长:大体上没什么大的区别,就是说有一个浑然不可辨识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没有声音,没有形体,独立长存而不随万物变化,可以把它比作生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从它的功能来说,可以用文字把它标记为“道”,我再勉强形容它那就是“大”。它广大无边无处不在且无所不至于穷极,它的存在状态与人的通常认知相反。

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空间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中之一。在这四大中,人顺应着大地的法则,大地顺应着天的法则,天顺应着大道的法则,大道以顺应万物的自然而然,作为自己的准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