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重量级现场会,南安2镇1村“晒”典型经验!

全市重量级现场会,南安2镇1村“晒”典型经验!

首页角色扮演烽火燎原2023更新时间:2024-06-11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有了新蓝图,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南安市统筹推进“三农”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谐村(社区)创建活动,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美丽蝶变,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美丽画卷,正在南安大地上缓缓展开。12日,南安召开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共同谋划推进乡村振兴。会上,丰州镇燎原村汇报乡村振兴试点创建情况、梅山镇汇报了乡镇振兴示范线创建情况、水头镇汇报乡村振兴特色镇创建情况。今日,本报推出特别报道,分享他们的典型做法。

丰州燎原村

“丰美燎原”点燃乡村振兴“星星之火”

走进丰州镇燎原村,只见“素颜”老屋纷纷穿上红色“新衣”,优美的风光犹如画卷;来到村中的艺术街区,你会感受到浓浓的“时尚味”,许多景点值得打卡;在这里,你会发现村民们当起了民宿老板、小吃店老板,全村是各色各样供旅客落脚的“民宿”……

近年来,燎原村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和省、泉州、南安、丰州工作安排,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总要求,紧紧抓住“两高”综合整治的契机,采取“‘两高’整治 ”模式,创新性植入产业、生态、文化等要素,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生态整治 刷新乡村“颜值”

“打造一批集乡村旅游、村民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民宿群,整合提升一批具有生产、观赏、游乐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让美丽环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在12日南安市乡村振兴工作汇报会上,燎原村党支部*王芙蓉就燎原村乡村振兴试点创建工作作典型发言,他从生态振兴刷新乡村“颜值”、产业振兴激活富民“基因”、文化振兴提升文明“气质”等三方面讲述了燎原村乡村振兴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

燎原村的变化和发展,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时针回拨到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此时的南安开展“两高”沿线整治,位于整治区域关键位置的燎原村,以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整治裸房、村道种绿、建微景观,提升村庄环境面貌。

“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可以说正当其时,村里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房屋变美、环境变好。”王芙蓉告诉记者,燎原村在“两高”综合整治过程中系统推进人居环境体系梳理、公共空间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结合开展卫生整治等专项行动,由点及面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通过开展环境净化,高铁高速沿线的“两违”建筑、违章广告、垃圾堆放点、黑臭水体、牛皮癣“消失匿迹”;通过开展村庄绿化,杂草地、闲置公共用地取而代之的是1000余亩的绿地和绿化带,大街小巷绿树红花掩映;通过开展建筑美化,一栋栋“闽南红”伫立在高铁沿线,形成外观统一、错落有致、闽南风格浓厚的乡村建筑群落……通过点线面人居环境全面整治,一幅优美的山水林田屋融合的闽南风情画,刷新了燎原村“颜值”。

“如今,来的朋友都说,我们村是‘新燎原’,比城里还漂亮!”乘着“整治的春风”,村民王阿伯的裸房不仅贴上了光滑的瓷砖,院子里还修砌了凉亭、小花园。

产业振兴 激活富民“基因”

生态整治刷新乡村“颜值”,乡村振兴初见成效。但是,燎原村并没有止步于此,虽然仅有2.6平方公里,但是燎原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泉州动车站“大人流”优势。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决定‘筑巢引凤’,充分利用燎原村‘两高’综合整治后的民房和优美的环境资源,整合现有农田及水系,引入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化设计和运营,立足燎原村情民情设立商旅文创项目。”王芙蓉介绍。

由此,“丰美燎原”项目落地生根。燎原村力争通过以该项目为载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民宿运营,打造集生态、商旅、研学、休闲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文化商旅综合体,建成泉州新的对外文化名片和“海丝”慢生活区。

同时,燎原村还鼓励村民以“入股 分红”的形式,参与乡村民宿运营,推动资本与人才的集聚回归,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促进强村富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短短两三年,丰州镇燎原村由昔日的小村庄变身为“网红”村,为全省人居环境整治贡献了“燎原样板”,获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千村试点万村推进”特色发展型试点村、省级森林村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燎原村还守住了“文化原味”。在整治过程中,燎原村将村落的自然风貌、建筑风格作为乡村文化的物质载体,融入红砖赤瓦、双坡屋顶闽南建筑风格,口袋公园的地面、休憩亭,随处可见闽南文化气息。此外,燎原村还依托域内西华岩寺,发扬闽南禅宗文化,留住原生、原味的闽南乡村风情和文化质感,留住“乡愁”乡韵,村中的“百姓书房”、文化墙、主题公园等宣传载体,也渗透到了老百姓生活中,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今年11月,更有投资2亿元的主题轻奢酒店项目落户燎原村,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燎原村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村。

产城融合城乡一体

水头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水头样本”

提到南安市水头镇,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以石材产业闻名海内外的石材重镇。近年来,水头镇坚持工业强镇的同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2019年被评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特色镇”,2020年被评为“泉州十佳特色小镇”。如今,在水头,一幅“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培育特色产业
建设富美乡村促振兴

走进水头镇呈美村,宽敞的村道映入眼帘,精致的民居鳞次栉比,远处,彩虹滑道、空中漂流、玻璃吊桥等旅游设施在满山绿树之间若隐若现……

呈美村虽身处“世界石都”,却没有工业气息。在这里,“天心洞”“碧云岩”“三坑水库”等自然资源是村庄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村庄自然、文化、区位等元素叠加,成为呈美村发展文旅产业的丰厚资源优势。”呈美村党支部*陈良枝介绍,呈美村党委通过科学规划,将单一信仰圣地变为融合信仰、文化、休闲、娱乐的多元“旅游 ”业态。

1979年,呈美村党委率先改变了以往宗教景点由村老人会或民间管委会管理的局面,以村两委的骨干党员为主体成立天心洞管委会,将景点整合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平台。此外,2019年,呈美村进一步引回乡贤投资,打造“天心洞旅游景区”,将原有的旅游资源与现代文旅项目结合,做足生态旅游文章。

“村委会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每年能带来近百万元的村集体收入。”陈良枝介绍,目前,景区二期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预计在2030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000多万元收入,带动直接就业人数800人。

同时,呈美村也积极延伸旅游业的产业链。今年,流转了100亩的闲置土地,着力发展闽台特色农业综合体,引进建设农业观光园、特色农业种植基地,以此带动户外拓展训练、亲子体验、农耕体验等文旅新业态。

呈美村的“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村庄依靠天心洞、碧云仙景景区、闽台特色农业园等产业,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300多万元收入。

统筹全域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水头样本”

如此“秀美呈美,富美呈美”是水头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水头镇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紧扣‘1234’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水头样本’。”12日,在南安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上,水头镇党委*王明章作水头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具体而言,“1234”工作思路中,“1”是“一张蓝图”绘到底,“2”是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双向互动”促进融合,“3”是通过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串点成线、联动发展,以线带面、全域铺开的“三维推进”抓好统筹,“4”是以人居环境提升、留住乡愁乡韵、管理服务提升、和谐村创建“四个抓手”惠及民生,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水头镇高标准制定《水头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构筑了乡村振兴总体布局,在强化“产城融合”的同时,按照“点线面结合、示范引领、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以点引线带面,统筹推进全域乡村振兴。

具体工作中,水头镇全力将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呈美村、上林村,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朴一村打造成为“精品村”“亮点村”;同时,依托“水线”“山线”,整合策划“上林—朴一—埕边—巷内”和“邦岑—呈美—星辉—曾岭—劳光”等2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并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打造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中部的产业融合发展区、东部的城市生活服务区,因地制宜指导各村走“工贸发展型、休闲旅游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等乡村振兴模式。

如今,“一村一品”的规模效应在水头镇正在形成,“更有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逐渐成为水头居民的普遍感受。

4个特色乡村串联

梅山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线

近年来,梅山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将灯光村、新蓝村、蓉中村、鼎诚村等四个村串联成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线,以点带面,引领全镇全面振兴。如今,这条乡村振兴示范线被评为泉州市第一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梅山镇落地见效。

创新“智慧治理”模式
乡村建设有“质”更有“智”

作为乡村示范线中的其中一个村,灯光村在乡村治理道路上的成功探索值得推广。

这些年,灯光村因地制宜,通过收回村民承包村集体山地、收购企业*厂房、流转村民手中拋荒土地等,壮大村集体经济,村财从2万多元到如今的20多万元。

“以前,我们村有2000多亩山地,以1年2万元左右出租,不仅造成资源浪费,部分租金也未能回收。”灯光村党总支*黄江川介绍,自新一届村主干上任后,灯光村坚持“两打通,两发展”的思路,将想干事的年轻人,发展进村两委班子,打造一支强有力,凝聚力强的队伍班子。

在村两委的努力下,灯光村回收了1700多亩山地,盘活了其中100多亩,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10多万元。

去年,灯光村收购了一家企业*旧厂房,拟重建一栋5层3900多平方米的厂房。目前,已经建到第3层,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增收村财收入10多万元。

此外,灯光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目前已累计硬化村主干道10多公里;安装400多盏路灯;种植香樟树、桂花、三角梅等花草树木共3000多株;彩绘古大厝及路口围墙1000多平方米;修建5条灌溉水渠,长达6公里,上千亩良田受益……

内外兼修,方显特色。灯光村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也在不断塑造“内在美”。几年的探索中,灯光村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智慧治理”模式,打造出一个“内外兼修”的乡村。

2015年,灯光村在全省农村中首创“健康小屋”及“自行车租赁系统”;2019年,灯光村在全省首创学习强国室;2021年,全市首创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村民通过垃圾分类,可兑换生活用品……

“2015年至今,灯光村智慧乡村建设已日渐完善,先后建设智慧AI识别、智慧水库防汛、智慧森林防火、智能烟感、智慧医疗等。”黄江川介绍。

据悉,灯光村还创新成立了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修建百姓书屋,成立灯光村义务队,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振兴步伐愈发坚实。

抓点串线由线促面
打造北部乡村振兴示范线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来,梅山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坚持组织保障、壮大经济、善管善治、产业助推四轮驱动,深入挖掘各村特色文化。同时,以打造多村振兴示范线作为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线的工作部署,抓点串线、由线促面,倾力打造南安北部乡村振兴示范线。

据悉,梅山乡村振兴示范线全长11.9公里,以建设百姓富、乡村美、产业兴、乡风优、e治理的“乡村e治,书香毓秀”特色小城镇为主轴,立足本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及人文基础,围绕民俗、文化、旅游、安养、休闲、服务等多个领域,按照“一村一特色”方案,沿线串联鼎诚村、蓉中村、新蓝村、灯光村等4个建制村,以西真寺综合度假区、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项目、智慧灯光网格化管理工程、小微产业园区为核心,打造多元造血、党建引领、智慧治理、产业发展四个维度的乡村振兴示范线。

梅山镇工作人员介绍,梅山镇在抓点示范,各具特色提升乡村新风貌方面上,通过抓定点谋划,抓景点打造,抓基础巩固,取得重大突破。此外,梅山镇还通过以人文线路提高凝聚力,以乡风线路提高向心力,串线联动,凝聚人气,为乡村振兴示范线注入新活力。

目前,梅山镇梳理出“123456”的乡村振兴布局和举措,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广泛开展“我为家乡办实事做贡献”主题活动,征集到乡亲乡贤领办、承办项目79件。工厂化、智能化、零排放养殖桂花鱼,探索土地集约流转共同富裕等新路子。

记者:赖香珠 陈亮亮 黄俊涛 李想

通讯员:陈海波 王晶 黄雅真

编辑:商妹儿 审核:唐莉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